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陕北大唢呐悲伤曲完整版(回荡在岁月长河里的生命壮歌)

陕北大唢呐悲伤曲完整版(回荡在岁月长河里的生命壮歌)曹斌 摄影/大雄

连绵起伏的山梁上,一杆长号响彻云霄,几个吹鼓手伴着尘土吹吹打打走过来,气势恢弘、婉转悠扬的唢呐声瞬间在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间萦绕回荡。

陕北大唢呐悲伤曲完整版(回荡在岁月长河里的生命壮歌)(1)

陕北大唢呐悲伤曲完整版(回荡在岁月长河里的生命壮歌)(2)

陕北唢呐起源于金元时期,记载于明代文字,被称为“大吹”,先用于军中,后流于民间。明代窦氏因祖辈犯法被贬到绥德当吹鼓手,被称为“龟子”,穿着官府发的“龟皮”,负责管理全县的鼓吹乐艺人,并为官府中奏乐。

陕北唢呐班一般由五人组成,两人执唢呐(一个是上手,称为主吹;一个是下手,配合主吹),剩下三人一人敲鼓、一人拍镲、一人打锣。唢呐长度一般为二尺五,杆用柏木制成,青铜碗作头,音色高亢苍凉、粗犷浑厚,因此极具撼天动地的艺术表现力。凡遇过满月、闹秧歌、合龙口、办庙会、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等活动,陕北人都要雇吹鼓手演奏助兴、辟邪趋吉,本地人称之为“动响器”。场院里,铜号低回三声,牛皮鼓“噗啰啰”打起,小镲和音而至,唢呐随即登场。吹奏者浑身用力,碗头随调俯仰摇摆,指头有致滑动翻飞,腮帮子随口腔气流时而鼓起,时而深陷。欢快时清脆激越、清丽悦耳,悲伤时哀怨凄凉、如泣如诉。陕北唢呐曲牌丰富、风格各异,欢快的有《拜场》《大摆队》《得胜回营》《红旗旗》《绣荷包》,悲伤的有《苦相思》《撒白银》《苦伶仃》《哭长城》《小寡妇上坟》,吹鼓手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曲牌。

陕北大唢呐悲伤曲完整版(回荡在岁月长河里的生命壮歌)(3)

吹鼓手最风光的时节是腊月正月,这边请完那边订,抬举得像个“活神神”。最落寞的时节是二三月,吹个小曲还没人听,可怜得像个多余人。旧社会,吹鼓手是下九流营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陕北唢呐技艺入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民歌、流行歌曲不断纳入其中,乐器引进笙、琴、小号等,乐队班子人员配置日趋增多,为这门艺术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吹鼓手也日渐受人敬重,登堂入室,出版专辑,参加艺术节,继续用这种雄浑大气的方式,演绎着明时的征伐、清时的号角,吹出年轮的喜与悲、生活的苦与乐。

曹斌 摄影/大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