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对话河野太郎(竹入义胜假冒)
中日对话河野太郎(竹入义胜假冒)田中角荣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令日本朝野上下为之哗然,形成了一次政治上的震荡和冲击,对华不友好的佐藤荣作内阁下台了,将中日关系正常化视为重要工作的田中角荣成为了新首相。竹入义胜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结束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尼克松将在1972年访问中国。战后一直追随美国的日本,却对此一无所知。这个消息令日本人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美国人抛弃了。
【日本对华友好人物系列之四】
很多人都熟知,在中国春秋时代,有一个郑国的商人名叫弦高,他在外经商时得知秦国正秘密出兵郑国,准备趁其不备一举灭亡郑国。于是,弦高假冒郑国特使前去犒劳秦军,迫使秦军以为郑国有所准备,最后不得不放弃灭郑的打算。
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人们常常归功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殊不知,在田中角荣访华之前,日本也有一个像弦高一样的人,他“假冒”首相特使出使中国,并最终促成了田中首相顺利访华。
这位大胆的“冒牌特使”名叫竹入义胜。
竹入义胜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结束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尼克松将在1972年访问中国。
战后一直追随美国的日本,却对此一无所知。这个消息令日本人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美国人抛弃了。
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令日本朝野上下为之哗然,形成了一次政治上的震荡和冲击,对华不友好的佐藤荣作内阁下台了,将中日关系正常化视为重要工作的田中角荣成为了新首相。
田中角荣
田中角荣一上台即宣告:在外交方面,加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在激荡的世界形势中,强力推进和平外交。
这一消息快传到了中国,面对田中角荣释放出的善意,毛主席提出:“对中日恢复邦交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总之,现在到了火候,要加紧。”
日本国内舆论呼吁:必须尽快与中国恢复邦交,日本很有必要出现一位“和式基辛格”。
日本重要政党之一的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充当了这一特使角色。
竹入义胜与中国的渊源较早,早在1971年7月2日,他就曾率公明党成员访华,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过接触,他提出的“日中复交五项原则”受到周总理的重视,由此建立了互信基础。
竹入义胜与田中角荣有不错的私人交往,面对中日关系亟待改善的大势,竹入义胜专门到田中角荣的官邸去拜访,希望以首相特使的身份去北京做铺垫工作,促成田中首相早日访华。
可是田中首相仍有顾虑,虽然他把恢复中日邦交作为重要目标,但此时的田中内阁刚刚成立,日本右翼的反对势力仍然很强大,他们也通过各种形式警告田中不要过于急切,台湾的蒋介石方面也不断传话。
田中首相对短期内,迅速达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底气明显不够足。
竹入义胜又拜访了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大平正芳也不愿意以官方的名义直接推动此事。
失望的竹入义胜回到公明党内,左思右想,无奈之下,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假冒”特使访华,促成中日友好。
邓小平同志会见竹入义胜
竹入义胜与公明党成员正木良朋一起仔细琢磨中日关系的症结,以及两国共同关心的几个基本点,拟定了一份“二十条”方案。
1972年7月25日,在田中角荣上台仅仅十八天之后,竹入义胜以田中角荣首相特使的名义来到了中国,他介绍说自己背负有“重要使命”,随后将“二十条”方案交给中方,甚至拟就了中日联合声明的草案,堂而皇之地为首相访华打了前站。
在中国,竹入义胜三次与周恩来总理见面,累计交谈了约十个小时。谈话中,周恩来提出了中方的建交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中日两国永远友好:理解邦交正常化三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日中的战争状态以共同声明方式宣告终了;废除日台条约;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和平解决纠纷问题;放弃战争赔款;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日本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周总理甚至对竹入义胜说,日方如果有不同意见都可以再商量,竹入义胜的中国之行真可谓收获满满。
无疑,这是一次大胆的行径,说竹入义胜的做法比较“草率”也并不为过,但好在最后的结局皆大欢喜。
返回日本后,竹入义胜第一时间向田中角荣汇报了他访华的详情,竹入义胜甚至向田中首相发了脾气:我没有跟中国搞什么秘密协定!
面对竹入义胜焦急的目光,田中角荣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选择了“假戏真做”,以竹入义胜带回外交成果为基础,表态“肯定去中国”。
从国际形势来看,田中角荣作出这样的决定,也在情理之中——当时中美建交已经迫在眉睫,落在美国之后是日本方面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选择尽快实现中日建交,符合日本利益。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率领着两百多人的庞大代表团抵达北京。
经过几天的外交磋商,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正式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由此揭开了两国交往新的篇章。
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联合声明。
美国人本想瞒着日本,抢先与中国建交,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日本抢了先,美国人非常不高兴,基辛格甚至恼羞成怒的说“小日本是最坏的一个”!
他此时可能还不知道,这背后都要归功于日本有一个被称作“和式基辛格”的人——竹入义胜。
多年来,竹入义胜先生矢志不渝地热心于中日友好,多次访华,大力支持中国的发展建设,并同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同志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友谊。
周总理去世后,竹入义胜写下了《悼念周恩来总理》一文,寄托他的无尽哀思,他评价周总理“是一位目光敏锐精悍的人物,兼备伟大与亲切的品质。”
竹入义胜还对自己“假冒”特使一事向邓颖超致歉;“我并没有打算欺骗周总理……”
邓颖超会见竹入义胜夫妇
竹入义胜自作主张访华,他的行为完全是“为他人做嫁衣”,自己没有多少政治好处。但正是有竹入义胜这样的对华友好人士的不断努力,从大局着眼,才顺应了推动日中复交这一巨大历史潮流。
竹入义胜先生,为中日关系正常化作出了特殊贡献,不愧是一个有历史功绩的杰出政治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