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建文元年(1399年) 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与惠帝长达四年之久的争战中 马和跟随燕王出生入死 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立下了赫赫战功。“靖难”刚开始时 燕军的势力并不大 只有燕赵几座孤城。明将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之机 包围北平 在郑村坝结九营。燕王还师交战 马和献计 并亲临战阵 出生入死 连破李景隆七营 斩首数万。李景隆败后 逃往德州。这一战 燕军获降军数万 战马两万匹 取得了“靖难”后的首次大捷 从此扭转了整个战局。建文四年(1402年) 朱棣登基当上皇帝 是为明永乐帝。马和也被封官加爵 任内宫监太监 相当于四品官职。洪武十七年(1384年) 少年马和便跟随朱元璋的军队征战南北 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没过几年 马和被送往北京燕王府邸做奴隶。这时马和已经十七八岁 长得膀大腰圆 威武挺拔。燕王朱棣很喜欢他 随后把他选入内廷 充当内宫太监。马和对燕王忠心耿耿 赢得了燕王的欢心 主奴之间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

郑和(1371年—1433年)。不仅是明朝初期著名的太监,而且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出身于元末一个显赫望族 父母死于元末明初的混战中 郑和遭受了残酷的阉割 从此沦为明军奴隶。“靖难之役”爆发后 郑和跟随燕王出生入死 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登基称帝后 郑和任内宫太监 颇得朱棣宠幸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时间内 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数百艘 载人数万 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七次运航 最远到达东非洲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途经三十余国 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洒向所经各地 使得各国相继派使访华 促进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往来 让这一伟大的远航壮举成为中国人永远的骄傲。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

孟子云:“以德行仁者王。”郑和代表明朝出使西洋 并不是凭恃武力恫吓西洋诸国 而是本着友好交往、互通贸易的宗旨与他们建立联系 以德行让海外诸国心悦诚服一国如此 一人也是如此 能够受成为人中领袖 其众望所归的德行是关键

郑和 原名马和 字三保 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于云南省昆阳州。马和的家族是随着忽必烈蒙古军队征战 从遥远的西域迁徙到云南定居的 从此在滇池附近繁衍生息 代代相传。在元朝时代 他们是“色目人”中的一种。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3)

到了元朝中期 家族诞生了一个大人物 那就是赛典赤·赡思丁典赤”为蒙古语 是“贵族”的意思至元十年(1273年) 云南建行省 赛典赤为平章政事。他到任后 使政令一律出于行省 加强了元朝对云南的统治。他提倡儒学 修讲堂学舍 选官员、富民入学。他的子孙有很多 后裔中的昆阳马氏 是其中很出色的一支曾经袭封赛典赤·赡思丁 是马和的六世祖 马和的祖父和父亲也曾经世袭滇阳侯” 所以说马和是出身于一个显赫的望族 他的少年是在优越的环境中度过的。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4)

马和出生时 元朝早已经寿终正寝 朱元璋剿灭了割据一方的势力 建立了明朝。但是 明朝建立五年之后 昆明滇池一带仍属于元朝的梁王所控制 马和的父亲也在梁王手下任职。后来明军30万进攻云南 在滇池边与梁王大战。梁王败北后 全家人投滇池自杀。马和的父亲战死。

战后 明朝军队掳掠了一批小男孩做太监 其中就有马和。马和被掳掠到南京后 被施行了阉割 成为宫廷的一名小太监。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5)

洪武十七年(1384年) 少年马和便跟随朱元璋的军队征战南北 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没过几年 马和被送往北京燕王府邸做奴隶。这时马和已经十七八岁 长得膀大腰圆 威武挺拔。燕王朱棣很喜欢他 随后把他选入内廷 充当内宫太监。马和对燕王忠心耿耿 赢得了燕王的欢心 主奴之间相互信任。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6)

建文元年(1399年) 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与惠帝长达四年之久的争战中 马和跟随燕王出生入死 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立下了赫赫战功。“靖难”刚开始时 燕军的势力并不大 只有燕赵几座孤城。明将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之机 包围北平 在郑村坝结九营。燕王还师交战 马和献计 并亲临战阵 出生入死 连破李景隆七营 斩首数万。李景隆败后 逃往德州。这一战 燕军获降军数万 战马两万匹 取得了“靖难”后的首次大捷 从此扭转了整个战局。建文四年(1402年) 朱棣登基当上皇帝 是为明永乐帝。马和也被封官加爵 任内宫监太监 相当于四品官职。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7)

永乐二年(1404年) 永乐帝又因马和在郑村立下战功 所以赐其姓郑”。从此马和改名为郑和。中国古代 赐姓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而宦官被赐姓则更是少有 可见郑和在永乐帝心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郑和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又能亲临战场杀敌 这在后来的航海方面也派上了极大的用场(在船队 他既是外交正使 也是兵将首领。航海途中 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历了三次极其险恶的战役 但凭着郑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都化险为夷)。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8)

此后 郑和便得到永乐帝赏识 并能够参与政务。这件事虽违反了朱元璋在世时立下的“凡阉竖宦官不得预闻朝政”的规矩 但雄才大略的永乐帝并不受其束缚 一直重用郑和 并让他积极发挥自己的才干。不过 郑和虽身居高位 却沉默寡言。他并没有仗着皇帝的宠信无事情生非 而是更加谨慎小心、兢兢业业地为皇家办事 以报永乐帝的知遇之恩。

江山已定 国家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永乐帝朱棣是个好大喜功的君王 现在大明江山已在他一人掌握之中 且国库充盈 百姓富足他觉得应派人巡抚海外 扬大明天朝的国威 这样才不失为天之骄子。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9)

永乐帝说:“朕自即位以来 大明已一统江山 国富民强。朕欲派人出使海外 开拓贸易航道 以昭至德 并宣以礼教。不知你们哪位愿替朕出巡?

众臣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谁也不说话。过了很长时间 内阁中书舍人黄淮方奏道:“启禀万岁 臣以为 陛下登基之后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何苦不辞辛劳 去那些荒蛮之地呢?”苍茫大海 风云莫测 去那些孤岛洪荒之地纯粹是冒险之举 弄不好会把性命丢了 群臣们唯恐这种差事落在自己头上 都僵直地站着 不说话。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0)

永乐帝正要发怒时 一个人走到殿前 跪倒在地 大声道:“奴才愿往。”说话之人正是郑和。

郑和说:“奴才自幼喜阅海图 我祖父和父亲都有航海经历 我也略知一二。故请陛下恩准。”

永乐帝沉默半天 想起了“宦官参政者死”的遗训 然后挥挥手“你先下去吧!”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1)

过了几日 圣旨下达 命郑和出使西洋 由宦官王景弘为副使 率27800余名士卒 乘坐大小共208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舰队 出使海外。为了出航的顺利成功 永乐帝花了两年时间 征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 在今江苏南京、太仓地开始航船的制造。

永乐三年(1405年) 郑和从苏州刘家港启锚 开始了第一次远航。随行出使的人员除了水手外 还有负责护航的将士、担任翻译的通事、医官、买办、阴阳术士、军匠、民匠、火夫等。船上装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 如航海图、罗盘针等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2)

这些海船“体势巍然 巨无与敌 篷、帆、锚、舵 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最大的船长达44丈、宽18丈 分上下4层 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宫殿。最小也长约13丈。这些船只有着明确分工 有指挥中心乘坐的最大的宝船 有防御和战斗功能的战船 有补充供给的粮船 还有一种负责补给和通信的马船。一支如此庞大的特混船队 如果在航行中没有一定队形是很难保持秩序和便于指挥的。郑和船队的指挥宝船位于中心 战船位于外围 粮船等则位于中围。这种队形与现代舰队大型编队的航行序列卫幕队形很相似 既便于指挥和统一前进 又具有良好的自卫能力。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船队。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3)

船队沿海南下 经过浙江、福建、广东西等地 最后到达占城(今越南南部)。上岸之后 郑和在此进行贸易 还派人考察当地的风土民情。当时中国的科技文化领先其他国家足有三个世纪 中国的商品 这里的人根本没有见过 纷纷抢购。

在占城盘桓了几天 郑和找来王景弘 与他商量道:“万岁叫我等来宣化德教 这里虽地属荒蛮 然尚知礼仪。依我之见 这里没有必要再住下去了。”王景弘道:“如果是这样 我们不如回京复命吧。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4)

郑和摇摇头:“此次出行 朝廷不知花了多少钱财 动用了多少人力 若我们就此而归 也没做出多少业绩 岂不是无功而返?临行之时 万岁曾嘱咐我 要威德加于异域 示中国之文明 我等敢不听从?”

船队离开占城后 继续南下 行至爪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在那里会晤了国王 并将许多赏赐物品留下 又向前航行了。到三佛齐岛国(古又称旧港 今印度尼西亚巨港)时 船队遇到了陈祖义为首的一群海盗。陈祖义是广东人 洪武年间跑到南洋 召集一伙人占领了旧港 干起了劫掠商船的勾当 许多国家的商人对之深恶痛绝。这一次 陈祖义见郑和船队船多兵众 就假意向郑和投降 暗地里却准备打劫船队。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5)

郑和念他同是炎黄子孙 就欣然地接受了他的投降。陈祖义听说赏赐丰厚 马上亲自出城相迎 并设宴款待郑和。宴席上 郑和道:“你虽身处海外 但终属中国人。你身为一岛之主 从今以后必须向朝廷纳贡称臣。”陈祖义说:“我陈某一不享受明朝的俸禄 二不在明朝的土地上居住 三不吃明朝的粮食 想让我纳贡称臣 做梦去吧!”

郑和闻言大怒 说了一声:“好 敬酒不吃你吃罚酒 想要比比高低 那就战场上见吧!”说罢 拂袖而去。回到船上 郑和点兵进攻陈祖义。陈祖义手下是一群海盗 也是一群乌合之众 根本不是经过训练的明朝军队的对手。双方交手没有几个回合 海盗大败。郑和命令船队封死入海口 惊慌失措的陈祖义带领30人 乘船趁夜潜逃。郑和早在四面布下伏兵 等陈祖义一露面 便将其擒获郑和领兵上岸后 又另选一人作为岛主 然后留下许多赏赐 押着陈祖义 登船继续航行。舰队一路向西 途经苏门答腊、南渤里、锡兰山古里 所到之处 无不遍施赏赐 并将所擒的陈祖义向众人展示。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6)

在古里 郑和的访问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他便在此建立了交通、贸易中心转运站 为后来更进一步的远航做好了准备。

永乐五年(1407年) 返航的船队在台湾稍作休整 九月返回应天。郑和将沿途经过禀报永乐帝 并将陈祖义交给永乐帝 让他处治。郑和首次出海 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令永帝大喜。郑和回来还不到半个月 急不可耐的永乐帝令郑和再次出航 于是郑和开始了第二次海上出巡。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7)

这次郑和带去了大量物品(其中包括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绸、罗纱、锦绮、蚕丝等丝织品) 打算对沿途诸国进行赏赐的同时 还与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这次出巡的使团和第一次一样 依旧从刘家港出发(七次均由此地入海)。此次出海 沿途各国以最高的礼仪来接待郑和等人。而郑和对他们的赏赐 也更为丰厚 更让这些国家深深地感到了大明王朝心怀和平友好的诚意。

在满剌加(今马六甲)稍作停留 郑和又率队来到锡兰。锡兰酋长亚列苦柰儿听说郑和来访 率众出城相迎。由于身边带有翻译 沟通并无障碍 郑和只觉得这位酋长太过殷勤了 以为是他们好客 也没在意。酒宴之后 亚列苦柰儿赠送了很多礼物给明朝 郑和也回赠了他更多的东西。亚列苦柰儿陪同郑和四处游览。来到饲养动物的林苑 郑和发现在一间小屋里关着很多人。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就问亚列苦柰儿。亚列苦柰儿不屑地一笑:“这些人身犯重罪 囚于此 是用来喂养园中猛兽的。”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8)

郑和大惊 道:“他们到底是犯了什么罪 为什么要实施这样残酯的刑法?”

亚列苦柰儿道:“他们中大多数人竟然直陈我的过失 这不是目无君主吗?还有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一些不法之徒 我就不用一讲给你听了。”

郑和变色道:“你这样做 未免太不人道了吧!”

亚列苦柰儿道:“我等小国 是不能与君之天朝相比的。如不使用此种手段 我的那些虎豹狮狼就没有吃的食物了。”

郑和强压怒火道:“难道天下百姓 还不如你所饲养的畜生重要吗?”亚列苦柰儿冷笑一声道:“我们是化外之民 难道上国还要管理我这海外孤岛吗?”

郑和默然不语 气愤地回到了船队。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19)

第二天一早 亚列苦柰儿就派人前来邀请郑和。郑和心想 昨天不欢而散 今日之邀 其中肯定有诈。于是便对来人道:“烦请转告令主 郑某不胜酒力余醉未解 过几天一定去登门碰杯。”

果然不出郑和所料 来人刚走 郑和便派人去打探实情 侦知亚列苦柰儿见郑和船上金银满载 便想将郑和引入宫中杀掉 抢劫船队。郑和闻讯 马上带领2000名将士 对兵力空虚的锡兰都城进行了出其不意的攻打 亚列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被擒。领兵打劫船队的将领下令撤兵回救 郑和乘胜杀了个回马枪 带领军队又把敌兵打得溃散。敌兵投降后 郑和释放了投降的将士 把亚列苦奈儿扣留在船上 然后继续航行。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0)

郑和使团一路又走过了古里、柯枝、暹罗等国 于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返回应天。郑和再一次成功而归 令永乐帝喜出望外。闻听郑和仅用2002名士兵就攻陷了一个国都 更是感到得意 赞扬郑和不辱使命。召见亚列苦奈儿之后 永乐帝将其斥责了一番 然后放他回国 命其不得再当国王 让其子继承了王位。

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 郑和在南京休整了一年多后 又受永乐帝之命 开始了他的第三次远航。船队访问过占城、爪哇、满剌加后 来到了苏门答腊。郑和到这里访问时 苏门答腊刚刚经过了一场大的事变。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1)

原来 永乐六年(1408年) 苏门答腊和西面的邻国那孤儿国打了一仗 苏门答腊国王中箭身亡。王后为了复仇 便晓谕全国:谁能领兵打败那孤儿国 我就嫁给他 并请他当国王。一个有本领的渔夫奋勇领兵打败了那孤儿国的军队 并娶了王后 当上了苏门答腊国王。老国王的儿子很不甘心 他培植了一伙心腹勇士 刺杀了渔夫 自己登上王位。郑和到达苏门答腊后 向新国王赠送了许多礼品。渔夫有个儿子苏干刺 想替父亲报仇 发兵攻打苏门答腊 企图争夺王位 却被新国王所败 只得逃到一个叫邻山的地方当了山寨王。郑和到访 苏干刺满以为也会赠给自己一些宝物 结果大失所望

郑和以国家使臣的身份访问诸国 怎会理会一个山寨之王?郑和的举动大伤苏干刺的心 他又忌又恨 便带兵去袭击郑和的船队。郑和得知军情 忙告诉了苏门答腊国王。国王答应派兵援助。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2)

郑和带领两国兵将 布下埋伏 待苏干剌来到 立时将其包围。苏干剌的士兵本为一群乌合之众 几万人马很快覆没。郑和将苏干剌活捉后将其押解在船。

离开苏门答腊后 船队又继续前行 并访问了阿鲁(今苏门答腊岛日里河流域)、锡兰山、小葛兰(今印度柯钦南)、柯枝、甘巴里(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科因巴托尔)、阿拔巴丹(今印度阿默达巴德附近)、古里等国。然后折回满剌加 在那里修筑城塞后 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七月返回应天。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3)

永乐帝厚赏郑和及与他一起出行的将士 并将被俘的苏干剌处死。郑和出海三次后 所到诸国纷纷派使者来华访问。永乐十四年(1416年) 郑和第四次扬帆出海。

这一次航行前 郑和制订了庞大而周密的计划:他的船队要抵达今天印度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意味着船队将横渡印度洋。郑和在航行前 曾专程来到泉州北方一个穆斯林村庄 目的是挑选些人做穆斯林海员。因为这里人不仅熟悉阿拉伯地区的情况 而且对航海技术及星象学知识也谙熟。《郑和航海图》中附有四幅《过洋牵星图》它们不仅可让我们重新目睹航海者站在甲板上观察到的天象 而且透露了许多航行的秘密。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4)

在郑和时代 聪明的中国人已对北极星及其他星辰有了深入的了解。中国人用牵星板来测量星体高度 进而确定船的位置 这种技术至少领先欧洲二三百年。

克服了无数危险后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终于越过大洋 抵达阿拉伯海岸。此次出海 航线较长 途经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南浮里、彭亨、急兰丹、锡兰山、加异勒、甘巴里、柯枝、古里、沙里湾泥、溜山、忽鲁谟斯 直至非洲东岸木骨都、不剌哇、麻林迪、比刺、孙刺等亚非国家。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5)

这次出使开通了中非航路 使团对东非沿岸国家的访问 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这也是明朝鼎盛时代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乐十七年(1419年) 郑和使团回国。永乐十七年(1419年)九月 郑和再次起航 第五次出海。这次出使期间 明王朝已决定迁都北京 需要各种珍禽异兽来充实内苑。于是郑和船队带回了许多奇珍异兽。这些珍贵的礼品是亚非国家同中国真挚友谊的

证明。次年八月郑和返航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6)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 港酋长施济孙派人向明朝请旨 想承袭宜慰使一职。永乐帝欣然批准 让郑和第六次出海 带着款印前去赏赐。郑和这一次下西洋时 中国人已能使用磁罗盘导航 误差不超过正负两度。

此次途经忽鲁漠斯、阿丹、南渤利、苏门答腊、阿鲁、满剌加、甘巴里等16国 对所到达国家和地区又进行了友好访问。郑和使团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7)

郑和的六次出海访问 使我国的海外贸易进入一个新阶段。永乐帝派遣郑和大规模地进行海外出访 继续延续了在洪武末期被中止的海外贸易活动。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的郑和六次下西洋所取得的成果已超出预想。它不仅使明朝在南洋、西亚地区盛名远播 而且更加扩大了中国对外的视野。尽管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船队 但中国船队却没有成为“海上霸主” 一直充当着和平使者的角色。每次返航时 都有外使随船来华 多时达千人郑和船队厚往薄来 与各国既开展贸易 又结下友谊。在马六甲 中国船队在当地沿岸地区建造了一个仓库式的小城 四周用栅栏包围着 四角设有更鼓楼 里面设置仓库 作为航行的补给与运输的中途站。郑和下西洋不仅带回许多珍贵的贡品 更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据相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永乐一朝 仅南洋地区就有90余个使团访问中国。永乐和宣德三十多年间 外国使团更多达400多批 每次到访的少则六七十人 多则有五六百人

在郑和第四次至第六次下西洋期间 各国相继来访 其中国王亲自来华的有以下几位永乐十五年(1417年)八月 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剌吒葛剌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剌卜各率其家属、头目及随员共340余人来华访问。永乐帝以接待满刺加国王之礼接待他们。三王在返国途中 东王不幸病逝于山东德州 永乐帝闻讯后 不胜痛悼 以王礼厚葬。

永乐十七年(1419年拜里米苏剩的儿子亦国王后 仍率领其王妃、王子访华。亦思罕答儿沙的儿子西里麻哈刺者即思罕答儿沙即位满刺加位后 也同样领其王妃、头目访华。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 古麻剌朗国王干刺义亦敦奔率领其王妃、王子、陪臣 随太监张谦来华访

洪熙元年(1425年) 郑和回国 永乐帝已经驾崩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明仁宗在位时间不长 当年五月 便暴病身亡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

明宣宗朱瞻基继承永乐帝遗志 为将航海事业发扬光大 便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四年(1429年) 他颁布《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诏》 郑和第七次奉诏出海。这一年 郑和已经60岁。他似乎预感到自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出发前 他特意在太仓刘家港和福建长乐的天妃宫中树立了两块石碑 记述六次航海的经历。后来的事件证明了立这两块石碑的意义一这两块石碑几乎成为我们今天能够面对的有关郑和航海的仅有的珍贵的文字资料。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8)

宣德六年十二月(1432年) 郑和迎来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远航。此次航行的分船队一直抵达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宣德八年(1433年)九月 随船前来的各国使臣 包括苏门答腊国、锡兰国、古里国、柯枝国、忽鲁谟斯国、祖法儿国、阿丹国及其他阿拉伯国家 从北京紫禁城的午门鱼贯而入 在奉天殿进献贡品。

郑和的船队穿过曼德海峡 沿红海往北行进 驶往圣地麦加。郑和的第七次航海 对他个人来说 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因为麦加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地方 素有伊斯兰教圣地之称。作为穆斯林教徒 一生能到此朝圣一次 向真主安拉献虔诚之心 就是最大的幸福。郑和一行终于来到梦寐已久的圣地。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 不禁热泪盈眶 发出由衷的感叹:青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愿 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结果。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 终于变成了现实。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29)

这次航行 郑和率领船队来到了好望角 比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早了50多年。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 郑和在前往古里的途中与世长辞。

郑和不幸辞世的消息传开 悲震全使团 所有的船只都扬起白帆。古里酋长闻讯后 亲率百官前来凭吊。王景弘命人把郑和的遗体妥为装殓 准备回国安葬然而夏季气温正高 当船队航进爪哇时 郑和的遗体已出现腐败的征兆 眼看难以保存。无奈之下 王景弘与众人将郑和埋在当地。一生漂泊海外的郑和 从此长眠于异乡。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30)

郑和逝世后 他的船队于同年七月 终于驶进刘家港。宣宗想让郑和永远守望着自己出海的始发点 于是将他的衣冢筑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并敕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宣德十年(1435年) 朱瞻基驾崩 至此 大明王朝的航海史彻底地画上了句号。英宗一登基就下令各船厂停止造船。当年郑和航海事业之初 明朝的强大水师拥有3500艘各型船只 仅浙江一省 就拥有超过700只船组成的船队。至正统五年(1440年) 浙江的船只数量已下降到不到原来的一半。到15世纪中叶 该省船队仅为原来的一小部分。弘治十三年(150年) 孝宗下令 “军民人等擅造二帆以上违式大船 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入番国买卖”者 正犯处以极刑 全家发边卫充军。嘉靖二十年(1551年) 连当年郑和船队宝船的数据都不存在了。

郑和为什么能够坚持7次下西洋(郑和:本是宦官出身)(3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