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优酷送给少年们的出道礼无疑是丰厚的,而其余未出道的77位少年,这也并非他们职业生涯的终点。 未来一段时间,他们将以“S.K.Y天空少年”的名义频繁亮相于舞台、综艺节目、时尚杂志封面以及商业代言活动。

作者 / 曹乐溪

“以后就是有前缀的李希侃了!”

《少年之名》成团夜直播后,成功出道的七位少年李希侃、左林杰、胡文煊、郭震、左叶、郑人予与林陌,在微博名字前加上了「SKY」的字样。

未来一段时间,他们将以“S.K.Y天空少年”的名义频繁亮相于舞台、综艺节目、时尚杂志封面以及商业代言活动。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

优酷送给少年们的出道礼无疑是丰厚的,而其余未出道的77位少年,这也并非他们职业生涯的终点。

在打造「中国少年图鉴」的5个多月里,总制片人都艳与总导演姜小巍都觉得收获颇丰,朝夕相处的这批年轻人才华横溢,他们不一定属于舞台,却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导演、音乐制作人、设计师们。

尽管要遵循偶像养成产业的游戏规则,市场上垂直于练习生体系的好苗子被快速收割,《少年之名》仍在试图寻找更多领域的少年样本,去丰富这一代「后浪」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他们成功了么?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2)

一档鼓励选手「逃跑」的节目

如果说做现象级综艺《创造101》依然是基于完整的练习生养成进阶体系,到了《少年之名》,

节目命题已经由偶像范畴转向更加泛化的人群。

在姜小巍看来,2018年互联网偶像选秀的爆火,得益于当时偶像公司厚积薄发的市场环境,在当下这个节点,市场风向与社会心理需求的变迁,让节目组需要跳出既定的练习生逻辑,“做中国少年图鉴”。

传统偶像养成注重唱跳能力与仪表,而当艺考生、网红、独立音乐人等更多陌生的年轻面孔涌入时,势必对现行的游戏规则有所冲击:

在《少年之名》里,选手们获得了比以往节目更多的自由度,他们可以挑选队友,决定自己在组合中的位置;在尝试影视表演,策划主题派对,自己当导演拍摄MV,甚至「逃」出训练基地的冒险中,这批年轻人正在逐渐摆脱人们对于偶像必须循规蹈矩的刻板印象,而呈现出更加鲜活与多元的少年模样。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3)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4)

(《少年之名》中少年自行拍摄的微电影)

一些舞台实力也许并不拔尖的选手,因为其他方面才华的流露而令网友们印象深刻。比如拍《咸鱼梦想》MV以及少年群像片的李昊,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幽默。

当少年们有意愿表现自己时,姜小巍会在提供方向和建议的基础上尽可能放权,“比如做少年群像片,我给到李昊的要求就是你不能拍我能拍得出来的东西,你要拍选手眼里的选手,这才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5)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6)

偶像选秀没收选手手机的惯例也被打破。

“过去这类节目把手机拿走是为了让大家心无旁骛,但我们帮他们挡这几个月,也挡不住他们的一生啊。”

都艳觉得与其制造舆论真空,不如将选择权交由少年本身,“外界的反馈肯定是褒贬不一,面对褒奖你能否沉得住气,面对质疑与诋毁是否会乱了方寸?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是成年人步入社会都要经历的过程。”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7)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的年轻一代在面对迷茫、困惑时的自我消化速度是很快的,并不沉溺其中。

“当然,当他们需要我们帮助时,节目组肯定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几个月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朝夕相处,我们已经成为彼此可以信赖的朋友。”

“和传统选秀不同,《少年之名》的核心是自由选择。”姜小巍告诉娱乐产业(ID:yulechanye),几次公演的自由组队是少年们逐渐认识自我、明确定位的过程,并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经历了前期相对密集的公演亮相,后半程节目组将重心放在呈现人物故事。

比如在「飞越鸭子铺」中,少年们有的驰骋赛车场,有的蹦极解压,还有的直接从长沙跑回广州老家吃早茶,这期节目的拍摄视角由节目组转移到少年本身,大家想方设法逃跑、跳上出租车的场面镜头剧烈晃动,恍惚间你不会以为自己在追一档选秀节目,而是纪实版的《变形记》。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8)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天天都想出去玩(笑)。”都艳谈到做节目的初衷,就是跟随少年的成长轨迹,去了解在一个漫长比赛竞演的历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变化以及内心的欲望表达,并作出适当的内容调整。

“我们在不断观察这些少年们身上有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姜小巍觉得。

“从「少年未完成」到后来的「飞越鸭子铺」,我们希望真人秀部分不再只是你死我活地争夺,而是要有气口让少年们去展示各种才华,有空间去展示他们心中所想。这个过程中他们展现出的状态,对观众而言是有共情的。”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9)

关于争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如少年成长的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争议」也成为《少年之名》这场社会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当“回锅肉”、“素人”、“郭选”这些尖锐字眼抛出,都艳并不感到意外。“养成类选秀类综艺都会有争议,大家有各种猜想和解读都很正常。每位导师从自己的角度会有欣赏的少年,但他们对每一个少年都是非常关爱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节目组始终秉持真情实感地记录故事和人物性格的原则,来做剪辑呈现。”

“外面的声音很多,但选手们身处其中反而没有这种感觉,”姜小巍坦言。

粉丝的判断往往基于自家哥哥在节目里获得的镜头多少,觉得镜头少时会抱怨并质疑“有黑幕”。但从节目组的角度,每个来到《少年之名》的选手都值得被看见,镜头剪辑更多是遵循故事逻辑,还原与记录少年养成进程中的真情实感。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0)

于是我们在节目中,看到了不同于以往偶像选秀的选手的另一面:练习室里有少年和队友讲,在这里待了5个月已经待疲了,没有一公时那么努力了;一些对上节目抱有期待的少年,发现来到这里后又多了几分迷茫。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1)

骄傲、自信与无畏是青春年少的代名词,但谁能说那些不露锋芒、怯懦以及自我怀疑,不是少年身上的一部分呢?

《少年之名》选择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某种意义上为人们观察偶像市场乃至中国社会年轻一代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参照和镜鉴。

在这场社会实验中,节目组并非单纯的观察者与守护者。比如前半段更多呈现舞台,到中后段增加真人秀的部分就是有意为之,“正常逻辑下如果不是团综节目,观众通常是基于选手才华才会更有兴趣去了解他本人。前面密集的演出可以激活大家不同的表现,在这样的表现与人物关系释放之后,才会出现接下来影响的变化结果。”

选手自行组织的「少年未完成」晚会被网友们戏称比公演还好看,其实这也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去年在节目策划阶段就形成的构思。

“我们预判公演过程中会存在单一化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些方式去展现舞台之外更多面的他们。”

姜小巍告诉娱乐产业(ID:yulechanye),为确保晚会不失控,节目组会提前做好大量环节的设计,给到少年的自由度是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想呈现的舞台样貌。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2)

区别于正式公演的晚会场景没有打投压力与各方审视,卸下营业包袱的少年们的创造力被充分激活,排练导师模仿秀,还有人携旺勺出镜完成人犬共舞,让你很难不怀疑他们是一群被唱跳耽误的导演、演员与段子手。

除了向观众展示少年百态,《少年之名》也有意识地为选手未来发展铺设更多可能性。

比如邀请导师郭敬明为少年们量身定制微电影作品,“少年MV一方面是希望挖掘和呈现少年初了唱跳之外的魅力潜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更唯美梦幻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细腻的情感流露和内心故事。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练习吧,他们未来要走演艺这条路的话,这些都是他们成为职业艺人时要经历的,”都艳认为。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3)

(微电影《少年之心》)

“郭导对少年们真的非常真情实感,放下了电影后期工作,几个通宵的熬夜来完成MV拍摄。这个过程中少年们跟着他一起参与,也学到了幕后工作者进行内容创作时的敬业。”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4)

任重道远的「少年图鉴」

不服输、不满足、不妥协,是姜小巍心目中对于「少年」的定义。“也只有在这个年龄段,才会为了一场没有任何奖励的演出而拼尽全力。这个是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而跟这些孩子在一起接触,会觉得自己也是个少年,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就是年轻人啊,”一旁的都艳笑道。

做《少年之名》这几个月来,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少年一代比一代好,许是怕我们觉得太官方,“真的是这样,”姜小巍再次强调,“无论才华能力还是自我表达都非常优秀”。

对于最终的结果,“这是一档全民打投的节目,你做的一切都要在这个根逻辑上完成。我们必须尊重市场的需求和走向,把最终评判的话语权交给全民续航官,”都艳坦言。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5)

“如果说今天选的是唱跳男团,他们的业务能力显然是要日积月累,所有的沉淀最终都会转化成你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

但节目组能够做到的,是为所有少年提供相对公平的被看见的机会:摘掉外界的标签与刻板印象,从梦想初心的起跑线再次出发。

“《少年之名》无论制作团队还是少年本身,都呼应了那句「拼尽全力奔向你」的slogan。”

回顾这一季,都艳觉得做中国少年图鉴的初衷基本实现了,“对于制作者来说,永远没有’满意‘之说,谁都会希望下一次能更突破、更完美。如果要说遗憾,就是在对当代年轻人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受众痛点的捕捉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偶像综艺「养成」的三年里,大众市场已经由最初的趋之若鹜转向审美疲劳。如何重新唤醒观众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不断迭代与更新是每位综艺从业者需要思考的命题,《少年之名》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但显然不会一蹴而就。

时代少年团导演访谈(少年之名想做成)(16)

在都艳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一切打开了全新可能,用户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选择也变得无限多元。内容产品的创作和输出势必要跟随这样的发展规律来迭代,选秀节目同理。

正如她所言,偶像市场在近几年被密集收割一定会有疲软,但对于“偶像”的定义应该要打开更广阔的维度。

“于我个人来讲,我是很愿意继续往下做的,这次《少年之名》可能是我职业生涯到目前为止最真情实感的内容之一,”谈及《少年之名》是否会有第二季,姜小巍坦言。

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过去人们总说偶像产业链不够完善,但如今爱优腾等视频平台已经通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偶像搭建起一条相对完整的进阶之路,偶像选秀、团综、打歌舞台、表演培训的大门纷纷向这批新人敞开。

尽管只负责内容制作并不参与成团后的运营,但都艳与姜小巍都表示,会持续关注少年们的成长,“毕竟是陪伴他们一起长大的”,未来如果有机会能够助力到这些少年们,大家都会不遗余力。

“这是一个互相成长、彼此成就的过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