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走完全程了吗(七次下西洋的郑和你了解多少)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走完全程了吗(七次下西洋的郑和你了解多少)在宣德六年十二月,郑和开始了他的第七次远航,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远航。然而这一次,饱经风霜的郑和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当他到达第一次远航终点古里时,因病而离开了人世,自此结束了他苦难又伟大的一生,享年62岁。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站是古里(今科泽科德),他在这里立了一座里程碑,碑上写到: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个国家与中国有十多万里远,但是民风和物产与祖国相似,生活习惯也都差不多,今天我把这些刻在石头上,使后人永远知道。)随后郑和在永乐帝朱棣任期又先后五次下西洋,大大促进了各国与大明的交流,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都来大明朝贡旅游,感受大明的强大和繁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与各国交流的过程中郑和还发现了新航线,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直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靖难成
大明王朝最伟大的事迹之一便是郑和七次下西洋,那你可知为何独具慧眼的大明皇帝朱棣偏偏选择了郑和?他下西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郑和原名马三保,出生于云南,祖上是阿拉伯贵族,信奉伊斯兰教。众所周知,伊斯兰教徒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圣城麦加朝圣,马三保的父亲和祖父都曾从云南出发去过圣地,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他讲朝圣途中的种种惊险新奇的经历,所以在他小小的心中也埋下了出海远洋的种子。
如果没有战争,马三保可能和他的父亲一样长大后去朝圣,然后平凡地过完一生,可上天注定有伟大的使命要交付于他。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就在洪武十四年马三保11岁时,朱元璋派兵平定云南,元军大败,许多儿童成了战俘,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孩子被进行了阉割,而其中就有马三保。也许这件事对他造成的伤害永远都弥补不了,但他却以此为起点逐渐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从那以后,11岁的马三保就开始跟着明军四处征战,受过伤、抗过冻、挨过饿,天知道他吃了多少苦,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坚毅果敢。五年后的一天,他遇到了还是燕王的朱棣,被任命为贴身侍卫。朱棣靖难时期,在郑村坝的战争陷入僵局,马三保提议诱使敌军移动中军,然后出奇兵猛攻敌方侧翼,提议被朱棣采纳,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此马三保便得到了朱棣的重用,并为他赐名郑和。
靖难成功后朱棣成了明成祖,他派重臣郑和下西洋去威服四海。为何派郑和去呢?首先皇帝信任他,其次他在下西洋的前一年出访过日本,懂航海技术,再次他还懂阿拉伯语,熟悉西洋各国的情况。这实在是最佳人选。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带领着足以灭掉一个小国家的庞大的航海舰队从福建出发了,从此开始了中国史上最伟大的远航。
但这伟大的远航并没有一帆风顺,当他们到达爪哇岛时,郑和的部分士兵被当地人误杀了,此时将士们都非常生气,要求攻打此地,为死去的士兵报仇。但是郑和冷静地告诉他们:不能开战,那样会偏离我们下西洋的原意,耽误行程,并且其他国家听到消息后会怀疑我们的来意,我们的使命就无法完成了。最后他们将这件事上报给皇帝朱棣,朱棣赞赏了郑和的做法,并要求对方赔偿黄金。最后这件事以爪哇岛人赔偿一万两黄金结束。
在航海途中遇到海盗再正常不过,但一般的海盗不敢惹大明的舰队,唯有一人头脑发热,打起了大明舰队的主意。这个人叫陈祖义,他先向郑和投降,郑和很慈祥地接受了他的投降,但是当陈祖义的战船离郑和舰队越来越近,他准备攻打时,突然从四周出现许多大明战船,陈祖义惊呆了,瞬间就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自以为聪明的陈祖义怎么会知道他面对的是身经百战勇猛智慧的郑和,只能活该他倒霉了。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站是古里(今科泽科德),他在这里立了一座里程碑,碑上写到: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个国家与中国有十多万里远,但是民风和物产与祖国相似,生活习惯也都差不多,今天我把这些刻在石头上,使后人永远知道。)随后郑和在永乐帝朱棣任期又先后五次下西洋,大大促进了各国与大明的交流,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都来大明朝贡旅游,感受大明的强大和繁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与各国交流的过程中郑和还发现了新航线,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直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在宣德六年十二月,郑和开始了他的第七次远航,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远航。然而这一次,饱经风霜的郑和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当他到达第一次远航终点古里时,因病而离开了人世,自此结束了他苦难又伟大的一生,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