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本《大全》的选目大多基于西河大鼓早期作品。值得称赞的是前辈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展现出的创作才能、智慧和所付出的心血。他们在演唱传统书目曲目中提倡“一遍拆诜一遍新”的更新意识;又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诲,鼓励传人在从艺实践中要有各自的发挥;再者广泛吸取其它艺术门类的优长,以增强自身艺术的创造;尤其注重因地因时对书目曲目内容、演唱技法不断的丰富和提高。正是这种求新求变、千方百计地适应不同时代与听众心理需求的创作精神,使许许多多的长篇短段保留至今,久演不衰。艳桂荣 由于西河大鼓书目曲目众多,也给编纂《大全》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遵照出版《中国传统曲艺丛书》的统一要求,本《大全》选目确定以单段、书帽为主。然而最能体现西河大鼓艺术本质特征的,则是它的中长篇书目。那么如何保持《大全》的所应有的规格,却又不失本门艺术的优势?经编委们反复论证认定,采取选目对应的方法最为适宜。譬如收编的《绣

赵连甲

西河大鼓这门说书艺术,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可谓师承相继,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书目繁多。在艺艺术领域中,西河大鼓堪称流行地域最广,演员阵容最大,保留书目最多的一个大曲种。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1)

作者 赵连甲

西河大鼓浩瀚的书目曲目,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不使这笔宝贵的艺术财富散失,曾有人呼吁:“如果能把西河大鼓所有的长篇、中篇、单段、书帽四种形式的书目汇集成册,就是一套学习、借鉴传统鼓词的‘四库全书’。”这种渴望、企盼已有多年了。欣逢盛世,《中国传统西河大鼓鼓词大全》终于编辑出版了。

由于西河大鼓书目曲目众多,也给编纂《大全》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遵照出版《中国传统曲艺丛书》的统一要求,本《大全》选目确定以单段、书帽为主。然而最能体现西河大鼓艺术本质特征的,则是它的中长篇书目。那么如何保持《大全》的所应有的规格,却又不失本门艺术的优势?经编委们反复论证认定,采取选目对应的方法最为适宜。譬如收编的《绣鞋记》、《潘杨讼》、《借女吊孝》三个中篇(共计23回)和长篇书目中的精彩片断,如《汾河湾》、《薛仁贵招亲》、《调寇》、《潞安州》、《枪挑小梁王》、《八百破十万》、《日接双诏》、《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从这些书目曲目的形式、内容、题材的类别,到说、唱、表等表现技法和多种手段、笔法的运用,再加收入经常使用的“赋赞”就可以大体上展示出西河大鼓中长篇书目的优长。在单段和书帽这两个部分,原有曲目多达300余段,由于受篇幅限制,加上有的段子久已失传,有的段子因内容关系不宜出版。故此所选多为世代传唱和各艺术流派代表性的作品,共收编单段和书帽为250篇。整体上以形式全、容量大、题材多样和不同风格的特点突出了《大全》的规模和成色。这种“统筹兼顾”的编选方式,也算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吧。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2)

马增慧 马岐 姐弟

评述《大全》书目曲目的由来、创作方式及其特色,首先需要追溯其历史根源。西河大鼓同其它形式的民间艺术一样,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门说唱艺术。从它的书曲内容分析,大多是在民间流传久远,又经历代艺人积累和加工而成的故事,这是广大艺人和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而其中许多故事早在西河大鼓形成以前,久已在各类说书艺人中流传和衍变。它们一经西河大鼓艺人采用之后,又会按照本曲种艺术的优长再改动、再加工,增添许多属于西河大鼓所具有的特色。从开创者至今业经六代传人,历代艺人始终把丰富书目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书目发展上又始终适应着时代和环境变化的需要。它的发展进程先后有两个重要阶段:先是流行于河北农村时,依照赶庙会、唱灯节、“说乡档子”(指农户约请)那种三朝五日短暂的演出方式,所演出书目以中篇、单段和书帽为主(这类书目形式的丰富发展也为长篇书目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后是进入城市,有了书场、茶社长期固定的演出场所,广大艺人随着形势的发展,纷纷采取或扩充原有中篇书目内容、或用“后续”名义增设书目、或移植其它曲种书目、或改编小说、或现攒书道子等创作方式,创作了大批长篇书目。由此,构成了西河大鼓历经百年书目曲目的发展史。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3)

艳桂荣

本《大全》的选目大多基于西河大鼓早期作品。值得称赞的是前辈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展现出的创作才能、智慧和所付出的心血。他们在演唱传统书目曲目中提倡“一遍拆诜一遍新”的更新意识;又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诲,鼓励传人在从艺实践中要有各自的发挥;再者广泛吸取其它艺术门类的优长,以增强自身艺术的创造;尤其注重因地因时对书目曲目内容、演唱技法不断的丰富和提高。正是这种求新求变、千方百计地适应不同时代与听众心理需求的创作精神,使许许多多的长篇短段保留至今,久演不衰。

具体谈到这些传统书段的艺术特色,自然涉及到生活、创作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大家知道,鼓词是不同时代生活的艺术再现,把握历史知识、社会生活,当是传统鼓词的创作基础。本《大全》书段中所涵盖的内容,可谓上下几千年,历代兴衰事,金戈铁马,儿女情长,人文典故,寓言神话,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有;天文地理,民俗风情,五行八卦,伦理纲常,婚丧礼仪,赌博典当无所不包;乃至辞赋、诗赞、楹联、书画等无所不在。由此可见艺术前辈们历史知积的渊博,社会生活之丰富,并将他们的聪明才智融入本门艺术之中,形成了西河大鼓鲜明的艺术特色。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4)

郝艳霞

地方特色:任何曲种都会受到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起源于冀中广大农村的西河大鼓,在其书目曲目中所呈现的燕赵文化印痕及其民间色彩,当是本门艺术主要特色。例如单段部分中,《小姑贤》、《吕蒙正教学》、《倒休》(又称〈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汾河湾》、《薛仁贵招亲》、《拴娃娃》、《小姐俩拜年》、《小两口串亲》、《小黑驴》等曲目,所有风俗习惯、语言风格、人文风貌,乃至感情表达方式等等,无不含有浓重的地域特色。即使说唱《西游记》的曲目,如《大闹天宫》、《高老庄收八戒》、《孙悟空戏八戒》等唱段,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以及表现手法,均与原著和此类内容的戏曲剧目不尽相同,依然是本着自身特点的再创作——孙悟空、杨二郎、猪八戒都变成河北籍的老乡。甚至那些同是《三国》、《水浒》、《红楼梦》的唱段,多又区别于其它鼓书门类的唱词。比如对《华容道》中正反人物的刻画;对《晴雯撕扇》中环境与人物的内心描绘;对《武松扮媳妇》中故事情节的穿插,从语汇、语法到表达方式,总是依照当地农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来塑造人物和展开情节。可以说,这种具有地域生活色彩的曲目更能体现本曲种的特点和它的艺术魅力。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5)

陈凤芸 贾庆华

文学特色:鼓书属于民间说唱文学。西河大鼓鼓词的体制,要求文词严谨工整,句式辙韵规范,是一种民间叙事诗。但鼓词是唱本,不是书本,则又需要运用通俗、生活、口语大众化的语言,力求雅俗共赏。只有如此,才能使故事与人物表现得生动、鲜活。按艺术前辈的话说:“说书唱段最大的学问,一要听主听得懂,二要人家听着有滋味儿、舒坦。”正是由于他们倡导说唱艺术应追求通俗性和适应群众审美的要求,使各类题材的书段都保持着口语说唱的艺术特色。像《大西厢》、《小两口争灯》、《鹦哥对》等书段,虽说是以诗词、对句构成的文墨书段,但通篇唱词显浅易懂并充满着浓郁的民间色彩。对于某些历史题材较文雅的曲目,像《火烧绵山》、《芈建游宫》、《马鞍山》、《九里山》等,好在大多内容早已被听众熟知,加上这些曲目故事简捷、语言和辙韵精美,连同演唱者对表演、音乐、唱腔的充分发挥,足以使听众耳目一新。此外,在一些文雅曲目中,多又采用民俗风格的文字技巧和文字游戏等方式进行语言上的调节。像《宝玉探病》唱词中用“半”字的贯穿句式,《赵五娘描容》中采用的字头连字尾(艺人称之“顶针续麻”)连接句式,《马鞍山》中排比句式,用数字正反轮唱(艺人称之“珍珠倒卷帘”)的方式等等,既发挥了说唱艺术的特色又显示出曲目的文彩。再有赞赋部分,大量采用韵诵、贯口等表现技巧来描绘人物、状物写景,可以说是鼓书中别具文学色彩的表现形式。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6)

马增慧

形式特色:本卷中收入三个中篇。这类中篇形式与长篇形式有着共同的特点:故事长,情节曲折,人物关系繁杂,悬念突出,具有连续性和传奇色彩。尤其像《绣鞋记》(又称《清官断》、《王定保借当》)和《借女吊孝》通篇为唱词,其故事引人入胜,乡土气息浓郁,情节、人物、语言细腻生动,充分展现出西河大鼓中篇书目的特色。除此,在单段和书帽中,展示了别具特色的“技巧段”、“幽默段”和“纲鉴段”等形式。“技巧段”中有《玲珑塔》、《绕口令》、《黑字令》、《一百单八州》等,这些段子以展现演唱技巧为主,同时也是鼓词中采用独特语言结构的一种形式。像《一百单八州》唱段中,是以“州”字贯穿唱出数以百计的地域风情、人文景致以及各处所出特产。这类段子虽然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但靠它独特语言的组织和演唱技巧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纲鉴段”也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像本书中的《纲鉴段》,仅以86行唱句从远古“神农济世”至“辛亥革命”,概述了几千年的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这在其它文艺形式中是很少见到的。还有“幽默段”,幽默风趣本是西河大鼓艺术主要特色之一,在许多段子里含有幽默的色彩。但有些纯属幽默类型的段子,如《吹破天》、《三婿拜寿》、《大摆饽饽阵》、《百虫大战》、《青菜造反》等;尤其在书帽形式中幽默风格的小段更为出色,而且对表现幽默的手段有些独到之处。同其它喜剧风格的文艺形式一样,也要采用荒诞、夸张、误会、巧合等表现手段;不同的是说唱艺术有其自身的语言、结构、技巧等表达方式,对此类书段如何调动喜剧因素、组织笑料、形成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这是西河大鼓艺人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7)

书 鼓

现就书帽部分中的幽默小段,所采用的一些表现手段、结构样式分别做一排列:

采用寓言体的幽默书帽有《贪功的猫》、《吹大话》、《“奉承鬼”过堂》、《老鸹和猪》等;采用乡间笑话体的有《掏老鸹》、《要酒菜》、《十二个夫郎》、《黑大嫂》、《吊王八》等;采用悲中见喜手段的有《小寡妇出阁》、《香油子吊孝》、《小上坟》等;采用巧合手段的有《偷年糕》、《大姑娘偷杏》、《一家四口走背字》、《姜太公卖面》等;采用夸张手段的有《大花鞋》、《矬大嫂》、《两喜临门》、《高媳妇》等;采用自嘲手段的有《说书的先生牛》、《骂丈夫》、《一伙说书的》等;采用悬念手段的有《怪物》、《大脚姑娘》、《好闺女》等;采用歪曲手段的有《大反话》、《十八扯》、《大瞎话》等;采用说唱技法构成风趣的小段,如以“绕、赞、赋”构成的有《三大殿》、《赞花名》、《观山景》,以诙谐语言构成的有《大实话》、《小燕往南飞》、《孩子他姥姥是他娘的娘》,以字意和人物特征组合的有《对字令》、《一窝张》、《红脑袋》、《一窝黑》等;采用讽刺手段的书帽居多,如嘲讽无知和不懂装懂的人有《傻小子》、《鸡蛋变糖葫芦》、《带翅膀煤》,讽剌夸夸其谈的人有《胡咧咧》、《秘方》,讽剌吝啬人的有《追苍蝇》、《财迷员外》、《抽蹭烟的》,讽剌贪财人的有《财迷做梦》、《财迷认亲戚》、《太爱钱》,讽剌骗术的有《治罗锅》、《吃包子》、《大姑娘算卦》,讽剌惧内人的有《顶灯台》、《双怕媳》、《三怕媳》,讽剌不合理婚姻的有《小女婿》、《小两口抬水》等等。而所有这些幽默的书帽不仅令人捧腹,并在说笑中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广州西河大鼓书(蕴藏丰厚的西河大鼓书)(8)

西河大鼓

应该说西河大鼓的传统鼓词可供我们学习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以上这些粗浅的认识和分析,只是想使读者对《大全》中书目曲目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能有个基本了解。再需要说明的是,在编辑本书过程中,西河大鼓界的同仁们和那些曲艺专家、老编辑人员,为了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曲艺事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是他们无私地奉献出许多看家的段子,是他们为书目曲目审定、加工、整理等项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应当说,这部《大全》是由一个非常敬业的群体共同完成的产物,这一点是可以告慰于广大读者的。

2003年5月24日于北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