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的风琴(追忆少年时我的第一件乐器)
童年时期的风琴(追忆少年时我的第一件乐器)好多年之后,有一次看李保田和剧雪主演的电影《凤凰琴》,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一直叫的大正琴也叫凤凰琴,于是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对大正琴的回忆。这张琴陪伴了我好久,后来拨子划过的地方油漆都掉了,露出了木头的白茬,我还是对它爱不释手。这张琴也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通过弹琴,培养了我的音准,让我学会了识谱和记谱,为后来学习其他乐器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我小时候的学历是不完整的,因为爸爸常年上夜班,白天可以在家,加上家里人口多,经济不宽裕,所以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一直在家里自修。如果填写学历要从幼儿园开始算起的话,我只能填与幼儿园同等学力。一般情况下,爸爸白天睡到十一点前后,然后开始做午饭,我就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他忙前忙后地打下手(也就是添乱的意思),中午全家人一起吃过午饭后,妈妈和哥哥姐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里又剩下我和爸爸两人。一般爸爸午后小睡一会儿,然后就看书写字或者领着我出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约是在我五岁时的一天晚上,快到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回家,怀里抱着一个盒子,我们一看爸爸拿东西回家了,全都兴奋了起来,一下子拥到爸爸身边,争着要看是什么东西。
爸爸不慌不忙坐下来,从怀里拿出那个盒子,盒盖上写着三个大字“娱乐琴”。慢慢打开了那个盒子,从里面取出一张粉红色的琴放到桌上。这张崭新的琴上还留着淡淡的油漆味,仔细看这张琴,上面张着四根琴弦,一粗三细,弦上的琴板上是上下两排琴键,琴键就是一个个小钢片,一头用弹簧连着上面的琴板,另一头是一个塑料做成的小圆按钮,按钮上按照简谱的唱名顺序写着阿拉伯数字1234567,上排琴键是相当于键盘乐器中黑键的半音键。琴盒里还有一个上琴弦的钥匙和一片同样是粉红色塑料片做成的拨子。
爸爸告诉我们,这琴原来名叫“大正琴”,他年轻的时候也弹过。一边说,一边右手拿起拨子,左手按着琴键给我们弹了一段音阶。我们几个孩子个个看得手痒,争着要弹。我当时最小,争不过哥哥姐姐,只能看他们先弹。不过我倒也不是很生气,因为我知道这张琴最后还是归我弹。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是因为白天哥哥姐姐都要去上学,家里就我和爸爸两个人。爸爸常年上夜班,一般都是晚上八点多钟去上班,早上回家吃过早饭就睡觉。我在爸爸睡觉的时候不能出声,一般就坐在屋里看书,那时有两本写越南南方游击队抵抗美国侵略的书,一本叫《南方来信》上下集,一本叫《战斗的越南南方青年》上中下三集,都是三十二开本,《南方来信》书上还附有几张照片。当时这几本书基本被我翻烂了,好多文章几乎都能背下来,可是小孩子的特点是有的故事愿意反复读,所以尽管都是些熟悉的故事,还是读得津津有味。
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我小时候的学历是不完整的,因为爸爸常年上夜班,白天可以在家,加上家里人口多,经济不宽裕,所以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一直在家里自修。如果填写学历要从幼儿园开始算起的话,我只能填与幼儿园同等学力。
一般情况下,爸爸白天睡到十一点前后,然后开始做午饭,我就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他忙前忙后地打下手(也就是添乱的意思),中午全家人一起吃过午饭后,妈妈和哥哥姐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里又剩下我和爸爸两人。一般爸爸午后小睡一会儿,然后就看书写字或者领着我出门转一圈。因为下午不用像上午那样因为怕影响爸爸睡觉所以不敢出声,故下午是我比较“疯”的时候。这时候,那张大正琴就专门属于我了。
大正琴因为有琴键,而且琴键上的数字与简谱完全一致,所以好学易弹。那时最流行的歌曲是《东方红》《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大海航行靠舵手》,曲谱随手就可以找到,我就照着那个曲谱,对着琴键一下一下地按出了“5562 1162”,听着自己亲手弹出的《东方红》的旋律,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结果我比哥哥姐姐更早地学会了这第一样乐器——大正琴。
这张琴陪伴了我好久,后来拨子划过的地方油漆都掉了,露出了木头的白茬,我还是对它爱不释手。这张琴也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通过弹琴,培养了我的音准,让我学会了识谱和记谱,为后来学习其他乐器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好多年之后,有一次看李保田和剧雪主演的电影《凤凰琴》,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一直叫的大正琴也叫凤凰琴,于是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对大正琴的回忆。
后来看一些文章,才知道这种琴是日本人在大正年间发明的,后来传的中国,各地对它的叫法也不一样,有大正琴、凤凰琴、和平琴、大众琴、胜利琴、中山琴等多种叫法。
不过,我还是习惯叫它大正琴。
尽管后来我又学了口琴、扬琴、手风琴,但至今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第一件乐器——大正琴,以及与那琴音相伴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