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对未来很迷茫罗永浩(执念出圈的中年)
25岁对未来很迷茫罗永浩(执念出圈的中年)十几年前,罗永浩靠老罗语录爆红网络,当时和他齐名的还有另一位“语出惊人”的女网红“凤姐”罗玉凤,由于两人都姓罗,经常把二人合在一起调侃,网友称罗永浩是罗玉凤的哥哥“罗玉龙”,以此来取笑二人。老罗也公开承认,自己非常尊重罗玉凤(后来罗玉凤曾为凤凰网写过专栏,现居美国),“龙哥”称号因此得来。第三问:不是企业家吗?怎么跟网红混到一起了?2013年8月锤子手机第一代产品尚未发布。当时有网友断言,锤子手机绝对不会超过1999,罗永浩则回应称: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第二问:你不是说收购苹果吗?怎么自己反倒被收购了?“收购苹果”的话题也是微博一段话,2013年12月25日,罗永浩表示,“我会努力把锤子做好,将来收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苹果并复兴它是我余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至此成了粉丝和网友调侃老罗的玩笑。
欢迎关注【夏牧牧】
一道品味文化属性的魅力
定下这个主题,缘起于6月4日罗永浩微博发布一条和某杂志的合作视频,相信老罗的粉丝应该已经看过,视频中老罗分饰两角,通过用一个“狂躁”的罗永浩逼问“颓丧”的罗永浩,发出“直击灵魂”的拷问,自黑“罗氏打脸”的专用梗。
第一问:不是说第一代手机卖到三千块就是孙子吗?
2013年8月锤子手机第一代产品尚未发布。当时有网友断言,锤子手机绝对不会超过1999,罗永浩则回应称: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
第二问:你不是说收购苹果吗?怎么自己反倒被收购了?
“收购苹果”的话题也是微博一段话,2013年12月25日,罗永浩表示,“我会努力把锤子做好,将来收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苹果并复兴它是我余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至此成了粉丝和网友调侃老罗的玩笑。
第三问:不是企业家吗?怎么跟网红混到一起了?
十几年前,罗永浩靠老罗语录爆红网络,当时和他齐名的还有另一位“语出惊人”的女网红“凤姐”罗玉凤,由于两人都姓罗,经常把二人合在一起调侃,网友称罗永浩是罗玉凤的哥哥“罗玉龙”,以此来取笑二人。老罗也公开承认,自己非常尊重罗玉凤(后来罗玉凤曾为凤凰网写过专栏,现居美国),“龙哥”称号因此得来。
第四问:你算个X的企业家?
罗永浩自称 “文艺青年”,称“做手机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交个朋友”,而另一面是需要盈利的“企业家”。网友认为他利用用户对情怀的热爱去赚“热”钱。
以及狂怼了罗永浩曾经“狂言妄语”:“像我这种牛人,想找个人佩服一下的时候我就去照镜子。”(没看过的网友可以自行去戳老罗的视频哦。
满是锋芒的罗永浩,网红身份迟迟未见出圈“网红”一词作为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社会标签,这个身份的早期出现因为本身以“充满争议”、“博眼球”、“哗众取宠”关联,大部分时候甚至成为了“不道德”“不入流”的代名词,本身带来了很大的争议,加上直播业态的兴起,各类网红标大肆泛滥,各种网红食物、网红饮料、网红物品等本不是网红都想通过人为制造网红来争夺眼球和流量,因此越来越被世人诟病。
早期的罗永浩,依靠新东方时期的“老罗语录”宝典,纵横网络江湖,成为“独立思考”、“愤怒青年”、“理想主义”的代言人,因为高中辍学的低学历身份,靠着聪明勤奋和读书人的才华,变身新东方GRE英语老师,实现“年薪百万不是梦”的华丽逆袭,成为了草根进中产,屌丝逆袭的励志偶像,至今罗永浩依旧是与韩寒、王宝强、岳云鹏等一道成了辍学中的“战斗机”代表。
随后,罗永浩凭着与世界独特的相处方式,在网络上一度成为文化青年的偶像。
文化青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在成长、成熟过程中会随着独立思辨能力的提高,经济的独立、视野的开阔,会形成自己新的独特价值观,甚至可能会产生与上一代主流价值体系完全不同,从而造成隔阂,形成代际鸿沟。其中有正面积极的部分,比如强调个性、正义感、英雄主义、新思维、创新、活跃,也有可能产生争议的部分,比如“道德感滑坡”、冲击传统观念、桀骜不羁等。
罗永浩独特的行事风格和价值观传达,加上他幽默风趣的演讲口才,嬉笑怒骂皆文章,快速建立起了自己文化偶像的标签,与年少成名的韩寒、擅长舞弄荷尔蒙的冯唐、以及打假斗士(那时候还没决裂)成了文化圈的好朋友,在80后、90后群体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2006年,罗永浩创建了牛博网,牛博网开始是一群文化青年建立的“伊甸园”,里面汇聚了梁文道、韩寒、连岳、柴静、和菜头、熊培云、冯唐、姬十三等一批“文化名人”,以及大批国内知名学者、专栏作家、媒体人,给粉丝提供了各种风格独特、犀利和深度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启蒙了当代青年,被誉为“虚拟的社会良心灯塔”。
在公众事件面前“打死不删帖”为原则,牛博网一度成为成了众多社会公共事件的诉求平台。通过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努力为社会发声,曾组织为山西黑砖窑母亲群体及获救窑工派过年红包,汶川地震期间,组织网友募捐,以及关注环保项目等。
随着牛博网人气越来越高,也逐渐沦为网络暴力和键盘侠抨击时事的空间,出现与社会主流价值对立的情况,从而陷入舆论混乱的局面,最终被迫关闭。
做牛博赔了不少钱,老罗本想写书养家,结果发现作家靠码字年入百万的不超过20个,当时就蔫儿了。2008年,于是在好友冯唐资助下,做回老本行,罗永浩老师正式进入创业大军。
老罗的英语培训从“我的奋斗”到“一个理想者的创业故事”开启高校演讲,收割着大波流量和粉丝,自己的营销能力被挖掘,通过开撕传统培训机构,特别以老东家新东方为首树立“颠覆者”形象,用“一块钱8节课”和“有史以来最屌的英语培训广告”,同时之后也顺势出版了自己的书《我的奋斗》,一经出版销量达20万册,给自己赚了门票,赚了吆喝,把一个情怀和理想主义的形象,在粉丝群中打上了坚实的烙印。
英语培训明显并不能存放老罗的理想青春,尽管通过演讲老罗挣了名气和书稿版税,老罗英语培训口碑也不错,可是却并不挣钱,第一年就亏损了300多万。这期间,老罗撇下公司,跑去民谣圈“端茶送水,认识了一批歌手,张玮玮、周云蓬、左小祖咒、曾轶可,还为曾轶可录音乐专辑。
后来罗永浩自己也坦言“自己并不喜欢做培训”,创业几年里仅在2011年获得过盈利,总体常年亏损,始终赚不到钱,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将老罗培训学校关闭。
就在罗永浩和曾轶可耗在录音棚灌唱片的某个深夜,雷军已经和晨兴资本的刘芹通话了12个小时,打爆了3块电池,换了3部手机,最后顺利的拿到投资,开始做小米手机。
乔帮主死去那年,罗永浩忙着提着锤子砸向西门子冰箱,坚硬果敢抡起锤子与开撕、打嘴仗,他还曾将自己的铁锤对准过俞敏洪、红十字会、厦门政府以及少年时那个欺骗他200块奖金的补习班,抡起铁锤的罗永浩像一个异类,他的锤子砸向一切潜规则和伪权威,像极了课本中的堂吉诃德,为了消灭当时荒诞的骑士。
当乔布斯去世两年后,雷军已经成了“雷布斯”,发布小米手机第一代,罗永浩也去现场手持“我是米粉”的牌子,表达敬意。或许乔布斯离去和“雷布斯”的崛起,他发现改变旧秩序的密码不是“堂吉诃德式的”孤军奋战,而是创新中的“杀富济贫”,用企业家精神建立新秩序。于是他骑着一匹瘦马,带着这样强烈的精神偶像光环,挺进手机圈,开启一条情怀造机路子,立志打造“东半球最好手机”。
网红身份已经为罗永浩积累了超高的名气,自带一批自来水,有他的学生粉、相声粉,有人是他的理想粉,他们被称作是“锤粉”,实际上更准确是“罗粉”。这样的罗永浩,被锤粉拥趸成有天赋的行为艺术家和反叛者。
然而在罗永浩带领下的锤子科技,除开每次发布会的声浪,换来的最终却是销量不力,企业品牌受损。
锤子科技的失败,表面上看是一个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悲伤故事,然而仔细梳理发现,这家企业的结局和老罗本人有密切关系,把一手好牌打烂,处处企图重新定义,以及大盘经营运筹失误,还是出于对手机行业的外行与不专业,所谓“成也网红,败也网红”。
罗永浩对手机研发、供应链管理、代工厂、品控、渠道、售后的了解为零。控制欲极强的罗老师,找来了一些业内人士加盟,但各个环节都要插手过问,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团队内耗。
同样是没做过手机,同样是网红的雷军,两者却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雷军低调、务实,懂顺势而为,相信“人欲即天理”,用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靠粉丝参与,快速拿下基本盘。内部扁平管理,联合创始人各管一块,快速推进,围绕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流,减少内部消耗,提高运作效率。
罗永浩在锤子手机中沉迷产品设计,停留在“一步,闪念胶囊,子弹短信”这些微创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市场开拓反应和主动出击较少。罗永浩由于网红时期的“进攻型人格”,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性格,给品牌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开撕评测媒体王自如,怒怼粉丝和用户,还被带上“精日”的帽子。
《天道》里丁元英说的那句“扒着井沿看一眼”,并不是指这个青蛙成了一个富有的青蛙,就有能力扒到了井沿,在某一刻因为一个机会到来,差一点跨越了原有的阶级和角色,跳出井口,但是限于原有的认知、视野和角色身份的障碍,没能及时转变和突破,最终只能扒着井沿看一眼,然后被人摔回井底。俗话说“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之外的钱”,凭运气赚到的钱最终会凭实力亏回去。
就像“网红”之路是现在“造星运动”中快速提高知名度的一个捷径,可网红一旦成为“网红”,却又想努力撕掉身上的“网红”,得到专业身份的认可,走进主流圈层的中心,可这个过程需要蜕变的代价和自我突破,是“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常人所不能”,才最终突破井沿,站上新的天地。
认知的提升的本质是打破界限,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遭历大劫浩劫的人才气瞬间悟道而普通人就很难的原因。或许罗永浩真正沉下来承认自己网红没什么不好,开始直播带货,不仅有身负巨债的现实压力,相信还有对国王偏执的自觉、开悟的成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在直播间卖力叫卖货物的中年微胖网红,也越来越可爱。
我们可以看到,罗永浩的心中依旧有着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理想和执念。因为企业家所需的是除开冒险、创新、不满足、英雄主义等具体品质外,还有在把握机会需要的强大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追求自身利益改善他人生活,还能促进为社会谋幸福。显然,老罗成为企业家的理想还没有实现,走进企业家中心圈层的路,还尚待时日。
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对机会的不懈追求,而不局限于当前控制的资源
罗永浩一直耿耿于怀的企业家理想,何时才能实现呢?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夏牧牧,前媒体高管,爱读书,爱喝茶的85后原创作者,关注文化属性和互联网发展。
系作者原创,若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