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顶天立地遮风挡雨(父爱如山与天齐)
父爱如山顶天立地遮风挡雨(父爱如山与天齐)受家父影响,我从小爱写笔记,记录每日点滴。记得上初中时我写了一篇作文,父亲看后颇为赞许,遂稍加修改,在县报刊登发表。至今仍记得文章之名——《梦幻似的童年》。家父藏书甚多,我从上学开始就偷看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等书。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父亲曾阻拦,奈何我执意要看,也只能随我。父亲兄弟姐妹甚多,五男三女。父亲男孩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三个姐姐。40年代生人,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中清贫人又多,父亲幸赖大姑大姑父收养,方始长大成人。遂发奋读书,一举高中,武大深造五年,65年因在《湖北日报》发表一篇头版要闻而名扬长江两岸。奈何文革到来,上山下乡,家父遂回到老家县城,在乡里任书记。从此带领乡民种地插秧,修路挖渠,造福一方。78年辞官不做,先是教书育人,后到县文化馆当差,收学生,写文章,办报纸,县城文风为之一振。曾记得当时家父与一位叔叔合作,写了一个长篇连载的武侠传说,故事来自于祖父讲的一个故事。没想
今年是家父去世三周年之际,每每想起父亲在世时的谆谆教导,常令我泪水沾襟,思念不已。
我的儿时回忆想我儿时,正值文革,家境贫寒。居住农村,祖父母疼爱,叔伯兄弟姐妹以及街坊邻居亦宠爱有加,遂肆意妄为,顽皮好动,爬树打鸟,摸鱼偷菜,无所不为,甚是难管。
父亲大干革命,很少回家。母亲住在县城上班,既要工作生活,还要照顾长我两岁的家兄,偶有回老家斥责,但终归分心乏术。少时的我也就胆大妄为起来!
文革结束,我上小学。父亲正好也辞官教书,长居家中。
父亲一生坎坷曲折 不忘初衷父亲兄弟姐妹甚多,五男三女。父亲男孩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三个姐姐。40年代生人,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中清贫人又多,父亲幸赖大姑大姑父收养,方始长大成人。
遂发奋读书,一举高中,武大深造五年,65年因在《湖北日报》发表一篇头版要闻而名扬长江两岸。奈何文革到来,上山下乡,家父遂回到老家县城,在乡里任书记。从此带领乡民种地插秧,修路挖渠,造福一方。78年辞官不做,先是教书育人,后到县文化馆当差,收学生,写文章,办报纸,县城文风为之一振。
曾记得当时家父与一位叔叔合作,写了一个长篇连载的武侠传说,故事来自于祖父讲的一个故事。没想到一经发表,一时洛阳纸贵,一报难求。
家父藏书甚多,我从上学开始就偷看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等书。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父亲曾阻拦,奈何我执意要看,也只能随我。
受家父影响,我从小爱写笔记,记录每日点滴。记得上初中时我写了一篇作文,父亲看后颇为赞许,遂稍加修改,在县报刊登发表。至今仍记得文章之名——《梦幻似的童年》。
我学业有成 奋斗北京我学业上深得家父遗传,很轻松就考上武汉一所大学。父亲高兴不已,亲自护送我入校。眉目间全是喜悦。一晃大学四年毕业,工作后来辗转来到北京,2002年有幸加入《京华时报》,在北京方始有了立足之地。
在北京的十多年来,也曾经辉煌过,也曾经失意过,过的不好也不坏。因为北京离老家距离较远,早期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再加上北京工作繁忙,所以,除了春节等特殊节日外,我很少回老家。父母也是老家待的习惯了,曾来北京住过,也都是玩几天就回,待不住。
交通便利,常回家看看15年我从报社离职后,时间较为宽裕,再加上这几年动车等交通工具较为发达,往来便利,所以经常回家。记得16年在老家住了大半年,算是我上大学以后,与父母相处最长的一次。
17年回北京与朋友合伙开了家影视公司,忙前忙后的回家就少了。记得是父亲去世那天,母亲一大早给我电话,让我赶快回家。我一听,泪如泉涌,急急忙忙买了高铁票往家赶。等我到家,父亲已经与世长辞。一时后悔不已!
继承家父遗志 每日坚持写作今年春节陪母亲在家过年,又碰上新冠疫情,一直待到三月初疫情缓下来后,才回的北京。在家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正好有父亲临终前手写的歇后语稿件,遂带到北京。在北京整理这些稿件的时候,发现与几本歇后语大全上重复甚多。后来向母亲询问此事,确实有好多歇后语都是父亲从《谚语大全》和《歇后语大全》中摘录的。
父亲坎坷一生,实属不易。晚年家父有类风湿,手脚变形,写字困难。留下的几本俗语手写稿,我终于能体会到,那不仅仅是父亲晚年的努力和寄托,也是留给我的一笔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遥想家父当年也曾是当地知名的作家,大小文章数百篇。在北京隔离期间,我开始把头条号上名字改为京华媒体人(父母给了我生命,京华时报给了我事业,相当于第二次生命),写文章,发微头条。偶有豹纹,心中亦是欢喜不已。看到文章能被朋友们点赞,留言和转发,心中充满了感激。一是感激朋友们的认可,同时也感谢父亲对我的影响以及给我从小打下的坚实文化基础。
感谢父亲对我的爱。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父亲。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