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美国教育专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曾经说过:5岁神童背460首诗词,识字超3000!冯德全教授在《阅读点亮智慧》这本书大力提倡幼儿的早期识字教育,他甚至说到:“ 两三岁幼儿不识字,就像两三岁孩子不会说话一样是发育不正常的表现;规定只有上小学才能识字,就像规定只有小学才可以说话一样,是违背人类发展规律的愚蠢行径。”家长只有意识到让孩子尽早识字的重要性,了解婴幼儿学习特点,并施以正确的方法,才能激发孩子的智慧,为将来成才打下基础。那怎样教孩子识字呢?为了各位父母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教孩子识字的方法,本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01、请不要再认为让婴幼儿识字会增加他们的压力,而错过宝贵的早教时间。

对于幼儿要不要识字,我发现很多家长存在这些误解:

  • 孩子应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玩才是主要的,读书识字那是上学之后的事情;
  • 孩子识字阅读都应顺其自然,“强扭的瓜不甜”,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反而不好;
  • 某教育专家说了,学前刻意识字不好,那是违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 识字、阅读就像数数一样,都是早晚的事,现在不学,那是因为没到“敏感期”。

这些观点乍一看,似乎是很有道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但仔细分析研究就会发现,“散养“,”孩子要释放天性“这些观点一直在误导我们,让我们错过了最宝贵的早教时间,说它是教育上的一大“骗局”一点也不为过。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孩子在二年级的一次小测验中,数学成绩不及格。我听后很吃惊,一年级的时候,孩子还是前几名,为什么到了二年级成绩会一落千丈呢?朋友焦急又无奈的说,一年级那会,老师帮忙念题,到了二年级,老师就不再念题了,孩子看着题目,大眼瞪小眼,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

相信很多家长都跟我这个朋友一样,学前对孩子太过"放纵”,没有教孩子识字、阅读,直到上学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孩子以后的发展尚不可知,但无可否认赢在起跑线的孩子能学得更轻松、更自信。

冯德全教授在《阅读点亮智慧》这本书大力提倡幼儿的早期识字教育,他甚至说到:

两三岁幼儿不识字,就像两三岁孩子不会说话一样是发育不正常的表现;规定只有上小学才能识字,就像规定只有小学才可以说话一样,是违背人类发展规律的愚蠢行径。

家长只有意识到让孩子尽早识字的重要性,了解婴幼儿学习特点,并施以正确的方法,才能激发孩子的智慧,为将来成才打下基础。那怎样教孩子识字呢?为了各位父母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教孩子识字的方法,本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为什么说孩子早期识字很重要?早期识字能够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 为什么婴幼儿是识字的最佳时期?孩子有那些特殊的认知功能?
  •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让孩子识字?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1)

5岁神童背460首诗词,识字超3000!

02、为什么说婴幼儿是识字阅读的最佳时期?小孩子有哪些特殊的认知功能有助于识字呢?

美国教育专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曾经说过: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孩子在他生命的最初几年,天资被磨灭了。”

确实,小孩子在5岁之前的教育非常重要。可是我们很多家长还在以为教小孩子太多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是典型的关于儿童教育的错误观念。

因为婴幼儿学习事物的方法、渠道和成人并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以成人的学习能力来断定小孩子过早认字会有更大困难。其实,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小孩子来说,他们都有着以下5个独特的认知功能,正是这些功能决定了婴幼儿时期正是识字的最佳时期:

① 获得敏感:这是小孩子认知世界的最原始最强大的能力

生命初期,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最愉快的事物,就是”敏感“。一旦孩子对某个事物形成了“敏感”,他就越喜爱,愿意接触,并产生强烈的感情。为什么孩子个个喜欢妈妈,完全因为妈妈是婴儿接触最早最多,最愉快的,所以须臾不可与之分离。基于这个特点,婴儿时期极易形成”食物敏感“,”音乐敏感“,”数字敏感“,”识字敏感“,”书本敏感“等。

②印象记忆:让婴儿就像相机一样快速记忆着周围事物

只要反复接触事物,婴儿就能获得惊人的记忆能力。他们无需分析,不必理解,各种事物、声音,行为等就被囫囵吞枣的吸入脑海。这个效果就像摄像机和录音机一样,把形象和声音机械的刻印在脑海之中。随着以后生活认知的深入,这些印迹才真正的被理解运用,而且终身难忘。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2)

③情境领悟:小孩子其实对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领悟能力

婴幼儿对事物的逐步理解,不靠语言的解释,生活环境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比如,你第一次跟孩子说“上班”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上班是什么意思。但随着生活感受的丰富,仅凭情境领悟,他就能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我们不要小瞧孩子的领悟能力,如果他们真的如此低能,又怎能领悟这繁复庞杂的语言现象?

④自发模仿:强大的模仿能力也决定着小孩应该早点识字

婴幼儿所有的说、做、唱行为全凭模仿得来,而且这种模仿是无意的、自发的。

比如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他会模仿你的一切发音,说话和动作,所以语言的发展和行为习惯都是模仿所得。当然,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最好也要获得模仿的机会。

无选择探求:正是这种好奇心,帮助孩子无畏地快速地认知着世界

婴幼儿他们能对一切进入其感知范围的事物都能产生无意注意,不加选择的进行探索。一般成人指到哪里,他就会注视到哪里,虽然注意时间很短,但这样就能反复接触周围的事物,达到熟悉环境的目的。婴儿就是靠着这种本能的探索精神,迅速的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所以不管是​看字还是欣赏图画,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他们没有好恶之分。

总而言之,我们成人不要低估了小孩子的学习认知能力,让他们早点开始识字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压力,反而会让他们得天独厚的5大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与发挥。那么我们身为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婴幼儿识字呢?接下来,我详细介绍四种方法。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3)

03、我们应该怎样教婴幼儿识字呢?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基本方法。

这4种方法具体分别是:

  • 环境濡染法
  • 生活感受法
  • 活动游戏法
  • 阅读识字法

这四种方法看起来都有点陌生,但其实并不是特别复杂,只要掌握一些具体技巧。下面一一说明:

① 环境濡染法:在生活中不着痕迹的渗透教育,帮孩子形成“识字敏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在生活中教学,将“有趣”和“有益”相结合,符合婴幼儿的认知特点,才能事半功倍。

生活是一个大染缸,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你给他什么,他就会“染”上什么。

比如,莫扎特生活在一个音乐世家,天天看、天天听,从小获得了“音乐敏感",3岁能弹琴,5岁学着作曲。6岁就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乐坛.......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4)

用环境濡染法帮助孩子识字,就要把家里的识字环境搭建起来,让孩子经常能跟着大人看字、读字,慢慢的培养起孩子的”识字敏感“。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多磨耳朵。1岁之前可以经常读大字给孩子听,充分利用婴儿的“无选择探求”和“印象记忆”,培养识字的敏感。1岁以后成人要经常抱着孩子指字给他看,读字给他听,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文字系统一起发展。

(2)布置环境。房间里尽可能的多的布置一些汉字。将我们经常说的、用的实物,比如台灯、桌子、椅子、冰箱、电视等都贴上相应的大字卡片;将使用频率高的词(比如哭,笑,吃饭、睡觉等)制成卡片,用一根绳穿起来挂到墙上,让孩子经常看到,反复听到。

(3)生活渗透。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已有的大字,如广告、标语、门牌、包装等。当孩子对物品产生好奇心的时候,会经常问:“妈妈,这是什么”,千万别错过,这是教孩子识字的最好机会,也是他对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要经常引导孩子认读,鼓励孩子多提问。

(4)投其所好。小区里有一位妈妈经常带孩子坐公交车,知道孩子特别喜欢听报站的声音。于是这位妈妈就把公交站牌上的站名,打印出来,制作成小卡片,陪孩子在家里玩“坐公交车”的游戏。所以,在孩子对一种特定的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渗透教学。

(5)榜样诱导。孩子对一切充满好奇,当他经常看到家庭成员在认真的看书、朗读、做游戏的时候,他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要求加入,当孩子被成功的“诱入”到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就达成了。《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小时候就是在父母的榜样诱导下,喜欢上了中国的古典诗词,并对它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5)

② 生活感受法:给孩子充分的直接感受,让识字过程变得“知行合一”

人们认识事物,都必须先对那个事物有感受,这样的认识才是具体的,理解的、深刻的。教孩子任何字、词、句的时候,都要尽可能多的获得直观感受。

比如,让他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吃一吃,找一找.....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在我们教“蚂蚁”一词时,就可以带着这个识字卡片引导孩子去找蚂蚁,看看蚂蚁长什么样子,怎么钻洞,怎么搬运,怎么挤在一起。在几次观察蚂蚁的过程中,看几次卡片,字很快就会记住了。

另外,当孩子的感受丰富了,他再看到同样的字、词、句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有过的感受,使得文字这个呆板的平面图形突然“活”了起来。

比如,带孩子去荷塘玩耍,观看美景,采摘莲蓬,孩子对荷塘美景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以后当他读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时,就会联想到曾经的荷塘印象,因此对诗句更加理解,记忆更牢。把昔日的感受转化成的“跃然纸上”的文字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也要在识字阅读活动中从小培养。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6)

③活动游戏法: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

“游戏一小时比交谈一年更能了解一个人,游戏一小时比你一周学会的东西更多“。

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孩子的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便于接受学习内容,也更容易激发成学习兴趣。

我举个我女儿的例子来说明:

在她小时候,我们经常通过游戏学习识字、数数、锻炼思维能力,孩子每天都会催着我陪她玩。每天晚饭过后我们拿出试先打印好的A4纸材料,铺上游戏垫,心无旁骛地玩一阵子。欢声笑语间,她学到了知识,我收获了子关系,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幸福时光。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主要用以下3种识字游戏方式:

(1)在育儿公众号里下载游戏素材包。我曾经关注一些如I陪娃,朵妈陪娃的育儿公众号,上面会不定期的分享一些早教资料包,我会把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游戏都保存下来,集中打印。这样即使是认同样的字,每天也能玩不重样的游戏,而且素材既有趣又好看,深受孩子的喜爱。

(2)生活考验类游戏。利用孩子对某件事执着迫切的心情,让她先学会了再得到。比如答应孩子带她去公园玩,孩子一下子情绪就调动起来了。我会说:“呀,‘公园’两个字不认识我们会走错门的,快点,我们要记住这两个字再玩”。这样孩子既高兴又认得快,走到门口还会高声朗读“某某公园”呢!

(3)APP游戏。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口碑比较好的识字软件或者APP,比如悟空识字、洪恩识字。里面有丰富的动画,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识字有一定的帮助,但家长要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要让孩子太过依赖。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7)

④阅读识字法:“以始为终”,让孩子的“未来”现在就来

识字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阅读能力,为以后的书写、作文打基础。而阅读识字法能使识字和阅读同步发展,相得益彰,这对3岁之前还没有识字的幼儿来说,成效特别显著。

识字阅读法,有很多识字卡片比不上的好处,比如:

  • 有利于及时的巩固熟字(词);
  • 阅读中能带出生词,通过了解它的“左邻右舍”,更容易理解它的意义;
  • 虚词只有放在句子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记住。如“也”“了”“再”“和”等;
  • 阅读比识字更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因为句子、儿歌、故事都有情境,有韵律,有情节,更能让他们感受到韵律美,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儿童读物:

(1)启蒙阶段,可以给孩子选择朗朗上口,有节奏,有韵律的儿歌、童谣、对联等,容易把幼儿引进阅读之门。这里推荐一套《凯叔.声律启蒙》的书籍 音频,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

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孩子要释放天性)(8)

各种儿童读物

(2)3岁后,讲绘本故事。俗话说:“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只有不会讲故事的父母”。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进来,听、看、感,将故事在脑子里“演活“起来。那些词语不再是孤立的纸上黑字,而是生动有趣的画面,这些画面是孩子想象力的产物,比识字卡来得生动,印象深刻。

(3)平时多让孩子多读一些她感兴趣的内容,能起到巩固识字的目的。比如和幼儿园老师的发的信息,每周给她写的评语,家长出差写给她的信等等。根据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只要是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内容,她都十分爱读,有时甚至催促我教他怎么念,这就是学习的内驱力。只要这股力量启动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就顺畅多了。

(4)有了一定的识字、阅读基础,可以实行拓展阅读、自主阅读。在熟练阅读中进一步的加深识字印象,发展思维。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孩子小时候不会主动选择去识字阅读,那么我们就要主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条件与环境,让孩子尽可能早一点用各种有趣的形式接触和反复识字、阅读。从而,锻炼到他们的语言能力,充分开发大脑。


最后总结一下全文:

在生活中,我发现很多父母都认为让幼儿识字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其实不然,婴幼儿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能力,让他们尽早识字,反而能充分开发孩子的大脑,激发潜能,提升智力水平。

那具体怎么来教小孩子识字呢?我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分别讲了这四种方法:环境濡染法;生活感受法;活动游戏;阅读识字法。在每个方法中,我也介绍了一系列的相关技巧,希望对你有用。分享更多成长和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溪悦


相关书籍:《阅读点亮智慧》、《孩子,你能行》、《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