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而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中,救赎原本是一个宗教词语,比较重。例如西西弗斯面前有一个永远推不到山顶的巨石,他就没有得到救赎,而耶稣把人从混沌、野蛮的状态中拯救出来,人类就得到了救赎。救赎这个词有些书面化,碗哥对它的理解很简单:放下,放下执念,放过自己,心灵得到安慰,就实现了救赎。简单地说就是主人公安迪被诬陷入狱长达19年,监狱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朋友也有敌人,但他是那只“笼子关不住的鸟”,安迪对自由心心念,长年累月暗挖隧道,最终越狱成功。关于这部电影,解读的角度很多,纵览全网评论,绕不开的有三个词:自由、希望、救赎。的确,这三个主题自人诞生以来就是永恒的话题,能揉到一起并逐一讲明白实在太难,《肖申克救赎》做到了,这也成了它跨越时间、地域、文化成为经典的最终原因。先从片名入手,说一下电影的核心概念:救赎。

看标题大家应该知道今天说的是《肖申克救赎》。

这部电影常年霸占百年影史NO.1,稳坐豆瓣、IMDb第一把交椅,92万人给它打了9.6分,如果有一部电影要带进坟墓,想必它是不二之选。正如茶小妹所言,遗憾成就了它的美:曾在佳片辈出的1994年被打入冷宫,在各大电影节全程陪跑,输的体无完肤,二十多年时间的洗练却让它重返神坛。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

随着年龄增长,碗哥每年都会拿出来两个半小时来重温,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天用拙劣的文字整理一下这些零零散散的感受,不算成熟,期待高手在评论区指点。

剧情就不用赘述了。

简单地说就是主人公安迪被诬陷入狱长达19年,监狱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朋友也有敌人,但他是那只“笼子关不住的鸟”,安迪对自由心心念,长年累月暗挖隧道,最终越狱成功。

关于这部电影,解读的角度很多,纵览全网评论,绕不开的有三个词:自由、希望、救赎。的确,这三个主题自人诞生以来就是永恒的话题,能揉到一起并逐一讲明白实在太难,《肖申克救赎》做到了,这也成了它跨越时间、地域、文化成为经典的最终原因。

先从片名入手,说一下电影的核心概念:救赎。

救赎这个词有些书面化,碗哥对它的理解很简单:放下,放下执念,放过自己,心灵得到安慰,就实现了救赎。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2)

而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中,救赎原本是一个宗教词语,比较重。例如西西弗斯面前有一个永远推不到山顶的巨石,他就没有得到救赎,而耶稣把人从混沌、野蛮的状态中拯救出来,人类就得到了救赎。

那么问题来了,《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究竟指的是什么?谁是施救人?谁又是被救者?

从男主安迪入手,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3)

一方面,安迪被诬陷,后半生陷入沼泽无法挣脱,他需要被救赎。

他的心结在于:自己没杀人,从唯物论角度看他并没有犯罪行为,但自己对生活、对家庭的态度,的确造成了妻子的离开。不可否认的是,案发当晚他的确起了杀心。所以从唯心论的角度来看,安迪觉得自己是个罪犯。

懂得自省的男人总是迷人的。

因此,刚来到监狱的他,并没有像其他蒙冤者一样大喊大叫,他建立了一种审慎的态度去自我囚禁,以求达到心灵的解脱,即得到救赎。从这条线来说,电影还原了安迪的自我救赎之路。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4)

在安迪自我救赎之路上,他也扮演了施救者的角色,施救并不是指他带头越狱,而是在他的感召下,身边以瑞德为首的狱友们得到了精神洗礼和心灵救赎。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5)

纵观全片,安迪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书生状态,他没有巨大的心理起伏,因为他的信念从偶然敲掉一块泥土开始,就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反观他的狱友们,要么毛毛躁躁,要么心如死灰,瑞德的话精准地概括了狱友们的心理:在监狱里,希望是一件危险的东西。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6)

这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希望代表着自由,向往自由就必然被眼前的囚禁生活所折磨;你的憧憬越饱满,受到的伤害就越大,这种精神伤害会变成一种自我谴责,随之而来的便是厌世和无望。

第二,暗示肖申克监狱不仅是身体的牢笼,也是精神的枷锁。被囚禁的人即使盼到了出狱的那天,灵魂也始终在监狱中。

如片中的老布鲁克斯,一个让人心碎的老者。

服刑几十年的老布,早已适应了监狱的体制生活。重返社会的他局促不安,外面的世界已经不是他入狱时的样子,身体的疾病也提醒着他已被社会淘汰,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7)

安迪之前做金融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洞悉人性的自私和软弱。

于是,他通过让狱友品尝“自由的滋味”来唤醒他们沉寂已久的心,唤醒他们对外界的向往。然后我们看到电影中最温馨的一幕:一帮狱友在夕阳的照射下,在阳台毫无束缚地喝啤酒。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8)

安迪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为狱友们播放“自由的歌声”。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9)

他用图书和留声机滋润狱友们干涸的大脑,开班授课,为他们争取了中学文凭。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0)

安迪像一个上帝,凭借一己之力为全美最密不透风的监狱带来了文明和光亮。

不少镜头隐喻了安迪的“上帝”身份,很多仪式感的画面给安迪戴上了神圣的光环。

比如上帝用尘土创世对应着安迪雕刻石器的爱好;

比如留声机流出的音乐象征着圣母传达的“福音”;

比如最睿智的耶稣遭受了最大的苦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安迪在监狱中也是遭罪最多的一个:被强X、遭群殴、关禁闭等等......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1)

此外,电影中还有大量关于宗教的元素。

那张经典的锤子简版海报——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2)

基督教徒都知道,典狱长翻开的这一页,刚好是《出埃及记》的章节。

内容刚好对应安迪的行为:摩西在上帝的指引下,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奴役之地,也对应了主题:安迪完成了自我救赎。

那么被安迪救赎的人又怎么样呢?

瑞德成了这个转变群体的典型代表。

大家都记得瑞德是个苦哈哈又乐呵呵的角色,监狱中有帮派,他不站队,黑白两道都不招惹,他是肖申克监狱里的老好人,却屡次保释而不得。

在他入狱二十、三十年的时候,他跟保释官掏心窝子说,我早就洗心革面了,我想重返社会做个好人。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3)

热脸贴了冷屁股,结果大家都知道,他被“rejected”了,很决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4)

而到了第三次,瑞德一反常态,对十年才有的一次机会满不在乎,看着文件上面容青葱的自己,他毫不恐慌,跟保释官较劲:我tm不在乎,爱咋咋地。

有人问,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因为瑞德已经参透。

他明白了内心的赎罪与外界的惩罚没有必然联系,牢笼里的人依然可以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而外面行色匆匆的人也有脱不去的枷锁。

既然灵魂获得了自由和希望,那这残破不堪的身躯在哪里有何妨呢?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5)

所以你看,电影最深层次的救赎,不单指身体出狱,也有心灵赎罪的意味。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本片抄袭1960年的法国越狱片《洞》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说法,并不贴切。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6)

理解了影片“救赎”的含义,观众也就明白看完电影后为什么会“倍感轻松”了。

接下来分析那个听上去非常虚无的概念——自由。

这也是观众讨论最多的主题。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7)

碗哥首先问屏幕前的各位一个问题,你自由吗?

回答大多是肯定的,但却禁不住推敲。

回忆一下每天的日常吧,早上七点起床、洗漱、早饭、挤地铁、上午在工位上随意打发下时间、午饭、下午迷迷糊糊做几页PPT坐等下班、挤地铁、回家后漫无目的地扣手机、洗漱、睡觉...

然后接下来毫无二致地重复以上程序,每个今天都在复制昨天,结束了屎一样的今天,迎接屎一样的明天。

于是有人说: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不过75岁才入土。

这些觉得自由的人,已经在机械化的生活中固化,他们像被套在模型里的人无法动弹,过去与未来连成一片,憧憬的力量越来越小。

这就是电影中瑞德所说的“体制化”。

所以,你还觉得自由么?

肖申克监狱中犯人们的日常,其实就是你我生命的写照。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8)

我们回头看最先走出监狱的老头布鲁克斯。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19)

他的自杀尽管可惜,但也是必然,他是“体制化”的牺牲品。

他麻木地度过了自己剩余的人生,他顺从着体制化,放弃了与命运的斗争,让自己的灵魂尽可能地贴合肖申克监狱这座大机器。

想明白这一点,我们或许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成功的人,年幼时都是调皮捣蛋的学渣,而一向顺从的学霸们为何向往安稳。

回过头来看安迪,他逃狱成功的那一刻,身体和灵魂都收获了自由,他打破了既定的命运和规则,他战胜了僵硬的体制化。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20)

《肖申克的救赎》能收获广泛的赞誉,正是因为它解答了众多普通人的困境与挣扎,让无数人达到“心灵共振”,碗哥也曾多次感慨:这个社会就像一座大监狱,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21)

影片的最后,安迪与瑞德在海洋上的一个小岛上重聚。

一个有花不完的钱,一个重新活了一次。

他们面前,碧海蓝天,椰林树影,水清沙幼。

是的,这就是自由的味道。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22)

相对于无所不能的安迪,我们更像瑞德。

我们自出生就受到来自性格、家庭、社会的束缚,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一生碌碌无为着,我们也曾像瑞德一样,在保释官面前假模假样地挣扎两下,然后继续回到体制里重复。但平凡人瑞德在安迪的感召下,勇敢走出了第一步,也完成了心灵救赎,最终与上帝同在。

全球成本最高的十部电影(看完它重新活了一次)(23)

瑞德去巴克斯顿寻找橡树的时候,刚下车时,玉米还是绿色的,但过了若干镜头后,玉米就成熟待割了。

导演通过这种手法在暗示瑞德去当地寻找了不止一次。

碗哥觉得,这也是电影的现实意义——

它用平缓的语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信念:我们并不是命运的奴隶,谁都有权力冲破心灵的束缚,生活充满着希望,我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