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评价诺兰的星际穿越(以盗梦星际魔术的名义)

如何评价诺兰的星际穿越(以盗梦星际魔术的名义)在《星际》里,构思稍显狗血败笔,比如主人公是拯救全人类的英雄the chosen one啦,瞬间就走哈利波特路线了;比如拯救人类的不是外星生物其实是人类自己啦,其实我们更期待看到外星人来个手指对接什么的——最后发现还是人类自己。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五维空间的信息传递——电影证明,引力是唯一能穿越时空的,摩斯电码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国际专用高逼格语言。而主人公困在五维空间的思想转变,虽然来得有点陡,毕竟“天上一天,地上十年”,脑转速比一般人快也是正常的。在《致命魔术》里魔术师的交锋更是高潮迭起——虽然是赤裸裸的血腥斗争实在太过残酷。诺兰永远带给人的是出乎意料,一方每一次将要成功的背后总被劲敌捅一刀,还来不及愈合伤口,就又踏上不择手段的复仇道路。冤冤相报的套路发展得巧妙而合情合理,而且一次比一次手段惨烈。比如说The Great Danton一开始连鸟都不愿意杀害,说“i don’t want to

如何评价诺兰的星际穿越(以盗梦星际魔术的名义)(1)

【不一样的题材和元素】

恕我2010年才认识诺兰大师。缘起《盗梦》。这个有着烧脑原创作品的英国导演,长着一副与大气作品毫不相关的斯文模样。难道他不应该是胡子拉碴的斯皮尔伯格艺术范儿么——呃,至少我对导演的刻板印象是如此的。

诺兰喜欢运用那些永恒古老的元素为虚幻缥缈的事物增添厚重感。比如时间。不同梦境层面的kick时间差,加上慢动作和交叉剪辑成为《盗梦》最亮眼的情节之一。比如空间。《盗梦》里女筑梦师幻想的空间折叠本身就是视觉盛宴,《星际》里奇幻的五维空间更是令人称奇。

诺兰的幻想触角是延伸各种引人入胜领域中去的,比如梦境和意识如此玄幻而迷人的领域,不仅能深入他人的梦境,进行意识盗取,更重要的是能植入自己的意识,将梦主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盗梦空间》里小李子就对他老婆这么干的,给她植入一个“我并不是在真实世界”的意识,让和自己在梦境里白头偕老的妻子卧轨自杀,重回现实。而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在现实里是有违伦理的——只不过电影中的手法艺术化了,说白了也就和精神控制,甚至传销洗脑的套路相似了,所以小李子植入意识的时候还觉得很嗨皮,没想到意识植入的威力如此巨大,以至于老婆回到现实也醒不过来,不得已自行了断。

【没有构思就没有诺兰】

诺兰的电影是一张天衣无缝的网,严丝合缝,精准得让人找不出漏洞(当然理科小白的我也的确找不出),就连影评里斗得头破血流的理工男们也不得不服诺兰的缜密。

在《盗梦》里,就开放式结尾——陀螺到底是停下还是没停下这一终极问题有过大范围的讨论,但争论过莫比乌斯环(?)的专业影评者们最终还是倾向陀螺倒下,小李子的确是回到了现实。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就像看待《少年派》的两个故事一样,其实相信哪一个结局,只是感性问题,而并非理性问题。

在《致命魔术》里魔术师的交锋更是高潮迭起——虽然是赤裸裸的血腥斗争实在太过残酷。诺兰永远带给人的是出乎意料,一方每一次将要成功的背后总被劲敌捅一刀,还来不及愈合伤口,就又踏上不择手段的复仇道路。冤冤相报的套路发展得巧妙而合情合理,而且一次比一次手段惨烈。比如说The Great Danton一开始连鸟都不愿意杀害,说“i don’t want to get my hands dirty”,但在一次次复仇心作祟,虚荣心爆棚,继而活埋机关师Fallon来要挟对手Alfred,甚至不惜杀害被复制的自己,对此,Alfred只是冷冷地说“You get your hands dirty now”。

在《星际》里,构思稍显狗血败笔,比如主人公是拯救全人类的英雄the chosen one啦,瞬间就走哈利波特路线了;比如拯救人类的不是外星生物其实是人类自己啦,其实我们更期待看到外星人来个手指对接什么的——最后发现还是人类自己。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五维空间的信息传递——电影证明,引力是唯一能穿越时空的,摩斯电码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国际专用高逼格语言。而主人公困在五维空间的思想转变,虽然来得有点陡,毕竟“天上一天,地上十年”,脑转速比一般人快也是正常的。

如何评价诺兰的星际穿越(以盗梦星际魔术的名义)(2)

【科技背景下的人性】

诺兰的聪明在于,他在电影中兼顾了理性和感性成分,成为情侣最佳约会电影。于是擅长逻辑分析的男生可以尽显自己科技知识储备的高大上,擅长感性理解的女生可以模糊地享受一下烧脑的快感,酝酿一下感情的泪点,各取所需。

贯穿《盗梦》的小李子和他老婆之间的纠葛,牵进“回家”的主题。本来建造一个只属于他们两人的梦境,一梦五十年,多么唯美浪漫。事实证明,再虚无也是需要现实作为底气的。小李子反悔,但他并不是“想法不对”,而是“方法不对”,他的自私终于让他付出了丧妻的代价——现实道德这样委婉地批判意念植入的存在。

《魔术》里两个劲敌复仇的对抗,又同时掺杂着彼此之间的妻子、情人、女儿甚至兄弟之间的纠葛和牺牲,每一对角色都是一条完整的线索链。Alfred的妻子实际上是知道他有个双胞胎兄弟的,只是在两人身份互换之间,她已经认不清谁是谁,是Fallon,还是Alfred。情人并不知道双胞胎的存在,只以为Alfred是Alfred,甚至在Alfred不顾尸骨未寒的妻子向她表白时候,以为他如此绝情薄情,弃他而去(等等,小三见原配牺牲了不是应该很嗨皮自己能转正了吗?)。这两条线索是从侧面证明了双胞胎兄弟为魔术,为竞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也正好影射了一开始Alfred和Danton看到的中国魔术师为魔术装瘸一辈子的场景。但两人为复仇而复仇,已经不是复仇本身了,而是虚荣心的极度膨胀——“我就想看到观众脸上神奇的表情”,Danton在临死前依然对此念念不忘。

《星际》里,主角为了实现对女儿的承诺,硬是从外太空都回来了。主人公在飙泪开车离开女儿的时候,还是顺手掀开了那张经常藏着女儿的毯子——但这一次再也没有她了。可惜的是儿子从头到尾都很酱油,结尾直接掠过。这大概是“生儿不如生女好”的最佳计划生育广告吧。当然,反转巧妙的是,去往一个未知星球的博士竟然以假数据骗取生还的可能性,再次赤裸裸地证明了科学素养和人品无关。人本能的求生欲望很多时候会战胜一切,科学家依然有自私的时候,但总有一个“度”的问题。就像谢耳朵刻薄,但我们却觉得他可爱,那是因为他无伤大雅——虽然也有许多人表示,现实中绝对将谢耳朵视为神经病对待。

只是,诺兰大师,别让男主角再守寡了好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