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世界现代史(综合素质之世界史三)
怎样学习世界现代史(综合素质之世界史三)1939 年 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大战全面爆发。 1940 年秋,德、意、日组成法西期集团。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 年初,中、英、美、苏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3 年春 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1943 年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1945 年5月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宜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能结束。(四)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三)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史称“罗斯福新
三、世界现代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8年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导致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多万,坦克、飞机也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二)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史称“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核心为“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 (Reform) 也称“三R 新政”。新政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直或同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 年 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大战全面爆发。 1940 年秋,德、意、日组成法西期集团。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 年初,中、英、美、苏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3 年春 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1943 年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1945 年5月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宜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能结束。
1.偷袭珍珠港
1941年 12 月 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期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又一个国家对美国领上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2.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1942年6月28 日至 1943 年2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美、英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
3.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 1944 年 6 月 6 日 6 时 30 分。在8月 19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陆作战,牵涉接近 300 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雅尔塔会议
雅尔场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5.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6.纽伦堡审判
纽伦堡是指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 22 名,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赫尔曼戈林、鲍曼、里宾特洛甫等 12名战犯处以绞刑。
7.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甲级战犯的国际大审判。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武藤章等7人处以绞刑。1948 年 12 月 23 日凌晨,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绞死在东京巢鸭监狱的死刑架上。
(五)联合国的建立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 月24 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在共有193 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
(六)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1955 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为加强业非团结,倡导和平共处,提出“求同存异”“一致对故”的主张,得到与会各国的热烈反响。会议闭幕时,周恩来发表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指导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其核心内容是1年前由中国和印度首先提倡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