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家长,能有多疯狂?01 被成绩抓住命门的我们诟病的鸡娃,更多是在毁娃。家长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让孩子像永动机一样去拼搏,把孩子“锻造”成一个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学习机器。这种教育,父母自以为在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实际却把孩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前两天,伊能静因为一档名为《2021有一说一》的节目登上了热搜,跟她一同登上热搜的还有前不久刚褪去热度的“鸡娃”一词。

但伊能静的鸡娃,与我们所抗拒的鸡娃不同。

伊能静的鸡娃,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兴趣去发展,而不是父母安排什么孩子学什么。一旦孩子不喜欢不想学了,随时可以按下暂停键。

伊能静这哪是在鸡娃,这是在给孩子创造飞天的翅膀。这与我们所诟病的鸡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我们诟病的鸡娃,更多是在毁娃。

家长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让孩子像永动机一样去拼搏,把孩子“锻造”成一个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学习机器。

这种教育,父母自以为在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实际却把孩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01 被成绩抓住命门的

家长,能有多疯狂?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习千万不能放松。”

这是《小舍得》里的田雨岚奉为圭臬的教育法则。

对田雨岚而言,儿子子悠的成绩表就是她心情的晴雨表,儿子的奥数奖杯就是她的提神神器。

从儿子一年级开始,她就给儿子报各种各样的奥数班,买各种各样的习题册给儿子,并且对儿子的饮食管控也十分严格,儿子吃什么都要看她的眼神行事。

一次,子悠只不过吃了一块西瓜,她便如临大敌,因为西瓜糖分太高,会导致肥胖,进而影响子悠的灵敏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1)

甚至说子悠想当生物学家的理想是天方夜谭,为此子悠苦不堪言。

直至最后,子悠开始控诉妈妈:她爱的不过是第一名的自己,自己实际不过是妈妈的一个面子工程罢了。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2)

田雨岚打着爱的旗号鸡娃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虽然得了面子,却伤透了孩子的里子。

子悠在妈妈的步步紧逼下最终崩坏,母子关系也跌落冰点。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3)

为人父母千万别被好成绩迷了心智,更别被孩子眼下的“顺从”遮了眼,为了追逐好成绩而一往无前,却忽视孩子内心的暗流汹涌,

现在你为孩子对你言听计从而“小欢喜”,来日孩子就会用阳奉阴违跟你来一场“小别离”。

这样的教育,注定是一场的“赔本生意”,不值得也没必要。

02 想毁掉一个孩子,

就让他只围着学习转

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本身就让孩子觉得很辛苦,那么这种教育最终反馈给我们的也不会是好结果。

“我什么都做不好……”高中生薛俊(化名)在遗书里如此哭诉道。

因为单科达不到全市前三的水平,总成绩名列全市前十的薛俊对自己很不满意。

为此他拼命学习,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疯狂刷题。

父母劝他休息,他充耳不闻,依旧歇斯底里地学习,直至患上了重度抑郁症,被送往浙江省康复中心住院治疗。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4)

浙江省康复中心精神卫生科主任裴双义像对所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一样复盘了薛俊的亲子关系和成长环境,发现薛俊的父亲对薛俊从小要求严格,对其学业也尤其关注。

从小薛俊就被灌输一种理念:学业有成是唯一出路。

薛俊的成长几乎是围绕着学习而展开的,进入高中后,薛俊每天得以喘息的时间更只剩下听听音乐、浏览网页那短暂的一小时。

薛俊的生活重心只有学习,于是学习也成了他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他不可能允许自己不完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不幸都能追根溯源。

裴主任指出,这其实也是大多数跟薛俊一样生病入院的孩子的症结所在。

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便有自己的特长,也是父母要求去学的,很少是他们自己真正的爱好。

这些孩子本质都是活在父母意愿之下的空心人,没有自己的热爱,除却学习,他们的生活只剩下吃喝拉撒,也正因如此,优异的成绩根本拯救不了他们空虚惶恐的内心。

03 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

更容易养出出众的孩子

我们永远想不到,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的后果有多么糟糕。

我们以为的热心之举,其实都是在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真正地为孩子好,应该是允许孩子做自己人生的甲方,按自己的意愿去活,这样孩子才不会沦为成绩的奴隶。

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教育,而非放任自流,这样养孩子,孩子更出众。

纪录片《小小少年》中的殷然一家便是如此。

殷然从小就对研究小昆虫有着强烈的兴趣,是一个妥妥的“虫痴”,从小就爱抓虫子。

在别人看来恶心兮兮的东西,他却将其视若珍宝。

各种各样昆虫的由来、习性,殷然信手拈来。

香港的一位蝴蝶专家见到五年级的殷然都忍不住想喊他一声师傅。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5)

儿子有如此另类的兴趣,殷妈妈选择了支持,只因为她从儿子专注的眼神里看到了快乐,那种眼神是非常迷人的。

在殷妈妈看来,要是把他(觉得)好玩的事情都搞掉了,那孩子的人生岂不是非常没趣?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6)

所以,她想要守护孩子眼里的光,守护孩子有趣的人生。

于是平常的日子里,她都会跟着殷然一起研究小昆虫。

寒暑假一到,她还会和殷爸爸一起陪殷然进山里收集和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

殷爸殷妈用实实在在的尊重教育养出了一个善于创造快乐的儿子,也养出了一个人人艳羡的“虫系宝可梦大师”。

但尊重孩子,不代表放任孩子只沉浸在某种快乐中忘乎所以。

到了殷然该学习的时候,殷妈妈也会协助殷然做好时间规划,平衡好兴趣和学习,一边观察小昆虫,一边见缝插针地学习。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7)

可以说,殷然父母在尽全力托举起孩子的快乐,支持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让孩子的人生变得有趣。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8)

也因为有了他们的“鼎力相助”,殷然有着超越很多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的眼界和胸怀:“虫子的害益之分,都是人类乱编的。”

伊能静谈两个孩子平衡教育(善于顺势而为的父母)(9)

当同学当着他的面说他精心准备好的礼物——装在小盒子里的昆虫很恶心时,他没有恼怒,而是把另外准备的圆珠笔送给同学。

这等优秀品质,比起好成绩更弥足珍贵。

有时候,孩子成长的局势不仅仅藏在他的天赋里,更藏于父母的一个个决断中。

能自由生长的孩子,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有的放矢的爱,才能照亮孩子光明的未来。

育儿路上,父母要做的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航员,而不是当孩子的监工

父母要给孩子自由生长、探索世界的空间,孩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育儿不易,愿世间少几个田雨岚,多几个殷妈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毕生所爱,快乐成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