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在他回国之后,便又立刻得到了前往法国留学的机会。他进入的学校,是当地有名的明治大学,身在当时那种处境下,能够从这所学校顺利毕业,必定能在自己简历上添上光鲜亮丽的一笔。然而,当日本辱华事件发生后,王若飞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好在他还有个好心的舅父,在1904年,舅父黄齐生将他们几个接到了家中居住。在1905年到1911年,王若飞还被送进了黄齐生创办的达德学校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之前长期受到亲人的忽视,即便长到8岁,王若飞也目不识丁,于是在刚入学的时候,王若飞没有取得学校的认可。但是他坚定信念,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1917年冬,黔中道尹招收考官费留日学生,无数学子为之怦然心动,并立即报名参与。王若飞也是其中一员,没多久,他便在众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前往日本的资格。第二年春天,他在舅父黄齐生的带领下,与其余20几名
图|王若飞
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是,王若飞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蜜罐中,深受曾祖父的喜爱。
可惜好景不长,在他五岁那年,曾祖父便离开了人世。没有了曾祖父的镇压,他们一家立刻遭到了家中那些没有同理心的亲人的无情压榨。其父亲被赶出家门,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很快就饿死街头。
他的母亲倒是被留了下来,可也被派到厨房从事烧饭、推磨等工作,变成了一名免费的劳动力。而王若飞和妹妹也开始与血脉相连的堂弟堂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们成为了祖母、伯叔等人任意欺辱的对象,在那期间,王若飞被打聋了左耳。
好在他还有个好心的舅父,在1904年,舅父黄齐生将他们几个接到了家中居住。在1905年到1911年,王若飞还被送进了黄齐生创办的达德学校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之前长期受到亲人的忽视,即便长到8岁,王若飞也目不识丁,于是在刚入学的时候,王若飞没有取得学校的认可。但是他坚定信念,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1917年冬,黔中道尹招收考官费留日学生,无数学子为之怦然心动,并立即报名参与。王若飞也是其中一员,没多久,他便在众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前往日本的资格。第二年春天,他在舅父黄齐生的带领下,与其余20几名同样优秀的学子,一起前往日本。
他进入的学校,是当地有名的明治大学,身在当时那种处境下,能够从这所学校顺利毕业,必定能在自己简历上添上光鲜亮丽的一笔。然而,当日本辱华事件发生后,王若飞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在他回国之后,便又立刻得到了前往法国留学的机会。
1919年11月,王若飞踏上了前往法国的航班,抵达目的地后,他先在那边补习了3个月法语,后来便进入当地的一家钢铁厂勤工俭学。
在那期间,王若飞在认真劳动之余,还不忘开展社会调查,通过不断学习,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
1922年,王若飞加入了众人在巴黎组建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在不久后,等到引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5年3月,王若飞乘坐飞机回国,到中央接受工作分配。在五卅惨案爆发后,他被安排以北方区委巡视员的身份,前往河南视察,并指示当地同志组建豫陕区党委。
1926年7月,国民党军队在广州誓师北伐,上海工人也受到影响,相继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王若飞在其中负责起义领导工作,尤其是第三次起义期间,他还是南市区的总指挥。
1931年,组织计划派遣王若飞、潘恩博、田德秀三人前往内蒙古,组建西北工委,一行人中,王若飞被任命为西北工委特派员。
同年10月,王若飞抵达目的地,几天后,乌兰夫同志特地前来与其接头,王若飞向他表示:内蒙古的工作,需要深入群众之中,处理好民族工作,进行武装斗争,等到时机成熟,就要发动土地革命。
图|乌兰夫
为进一步做好党组织交付的任务,王若飞计划去一趟宁夏和陕北苏区。在11月21日,他和乌兰夫商定好,等到翌日清晨,便开始动身。
然而,令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还没等天亮,他们就出事了——同时被派到内蒙古的潘恩博一行人,不慎被敌人抓获。
在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下,潘恩博不堪重负,最终选择背叛革命,为保证自己的安全,他将自己知道的一切,统统说了出来。反动派根据潘恩博给出的情报,在当天晚上便逮捕了王若飞。
敌人当晚就将王若飞关进了牢房,企图用对待潘恩博的方式,让王若飞也向他们投诚,但王若飞不是潘恩博,自始至终都没有吐露过一丝线索。
反动者被他逼急了,将他押往刑场,想要用假枪毙的方式,吓破王若飞的胆。但王若飞丝毫不惧,他神情自若,准备就义。敌人被他搞得无计可施,只能又将他押回警察局。
1932年1月,王若飞被押往归绥监狱,他身为一个犯人,却比身边的反动者看起来还要嚣张。监狱旁已经布满警员,而王若飞却对此熟视无睹,一路哼着《国际歌》进入牢房。其余犯人看到这一幕,不禁心生好奇,问起他的名字,看守人员回复他:“听说他叫做黄敬斋(化名),是位共产党。”
那时还在国民党内部担任高位的傅作义非常欣赏他这种从容不迫的勇气,曾对身边人说过:“军人在战场上打仗,脸也不禁会白一下,他在刑场上竟也可以保持沉稳,面色不变。人才都出在共产党内。”
傅作义于是将王若飞约到自己家中详谈,对他表示,只要他出狱后,能留在自己身边工作,便可以无条件放了他。
王若飞当然也知道这是一个逃出生天的好机会,但长久以来对组织的热爱让他放弃了这个机会,甚至在傅作义不断劝说他时,反客为主,开始要求傅作义开放群众运动,反蒋抗日。
傅作义被他这番操作搞得目瞪口呆,之后,见迟迟得不到满意答复,便将其交由绥远高等法院审判。该法院多次开庭,王若飞都在台上大谈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行为让法官也对他没招,只好暂时休庭,将他关押在监狱中。直到1934年,才得出结果,给他判了15年有期徒刑。
图|傅作义
1936年7月,阎锡山通知众人将王若飞押送到山西。
在王若飞被关押期间,我党没有放弃对他的营救,1936年秋,组织派遣薄一波去给阎锡山做统战工作。在临行前,刘少奇特地指示薄一波,要将王若飞设法救出来。
薄一波抵达目的地后,立刻查清了王若飞的下落,并以座上宾的身份,前往监狱,调查了反动者对王若飞的审讯档案。
在那之后,薄一波找到阎锡山,要求提前放出王若飞,阎锡山起初不肯,只说可以带他去看一眼王若飞。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37年,日本鬼子在中国的侵略行径,变得越发嚣张,国共两党合作势在必行。薄一波抓住时机,又去找阎锡山交谈了一次。这一次阎锡山的态度明显比之前软了一些,之后经过交涉,他同意提前、无条件释放王若飞。
同年9月,王若飞在我方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顺利抵达延安。在他抵达的第二天,毛主席还专门接见了王若飞,并和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后来,国内局势越发紧张,王若飞立刻再次上任,担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宣传部长等职位,继续为组织作贡献。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致电我方,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
图|毛主席
同月28日,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到达重庆。从9月4日开始,众人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了十次正式谈判会议,周恩来是谈判中,我方的首要发言人,王若飞坐在周恩来身边,配合他的重要发言。
在两人的默契协作下,在10月10日,谈判告一段落,我方代表与国民党方代表,签订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虽然这份文件,最终也没有达到我方预期的效果,但王若飞在谈判中的表现,足以让后世人为之敬佩。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同志,在1946年,也和叶挺同志一起,牺牲在了反动者的阴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