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回国路线谁安排的(李宗仁回国危险重重)
李宗仁回国路线谁安排的(李宗仁回国危险重重)迫于内外各界的压力,蒋介石只得宣布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之职。从表面上看,李白二人等了几十年终于登上了总统宝座,掌握了国民政府。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一意孤行,执意发动内战,不曾想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数百万军队,半壁江山,让蒋某人输了个精光。在李宗仁的操盘下,桂系非常低调,但暗中却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李白二人蛰伏多年,一直想找机会取蒋介石而代之。李宗仁对蒋介石曾经有个评价:蒋某人用兵、治国之才不高,但用权谋、使诈术则无人能敌。事实也是如此,李宗仁、白崇禧这对最佳搭档与蒋介石斗了一辈子,最终还是败于蒋介石之手。
众所周知,国民党以及它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实际上是由各个地方的军阀和各种政治力量组成的,并且国民党的组织纪律非常松散,原则性也不强。因此,国民党的高层在做出决策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往往是体系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国民党众多派系之中,以广西地方势力为主的桂系是与蒋介石相抗衡的主要力量。桂系的代表人物是李宗仁、白崇禧,人称“李白”。其中李宗仁老谋深算,负责政治谋略;白崇禧善于用兵,负责调兵遣将。二人一文一武,心照不宣,配合非常默契。
李宗仁在桂系之中的威望要高于白崇禧,而白崇禧对李宗仁也非常的钦佩,所以桂系的第一号人物便落到了李宗仁的肩上。
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国民政府之中身居高位,同时又手握数十万桂系大军,在后期的国民党体系中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
在李宗仁的操盘下,桂系非常低调,但暗中却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李白二人蛰伏多年,一直想找机会取蒋介石而代之。
李宗仁对蒋介石曾经有个评价:蒋某人用兵、治国之才不高,但用权谋、使诈术则无人能敌。
事实也是如此,李宗仁、白崇禧这对最佳搭档与蒋介石斗了一辈子,最终还是败于蒋介石之手。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一意孤行,执意发动内战,不曾想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数百万军队,半壁江山,让蒋某人输了个精光。
迫于内外各界的压力,蒋介石只得宣布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之职。从表面上看,李白二人等了几十年终于登上了总统宝座,掌握了国民政府。
但实际上,蒋介石是把一个无法收拾的败局扔给了李宗仁,自己则抽身出来把剩余的一点家底全部偷偷运到台湾,并且国军体系中的主力中央军依旧是唯蒋介石马首是瞻。
对于这种局面,李宗仁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手里能调动的也只有桂系的几十万兵力,但几百万中央军都被解放军歼灭了,自己这点家底又岂能白白送给人家。
所以,李宗仁本想与中共方面举行和谈。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却受到了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反对。蒋介石不想和谈并不奇怪,而此时的白崇禧却也和李宗仁出现了分歧。
白崇禧本质上是个彻底的军人,他认为蒋介石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不会用兵。三大战役中蒋介石的指挥,在白崇禧看来纯粹就是乱弹琴。如果是让他来指挥,解放军早就被剿灭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白崇禧甚至希望亲自指挥部队与解放军打一场。
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白崇禧坐镇武汉亲自指挥长江中段防线。但他没有想到和下游一样,所谓的长江防线,一天之内全线崩溃。
李宗仁在此前就已经预料到长江防不住,南京守不住,所以他已经提前离开南京,后来又先后到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一国之代总统竟落得个颠沛流离。
桂林是桂系的老巢,白崇禧不甘心失败,决心率广西子弟兵与解放军决一死战。此时的李宗仁突发胃病,当时国内的医疗条件有限,他需要到美国去治疗。他在临走之前告诉白崇禧,一定要保住这仅剩的二十万桂系军队,尽快撤离广西去海南岛,守住海南将来还有翻盘的机会。
有人曾经怀疑李宗仁是担心覆巢之下无完卵,所以先行逃了出去。
白崇禧最终没有听从李宗仁的建议,坚持在广西与解放军决战,但往日能征善战的桂系部队,很快就被击溃。
白崇禧匆忙率残部逃往海南,当他率先登上军舰之后,薛岳派来的海军就立即起锚离开,留下数万桂系士兵成了解放军的俘虏,白崇禧站在舰桥上望着自己最后的这点兵力,欲哭无泪。等他到了海南之后,随即就被薛岳控制起来,桂系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基业就这么灰飞烟灭了。
白崇禧丢了军队,海南岛也很快被解放,白崇禧到了台湾随即被蒋介石监控了起来,与囚禁无异。
此时李宗仁身在美国,见到白崇禧身陷囹圄,痛心疾首,责怪白建生当初不听他的意见。
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得到了美国海军的保护,再加之朝鲜战争爆发,我军主力被牵制在东北,因此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推迟。
如此一来给了蒋介石以喘息之机,使他得以巩固在台湾的统治。蒋介石败退台湾,带去了六十多万嫡系部队以及大批的黄金、白银和美元,再加上一大批原国民党旧臣。
这些资源统治一个小小的台湾,绰绰有余,况且美国为了使台湾成为他亚太封锁线上的重要一环,给蒋介石提供了巨大支援。
蒋介石刚刚到台湾的时候,就曾经下达过命令,所有逃离大陆的国民政府官员以及国民党党员,都必须限期抵达台湾,滞留香港的半月之内归台,流亡海外的不得超过半年。
蒋介石此举一是为了收拢人才,集中力量,毕竟能从大陆逃出来的,多少都是有些实力的;二是为了剪除异己,有一些人趁着蒋介石下野逃出自己的控制,甚至有组建流亡政府的想法,李宗仁便是最突出的代表。
蒋介石在台湾大刀阔斧的进行整顿,李宗仁在美国看不下去了,因为当时蒋介石已经宣布下野,名义上只是一介平民,而李宗仁才是合法的代理总统。
所以李宗仁在美国公开发表声明,谴责蒋介石是非法篡权,自己才是中华民国真正的总统。
李宗仁当时在美国受到了杜鲁门的礼遇,他们两个之间还有不小的渊源,此前逼迫蒋介石下野,扶持李宗仁上台的就是杜鲁门。只不过,杜鲁门认为李宗仁应该比蒋介石更明智,可以和中共达成协议,停止战争,并至少保住半壁江山。
如果李宗仁能稳住局面,美国方面将继续支持他。可惜的是,李宗仁即说服不了白崇禧,更管不了蒋介石,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南京陷落。对此,杜鲁门政府肯定是很不满意的。
不过,此时的杜鲁门款待李宗仁,也不是因为不忘旧情,而是另有打算。无论是杜鲁门还是国会,都对蒋介石没有好感,客观的现实已经让他们认清了蒋介石这个人的品质和能力。
所以,美国人想在台湾再扶植一个能替代蒋介石的代理人,这个最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李宗仁。只可惜的是,白崇禧把最后十几万桂系兵力弄丢了,目前李宗仁在台湾也没有任何根基。
杜鲁门寄希望于蒋介石出现失误,同时李宗仁能用自己以前的威望组织一批人暗中反对蒋介石,将来趁机再次把蒋介石赶下台。
不过,杜鲁门低估了蒋介石,也高看了李宗仁。论能力李宗仁本就比蒋介石略逊一筹,而从实力上相比,李宗仁根本无法与蒋介石相提并论。
其实早在辽沈战役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在为撤往台湾做准备了,陈诚整治东北失败,随后就被蒋介石派往台湾打前站,台湾早就成了蒋家的天下。
而且,李宗仁过于相信白崇禧,把桂系的部队全部交给他,以至于后来的时候白崇禧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连李宗仁的话也不听。李宗仁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手上没有兵马,说什么也没有用。
李宗仁在美国期间虽然和一些政客以及旧部有过来往,但毕竟没有太大能量。并且李宗仁此前没有预料到结局会如此惨烈,也没有像蒋介石那样提前铺好退路,因此他只能算是仓皇出逃,随身所带的钱财并不多,只要一小部分古玩字画带在身边。
没有人、也没有钱,再加上台湾内部已经坚如磐石,他也无法召集旧部,因此不久之后他在美国便门可罗雀了。
后来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在美国买了一所公寓,他们与两个儿子住在一起,过起了安稳的隐居生活。不过,他的儿子后来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慢慢地也都搬了出去独立居住。
经历过大风大浪,曾经受人敬仰,位居万人之上的李宗仁,如今却落得无人问津,这种清静之中也透出几分悲凉。
李宗仁不懂英语,年事已高也不愿意去学,每天便由他的妻子郭德洁为他读一些美国报刊、杂志。并且他非常关注新中国和台湾的消息。
他和蒋介石之间在报刊上的争论持续了一段时间,李宗仁一直以蒋介石的地位不合法为由提出反对意见。
而1954年,台湾组织召开了国民大会,重新进行了选举,蒋介石自然再次当选总统,副总统由他的铁杆心腹陈诚担任,其他的要职也悉数由蒋之亲信控制。此后,李宗仁便再无理由对蒋介石的合法地位提出质疑了。
蒋介石也曾多次要求李宗仁返回台湾均被拒绝,后来蒋介石甚至想派人前往美国刺杀李宗仁,但美国方面得到消息,警告蒋介石不要在美国的地盘上干他那些龌龊事,否则会让他好看,蒋介石只好作罢。但老头子没少派人给李宗仁带话,让他老老实实地呆着,不要多事。
但李宗仁和老蒋斗了大半辈子,现在成孤家寡人了,反倒什么都不怕了,凡是台湾那边派来的人,都被李宗仁骂了出去。
在美国隐居期间,李宗仁对新中国的认识和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几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很大。
第一件事情就是抗美援朝的胜利。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后,美国媒体曾经吹得天花乱坠,要把中共军队彻底消灭,甚至动用原子弹。但是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美国人便被打回了三八线,打回到了谈判桌上。1953年,还被迫签署了停战协议。
西方的媒体到处在宣扬联合国军获得伟大胜利,但是在军政两界久经风雨的李宗仁,一眼就看清了本质。美国带着十八个国家,几十万人,占尽海陆空武器优势。被人家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还有脸说自己赢了。不敢再打下去,是怕最后被赶出朝鲜半岛,所以才紧急停战求和。
此战足以说明,当年国民党败给解放军,不丢人。不过,李宗仁也在反思,为什么当时就没看出共产党这么厉害呢?为什么当一部分国军将领说共军厉害时,国民党高层包括他,一律不相信呢?这真的值得反思!
此后,李宗仁对中共刮目相看,他认为台湾方面不过是照搬了老南京政府那一套,只不过仗着兵多、钱多,有美国人撑腰才在那个小岛上稳定下来。而实际上,国民党内部依旧败絮其中。
第二件事情是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这场时间不长的战争,当年在国际上曾经引起过巨大的轰动。美国、苏联都站在了印度一边,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印度独立之后就成为了国际上的明星,尼赫鲁更是风云人物,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闪转腾挪,光彩无限。
那时候印度作为刚刚独立的新兴国家,非常引人关注,这个国家面积大、人口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并且拥有一支参加过二战的军队,规模也很庞大。
由于印度和英美等国走得很近,在南亚又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因此中印冲突爆发的时候,国际上一边倒认为印度必然会给中国以巨大打击。
当时的国际社会对印度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只看到印度人自己宣传的各种光鲜亮丽的数据。
可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印度人用自己的实力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军队,除了逃跑什么都不会。英美记者在描述这场战争的时候,曾经这样描述,战斗一开始,印军就开始逃跑,解放军好像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拼命的抓俘虏。
印度成了国际上的笑柄,而李宗仁则认识到,经过十几年的和平时间,中共没有松懈,解放军的战斗力也没有下降。
第三件事情就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大国家,无论美国和苏联都不可能再拿核武器来威胁中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李宗仁打心底感到自豪,也真心地佩服共产党。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表明台湾问题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让李宗仁大受感动,随后也发表了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与周总理遥相呼应。
李宗仁的声音很快被周总理注意到,因此便想和他取得联系,让他为两岸和平贡献一点力量。
于是周总理派人找到在香港定居的程思远,他原是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随后秘密进京与周总理面谈,周总理表示非常赞赏德邻先生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意见,并欢迎他方便的时候回国看看。
这实际上对李宗仁回国发出了邀请。
李宗仁接到程思远的来信,了解了周总理的心意,深受感动,随后他便给程思远写信,表示自己愿为台海和平以及中国在国际上做出贡献。他主动表示愿意联系美国政府,促进中美正式建交。
不过,周总理拒绝了他的建议,并让程思远转告李宗仁,中美之间的问题非常复杂,台湾问题没有解决,谈建交为时尚早。
李宗仁此时并不了解新中国对于主权问题的原则立场,当时美国第七舰队驻扎在台湾,并且有意扶持台湾独立。如果美国不撤军,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中美之间是不可能建立外交关系的。
1959年,金门炮击事件之后,美军开始从台湾撤军,中国志愿军也从朝鲜全部撤军回国,中美才算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李宗仁此时曾向周总理提出回国的请求,周总理通过程思远再次转告李宗仁,祖国欢迎他回来,但现在时机尚不成熟,还需等待一些时日。并且周总理建议,可以找机会和程思远在欧洲会面。
因为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并且只保持了一个非正式的大使级会谈,还是在第三国领土上进行。李宗仁通过正常渠道回国是不可能的,并且台湾方面也会出面阻止,李宗仁要想顺利回国,只能秘密绕道欧洲。
当时李宗仁为了表达诚意,托程思远将他收藏的一些文物字画捐献给国家。这批文物送到北京之后,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大部分为赝品,李宗仁被人骗了,这些东西的市场价值,远不到李宗仁所说花费11万美金的价格。
考虑到李宗仁当时在美国生活拮据,将来回国还需要经费,所以周总理考虑给予李宗仁一笔补偿款,就按照实际估价的10倍,3万美金。
当时3万美金即使在美国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了,所以周总理向毛主席请示。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到:“恩来,我们做统战工作要讲策略,他说11万美元,那我们就给他12万!”
随后,这笔钱又经由程思远转给了李宗仁,这样他回国的经费便非常充足了。
经过深入沟通,周密准备,李宗仁夫妇在1963年借去欧洲旅行的机会,在苏黎世与程思远密会,详细商讨了回国的计划。随后,李宗仁夫妇便按照原计划返回了美国。
在李宗仁的整个行程之中,一直有美国间谍秘密跟踪,他们好不容易才甩开跟踪与程思远见面。随后便回到美国,美国人也便放松了对李宗仁的警惕。
李宗仁夫妇此次欧洲之行,也为回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1965年6月,李宗仁终于开启了自己的回国之旅。由于他的妻子郭德洁刚刚做完乳腺癌手术,于是李宗仁便以此为借口先行离开美国独自踏上去欧洲的旅程。因为他此前曾经去欧洲旅行,并按时回国,所以这次签证很顺利。
而郭德洁实际上是留在美国悄悄处理这边的房子和财产,等她将所有资产全部变卖完毕之后就立即去欧洲与李宗仁汇合。
李宗仁还是先到了苏黎世,然后独自一人游览名胜,他毕竟是阅历丰富的老狐狸,很快就发现了跟踪他的两名美国特务。然后他带着二人到处转,略施小计就把二人甩掉了。
甩掉特务后,李宗仁立即去了早已约定好的接头地点,与接头人汇合。这个接头人便是中国驻瑞士大使馆首席参赞徐淡庐。
徐淡庐和李宗仁谈了三个多小时,确定了李宗仁要回国的具体细节,并告知他以后的接头以及联络方式。具体的行程计划将会在几天之内交到他的手上,另外他的秘书程思远也即将抵达瑞士,负责陪同他一起回国。
李宗仁非常激动,他又另外提出一个请求,他希望在回国之前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发布声明,公开宣布回国消息。
徐淡庐告诉他,现在他在欧洲并不安全,台湾和美国方面不希望看到他回国,欧洲又是中情局的地盘,还是不要声张的好,李宗仁遂打消了这个念头。
6月23日,郭德洁与李宗仁在瑞士汇合,进入7月,程思远抵达苏黎世与李氏夫妇接头。
7月13日,在徐淡庐的护送下,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坐上了由瑞士苏黎世飞香港的道格拉斯大型客机。
这架飞机将经日内瓦、雅典、贝鲁特、卡拉奇然后飞香港,徐淡庐在告别时特别叮嘱他们在日内瓦和贝鲁特千万不要下飞机。
大使馆方面刚刚接到北京发来的消息,李宗仁在美国变卖资产的消息已经被曝光,台湾方面的特务正在往这边赶,中情局很有可能也会在中途进行拦截。日内瓦和贝鲁特不安全,经常有人被绑架或暗杀,但只要不下飞机,特务们是不敢上去动手的。
三人在飞机起飞后就一直呆在飞机上,日内瓦、雅典、贝鲁特,每次降落,机舱里就剩他们三人,机组人员无论怎么介绍地面的名胜风光,他们都坚持呆在飞机上。
飞机从贝鲁特起飞之后,三人才算松了一口气,下一站是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这里有中国大使馆的人接应,相对比较安全。
而台湾方面的特务已经提前几个小时赶到了卡拉奇机场,他们守在机场出口,一旦发现李宗仁就会立即开枪。
不过这消息早就被我情报机构获悉,周总理立即通知了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让他想办法保护李宗仁夫妇安全离开机场。
丁国钰立即找到自己在卡拉奇机场的好友,告诉他有一位自己的好友,年事已高,需要专车接送,请求将自己的专车开到飞机旁边直接接他。这件小事很快就谈妥了,当李宗仁一行三人下飞机后就直接坐上了大使馆的专车,在严密的保护之下直接开进了中国大使馆。
由于台湾方面特别重视,因此又安排了多个刺杀计划,不仅在卡拉奇,甚至安排缅甸边境的防空部队准备将飞机打下来。
于是周总理安排李宗仁夫妇改乘在巴基斯坦定的专机,为了防止当年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悲剧发生,周恩来命令飞机准备好之后,突然延期起飞。飞机就停放在仓库里,如果有人安装了炸弹,三天之内肯定会爆炸,在此期间,派专人严密守卫。
三天后,李宗仁等人突然登上飞往香港的飞机,这一路之上平安无事。
在最后一天,周总理一直守在电话旁边不时询问李宗仁在路上的安全状况,凌晨时,广州方面报告,已经安全接到李宗仁夫妇,将护送他们登上飞往上海的飞机。听到这个消息,周总理才放心地休息。
7月18日,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上海虹桥机场亲自迎接李宗仁夫妇的到来。李宗仁见到周总理之后,百感交集,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李宗仁在机场发表声明,宣布自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了!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