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去世三十周年(缅怀父亲写在父亲去世9周年纪念日)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去世三十周年(缅怀父亲写在父亲去世9周年纪念日)在这37年里,父亲所流的血和汗,所受的苦与累、所受的气与辱,对于早已为人父母、经历岁月烟火的人们来说,即使不讲,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来的。这37年里,经过天灾和人祸,有过文革和罪孽,饿死过很多的人,斗倒过不少的干部,社会天翻地覆,生活一波三折,物质还很是匮乏啊!在这37年里,父亲一边挥动手中的铁锤,不分昼夜,为他身后的这支血脉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一边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夙夜忧叹,为他大家庭的生活负重流汗。父亲到皇城羊场当过打铁工人,给剽悍的军马钉过掌;在生产队赶过四匹马的皮车,于风雪交加中运过粮;在牛马院里饲养过牲口,夜里提着马灯背过草料;在自留田光着膀子,用铁锨深翻土地借过月光;在烈日下的承包地,汗流浃背手持镰刀割过麦子;在清冷的深秋凌晨,披星戴月赶着犏牛过梯田。二十三岁,即1957年,父亲因学手艺专心刻苦,学成出徒,自起炉灶干起了铁匠活,开始挣钱创业。第二年,即1958年,父亲用不

缅怀父亲——写在父亲去世9周年纪念日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去世三十周年(缅怀父亲写在父亲去世9周年纪念日)(1)

父亲,农历1934年5月17日出生,农历2012年11月14日21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家去世,享年79岁。留五子一女、六个孙子四个孙女于世。今天是父亲去世9周年纪念日,我们在此深切缅怀父亲。

父亲自小孤苦,无依无靠。岁半,老子辞世;三岁,娘另嫁。十五岁前,在叔婶们的屋檐下摸爬滚打、当童工。期间,香坊里扎香,一扎半天,水磨上拔面,因瞌睡从一米多高的磨盘摔下来,都是常事;吃不饱,挨骂挨打,冬天受冻,也是常事。

十五岁至十八岁,即1949年至1952年,父亲先是赶着毛驴驮煤往城里和庄户卖,后来在不到一米高的窑洞挖煤。当时干这行,都带干粮当午饭,凌晨从家里出发,半夜从外面回家。父亲的干粮,经常是黑硬的烙锅盔和煮熟的洋芋蛋,挨到他好心的三婶娘轮班做饭时,也会偶尔给揣个白面馒头。冬天,酷寒的风中,冰疙瘩一样的煮洋芋,不知父亲在午时是怎样边走边吃下去的。此时细想来 不禁让人潸然落泪。父亲挣得钱,是要定期上交叔婶们的。也曾“贪污”过几个银元,他偷偷给了当时饥寒交迫的娘。

十九岁至二十二岁,即1953年至1956年,父亲受他八叔父的指引走出家,到陆坝坪磨湾街,即现在的康宁镇东湖村九组坡子底下,学起了铁匠。期间,父亲一边当学徒,一边给师傅家当长工。当长工没有工钱,只是管吃管住、学手艺。除此,父亲还经常给师傅师娘洗衣做饭,端屎倒尿。

二十三岁,即1957年,父亲因学手艺专心刻苦,学成出徒,自起炉灶干起了铁匠活,开始挣钱创业。第二年,即1958年,父亲用不多的积蓄买了两间很小的旧房,跟当地和他一样孤苦无靠的母亲结婚成家。自此,父亲独立自主地过起了日子。

父亲的幼年和青少年无疑是悲惨不幸的,但也正是这悲惨与不幸,造就了他仁慈刚毅、自立自强、自尊担当、奋斗不息的养家史。

二十四岁至六十一岁,即从1958年父亲结婚至1995年他最小的孩子的儿子出生,历时37年。期间,父亲和母亲一起,一路含辛茹苦,生养抚育了我们姊妹六个——个个壮壮实实的,供我们程度不同的读了书,把我们从土地贫瘠的磨湾街举家迁回他的老家——四十里高家磨,即现在的永丰镇大路村四组,帮我们一一成了家立了业,打了庄住了房,帮我们带大了他的大多数孙子和孙女。

在这37年里,父亲一边挥动手中的铁锤,不分昼夜,为他身后的这支血脉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一边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夙夜忧叹,为他大家庭的生活负重流汗。父亲到皇城羊场当过打铁工人,给剽悍的军马钉过掌;在生产队赶过四匹马的皮车,于风雪交加中运过粮;在牛马院里饲养过牲口,夜里提着马灯背过草料;在自留田光着膀子,用铁锨深翻土地借过月光;在烈日下的承包地,汗流浃背手持镰刀割过麦子;在清冷的深秋凌晨,披星戴月赶着犏牛过梯田。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去世三十周年(缅怀父亲写在父亲去世9周年纪念日)(2)

在这37年里,父亲所流的血和汗,所受的苦与累、所受的气与辱,对于早已为人父母、经历岁月烟火的人们来说,即使不讲,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来的。这37年里,经过天灾和人祸,有过文革和罪孽,饿死过很多的人,斗倒过不少的干部,社会天翻地覆,生活一波三折,物质还很是匮乏啊!

六十二岁,即1996年,作为六个儿女的父亲,他的责任很好的完成了,他的义务完全尽到了。这年,父亲又携手母亲开始过起了不靠儿不累女、一路跌跌撞撞向前的独立日子,直至2012年的今天下世。期间,他在四十里街上经营过两年铁匠铺,又种过六七年庄稼;他力所能及地帮儿女们操了许许多多烦杂的心,力所能及地帮儿女们处理了许许多多琐碎的事;他走不动路了时,才停下了帮儿女们放羊的脚步;不放羊了,每逢秋收玉米时,他又坐在儿女们的院子里,帮他们搓玉米棒子,整理玉米杆子。我们可怜而又可亲可敬的父亲啊!

仁慈刚毅、自立自强的父亲!自尊担当、奋斗不息的父亲!

我们在这里缅怀父亲,是纪念与感恩,更是学习与传承。父亲在世时,在家最爱重复着说的话有三句:一、不要空里来,无里去——这是说做人要诚实本分。二、凡事投早不投晚——这是说做事要积极主动。三、活人要往人面子上走,往人前头走——这是说要跟学识高、层面高、格局大的人多交往相处,要往大处走,且要向前赶。

父亲是这样说、这样训导我们的,也是这样做的。譬如,父亲一生,爱好只有一个,就是喝酒。父亲所在的酒场上,乡镇书记及干部、学校校长及教师、医院院长及大夫、商店主任及职员、大队书记及队长,居多。这些人,就是父亲心中的“人面子”和“人前头”。作为一个不识字的人、一个农民、一个手艺人,这些人,对他来说,也确实是学识高、层面高、格局大的人了。事实上,因父亲的“人面子”和“人前头”,我们一大家子真是受益不少。父亲真了不起!他喝酒都喝的是学识酒、层面酒、格局酒。他喝酒都不喝烂酒。其他方面,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诚实本分、积极主动的父亲!眼有见识、胸有格局的父亲!

回想父亲的一生,禁不住让人泪流满面!父亲的一生,是历经艰辛、艰苦奋斗、饱经风霜的一生,是为儿为女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倾其所有的一生,是为他的大家庭夙兴夜寐、无私奉献、耗尽心血的一生,是克勤克俭、根本谈不上享受的一生。

一路走来,我们的父亲不是不想自己享受,不是自己无能力享受,而是他在自己享受与尽好父亲的责任与义务之间,优先选择了后者。他所处的历史阶段,物质条件很差,优先选择了后者,就意味着放弃了前者。

一路走来,作为六个儿女的父亲,作为赖黄土地和铁匠活营生的父亲,他已将当父亲的责任与义务尽到了极致,甚至尽到了对自己刻薄的程度。

这样的父亲,我们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将他记在血液里,记在骨髓里;这样的父亲,我们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激他、敬重他;这样的父亲,他的品格和事迹,是横亘在我们家族前面的一座大山,我们无限敬仰、无法翻越,却又总想翻越;这样的父亲,我们这支血脉,必须将他树立成一座精神的丰碑,在心里眼里永远耸立。

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父亲!堪称铁汉子好榜样的父亲!

向敬爱的父亲致敬!

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2021年12月17日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去世三十周年(缅怀父亲写在父亲去世9周年纪念日)(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