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由来简说(深究和氏之璧及其来龙去脉)
和氏璧的由来简说(深究和氏之璧及其来龙去脉)庄洪海先生就收藏有一对璧,可以被称作“和氏之璧”。为什么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1年)册中,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著名实力派大收藏家庄洪海先生被列为全国100位行业领军人物之一。这是他的光荣,也是我国民藏界的骄傲!况且和氏献璞的故事发生在韩非诞生的400年之前。现在、翻遍了古藉和文献,都找不到关于由和氏璞转变为璧的丝亳记载。由此,可以说,所谓“和氏之璧”,完全是子虚乌有。现在,社会上流传着林林种种的“和氏之璧”,现收集来一些不同的样品,陈列如下:所有这些 玉器都符合“璧”的一般性基本特征:扁园型、中间有孔。但是它们同“和氏玉”有本质的区别。因为,相传“和氏璞”得于楚国荆山中,为“荆山玉”,“荆山玉”却是“绿色、发光,这些玉皆不具备这样的特点。一看便知,它们都是“和田玉”。另外,按严格意义上说,“璧玉”都应该是成对的,而它们都是单个的。所谓“珠连璧合”它们都不能
深究“和氏之璧”及其来龙去脉
五、《和氏之璧》在当代
《和氏之璧》的说法是由战国时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其所著的《韩非子·和氏》中首次出现的。
在这篇作品中,韩非主要是讲述“和氏献璞”的故事,来述说当时法术之士处境之艰难与危殆。韩非写此文的主旨,是反映新兴地主阶级与旧奴隶主势力在思想和政治领域内斗争的激烈性,从而宣扬自己所代表的法家思想。
况且和氏献璞的故事发生在韩非诞生的400年之前。现在、翻遍了古藉和文献,都找不到关于由和氏璞转变为璧的丝亳记载。由此,可以说,所谓“和氏之璧”,完全是子虚乌有。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林林种种的“和氏之璧”,现收集来一些不同的样品,陈列如下:
所有这些 玉器都符合“璧”的一般性基本特征:扁园型、中间有孔。但是它们同“和氏玉”有本质的区别。因为,相传“和氏璞”得于楚国荆山中,为“荆山玉”,“荆山玉”却是“绿色、发光,这些玉皆不具备这样的特点。一看便知,它们都是“和田玉”。另外,按严格意义上说,“璧玉”都应该是成对的,而它们都是单个的。所谓“珠连璧合”它们都不能两片相“合”,只是单单一片而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1年)册中,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著名实力派大收藏家庄洪海先生被列为全国100位行业领军人物之一。这是他的光荣,也是我国民藏界的骄傲!
庄洪海先生就收藏有一对璧,可以被称作“和氏之璧”。为什么呢?
主要是以下几条重大的、基本的特征,全符合:
- 它是扁园、中间有孔。
- 它是由两片,即一对组成(能达到“璧合”)。
- 它是和田玉制成。因为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和田玉
就已经大量开采,并且直通中原了。当时宫廷就已经明令和田玉为必须使用的的王种。
4、这种玉的硬度比较高,这一对已达到。
5、所雕刻的纹饰图案,必须具有深刻的含意。这一对“璧”达到了:因为这一对“璧”产生于六国统一以前的战国时期,当时文字还没有统一,璧的图案便是以六只怪兽来代表六国。
6、制作非常精美,两片重合在一起时,清丝合缝,美
轮美焕。在两千多年前的工艺落后的情况下,能达到这样完美的状况,真是匪夷所思!
由于上述六条严苛的条件,都达到了。这一对玉璧,即使不冠以“和氏”之名,而因其硕大、年深久远、制作精美,仍不失为一对价值连城、史上难寻、极其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这套《和氏之璧》是由两块璧玉组成。将两块玉璧的两个面拍摄下来,便成了4张照片(见上面4张照片)。
后来和现今社会上的所谓“和氏之璧”,又怎么解释呢?
因为“和氏之璧”这个名称非常响亮,后来的人们便将所制之璧以“和氏”命名之,加上民间的传说、艺人的编造,使所谓“和氏之璧”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1O-WGCN国际艺术品收藏产业联盟委员会
研究院 副院长
曾爱兵
2022.04.29.
【注释】
①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1988年1月第9次印刷本,第1219·3页。
②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1988年1月第9次印刷本,第1618·2页。
③见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1983年10月北京第九次印刷本,第八卷·传[二],第2439页—2442页。
===================================================
重庆简德道艺求品有限公司
1O-WGCN 国际艺术品收藏产业联盟委员会10-WGCN国际艺术品收藏产业联盟研究院
=====================================
【19 页 79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