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孩子耍怪日常(坏孩子都是天生的)
无敌孩子耍怪日常(坏孩子都是天生的)拥有“战士基因”的显性携带者更容易受“负面事件”影响,进而做出“负面举动”,类如好斗、焦虑、生气、烦躁、缺乏控制力等。“战士基因”的作用,并不是直接使人产生犯罪念头,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间接作用,使显性携带者比起普通人更易走上犯罪道路:2005年12月,在一个家族聚会上,本书作者詹姆斯收到母亲的一本书,这本书记载了其父亲家族惊人的罪恶:书开头记载了詹姆斯家族几百年前的第一个杀母案。随后几百年,其父系家族曝出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另两支父系血脉曝出一支全是凶杀犯,另一支全是抛妻的流氓恶棍。“犯罪基因”是确实存在的,人类的某些家族中流传着使人倾向于犯罪的基因,科学家经过研究,把这些基因命名为“战士基因”
15岁的女孩告诉妈妈她要给其按摩,妈妈开心地接受了。女孩脸色平静地给妈妈“按摩”,掏出一根丝带,缠住妈妈脖子。
前段时间,15岁女儿杀死律师母亲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后,人们对其的行为基本有两种看法:
- 母亲的控制欲太强,孩子压力过大,导致其有心理问题,于是将母亲杀死
- 孩子天性本恶,杀死母亲是其天性本恶的体现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天性本恶的孩子呢?孩子作恶究竟是不是完全取决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呢?以下我以《天生变态狂》的书籍内容为基础,从科学研究入手,讨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对于个人从事犯罪活动的影响。
《天生变态狂》TED心理学家的脑犯罪之路
先天因素:“战士基因”有间接促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作用2005年12月,在一个家族聚会上,本书作者詹姆斯收到母亲的一本书,这本书记载了其父亲家族惊人的罪恶:书开头记载了詹姆斯家族几百年前的第一个杀母案。随后几百年,其父系家族曝出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
2011年,另两支父系血脉曝出一支全是凶杀犯,另一支全是抛妻的流氓恶棍。
“犯罪基因”是确实存在的,人类的某些家族中流传着使人倾向于犯罪的基因,科学家经过研究,把这些基因命名为“战士基因”
“战士基因”的作用,并不是直接使人产生犯罪念头,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间接作用,使显性携带者比起普通人更易走上犯罪道路:
- 减少分解单胺类物质的酶的产生,让人脑充斥超出正常水平的神经递质,使得显性携带者的生气、烦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中不容易消退。
- 改变大脑杏仁核、前扣带回和额眶部皮质的体积大小,降低显性携带者承受压力和焦虑的阈值。
- 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和睾甾酮基因异常,影响人的同理心。
拥有“战士基因”的显性携带者更容易受“负面事件”影响,进而做出“负面举动”,类如好斗、焦虑、生气、烦躁、缺乏控制力等。
詹姆斯发现自己大脑成像和精神变态者类似
后天因素:“不良应激源”导致大脑发育异常,道德和抑制冲动功能受损“应激源”是个心理学名词,代指触发各种心理活动的因素。
“不良应激源”可以是父母的虐待、残酷的考试、失恋、冷酷的外在环境等种种导致人“反面”心理感受的事物。
大部分人的大脑发育在25岁左右成熟。大脑发育未成熟时,各项机能并未完善,这也是精神疾病多发于25岁前的道理。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孩子在物质上的充足,却忽视了各种“负面心理事件”给大脑发育带来的影响。
“不良应激源”可以导致额眶部皮质发育不良或是受损。额眶部皮质与控制伦理道德感和抑制冲动有关,受损或是发育不良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抑制冲动的机能容易出现问题。
“不良应激源”在孩子越小的情况下可以导致的额眶部皮质层损害就越大。
- 一个一两岁的孩子的额眶部皮质层受到严重损伤,其可能永远无法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和抑制冲动。
- 八岁受到严重损伤,孩子还是能够建立起是非观念的,但其抑制冲动的机能会出现问题,可能永远无法抑制自己一次又一次犯错。
在孩子学习上实行“打骂教育”的家长,最终或许会得到和打骂教育的初始目的相反的结果。他们忽视了孩子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并未具备如成年人的自制力。要是孩子的额眶部皮质层收到损伤的话,或许无法拥有足够的自制力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战士基因显性携带者”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因此也比普通人有更大可能由于“不良应激源”导致额眶部皮质层损失或发育不良,进而缺乏道德观念和抑制冲动的能力。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孩子的心里或许在默默哭泣
没有命中注定的罪恶:爱、包容、正确的导向让“潜在变态犯”成为受人尊敬的“哈佛教授”“此人天性本恶”是错的。
犯罪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战士基因”只能促使显性携带者容易犯罪,却不会让人一定会犯罪。
父母具备正确导向的教育可以让“战士基因”显性携带者走上正确的道路。本书的作者便是一个例子,虽然“战士基因”让他在成长道路上出现种种问题,但父母的爱和宽容的家庭教育和氛围让其能够较好地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倾向,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哈佛教授。
把“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全部推给未成年人那是极不负责的行为。这种“偷懒”和不加以思考的行为推卸了父母在“心理”和“行为”教育上的作用。
如何避免携带“战士基因”的“坏孩子”走上歧途,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点:
①重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教育
- 注重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也要注重孩子心理上的需求;
- 孩子有不良情绪,优先处理孩子不良情绪,其他诸如学习应该放在一边;
- 不要采取打击或是暴力教育;
- 不要在身体或是精神上虐待孩子;
- 不要损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孩子做错事要采取沟通交流的方式,不要武断地判断孩子的对错,强迫孩子接受自己观点;
- 家长处理不了的孩子心理问题应该求助专业人士;
- 家长也要检视自身的缺陷,学着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
- 接纳“完整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美”家长,自然也没有“完美”孩子。不要只愿意接纳孩子身上自己愿意接纳的那一面。
②注重孩子的“马斯洛需求”,起码不要损害它
马斯洛理论从低到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人的需求的划分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被传统中国教育所重视的。
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被传统中国教育忽视的:
“打骂教育”、“从不肯定孩子”、“拿孩子和他人比较”、“把成年人的要求强加给孩子”、“不接纳孩子缺陷”等种种行为必然会损害孩子高层次的马斯洛需求。
很多父母不愿意改变自己,也看不到自己这些行为对孩子的伤害。
那么我们应如何改变这些呢?
- 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成长脚步走,不“揠苗助长”;
- 不把自身“焦虑”或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分清楚对于孩子的要求究竟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
- 看到自身行为对于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很多身体完好的孩子,说不定心理上已经“遍体鳞伤”,这也是很多孩子出现“反常行为”的缘故;
- 用孩子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以身作则,而不是命令和说教;
- 要意识到父母也是要成长的,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自身权威重要,学会向孩子“示弱”和“服软”,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也是需要同情和理解的。
③让孩子学会处理自身的不良情绪
具备“战士基因”的孩子不良情绪的产生比起正常人来说多得多。
人很多不好的行为其实都是在不良情绪的支配下经由非理性的冲动做出的。
不良情绪可以是生气、烦躁、恐惧等。
即使是没有“战士基因”的普通人如果控制不良不良情绪带来的冲动也容易做出种种破坏性的行为。
“学会处理自身的不良情绪”其实是目前中国教育缺失的一部分。
很多人在别人犯错之后经常指责犯错的人“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他们忘了“是非”和“道德”这些“理性观念”在人处于“非理性状态”下是很难考虑周全的。“非理性状态”的人的身心的大部分都耗费在了让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发泄上面。
虽然“非理性状态”造成的错误不能涵盖人所犯错误的全部,但起码能够涵盖大部分了。
为了能够让孩子学会处理“不良情绪”,作为父母应该:
- 父母本身如果也有“控制不良情绪”的问题,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例如经常生气、冲动。试着去改变。如果父母本身有情绪上的问题,其孩子也会大概率有相同问题。
- 孩子惹你生气,要意识到那是个没有发育完善的孩子。孩子本身就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成年人应该学会理性沟通,而不是用“生气”这种“不成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让孩子感到“爱、安全和宽容”。人的大部分不良情绪,其实是由于感到自身或是确实处于缺乏“爱、安全和宽容”的环境造成的。“爱、安全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开放自身和家长的沟通渠道,让大脑控制道德和抑制冲动的额眶部皮质层发育良好,并且让不良情绪不会在身体里打转、堆积。
- 家长要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觉得和家长沟通是一件的“非常危险的事情”,那么其会拒绝沟通,自己把错误“咽下”。这种拒绝沟通的行为最终反而会导致更大错误的发生。
好的家庭教育永远是人重要的一环
结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天生比其他人更容易犯错的孩子,但这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避免的。
“爱、安全和宽容”是这种教育的根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忽视了父母在教育中的责任。我们要意识到父母不是完美的,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问题的延续。要重视父母在孩子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上的责任。
“战士基因”并非完全是个诅咒,其出现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在战争中,拥有“战士基因”的人比起普通人更容易存活。在和平年代,拥有“战士基因”的人如果能够克服自身缺陷,将精力投身事业,他们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最后用本书封面上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没有谁可以有理由放弃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的内心都匍匐着一头黑暗巨兽,伺机将你拖入无尽的深渊,唯有爱与陪伴能带给你寻找光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