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沈万三财神像摆放(民间财神沈万三)

沈万三财神像摆放(民间财神沈万三)【恃财放旷 祸及九族】沈万三做海外贸易获得的财富可以在苏州地方史志记载中得以印证。“海外贸易”这个词在当时可能还没有出现,然而,沈万三却在努力实践着。富有开拓意识的沈万三率人扬帆远行,去异国他乡“淘金”。茫茫的大海牵引着他的目光,漫长的路程拉长着他的梦。历经波折,沈万三这位“航海”英雄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财富、见识、人生经历,这些都是他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明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称,沈迁来周庄后,“时人以污莱之地归之,躬率子弟服劳,粪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是致富不赀。”这句话说的是万三与他父亲由于讲究施肥、灌溉等农作技术,使沈家田地的产量大大提高而致富了。这也可以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昆山卢充耒员为沈万三之孙沈庄撰写墓志铭中得到印证。墓志铭曰:“公讳庄,字伯熙,姓沈氏,苏人也。其先世以躬稼起家……”田艺蘅与卢充耒员笔下的沈万三,是一个闻名乡里的大地主,他通过买卖、盘剥方式,获得了大量土

尽管古代的人们重农轻商,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可是商业仍然是致富最快、极富有魅力的一个行业,以至于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几位传奇性的巨贾,他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而他们所经历的财富故事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600多年前,中国商界出了一位旷世奇才,他就是元末明初的首富——沈万三。相较于陶朱公、吕不韦等人沈万三是个更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他被称为“财神”,有关他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着,岁月沧桑,明珠曾蒙尘,沈万三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及创业精神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鼓舞着许多人去努力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沈万三财神像摆放(民间财神沈万三)(1)

【聚财宝盆 江南巨富】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元末明初人,祖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沈家漾。“秀”字,是元明间称人的一种特殊称呼。高士奇《天禄识馀》卷下曾注“秀”道:“洪武初,每县分人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家给户田一纸,哥最下,秀最上,巨富者谓之万户、三秀,沈富后来经商发了财,于是人们就都叫他“沈万三”。根据史料记载,元代至顺元年(公元1330)是个荒年,自然灾害遍及大半个中国,而且江浙一带又出现了瘟疫,沈万三就在这个时候降生了。沈万三的父亲沈佑颇具眼光,他看到东垞人少荒地多,政府又奖励开荒,沈佑便举家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到了苏州的东垞,即现在的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在这里,全家人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垦殖,终于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主,庄田广达一千三百多亩。东垞西边的周庄原本是个小村落,后来经过沈家的开发逐渐形成了集镇。于是,沈佑全家由“农”转“商”,成了地主兼商人的富户。但田种得再多也只是个土财主,所以沈佑一直也没有成为真正的巨贾富商。

关于沈万三靠什么致富的说法很多,有神奇的“点金术”、“聚宝盆”之说,也有“分财说”、“通番说”、“垦殖说”等等。然而通过学者认真研究,沈万三致富在元代后期,走的是一条从经营土地到辗转贸易发家的道路。

明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称,沈迁来周庄后,“时人以污莱之地归之,躬率子弟服劳,粪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是致富不赀。”这句话说的是万三与他父亲由于讲究施肥、灌溉等农作技术,使沈家田地的产量大大提高而致富了。这也可以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昆山卢充耒员为沈万三之孙沈庄撰写墓志铭中得到印证。墓志铭曰:“公讳庄,字伯熙,姓沈氏,苏人也。其先世以躬稼起家……”田艺蘅与卢充耒员笔下的沈万三,是一个闻名乡里的大地主,他通过买卖、盘剥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这种土地占有方式以及垦土做法,也是当时元王朝所积极提倡并予以鼓励的。沈万三通过经营土地的办法,获得“赀巨万万,田产遍天下”的高额回报。

沈万三靠土地起家,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真正使他富甲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靠经商和做海外贸易。在元朝统治时期,富商买土地,地主兼营商业的很多。元朝统治者鼓励和发展商业,实行轻商税的政策,经商的人增多。至于海外贸易,元王朝实行比唐、宋两朝更为宽松的政策,于是,沈万三便将目光投向了海内外贸易。孙迩在《云蕉馆纪谈》中说,沈万三“尝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富豪间,辗转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靠土地发家的沈万三,拥有田产数千顷,每年的粮食产量可想而知。沈万三将剩余的粮食贩卖到北方,还贩卖到其他缺粮地区和海外获取效益。同时,沈万三还在宁、镇、常、太、池、徽等地做生意,获得丰厚的回报,家业更加富足。

在元代,苏州的商业十分繁荣兴盛,有良好的出海港口,又有丰富的商品,堪称外贸大城市。元代推行“诸番商贩,率获厚利”,因此住在距苏州颇近的周庄的沈万三受其影响,开始大做海外贸易文章。沈万三从周庄白蚬江经大运河由刘家港出港很方便,加上江、浙丝绸、茶叶、陶器、工艺品等特产又深受海外欢迎,因而扬帆远行,收获颇丰。我国著名史学家吴晗曾说过,苏州周庄沈万三一家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所以说,经商致富是沈万三“富甲天下”的主要原因。

沈万三做海外贸易获得的财富可以在苏州地方史志记载中得以印证。“海外贸易”这个词在当时可能还没有出现,然而,沈万三却在努力实践着。富有开拓意识的沈万三率人扬帆远行,去异国他乡“淘金”。茫茫的大海牵引着他的目光,漫长的路程拉长着他的梦。历经波折,沈万三这位“航海”英雄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财富、见识、人生经历,这些都是他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

沈万三财神像摆放(民间财神沈万三)(2)

【恃财放旷 祸及九族】

沈万三赚够了钱后,一度居住在苏州,发觉城中心的玄妙观四周,每天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杂耍艺伶和小摊小贩四处云集,但由于道路狭窄,行人车马经常阻塞。他想,如果在观前营建街市,将道路拓宽,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车马,又能把建成的店铺租赁给客商,招徕交易。庙宇旁的乐坊,还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来娱乐。于是他采用了茅山石铺平观前街,与古城小桥流水的风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建成后,深得百姓们的赞誉。

沈家迎来送往接连不断,一些官员和见过世面的大人物都被沈万三请了过来,他常常在自己豪宅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杯觥交错之余,女乐们尽情表演音乐歌舞以欢娱嘉宾。她们既是歌妓,也是乐师,演奏的大都是沈万三与他的朋友们最爱听的昆曲音乐,观看的人们济济一堂。仅为华屋担任守卫、打更巡逻的更夫等,就多达六十几人,每晚还供应点心酒肴,一个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盘红烧蹄膀。在暴富之后沈万三也开始附庸风雅,经常与文人名士在后花园里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并且,每次的书画他都会出重金买下,据《坚瓠集》载,沈家“藏古今书画无算”。有一次,他听说苏州城有一个叫王行的名士学富五车,经常和文人墨客来往。于是,沈万三也非要请王行到乡下去给他当家塾先生,调教他的孩子。到家后,不管人家的文章到底是好是坏,只要一写出来,他就连口称赞,并且拿出大量白银作为酬谢。倒是王行心知肚明,看到这么丰厚的酬金居然被吓得连连辞谢,临走低声嘀咕了一句:“如此地炫耀财富,早晚是要倒霉的”。果真,后来应了王行的话,炫富终于让沈万三落得了一个流放云南、家破人亡的下场。

元代末年,是一个群雄四起、动荡不安的时期。江苏泰州一直靠贩卖私盐过日子的张士诚三兄弟瞅准机会,开始起兵反元。后来,张士诚把平江府改名为隆平府,并起国号大周,成了大周的开国皇帝。建立大周之后,张士诚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像沈万三这样的富商巨贾。因为张士诚心中明白,如果没有这些江南巨富豪绅的大力支持,他这个小小的大周王朝也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当时,张士诚领兵起义需要大量的财物,作为首富的沈万三带领江南的富商大量捐钱捐物,资助张士诚起义,从而使张士诚的军队越来越壮大。

沈万三财神像摆放(民间财神沈万三)(3)

沈万三作为当时的江南首富,每次出手都是十分大方,毫不吝啬,做了三件让张士诚很是惬意的事情。第一,沈万三率领银子浜的船队,多次为张士诚的官兵发放犒赏,从而解决了巨大的军费开支。第二,沈万三利用自己从事过海外贸易的航海经验,以实际行动支持张士诚的政治活动,每年都帮张士诚秘密运输十多万石粮食到北方元朝的国都。第三,沈万三为巩固地位,不惜把女儿嫁给张士诚,把自己和张士诚切实拴在了一起。而张士诚也给了沈万三很多敛财的特权。据《吴江县志》记载,至正十九年,元朝曾向张士诚征粮,次年张士诚需海运十一万石粮米北上,由于沈万三对海运熟门熟路,又擅长与官场权贵交往,自然就被张士诚看重,于是他选用沈万三助其运输这批大宗粮食到燕京,这其间沈万三发了不少横财。这时,拥有了巨额资财的沈万三,又开始做起了放贷收利的生意,使自己富上加富,从此沈万三一跃成为海外贸易、房地产、地租、高利贷、丝绸业等方面的大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埋下了未来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对苏州城和沈万三秋后算账的伏笔。

元朝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割据平江,沈万三等当地大富户为求得庇护,都曾献金输粮,以示拥戴。几乎是与张士诚同时,朱元璋也参加了同乡郭子兴的起义军。四年之后,朱元璋凭着自己过人的勇谋获得了军队的统帅权,并带领义军攻打到了苏州城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庇护神张士诚,沈万三及其苏州城内的巨商大贾个个都鼎力支持张士诚。但是,苏州终究只是一个小小的城池,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终于灭掉了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人的军队,开始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希望继续过他的太平日子,在明朝大局已定的当口,决定加紧做出效忠朱元璋的表示。他率领江浙大户向朱元璋的军队缴纳了税粮万石,以示忠心。此外,沈万三还暗地里向朱元璋纳贡5000两白银以备他不时之需。朱元璋看当时江山初定,前方打仗和后方建设都需要花钱,于是就欣然笑纳了。

沈万三以为这一招很灵,自是满心欢喜。接着,他还献上白银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不久,他又发现朱元璋虽然定都南京,但建造城墙却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于是,沈万三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上书自请出资建造都城,也就是聚宝门(今中华门)、水西门、西水关在内的这一段共约十公里的工程。为了让朱元璋龙颜大悦,沈万三自然是倾尽了全力。他不仅舍得花钱,注重质量,还日夜坚守在工地上,和雇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他的带动下,工程终于提前三天完成了。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朱元璋表面上不说,但内心里已有不悦。

在完工庆贺的那天,朱元璋亲自为沈万三斟了酒,并话中带刺地说:“古时候就有个白衣天子,号称‘素封’。在我看来,说的也许就是您老人家啊”。沈万三并未听出这其中话里有话,而是受宠若惊,只顾在那里使劲地谢主龙恩。当他又听到朱元璋要犒赏三军时,沈万三的头脑就愈发地发热起来。于是便上前请求,由他出巨款代为劳军“愿每军犒金一两”。沈万三的“忘乎所以”最终触怒龙颜,朱元璋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大叫道:“一个老匹夫不把我皇帝放在眼里,居然还胆敢替我犒劳天下之军!简直是个乱民,给我拉出去砍了。”幸好当时正在朱元璋身旁的马皇后劝说道:“如今大明初建,若再随便杀人,就会落下一个滥杀无辜的罪名。沈万三是一个不祥之人,自然也就由上天来处置了,不如免掉他的死罪,改为其他的惩处。”朱元璋听后,感觉有理,于是便把沈万三全家发配到了云南。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沈万三的个人命运,加之后来接踵而至的一系列打击,其家族也开始走向衰败。

沈万三被流放云南时,他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在这富与贫、荣与辱产生巨大反差的一瞬间,他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难以接受,再加上江南与云南的生活环境差异太大,没过多久,沈万三便在病苦之中撒手人寰。传说,沈万三死后,尸体由家人从云南秘密运回故乡,埋在银子浜的水潭深处。明杨循《苏谈》中记载:“银子浜为沈万三园居,湖石尚存,浜尽处有水一泓,下通泉源,迂回曲折,旱岁不枯……水底有古墓,紧实完固,当秋水澄清之际,可俯而瞰焉。”除沈万三充军云南之外,后来沈家的多数成年男子都被酷刑处死。而沈家的小孩则充军到了南丹卫(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发配到了浣衣局,世代为奴。沈家大族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最终家破人亡,沈氏家族也彻底地衰落了。

沈万三财神像摆放(民间财神沈万三)(4)

【福祸相倚 可叹可鉴】

沈万三的经营理念有:勤劳——大事要亲力亲为,力不到不为财;诚信——做生意非一次而富;智慧——大智大勇,独具慧眼;机遇——把握买卖的时机和自身的运气。同时沈万三更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取得成功。

天时,沈万三生活的年代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他经商的黄金时代应该在元朝。元朝统治者重征服,轻管理,实行“重农商、轻赋税”的政策。所以说,当时的政策是比较宽松的。至于海外贸易,元朝实行比唐宋两朝更为宽松的政策。在这个特定的时期,沈万三具有敏锐的目光,他慧眼独具,从事起商贸活动,国内国外双管齐下,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开设了许多“沈万三商号”,获取巨额利润。同时,他依靠宽松的海外贸易政策,带领船队往返于东南亚各地,把江南的陶器、江西的瓷器、浙江的茶叶、西北的药材以及周庄的土特产咸菜苋(一种农村民间腌制的咸菜)运到海外,同时,买回了大量的珍珠、玛瑙、象牙、红木,赚取了巨额差价,迅速暴富起来。

地利,沈万三的商贸成功与周庄具有很强的交通优势密不可分。唐宋以来,苏州、松江、湖州、嘉兴、杭州一带,水上交通更加便利。位于娄江尾闾的刘家港是元、明两代最大的漕粮运转基地,海外诸国也把它作为很好的交易市场。周庄坐落在急水江(急水江为国家四级航道,东接上海港,西与京杭大运河相连,为苏、浙、皖、沪三省一市重要航道)畔,急水江西连白蚬江,可到苏州,东通吴淞江,直达太仓,所以沈家船队可以在周庄急水江浩浩荡荡直达太仓刘家港。有的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经商,有的向东南出海贸易。优越的交通使得沈万三奔行于内地和国外各大商贸城市之间,于是,他的“聚宝盆”里盛满了来自各地的金银财宝。

人和,多年的创业使得沈万三拥有了一定的资本,也拥有了一个“企业集团”。他父辈是穷苦人出身,所以具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他深知创业难的道理,自然会将他的经商理念传授给手下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企业”精神。加之,他借助于姑苏王张士诚的权势,使自己在国内外的商战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沈万三财神像摆放(民间财神沈万三)(5)

沈万三家族的崛起和衰落确实令人嘘唏慨叹。沈万三凭借经营上的杰出才华,运用诚信的操守、敏锐的洞察力、机智过人的胆略和审时度势的经营策略,白手起家,打造出了一个超一流的“企业帝国”。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由于沈万三后来没有处理好与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新皇权集团的利益关系,这富可敌国的财富最终给沈氏家族带来了灭门的灾难。沈万三一生用钱开路,一掷万金,奢侈无度。从他自己的立场来讲,也许讨好了皇帝,是为了让自己平安地掘取更大的财富。在张士诚时代他是成功的,的确敛聚了更多的钱财,而在朱元璋时代却失败了,落得家破人亡。究其根源,还是由沈万三的个人价值观所致,他过去成功的经验,使得他产生了偏见即“钱是万能的”。而最后的事实告诫他,人生于世,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绝对不是万能的。

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产生极端偏见而不知改正时,因果报应法则就会通过人生的实际经历来校正他的偏见。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有时代价是巨大的,有智慧的人,通过别人或自己吃一堑的经历而能让自己长一智,或者经历小的挫折而觉悟大道理一样。经商做事之根本还是要把握正道,把握因果法则,把握进退法则,把握物极必反之阴阳平衡法则。一个成功的商人,要学会在经商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法则,否则不仅会赔了本钱,还可能把命贴进去。

几百年过去,沈万三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更像一个巨大的影子,笼罩在周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街巷狭窄、店铺林立的周庄,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但看上去更像一个热闹的商业集市。过街骑楼和临河水阁还在,驳岸石栏和墙门踏渡犹存,但恍如梦中,已不知今夕是何夕了。“家家踏渡入水,河埠捣衣声脆”的水乡动人画面渐渐淡去,而有关沈万三的传奇仍在改编、演绎。他如同一位不在场的演员,一位隐形主角,穿着看不见的戏服,只要布景和道具还在,他就会没完没了地演下去。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沈万三,这位江南首富的发迹史,仍是现代人心中的神话,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他,更渴望效仿他,从生活的淤泥中挖出一只只聚宝盆……但沈万三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勤劳、聪慧、勇抓机遇、敢于创新的品行却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同时,沈万三的创业精神也在影响着后人,催人奋进,创造佳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