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八千多年前的贾湖为什么用鹤骨做笛让远古的声响在心间回荡一支骨笛何以奏响人类感通天地的序曲?三个看点带你了解贾湖骨笛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1)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2)

穿越八千多年的时光之旅

贾湖骨笛来到今天

它像一只洁白优雅的仙鹤

吟唱着一曲天籁之音

让远古的声响在心间回荡

一支骨笛何以奏响人类感通天地的序曲?

三个看点带你了解贾湖骨笛

为什么用鹤骨做笛

八千多年前的贾湖

波光潋滟、水草丰美

鹤鸟群飞至此

解羽、繁衍、栖息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3)

古老的先民们

为表达对万物神灵的敬畏之情

用坚硬的仙鹤翅骨凿制成器

述说着氏族的心声与诉求

雕琢精细,乐音悠扬

他们期待着仙鹤的每一次展翅

能向上天带去美好的愿望

小小骨笛改写整部中国音乐史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4)

贾湖古人经过一点点地尝试和修正

造出了五孔的、七孔的甚至八孔的骨笛

他们在这样不规则的鹤骨上

找到了吹孔最完美的位置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5)

八千多年前的笛声

早已止息

我们手捧着骨笛再次吹出那七声音阶时

不禁感叹这超前的造音技术

△点这里来听穿越八千多年的远“骨”之音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6)

1986年到1987年

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20多支这样的骨笛

它们的出现

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

创造了中国古代音乐起源的神话

八千多年前的调音技术
现在依然在用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7)

这个不起眼的小孔

可不是深埋地下形成的孔缝

它承载着祖先们的心血和智慧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8)

你瞧,在音孔的附近多钻一个小孔

就能调整骨笛的音色和音调

直到今天

顶级的笛箫调音师都还在用这种老办法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

是八千多年前人类的呼吸

那是文明的先声

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9)

让你心动的可能不只这支贾湖骨笛

还有青铜编钟、箜篌琵琶……

声动千年的音乐世界

精彩绝伦的艺术魅力

你想身临其境地感受吗?

文博科普知识(穿越八千多年的远)(10)

天津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联动

推出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特展“声动千年”

近200件珍贵馆藏带你穿越时空

聆听最古老的乐器

奏响出的最动听声音

这场穿越千年的音乐文化之旅

邀你参加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主编丨王楠

文案丨何芊漪

视觉丨 朱灵萌 林琦

海报文案 丨喻江

编辑丨汤沛

审校丨郭琪红

统筹丨刘莹 朱岩

特别鸣谢丨天津博物馆 总台天津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