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年轻的时候干田野,很苦很累。那时候社会也不太重视,国家补助也没有到位,不像是今天各方面都越来越好了。我12年来到杭州的时候就跟着所里的施队,当时施队也年轻,所里面也爱用,就跟救火队员一样,我就跟着他每天东跑西跑,什么偏远的地方都去。到那种荒草滩的地方,除了中午工地上有工人做饭,早晚都要自己解决。我有时候自己骑自行车,骑3公里去吃个饭,到了六七月雷雨天气,又寸步难行,每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那个时候还吃不饱,每天想的就是吃饭,整个人都傻了,周围都没人跟你说话。我觉得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不知道什么事情,哪个点就会触动自己,好像重感情了一样。那个时候领队就让人在村子里找一些人在农闲的时候来干干活,听领队指挥说怎么挖。我从学校出来以后想参军,但是家里人舍不得,不让去。我自己也赌气,就没去。之后家里就让我去当老师,那个时候各个小学师资力量太少了,教师工资也低,我觉得没意思,就把我的名额给我同学。不过眼

在考古的田野上,除了考古所、高校的在编人员、实习学生、干活工人之外还有一批人,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技能,甚至很多时候承担着配合考古领队、保障工地质量、维护文物安全等重要工作内容。然而却因为长期扎根田野考古一线,隐没于文物工作的背后而缺少社会相应的关注。他们就是考古工作中的技工老师们。

这次灶物者团队就采访了其中的一名考古技工老师,我们一起看看热闹背后那些默默奉献的考古技工师傅,并向他们多年的坚守致敬!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1)

黄河老师:杭州市考古所合同制技工师傅。自2008年从事田野考古一线发掘工作,至今已有13个年头。他走过陕西、江苏、上海、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广西、广东、浙江省内等多个遗址工地。参与发掘过陕西雍城遗址、广西大龙潭遗址、杭州德寿宫遗址、杭州洪起畏墓等多个遗址墓葬。

怎么想到野外田野发掘这一工作的呢?

因为我(黄河老师)是陕西人,我们那个村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干这个的,挖雍城遗址那时候就要人,一天二十三十块钱,就会让年轻人、外面的人觉得很好奇。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2)

那个时候领队就让人在村子里找一些人在农闲的时候来干干活,听领队指挥说怎么挖。我从学校出来以后想参军,但是家里人舍不得,不让去。我自己也赌气,就没去。之后家里就让我去当老师,那个时候各个小学师资力量太少了,教师工资也低,我觉得没意思,就把我的名额给我同学。不过眼光长远的人就能看到以后,毕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08年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考古。在我们当时外出发掘是搭一个班子就是勘探、发掘、修复、整理,都要一个健全的班子拉出去。那时候到安徽淮安,正好缺一个整理资料的。我当时就是能写,文笔比较好,他们反复叫我去。就从这回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跑的心都野了。

我刚去的时候就单纯给人家整理资料,发掘回来之后他们写那个字我也确实瞧不上眼。我都要再语言整理一下,写个模板,有时候还需要打成电子版。最后资料整完了,其他人都去下工地了。我当时年轻,对什么都很好奇,去看看他们到底干什么。有些人就觉得自己有点技术,会挖遗址,看你想来学一点,他就比较高傲,我就不服气,我想这有什么,还弄得这么神秘,后来就拜了个师,学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还没有系统的理论,都是复印过来的书和资料,最早的考古,分地层,先要认土,勘探……我就从勘探开始,那时候打探产打的手上都是水泡,水泡之后是血泡,血泡之后就是老茧。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3)

在这十多年工作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

我觉得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不知道什么事情,哪个点就会触动自己,好像重感情了一样。

年轻的时候干田野,很苦很累。那时候社会也不太重视,国家补助也没有到位,不像是今天各方面都越来越好了。我12年来到杭州的时候就跟着所里的施队,当时施队也年轻,所里面也爱用,就跟救火队员一样,我就跟着他每天东跑西跑,什么偏远的地方都去。到那种荒草滩的地方,除了中午工地上有工人做饭,早晚都要自己解决。我有时候自己骑自行车,骑3公里去吃个饭,到了六七月雷雨天气,又寸步难行,每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那个时候还吃不饱,每天想的就是吃饭,整个人都傻了,周围都没人跟你说话。

有一次我的集装箱被吊车吊到厕所门口,因为没地方放,只能放在那个地方,人看了确实很崩溃;还有一次我门都给人家踹开了,被盗了;还有一次赶上集装箱失火;更多时候是下雨,南方多雨嘛,城市里还好,到那种荒郊野外,穿这么长的套鞋(到膝盖),一下雨都出不来了。那个时候真是苦,我平时上下班骑车3公里来回跑,不敢把公物放在工地,怕弄丢了,就前面背着相机,后面背着电脑。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4)

我当时确实有想溜的想法,太苦了,根本看不到希望,那个时候我都去意已决了。我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14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中秋节也不放假,当时所条件也不好,啥都没有。那天下班之后,快到下午六点了,还下了大雨。我本来不爱吃月饼,但想着过节嘛,就想着出去买个月饼。六点过了一会,施队给我打电话了,说你出来一下。我问他在哪。他说门口,雨太大了,车不好停。他就让我出来。出去以后,雨大的连伞都撑不开,把后备箱打开。他说“过节了,本来说叫你出去吃个饭,但是今晚家里面有聚会,我就给你带点东西过来”。说着就一箱葡萄,什么石榴、月饼、一瓶酒一大堆东西。我当时都惊讶了,我说“今年单位发这么多!”他说“想多啦,不是单位发的,是我个人给你的,等十五过了以后我再陪你吃个饭。”我当时真是被感动到了,现在想起来,幸亏当时下雨了,不然真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就是八月十五这一天。心里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领导也惦记着,可能也是对自己付出的一个认可。大概这也是自己这么多年一直留下来的原因吧。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5)

长期在外奔波,平时和家人的沟通相处方式?

的确,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人,一个人跑这么远,还上有老下有下的,基本上都没怎么管过孩子,都是老人和妻子管家,自己也挺愧疚的。平时基本上每天都会和家里人通视频,女儿放假了也会打个视频聊聊她的学习生活。之前和所里签合同的时候,我就提了两点要求:一是我要跟着施队,因为这么多年我们都熟悉了,搭班子也都熟络;二就是我一年最少回家两次,看看家里人。其他杂七杂八的要求,包括工资的事都没提。目前留在江浙这边,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不舍得这么多年在杭州这边和考古同行们的情谊。现在的计划就是先这么做下去,等到之后把两个女儿培养大了,毕业工作;父母年纪大了,就打算要回去了,可能在家乡开个小店或者干点什么都可以,毕竟离家这么远,不管是现实还是传统来说,总是有这种要回归家乡的想法。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6)

如果让您自己对这十几年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或者是您做人做事中的一个态度,用简单语言来概括?

其实就是两点,遇事别慌、实话实说。这也是我从施队身上学到的。不管什么事情都得保持清醒、理性,不然很容易冲动,问题也处理不好。还有不管什么事情都实话实说,哪怕善意的谎言,因为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哪句话,可能之后倒要很多句话来补这个窟窿,纸永远包不住火,没有秘密的。另外就是做人要低调,多学习。就像我之前学绘图。我们当时出去都是五六个人一起出去,吃住都在一起,不会的也可以请教。结果没想到有一年出去,我们马上就被分开了,每个人管个工地,把我直接扔到一个工地,说八个砖室墓让我发掘,当时人确实懵了。

我那时候刚把土坑墓学会怎么画,砖室墓只知道大概的拉个基线怎么画,但是完全没有准备。我那时候年轻还爱面子,硬是逼出来的。下班以后就是打电话,问我一起的那个老师傅怎么画,自己就先画个草图。当时我们在天津武清区,武清区很大,两个工地之间隔着大概三十多公里。下班以后饭都没吃背着图筒,那个时候也没共享单车,也没钱坐出租,坐公交跑到我师傅那里去学,到那儿请人家吃个饭,什么西红柿蛋炒饭简单的。吃完之后就把图纸拿出来问人家怎么画。我就记得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累了,每天回来以后来要绘图,还不能让领队知道你偷着画,偷薪学艺一样,楞把人逼出来的。其实我从干这一行到今天,一直都是自己不断地学,而且还是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要抽时间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7)

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学生,在田野考古中的确是收到最多关照的群体:所里老师们的实践教学、技工老师们的关心、工人师傅们的帮助也是令未来将走上田野的我们得到迅速的成长。

我想考古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仅在于探究真正历史的特殊性和神秘性;更重要的是在时光走过考古学发展的几十年中,身为考古人的我们依然朴素而坚定。虽然条件艰苦,但正如黄老师回忆起过去那些日子时,眼中依然熠熠生辉。

万家灯火背后的坚守(热闹背后的坚守)(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