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盐古道(罗霄山茶盐古道遂川茶亭纪略)
湖南茶盐古道(罗霄山茶盐古道遂川茶亭纪略)2018年9月19日,《遂川茶叶志》采编人员在乡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细细观摩了“景风亭”。上午十时许我们七八个人来到了草林冲大坝上,开始甩开膀子用两把长柄柴刀接力开路,披荆斩棘。队友们一部分开路,一部分拍摄古道上那些马蹄印、木屐印、独轮印等,在不足两公里的茶盐古道上艰难推进,将近正午时分顺利到达观音亭。景风亭对这条古道的最初印象,当回溯到一年前,采编《遂川县茶叶志》时受一幅题为《武陵泷茶盐古道图》国画指引,撮合一支文艺轻奇直奔这段千年小道。小道其实不小,历史上也是江浙赣鄱各地商贾行旅,经龙泉前往赣南、湘东、闽粤及百越之地的主要通道之一。曾几何时一直是通往井冈罗霄大山深处及红色圩场草林、大汾的咽喉要冲。草林冲,是千百万山里人走出遂川大山的第一雄关。
文/王以之
还是那一抹远山,从扒在自家柴门上的童年,到懵懂年少扛起背包跨出家门时那一瞥远眺,从此那抹如黛的远山便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后来一大堆关于茶亭的的疑惑和好奇又一古脑儿地打包进了我匆匆的行囊,跟随我一生的跋涉。
(之一)草林冲邂逅观音亭
听说草林冲天井坝那边有条神奇的“红军小道”,道上有一串茶亭,茶亭花儿朵朵开放,于是我百计千方来一次探访。
对这条古道的最初印象,当回溯到一年前,采编《遂川县茶叶志》时受一幅题为《武陵泷茶盐古道图》国画指引,撮合一支文艺轻奇直奔这段千年小道。
小道其实不小,历史上也是江浙赣鄱各地商贾行旅,经龙泉前往赣南、湘东、闽粤及百越之地的主要通道之一。曾几何时一直是通往井冈罗霄大山深处及红色圩场草林、大汾的咽喉要冲。
草林冲,是千百万山里人走出遂川大山的第一雄关。
景风亭
2018年9月19日,《遂川茶叶志》采编人员在乡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细细观摩了“景风亭”。上午十时许我们七八个人来到了草林冲大坝上,开始甩开膀子用两把长柄柴刀接力开路,披荆斩棘。队友们一部分开路,一部分拍摄古道上那些马蹄印、木屐印、独轮印等,在不足两公里的茶盐古道上艰难推进,将近正午时分顺利到达观音亭。
茂密的芦苇把观音亭捂得很紧很实很严,但我们的长柄镰刀发挥了作用,揭开了观音亭的神秘面纱。我们第一次为观音亭古驿站般的空前规制和动人传奇所震撼。
以青砖黛瓦、黄泥砂底、石灰面墙,圆窗,拱门,道路穿后厅而过,内墙上有壁画和砖砌花窗以增加采光,瓦和椽、梁、斗拱都已坍圮,明显为多层楼房,外观仍巍然屹立,雄风尤在。从建筑风格看应在为明清建筑。主亭北侧有三间土夯的附属房,已全部倾毁。
观音亭
雨中依然挺立不倒的观音亭
山下休整
下山后来到电站休整,大伙无力再向茶亭行。天井坝上还有茶亭,这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梁子下山后赋得《阮郎归》词一首,表重遊草林冲后感:“左溪河西武陵泷,峡开上下冲;茶盐古道今犹在,宫观破败中。 秋已至,枫叶红。盛世展新容。不忘当年红军路,古道盼春风。”
(之二)驼背树下有奇亭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变得越来越向前看的同时,也越来越怀旧。换句话说,人的时空维度变得越来越有历史深度和文化宽度。今年7月18日终于成行,我又约了几位文友赴南村采风。
雨季的连绵滂沱,把我们从水库大坝前往和塘坳的最近道路塌方了。
南村梁冬生主任带领我们离开电站大坝,绕道南澳陂水库,前往有如一座仙岛似的天井坝。乘这当口,我把他的故事袋子打开了。梁兄一路开讲,说起茶亭那些事,如数家珍——
珠田乡,因为地处遂川城郊,是通往大山深处的第一级跳板,是前往草林、禾源的战略要冲,以天井坝为圆心,南村、黄塘、良洲等村周边猫咪关、翻斗坳、大坑里、草林冲、坳脑背、扑陡坳、和塘坳、驼背树下等各个方向的山丘上,短亭、长亭最为密集。仅车连水、草林冲、驼背树下、天子地一线有十数座之多……
在古时候,这段古道已然是可以穿草鞋和布鞋蹬踏的“高速路”了,但在今天来看小道确实很小,小到非让村民做向导并带上长柄柴刀作开路工具不能前往。
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岗、一条又一条石阶子路,在天井坝和塘坳上竟然发现一对“茶亭姊妹花”。和风亭、喜憩亭两亭扎堆出现在我们面前,在一个荒草凄凄的山坳上相距仅十米开外。和风亭虽一门坍圯,但亭墙上碑记犹在,碑刻文字清晰可见:
“和风亭记——古和塘坳第一都南坑吴宗有、吴宗癸兄弟捐造。乾隆贰拾八年癸未六月吉日立。”
噫吁唏——小道台榭空山丘,唯此亭记悬日月!
我们几个如获至宝,又感慨万千。
和风亭离南澳陂水库大约一公里,山间小路两旁到处是芦苇、柴草,有几头农家放养的耕牛在山沟里,见有人来纷纷向我们追来,想来一番“牛人亲”。
两个茶亭当时为什么要建在一起?我们纷纷猜想:两个相邻的村庄为明确地界?那条通往草林井冈山和湘粤闽的茶盐古道,因商贾来往、川流不息,为赚点小钱争着建各自的一爿小店?
答案至今是个谜,但答案一定在这路上。
茶亭,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此交汇,见证了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奋斗!
梁兄告诉我们,和风亭的墙上原先还依稀能见到白粉墙上,不少人用黑木炭书写的字,内容是浙江、福建、九江、南昌等等“某某、某时经过”之类的话语,这也许是来往各地万寿宫间跑单帮的浙帮、徽帮、江佑商人们最好的联系方式。
打听到赫赫有名的驼背树下有“红色茶亭”。两天后,我又驱车前往革命烈士温荣生的家乡,希望来一番茶亭奇遇,一探究竟。
到了良洲村口,我拦下一位骑车准备去田间做农活的村民周三保,打听起驼背树下、驼背古樟、古樟茶亭……就这一打听,周三保看我象有点名堂,象那么回事,便主动把电车支起,把农具放下,还主动要为我带路。
于是我顺利地来到了一条小巷,小周指着土房围着的一块空地说,这就是你要找的驼背树下,我瞪大了双眼——
古街不复存在,那棵曾经树肚里可以打上两桌八仙桌的空心古樟也已不复存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古樟树茶亭曾经是革命志士情报和物资交通站。古樟曾经演绎了壮丽的自然生命,但难逃生命铁律,它已经老死,难当风雨,化为了历史神马,在深邃的历史时空里绝尘而去!
小周安慰失望的我,带领我沿着山间蜿蜒小道继续前进。走过一条条石阶古道,翻过一道道山梁,在一个叫做扑陡坳上,与“良洲亭”残垣相遇。
向导周三宝和只乘残垣断壁的良洲亭
良洲人为了纪念驼背的空心古樟和红色的古樟茶亭而栽种的一棵新驼背树
至今仍然生活在古道边的观音亭主人周礼波老人
阶子路沿左溪河蜿蜒30里直至草林圩场
茶亭虽然已倒,但我在良洲却意外巧遇观音亭主人周礼波老人,这可是一个大惊喜!周礼波1946年生,今年73岁。他从18岁起生活在观音亭里。他介绍了他的茶亭生活,说不尽的茶亭故事。老人说,我和前辈们打理茶亭,方便过客,卖点茶水。也为经过茶亭的红军、八路军、国军、解放军都做过服务。大部队经过常走三天三夜或更长时间。这时他便有得忙了,打地铺、烧开水,煮饭,喂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
由于建茶亭有村民自建、大户人家善捐、过路信徒施舍等方式,服务行旅的人远不止周礼波老人一个。
如今草林冲电站大坝和南奥陂灌溉大坝,锁住了从大山里奔腾而出的遂川江左溪河的滔滔江水。淹没在库中峡谷中的巨石,曾经让无数木排竹排溃散,过往船只险情不断,经常人仰船翻,不少人为过草林冲险滩在这漩涡中丢了性命。这里也练就了不少撑排冲关的好把式,山口的张功石老人就是帮人过草林冲的老水手之一,人们佩服他与江中巨石似乎很有几分默契,所以村里人和过往客商都管他叫“石头古”。只见他手握长篙,与木排排头一起冲进水中,半个身子从水里浮起后,在悬崖下把木排缓缓掉头,十分惊心动魄。
古道繁华寥落后,酒事流转计如常。
周礼波老人说,自从遂桂公路和遂井公路在1968年前后开通了,我的茶亭开始衰落,不得不思量另寻新路,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移民到了良洲村开始了新的生活。老人说,人要好好走路,古道和新路都是人间正道。大意是,走古道,才知来时;走新路,方知所往。
遂川有无数的红色小道,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伟人的足迹,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伯公垇茶亭位于桃源古道上,是“茶盐古道”的一部分,曾经是连接藻林、大汾、营前、唐江赣南四大圩场的著名古商道,古时候梯岭、鹤坑一带砂子坳、伯公垇等地,是著名的桃源古米市。桃源古道,它担纲过中央苏区的粮食筹集。毛泽东率工农红军是从此去营前和瑞金,创建了中央苏区;任弼时、萧克等率领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由遂川的横石、草林、左安出发向桂东一路向西,北上长征;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南下支队也由此道万里挥师,进入遂川抗日作战,纵横驰骋;误入蒋介石内战歧途的抗日战神薜岳,无可奈何花落去,也是从此败走广东、海南和台湾……
戴家埔八角楼茶亭(资料图)
左安镇铁坑尾茶亭
游客和南风面脚下戴家埔阡陌村清风亭
汤湖镇青茶村的半边茶亭
洪门洞风车亭
(之三)古今多少茶亭事
在古龙泉这块土地上,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茶亭,当是北宋萧世范作记的夏宜亭和郭知章题诗二首的望远阁等。
碑石的背面是一则残缺的《宋故朝议大夫萧公墓志铭》,只可惜半个多世纪以来,或作为“四旧”被破坏,或由于村民不知此碑的史料价值,把此青石碑做了上洲田间水渠上的石板桥,当过渡小桥和磨洗锄镐之具。从一碑两用来看,很可能因后世重修夏宜亭,捡了一块旧碑,废物利用,碑石破损,碑头和碑身部分文字较清晰,其余则隐约漫灭难辨矣!
非常有意思的是,2019年9月7日,雩田镇塘背村上洲田野上又一惊人发现,村民从田野里翻转一块北宋古碑,历史剧情也被“翻转”。碑文上“夏宜亭记”赫然在目,且北宋嘉佑年间(大约1056年9月-1063)进士萧世范所作记的夏宜亭在《民国十年辛酉遂川上洲萧氏十二修族谱》有详细记载,与碑文互为映证——
“盖将收南山之胜势,以资吾朝夕之玩,然得于假不若得于真之为乐也,于是相其第东南隅,增广故沼之堤,架亭其上,拱双栏,疏十二楯于南北。”
实在是有上天庇佑,此一人多高近九十公分宽的宋碑得以留存。此碑正面朝下静卧田野近百年,这一900多年前的《夏宜亭记》碑,生动记述了亭子主人南山居士的修筑构思、愿景和过程,表现了夏宜翁的高洁志趣和人文情怀。
明清时期罗霄山脉古商道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遂川茶亭的数量和质量也快速提升,但这些茶亭中有不少毁于抗日战火。位于砂子岭机场边的望远阁,当属其中之一。
时光流转到1945年1月24日凌晨,一阵激烈的枪声划破遂川夜空的宁静。日军大部队则绕道井冈山,第二十七师先头部队由永新拿山方向进犯遂川县境,直扑大坑长隆坳、猪婆岭,经横岭直达雩田皋村,随即攻占中美盟军驻守的遂川砂子岭飞机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大批空军调入中国参战,不少的战斗机、运输机起降遂川机场。与此同时,中美空军开始攻击上海、长江水域以及东南沿海、台湾,以及日本人的军事基地,以便封锁日本的海上运输。1944年冬,日军二十七师集中在湖南耒阳,四十师集中在道县、永州,分途向茶陵公路、粤汉铁路、湘粤辖区的遂川国际盟军机场以及赣县、新城的临时机场进犯。
从此遂川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
1945年2月15日,日军开始向禾(源)草(林)防线进攻,国军继续阻击敌人。20日,日军向遂川西南进犯,珠田驼背树下、草林冲、里山口、马龙、洋湖塘、猫咪关、马脑山地带遂川百姓拿起镰刀锄头,配合一八三师官兵在冰天雪地中顽强抵抗,日军连续六天进攻却前进不到7公里。到21日早晨,日军全部退回县城。
22日,日军分批进犯赣县,驻遂日军兵力有所削弱。加上莲花、永新日军也被友军攻克,一八三师乘机部署反攻。3月8日早上,五四九团向象形坳日军阵地发起反攻,五四八团向遂赣公路沿线集结,截击日军。国军新十师三十团也由永新抵达衙前溪口。11日23时许,日军倾巢趁夜出逃,由安下、石碑下绕过吉赣公路,向赣县方向仓皇逃窜,国军乘胜追击,收复遂川。
狮桥亭、洪门亭、风车亭与金塔、银塔、红塔环城三塔等遂川地标性建筑皆毁于战火。
从县城到草林的那条茶盐古道,有它的特殊意义和红色情怀。见证了井冈山斗争和抗日烽烟的光荣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天井坝边建起了一个三线企业——遂川晶体管厂,一度是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科技新锐”,工人有两三千之多, 附近不少村民进厂,世代泥腿子当上了工人。村里人说,这块土地果然沾了观音用笊箩在天井坝上开井的仙气。
翻开我们茶叶志的采写笔记,我们还能数出一长串分布在遂川各地的古茶亭——
鲤鱼亭:碧洲圩西偏北8公里,雩田圩至碧洲圩的山坳上。清嘉庆年间当地群众集资兴建,三间土墙瓦顶结构。1959年黄岗村重修一新,供行人憩息,坳下一丘鲤鱼形稻田得名。
莲溪亭:为连接遂万泰古商道十字要冲,解放后遂川至碧洲三级公路傍亭而过,在枚江乡莲溪村、钱塘村、高垅村三村交界处,当地人称茶店里。约1958年前后大跃进时代重修,为土木砖瓦结构,烧茶室一间,食宿房一间,路边为风雨棚,青砖砌柱,两根粗大杉木悬横约板凳高,供商旅路人和农民耕作劳动休憩之便,后改建为村集体生产用房。
梭江亭:位于牛仔脑半山腰古道边,又称锁江亭。历代多有改建,二战抗日战争时期,遂川军民为保卫中美盟军的砂子岭机场,有利于与日本航空联队空中决战,从而忍痛与金塔、银塔、红塔、狮桥亭等标志性建筑同时炸毁。
遂川茶亭知多少?!
据有关史料显示,光一个同名的“清风亭”,不在少数。 五指峰林场西北18公里山腰间,清朝年间,群众集资兴建,供行人歇凉避雨。原为土墙瓦顶,占地42平方米,现亭貌破损,四周边墙倒塌一半;左安乡塘背北偏东4.5公里红裕村里,唐朝年间群众输捐而建,经历代重修,现为土墙瓦顶占地40平方米的古式亭,取清风徐来之意,也叫清风亭;另外,戴家埔南风面上,北坡和南坡上都有叫清风亭的茶亭。
茶盐古道上大汾镇上坳村石门岭的赵公亭,寨溪村的清泉亭、雷峰亭,衙前镇的双溪亭、五福亭,戴家埔的白马亭、聚善亭,五斗江乡的青山亭、白石亭,碧洲镇的荷树坳茶亭,雩田镇横岭的长乐亭,枚江镇的大坪亭,堆前镇的青竹亭,南江乡的南洞亭,黄坑乡的望泉亭,禾源镇的水口桥亭……
此外,还有很多不见经传的小亭,不计其数。
湘赣两省交界的山山岭岭,茶盐古道有如一张大网,是千万条穿越莽莽罗霄的山脊沟壑的森林步道,如今留存的都是经典。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那歌声仿佛还在空谷回荡!
罗霄山脉最高峰井冈南峰,当地人称之为南风面,海拔2120.4米,一个一般人不敢轻言攀登的地方。以峰为圆心,茶亭无数。赵公亭在南风面东坡,那里古道翻越的山坳平均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徒步攀登实不容易,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但是,原生态风景吸引无数驴友。如果经过竹坑村,然后攀登上千万级石阶直达石门岭村,再徒步返回,来回足足三十余公里的行程。
遂川,绝对可以算得上一座“自然茶亭博物馆”。
茶亭不言,下自有蹊。走过,路过,趟过,希望我能是你的风景!
编辑丨邓艺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