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因杨泗庙是“船帮”乞求神佑之地,故其戏楼又名“明德楼”。杨泗庙正门两侧有青瓷嵌贴对联一幅,上联是“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下联为“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旅游杨泗庙杨泗庙位于蜀河镇古渡口上崖,坐西向东,北依山坡,据残碑推断,该庙建筑年代为乾隆年间,其虽名为庙实为船帮会馆,因其内供奉船工始祖杨四爷,故取名“杨泗庙”。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

旬阳县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居东经103°58′至109°48′,北纬32°29′至33°13′之间。东邻白河县、湖北省郧西县,南接平利县和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西连汉滨区;

北与镇安县、湖北省郧西县相壤。县境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79公里,周长约390公里。

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新城区沿旬河西岸向上扩展延绵几公里,北段为县城老城区,因旬河入汉江处呈“S”形,故今又称“太极城”。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2)

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是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

旅游

杨泗庙

杨泗庙位于蜀河镇古渡口上崖,坐西向东,北依山坡,据残碑推断,该庙建筑年代为乾隆年间,其虽名为庙实为船帮会馆,因其内供奉船工始祖杨四爷,故取名“杨泗庙”。

杨泗庙正门两侧有青瓷嵌贴对联一幅,上联是“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下联为“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

因杨泗庙是“船帮”乞求神佑之地,故其戏楼又名“明德楼”。

正殿居中原供有杨四爷神像一尊,身高丈余,煞似威严。

殿角左右各有石碑一通。左侧字迹毁损无存,无从考证。右碑为“洵阳知县严谨埠头讹索船户告示碑”。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3)

蜀河清真寺

蜀河清真寺位于旬阳县蜀河镇,在小镇的北部矗立着一座清真寺,据称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在民国5年得到扩建。

整个建筑占地1.7亩,有砖木结构大殿4间120平方米,厢房、水房、经堂共18间362平方米,别具特色,是汉江流域著名的清真寺,寺院里的一房一木都透露着古朴。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4)

旬阳蜀河清真寺建于明末加精年间,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

属于旬阳县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该寺位于蜀河古镇兴文桥西侧(现镇政府办公大楼后侧)依岩而建,滨水而落,整个建筑占地1.7亩,有砖木结构大殿4间120平方米,厢房、水房、经堂共18间362平方米,古朴典雅、庄重肃穆,与阿拉伯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别具特色,是汉江流域著名的清真寺,也是本市的一大人文景观。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5)

特别是那99阶攀缘而上的青石台阶,直通宏伟的清真寺大门,格外令人神往,恰与安康市二级保护文物黄州馆,杨泗庙遥相呼应,成为蜀河古镇的八大景观之一。

几百年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和呵护,该寺不断进行维修、扩建,使它更显示民族建筑的特异风格和文化底蕴。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6)

寺管会引导全镇回民群众在党和国家的法规、法令下进行规范化的教务活动,140余户回民群众在寺管会的引导下爱国爱教,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在民政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关怀和资助下,先后投资12万元,首创以寺院为主的房地产,搞商房开发,率先建成8间4层门面房对外出租,年收入一万余元,基本解决了该寺的日常开支,免除了全镇回族群众应奉献的乜贴和其他经济负担。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7)

羊山生态旅游区

羊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旬阳县构元乡,区内地形多变,深切峡谷,植被覆盖较好,常年温度适宜,夏季七、八月份最高气温不超过30℃。

羊山生态旅游区共分为东庵八卦迷宫游乐园、清明河峡谷探险区、八里川观光游览区、羊山民俗文化村、羊山坪中心服务区、环境保育区等六大功能区。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8)

公馆自然风景区

公馆自然风景区位于南羊山北麓,距太极城85公里,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有神奇的传说,相传汉相张良曾隐居于此,现有张良庙、张良洞、张良饮马谷、张良后花园、系马桩等遗迹。公馆自然风景区以西沟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9)

知名景点有:张良问卦、石虎下山、神龟向天、八仙下凡、娘娘庙、凤凰山赏景、骆驼岭探险、响水潭瀑布,黄龙洞、黑龙洞风格各异的十级飞瀑、大寨、小寨、二郎洞、石笋、张良饮马谷等。

该风景区规划总面积37.3平方公里 有前景及入门景区、中心服务区、黑龙洞观光游览区、惠家沟休闲度假区、张良庙文化游览区。

张良道探险猎奇区、饮马谷野营度假区、羊山草甸远足观光区、开发后备区、生态保护区,是我县不可多得的自然与人文复合山水型旅游景区。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0)

旬阳太极城

旬阳天然太极城。旬阳县城是天然太极城,汉江和旬河在旬阳县城交汇。

由于亿万年来旬河河床不断下切侵蚀、沉淀堆积,使河床形成“S”型图案绕城而过,依然组成一幅天然太极图案。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1)

阴鱼岛和阳鱼岛,首尾相逐,对称互抱,惟妙惟肖,最为奇特的是阴阳鱼眼位置分别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柏,历经千年依然枝繁叶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秘、神奇的天然太极城。

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诗句这样描述:“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证明太极城的称谓由来已久。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2)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作诗来描写太极城之美:“仞望俯瞰江河流,太极突现山城秀”、“南望汉江,北镇旬河,江河锁钥旬阳城;东倚灵崖,西依林园,秀丽妖媚太极城”。

旬阳天然太极城是目前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自然奇观,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3)

太极城内的主要景点有旬阳文庙,是陕南较大的一座县级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馆藏文物3000多件,其中以国宝级象牙算筹和北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为最;

还有灵崖寺省级森林公园,孟达墓、文星塔等人文景观,可在宋家岭观景台欣赏天然太极城,旬河漂流也是来旬游客必选的游乐项目。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4)

特产

狮头柑

狮头柑在旬阳栽培历史悠久,其耐寒性优于其它品种,外形有许多突起,形似狮头而得名。

适宜生长区在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坦向阳、土壤肥沃、通气性好沙质壤土为最好,在零下9.6℃度仍能正常生长,有单株产量高、盛果期长的优点,平均0.2~0.3kg/个,11月初成熟。常食具有清热降火之功效。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5)

旬阳荷包杏

旬阳荷包杏是陕西旬阳县秦巴山区的一个古老地方品种。旬阳荷包杏5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25g,最大单果重15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品质优良。果面底色淡黄,阳面少具红色。

果皮薄,不易剥离。有200余年的栽培历史。分布于旬阳县金洞、吕河、棕溪、蜀河、仙河等地。以金洞乡烂滩沟较为集中。至今仍有百年以上结果正常的大荷数株。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6)

柿子

柿科落叶乔木植物柿的果实,为旬阳主要干鲜果之一,栽培品种有磨盘柿、绵瓤、面柿、隔夜甜、尖柿、牛心、高桩、火罐子等10多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

柿子能酿酒、做柿饼,具清热、润肺、解毒等功效。2006年,全县产柿子938.2万公斤。至2008年,全县柿子保有面积7285亩。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7)

樱桃

属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树高一般2米左右,叶子成卵形或椭圆形。

果实在4—5月成熟,果形近球形,红色或黄色,果皮色泽鲜艳光滑,酸甜适度可口、肉多籽小,味道特佳,有开胃、健脾、美容等功效。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8)

单株栽于公园、绿地、庭园、草坪,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其种仁、树皮、根、叶可用入药,果实个大香甜可食用,也可酿酒。

旬阳县自2000年春季后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机遇和交通便利优势,在段家河镇李家庄村、薛家湾村、城关镇的草坪社区发展樱桃生产。

2007年,全县面积达到3000亩,年产樱桃5000吨,外销西安、武汉等城市。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19)

拐枣

学名枳椇,属陕南秦巴山区特产,有红拐枣、绿拐枣、胖娃娃和白拐枣(多为野生)等5种,以胖娃娃和白拐枣两个品种最佳。

拐枣喜光耐寒,果梗肉质,高含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及一些生物碱。

可生吃、酿酒,种子入药,利尿,治小儿百日咳、支气管炎等。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20)

拐枣在旬阳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边、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地带(以棕溪、赵湾、吕河、神河、甘溪为多)。

定植后一般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单株产果20—30公斤,20年左右树龄每株可产150—200公斤,盛果期在30—40年左右。至2009年,全县拐枣累计21532亩,年产拐枣200万公斤。

作为生产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原材料。旬阳拐枣于2002年以后开始向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出口。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21)

核桃

属胡桃科,是旬阳主要干果之一,喜光、耐寒、抗旱、抗病力强,以零星、四旁栽植和退耕还林栽植为主,多分布在700—1200米地带。

主要品种有:绵核桃、夹核桃、麻子核桃、薄皮核桃、露仁核桃、隔年核桃等。绵核桃为地方优良品种,栽植8年即挂果,果核平均重11克,壳薄,脱仁容易,出仁率42%左右,种仁黄色,含油多,香味浓。

1989年产核桃51.39万公斤。2008年,全县核桃保有面积5万亩,2002年产核桃71.6万公斤,2007年产核桃89.3万公斤。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22)

板栗

属坚果,按种子大小分为大板栗、二板栗和毛板栗,常生长于阴湿土坡上,适宜于疏松沙质土壤,大板栗一般分布在海拔600-800米区域内,二板栗分布600-1000米海拔区域内,毛栗多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成片林中。

板栗树势强壮,寿命长,500年老树仍可结果,果实在9月中下旬(中秋节前后)成熟。

大板栗平均果重5.2克,果皮深褐色,果仁呈淡黄色,富含糖、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23)

1995年前,全县有各类板栗3.6万亩左右(毛栗占80%以上),年产栗量17.9万公斤。

1996年,原双河区竹筒乡桂花村18户农民使用毛栗嫁接板栗技术连片开发100亩。

1997年,县林特局组织实施以毛栗嫁接板栗为主的低产板栗园改造。至1998年10月,全县嫁接板栗树达207.8万株。

2004年,全县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高产板栗达4.18万亩。2009年,全县产优质板栗53.27万公斤,产值超500万元。

明清襄阳城建筑(旬阳因河入汉江处呈S形)(24)

备注:欢迎本地及去过的朋友留言反馈最新情况,给准备去游玩的朋友提供参考,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