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鬼市都有什么(你看过凌晨4点的广州吗)
广州鬼市都有什么(你看过凌晨4点的广州吗)凌晨三四点的海珠桥三年后,听说还活跃的天光墟,好像只剩下海珠桥和光塔路两处。不知道西门口天光墟,还在不在呢。清末民初,时局动荡,各种宝物、甚至文物流落民间。有些东西不便于白天交易,或者害怕遇见熟人,于是在神秘的夜色中进行交易。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天光墟迎来了一个鼎盛时期。曾经,广州最著名的天光墟有文昌北路、人民北路、西门口、光塔路、荔湾路和海珠桥六处。
凌晨三四点,城市万籁俱静,但总有一些角落,即使灯光微弱,仍然热火朝天。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这就是“天光墟”。顾名思义,在凌晨出没,天亮即离开。这不是谁定的规矩,是多年以来的约定俗成。
据说这种“约定俗成”,从唐朝就开始了。
郑熊的《番禺杂记》中,“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记载的就是那时天光墟的场景。
清末民初,时局动荡,各种宝物、甚至文物流落民间。有些东西不便于白天交易,或者害怕遇见熟人,于是在神秘的夜色中进行交易。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天光墟迎来了一个鼎盛时期。
曾经,广州最著名的天光墟有文昌北路、人民北路、西门口、光塔路、荔湾路和海珠桥六处。
三年后,听说还活跃的天光墟,好像只剩下海珠桥和光塔路两处。不知道西门口天光墟,还在不在呢。
凌晨三四点的海珠桥
比白天更墟冚
当这座城市要开始熟睡,灯光开始变得昏暗,有一群人不约而同向海珠桥聚拢。
从海珠桥上,一直到南华东路解放桥上桥位附近,一路上都聚满了买家卖家,让原本寂静的黑夜变得热闹非凡。
白天你可以在桥上踩单车踩到时速30公里,在这个时候你只能推着车缓慢前行。
不过,热闹只是因为人多与声音无关,在天光墟里的,买卖总是在紧张而又无声的氛围中进行。
没有人会大声吆喝,只有你走近摊前,用手电筒照着他们的“宝贝”,他们才会轻声问一句“买乜嘢”
整个买卖过程,哪怕是最“激烈”的讨价还价,大多都是以类似“静悄悄”的音量进行的。
由于买卖都是在一片漆黑中进行,买家都会拿着手电筒来这里“淘宝”。但这手电筒,只能照商品,切记不要照人脸。
毕竟,对这里的一些摊主来说,黑暗就是他们的保护色,只有黑暗才能给他们足够了安全感。
无论是拾荒者、退休老人、外卖小哥、还是上班族,不必在乎自己白天时的什么身份,只需有一个位置,一块布或报纸,一张凳,几件“宝贝”,就可以“开档”了。
在天光墟,没人会在意你什么身份、什么地位。
曾有过这样的传闻:陈列在辛亥革命博物馆革命军的指挥刀、军刀等文物,都是从某个天光墟淘来的。
也有过这样的传言:在天光墟,你可能十几块买到稀世古董,也可能几百块买到破铜烂铁。
在天光墟买东西,有时就像是赌博。
不过可能正因为这样的刺激感,才吸引到更多天光墟的新老“玩家”前来“寻宝”。
哪怕不是来寻宝,光来这里逛逛,也足够大开眼界。
乾隆年间的白银,居然会出现在某个地摊之中。至于真假,摊主也不会告诉你,全凭你自己的鉴宝技能。
怀表定格的这个时刻,不知道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些以前家里都会有的东西,有多少因为搬家或收拾房间而丢掉的呢?
这些CD、磁带我家还有,不过家里的已经没有播放的机器了。
以前读书很多同学都想要买这样一部音乐手机,买了它就不用买MP3了。
除此以外,还有破旧的衣物、生锈的电池、没用的探热计,甚至过期药品、发臭的猪骨头......
有些东西在旁人看来,可能普普通通,但在“有缘人”眼中,它可能价值连城。
为什么要趁墟,没有多少人愿意说,或许是一时好奇,或许是生活所迫,或许还有其他的理由。
在天光墟,不仅只有买卖,还能看到各种“宝物”,感受深夜市井百态,窥探这座城市“素颜”的样子。
我们可能因为好奇去个一次两次,但总有些人,如此往复,日夜颠倒。
希望这座城市的这一奇景可以一直延续。但是,如果它是因人们生活所迫而存在,那还是希望它早点消失。
不是希望天光墟消失,而是希望它背后的穷困潦倒消失。
东方出现鱼肚白,天光墟的买卖家们逐渐散去,融入这城市之中,等待下一个凌晨,再次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