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平台的前景(高空作业平台行业深度报告)
高空作业平台的前景(高空作业平台行业深度报告)建筑施工主导行业发展:主要应用领域中 建筑施工领域对行业发展影响最大 行业发 展与建筑投资具有较高一致性。以美国、日本为例:通常以汽车为底盘 通过在汽车上加挂各类升降台来完成高空作业 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长途机动性能 但由于采用汽车底盘 故需按照车辆产品上牌、年检等 成本增加以致毛利率相对较低。高空作业车主要应用于电力、路灯、交通、石化、物业 装修等行业。 底盘的专用性使其在设计上具有较高自由度 可按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 定制。同时 根据作业平台的底盘是否自带行驶动力又可将其分为自行走式高空作业平 台(配备内燃机或电动机 具有行驶能力)和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不具有行驶能力 需靠外力辅助移动)。此外 根据举升结构的不同 不同类型的高空作业平台又可进一步细分 以自行走式为 例 其又可分为直臂式、曲臂式、剪叉式、门架式、桅柱式等。细分产品各有特点 可 适应不同作业环境。 2. 高空作业车:
高空作业平台(AWP)作为一种新型登高作业设备 主要为满足高空作业而生 作为传统脚手架等高空作业设备的替代产品 高空作业平台产品的核心要义在于安全性和经济 性 行业产业链生态逻辑也自有其特点。
高空作业平台属于高空作业机械范畴 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 凡在坠落 高度基准面 2 米以上(含 2 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都称为高处作业。而 高空作业机械专为满足高处作业需求而生 用以将作业人员、材料和工具等安全送至指 定高处位置。
高空作业机械分类标准较多 按照底盘性质可分为高空作业平台和高空作业车两大类:
1. 高空作业平台:
底盘的专用性使其在设计上具有较高自由度 可按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 定制。同时 根据作业平台的底盘是否自带行驶动力又可将其分为自行走式高空作业平 台(配备内燃机或电动机 具有行驶能力)和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不具有行驶能力 需靠外力辅助移动)。
此外 根据举升结构的不同 不同类型的高空作业平台又可进一步细分 以自行走式为 例 其又可分为直臂式、曲臂式、剪叉式、门架式、桅柱式等。细分产品各有特点 可 适应不同作业环境。
2. 高空作业车:
通常以汽车为底盘 通过在汽车上加挂各类升降台来完成高空作业 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长途机动性能 但由于采用汽车底盘 故需按照车辆产品上牌、年检等 成本增加以致毛利率相对较低。高空作业车主要应用于电力、路灯、交通、石化、物业 装修等行业。
建筑施工主导行业发展:主要应用领域中 建筑施工领域对行业发展影响最大 行业发 展与建筑投资具有较高一致性。以美国、日本为例:
1)美国:13 年美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建筑领域应用占比达 65% 但呈逐年下降态势 非建筑领域应用占比由 2009 年的 16%升至 2013 年的 35%;
2)日本:近年来日本高空作业平台产量和产值均持续增长 2015 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5.28%、13.17%。分析发现 日本高空作业平台产量增速与建筑投资增速呈现高度相 关性 较好佐证了建筑施工主导高空作业平台发展这一行业特性。
总的来说 建筑施工为高空作业平台行业主要应用领域 但近年来非建筑领域应用不断 扩展 下游领域分散使的行业相对工程机械而言具有较弱经济周期性 同时 广泛的应 用领域也使得行业发展动力具有更大弹性。
(本篇完整报告可在网站阅读和免费下载 www.767stock.com,lqzk168)
安全与经济兼具 脚手架优势替代品
1、安全性高空作业平台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船舶制造等领域的高空作业 对于终端用户而言
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其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主要考量因素。
以建筑施工行业来看 目前 我国大部分工程建设项目中在进行高空作业时 仍主要以 使用传统脚手架为主 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披露 目前 我国脚手架使用量占到世界 的约 60%。然而 传统脚手架高空作业带来的一大问题在于 其安全保障性较差 由此 导致高空坠落事故频发 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一大痼疾。
-
据住建部披露的 2015 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显示 2015 年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 安全事故 442 起、死亡 554 人。按事故类型划分 高处坠落事故为 235 起 占比达 53.20% 其次为物体打击、坍塌事故。在 2015 年发生的 22 起较大事故中 吊篮坠落和外脚手架坍塌占比均 为 4.55% 合计达 9.10% 造成死亡 6 人。
仅以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来看 高处坠落成为安全事故频发的最大主因 窥一斑而知 全豹 若考虑其他高空作业需求领域 这一伤亡数字将大为增加。
高空坠落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不仅易引发社会及人道问题 同时 巨额的赔偿金也成为施工方难以承受之重 尤其是在建筑施工行业毛利率下降背景下 安全问题越发为企业重视。
相较传统的脚手架作业方式 高空作业平台可有效保障高空作业安全、降低安全事故。 自 20 世纪 80 年代 国际上纷纷研发采用高空作业平台取代脚手架 从而根本上解决了 脚手架施工安全事故多、施工效率低、施工效益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上世纪末到本 世纪初 英、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脚手架禁用政策 这一制度将伤亡事 故率降低了 80%多 高空作业车租赁施工法已经成为这些发达国家的主流施工方法 使 用脚手架的工程已寥若晨星。
-
日本: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建筑业每年坠落死亡人数为 800 人左右 到 2009 年 由于使用安全高 效的高空作业机械 坠落死亡人数下降至 147 人。
-
巴西:发展中国家的巴西 由于建筑工人高空坠落事故率居高不下 巴西早在 1977 年便出台了NR18 法案 对高空作业设备和安全作业要求进行严格限制。此后经不断修改 于 2007 年出台了 对高空作业设备施工作业标准 强制要求使用高空作业平台 法案出台后 巴西每年每 10 万建筑 工人的平均事故死亡率从 2000 年的 11.3 人降到 2010 年的 6.1 人。
2、经济性一般来说 安全性的提高要以增加额外成本为代价。但是 对于高空作业平台替代脚手架而言 由于工作效率倍增 成本反而有了明显的下降。
从传统脚手架和高空作业平台的使用成本对比来看。脚手架尽管设备租金很低 但一副 脚手架最低要配 4 人 按现行工价计算 这远高于高空作业平台的租金。
由于脚手架的 拆装均需人工 所以耗时较长、效率低下是不可避免的。这在短期的小型工程如粉刷涂 料、安装广告、门窗、机电行车检查等工作中 尤为突出。
即便在大型工程如高架桥、 城市立交等工种中 由于一项工程中各环节通常由不同人员负责 脚手架需要多次拆装 因此效率显著低于机动性强、方便易用的高空作业平台。
通过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可以直观表现其经济优越性:
1) 选址西安的三星电子芯片项目的一期工厂在施工时全面采用高空作业平台 从最终 效果上看 相比传统脚手架提升显著。从工期上看 共计节省两个月 也即可以提前 2个月投产;从经济效益上讲 总成本降低 7337.6 万元;
2) 高架桥的建设跟维护是另一高空作业平台典型应用。对于一个 20 座桥墩的高架桥建 设项目 使用高空作业平台可使工期提前约 10 天 成本降低 22 万元。
根据实务中的相关统计 随着建筑高度的升高 高空作业平台成本递减 脚手架成本递 增。目前国内厂房高度逐渐向国外靠拢 由 9 米升至 11~13 米。
另一方面 从 2012 年 开始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国内劳动力成本处于上升阶段 脚 手架的使用成本也将随之显著增加。因此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 高空作业平台的节省人 力成本的优势将更大。
总体而言 相较传统登高作业设备而言 高空作业平台在安全性、经济性方面更具优势 能够更好满足终端客户的核心需求 从而使其成为传统高空作业设备的良好替代产品 未来替代空间广阔。
本篇完整报告可在网站阅读和免费下载 www.767stock.com
乐晴智库,精选投资研究报告
关注我们,深度探索行业信息
lqzk168
智库君个人lqzk777
新浪微博:@乐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