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1925年6月,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爆发,邓发是这场罢工活动中的骨干分子,凭借在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他被选入省港罢工委员会,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一职。1922年,在革命者的推动下,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来临,这年1月,邓发参与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并在这场活动中得到锻炼,成为了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他的父母和普通农民一样,都是靠着给地主种地维持生活的可怜人。由于这个原因,家里只供他读到初小,便再没有办法拿出一分钱。幸而邓发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明白父母的难处后,立刻离开了学堂,并在15岁那年,跟着哥哥去广州、香港等地区打工谋生。他们此刻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彻底改变了邓发的一生。在工作期间,邓发和时常来往于省港两地的工人领袖苏兆征有了交集。在苏兆征的影响下,邓发也逐渐明白了革命的道理。原本就不甘于被世俗摆布的邓发如获至宝,自那之后,他下定决心要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我们都知道,因为蒋介石作祟,在1946年的一天,搭载着叶挺同志的飞机不幸坠毁,叶挺也因此牺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该飞机失事时,上面还有3位同志,他们的地位都不输叶挺,在那场事故中,也不幸遇难了!

那么,这几位同志是何人,他们曾经又为国家做出过怎样的贡献呢?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1)

图|叶挺

一、邓发

邓发出生于1906年,是广东省云浮县人,原名叫做邓元钊。

他的父母和普通农民一样,都是靠着给地主种地维持生活的可怜人。由于这个原因,家里只供他读到初小,便再没有办法拿出一分钱。

幸而邓发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明白父母的难处后,立刻离开了学堂,并在15岁那年,跟着哥哥去广州、香港等地区打工谋生。

他们此刻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彻底改变了邓发的一生。在工作期间,邓发和时常来往于省港两地的工人领袖苏兆征有了交集。在苏兆征的影响下,邓发也逐渐明白了革命的道理。原本就不甘于被世俗摆布的邓发如获至宝,自那之后,他下定决心要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1922年,在革命者的推动下,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来临,这年1月,邓发参与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并在这场活动中得到锻炼,成为了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

1925年6月,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爆发,邓发是这场罢工活动中的骨干分子,凭借在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他被选入省港罢工委员会,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一职。

同年10月,经过长时间观察,组织肯定了他从事革命事业的决心,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他也就这样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1926年夏,北伐战争的序幕打响,当时身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的邓发,接受组织指示,协助陈延年、苏兆征等同志,组织宣传队、运输队以及救护队,为北伐部队出征中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1927年,邓发回到广州,被任命为中共广东油业总工会支部书记,就在这年的4月15日,广州反动者继蒋介石之后,也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策划了大屠杀事件,邓发也因此遭到逮捕。

他命令身边同事立刻转移,自己却等在原地,直到确定所有资料都被销毁后,才匆忙从窗口撤离。幸好他还有门画画的手艺,当反动派找到他时,他手里拿着根画笔,正在给一个小孩画像,反动者没有想到这样一位“艺术家”,也是位共产党,这才让他逃过一劫。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2)

图|邓发

12月,邓发又参加了闻名世界的广州起义,被任命为第5区副指挥,带领油业工人与反动者作斗争。

起义活动起初进行得还算顺利,我方曾一度组建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可由于敌我差距过大,当反动者反应过来后,我方迅速落于下方,活动也很快便走到了尽头。

这时,邓发主动申请带领工人赤卫队,到广州长提一带突袭敌军,掩护起义军队撤离。这支部队英勇地与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作斗争,到最后任务完成时,部队只剩三名战士。在那之后,为摆脱敌人的追捕,邓发回到了老家云浮县隐藏。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隐藏期间,邓发还写了有关广州起义的文章,此文章后来被刊登在《红色中华》上。故乡人民从未忘记邓发曾经为保护故土做出的贡献,在1996年6月3日,组建了一所重点中学,校名就叫做邓发纪念中学。

1928年夏,情况还只是刚刚好转一些,邓发便接到了组织的调令,被转到香港从事革命工作。相继担任中共太古船坞支部书记、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长,并引导同志们组建了中共香港特科。同年秋天,邓发还被推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随后历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等职位,为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成立“国家政治保卫局”,深受组织器重的邓发被选为第一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统管各苏区、白区的相关工作,主要职责是侦查、打压并消灭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反革命组织活动和清理匪患问题。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3)

图|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

保卫局的干部和战士,绝大多数是工农出身的共产党人,每个人入选前,还得经过组织的层层审查。审查不仅要仔细调查个人历史档案,还要当面考核,只有所有事情都被调查清楚的同志,才有资格进入保卫局工作。因此,保卫局内部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党是铁的纪律,保卫局是钢的纪律。”

当时仅仅25岁的邓发,却有着多年在白区斗争的经验,他时常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机要、警卫干部进行训练,计划和部署反特防奸等一系列安保措施。

经过训练后,这支“特种部队”的战斗力立刻提升了一大截,无论反动派使出怎样的卑鄙手段,他们都能轻松将其碾碎。这样出色的成绩也让他们赢得了“苏维埃共和国卫士”的荣誉称号,多次被上级领导赞扬。

长征结束后,邓发继续在国家政治保卫局这个岗位上工作,他依照实际情况,增强了对中共领导同志和重要会议的安保力量,保护了革命政权,加强了组织对根据地的掌控。著名的美国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西行漫记》中写道:“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他这个鼎鼎大名的‘共匪’,就生活在敌营的中心,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1938年,邓发被组织派往新疆,担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兼管理“新兵营”工作。当时我党在新疆地区的势力部署不太强,当局者多听从共产国际的号令,但邓发上任后,却能够打破局面,有效地处理工作:他将一批批出色的党员调入新疆有名的高校,担任领导、教师等职务,向当地学生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统一抗战思想,为新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邓发还充分利用前苏联对我国的帮助,精心组织航空部队,着手建立航空队党支部,为组织培养了一批既可以驾驶飞机在云中穿梭,又可以修理飞机的技术骨干。

可惜的是,在1939年9月,邓发出了场车祸,肋骨因此断裂,不得不暂停工作,安静休养。党组织根据局势,决定将他调回延安。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1945年9月,邓发作为我方唯一一名工人代表,和国民党的代表朱学范一同参加了巴黎世界工人联合会成立大会。

在这场会议上,邓发站在台前发表了演讲,代表中国工人提出八项主张,这场演讲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追捧,邓发也因此名声大噪,被选为世界职工联合会理事以及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46年,邓发带着毕加索赠与毛主席的一幅油画,返回中国,想要交到毛主席手上。他将这幅画保护得很好,一下都不敢让它脱离自己的视线,可即便他如此小心,中途还是出现了意外,在那场飞机事故中,邓发同志连同那幅画,一同离开了我们。

二、博古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

图|博古

博古出生于1907年,是江苏省无锡人,原名叫做秦邦宪。

他家原本是个书香门第,可惜家道中落,不得不在黑暗的岁月中挣扎。更令人绝望的是,在博古9岁那年,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自那之后,他只能跟随母亲,寄居在贫苦的姑妈家。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那年,博古高校毕业,被苏州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录取。受革命浪潮的影响,《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籍不断流入学校,博古也因此接触到了这足以救世的进步思想。

之后,共产党人萧楚女和恽代英等同志,时常到学校来进行演讲,每逢空余,博古总会站在台下,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话,时间一长,他的革命信念也就越发坚定。

“五卅”惨案爆发时,身患肺病卧床不起的博古怒火中烧,在怒火的驱动下,他硬是拖着羸弱的身躯,积极配合苏州党组织进行援助“五卅”惨案的活动。

在有18所高校、8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紧急会议上,博古严厉斥责帝国主义的恶劣行径。这激烈的演讲,让无数爱国者与其产生了共鸣,促成了苏州全市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的壮举,有力支援了反帝斗争。

1925年,博古考上了上海大学,进入社会系深造,并在那段时间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12月,博古得到了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他被送入莫斯科中山大学,踏上了政治生涯的新阶段。

1930年5月,博古学成归国,相继在全国总工会、上海工联从事工作,1931年,被推选为共青团中央书记。

1939年,博古作为我方代表,出席了国共两党军队摩擦问题谈判,并在第二年参与了双方关于陕甘宁边区范围和扩军问题谈判,为国内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1年,组织将博古任命为《解放日报》社社长,翌日,该报在延安创刊发行,博古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便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上面。

在他的刻苦研究下,到了1942年,《解放日报》焕然一新,变成了既能体现权威性、版面看起来又十分新颖大方的报纸,这种报纸刚一发售,立刻引起了全面好评。

1941年到1946年这段时间中,博古还兼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在他的带领下,新华总社从原来的几十个人,逐渐扩充至120多人,分社从之前的几个,扩充至9个总分社和40几个分社,拥有三万余名员工。同时,该部门麾下的广播还正式开播了汉语和英语。

博古在学术以及辩论上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毛主席也变得比之前更重视他。

1946年,毛主席特意指示博古前往重庆,协助周恩来和王若飞等同志处理工作,但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在博古踏上归途之时,搭载着我党一众要员的飞机突然失事,他因此牺牲。在他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为他题词道:“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三、王若飞

王若飞出生于1896年,是贵州省安顺县人,原名叫做王荫生。

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46年叶挺遇难 飞机上还有3位同志 地位都不输叶挺(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