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下回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欲知后事如何然而)
欲知下回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欲知后事如何然而)“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有录音记录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国5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单田芳独特的嗓音陪伴了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他的语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年龄的界限,据说现在每天还有1亿多人在听他讲故事。每天1亿人听他讲故事讣告传来,几代人为单田芳的逝世惋惜,听着他评书成长的人们,心中不无悲痛。单田芳说过千千万万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从“30后”到“90后”
(视频:听单老再说一段↑↑↑)
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单田芳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响起:“上回说到……”故事就这样继续,那个高深仗义的武侠世界似乎就在眼前;酣畅淋漓、幽默生动,末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人回味无穷,流连不去。
而今天,为我们分解了63年的单田芳,走了。
“2018年9月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讣告传来,几代人为单田芳的逝世惋惜,听着他评书成长的人们,心中不无悲痛。
单田芳说过千千万万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
从“30后”到“90后”
每天1亿人听他讲故事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有录音记录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国5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单田芳独特的嗓音陪伴了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他的语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年龄的界限,据说现在每天还有1亿多人在听他讲故事。
作为生长在南方的“90后”,小南认识单田芳是因为欧弟,小时候看湖南卫视的节目《天天向上》,欧弟模仿单田芳,惟妙惟肖的表演总是能引起观众欢呼。2011年4月,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做客《天天向上》,当单田芳现场评书时,站在一旁的汪涵、欧弟、田源等人被深深带入表演,跟现场所有观众一样在高潮处拍手喝彩,脸上的喜悦和采访时言语间的敬重,今天想来仍历历在目。
对北方人来说,单田芳更像是成长过程中安放在工作、睡眠之余的生活陪伴。小南一位来自北方的同事说,在他小时候,他们那的出租车司机,午后听广播基本上都是听的评书,只要打车,车里放的十有八九都是单田芳。
我要是不说书了
真不知道干什么去
单田芳的人生路并不顺利。
1934年,他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但单田芳年轻时并没有想过去说评书。
他曾在采访时提到:“虽然我出生于曲艺世家,亲戚都做这个,但我却喜欢学工科和医学。”说评书的人在那个时代是闯荡江湖,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登不得大雅之堂。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开学刚一个星期,却生了场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变故,他不得不退学,1955年进鞍山曲艺团,就这样,命运把单田芳的前路指向了评书。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评书的一个繁荣时期。“等到‘文革’前,一个运动挨着一个运动,文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限制非常多。”从1964年开始,传统评书一律不许说了,这也砸了一批老说书艺人的饭碗。“他们说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是老东西,不让说了怎么办?”只有很少一部分,像单田芳这样有文化的艺人能够说新书。《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流行的小说单田芳都跑到书店买来,看完背会就开始说,那段时间他说了33部新书。到“文革”期间,评书彻底取消了。
改革开放后,是评书的第二个复兴期。
1978年,单田芳录制了他最为脍炙人口的长篇评书《隋唐演义》。在之后的时间中,先后录制了30多部评书,风行几十家电台。其中《天京血泪》这部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超6亿。
退休以后,他从鞍山到北京,做起了“北漂”。“我想我要是能在北京得到认可,那是非常光荣的事情。”1993年,单田芳应北京电视台之邀录了80回《七杰小五义》,播出以后反响很好。
1994年,他又录了《百年风云》,此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请他录了400集《薛家将》,在全国播出后产生很大影响。
“我是两条腿走路,电台、电视一起上,一直就忙到了今天。”退休以后的单田芳比退休前忙多了。“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很刺激。我有一技之长,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尽管累一点,但这个累里是带着甜的。”
多年来,单田芳保持着早上4点多起床,10点左右录完两三段书,下午再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书这样的生活作息。
单田芳的子女都没有继承他的评书事业,“这门艺术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必须根据亲身体会一点点传授,学生再去实践、摸索,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从表演形式上来看,评书就是一个人,没有灯光、布景、道具,只靠一张嘴去说,很难把千千万万人给说住。说不出两下子,笼不住人,等于白干。”单田芳说。
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
单老曾说道:“我要是不说书了,真不知道干什么去。”
我想,单老这一去,是去看更多故事,为更多人说书去了吧。
部分内容综合自环球人物
【视频】天天向上
【撰文】李珩丹
【作者】 李珩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