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转折点吗(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开始)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转折点吗(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开始)由于"狼犬"号是个引人注目的目标,坦南特的立刻敦促他的岸勤大队登陆,并且尽速分散开来。同时,这艘军舰也被要求离港——最终,该舰和"沃尔西"号一起搭载了上千名士兵离开了港区。在遭遇炮击时,一片混乱的滩头,坦南特一行的到来,让群龙无首的英军逐渐恢复了秩序在敦刻尔克战役结束后,坦南特上校被任命为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的舰长,该舰后来被派往远东,以迎击日军舰队,但遭遇空袭,虽然坦南特亲自指挥该舰躲开了多达19枚鱼雷,但该舰仍然不幸沉没,坦南特后来被友军救起。1944年,坦南特在诺曼底负责建设人工港,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坦南特以海军上将的军衔退役,1963年去世与此同时,大批巴士载着他的部下前往港口,尽管其中许多人对状况依旧一无所知。有人甚至宣称,他们的下一个任务将是多佛尔操作岸防火炮。但一抵达多佛尔,他们立刻就被编成了20人的小分队,而敦刻尔克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13点45分,坦南特的
5月27日:大撤退第二天
虽然此时,大批法军已经投降,但在敦刻尔克,乔治·布兰查德指挥的法国第1集团军却是一个例外,不仅如此,这位将军还命令部下坚守到底,并主动为英国人的撤退让出了通道。但即使如此,由于周边空间狭窄拥挤,大批英军滞留在了滩头地区,同时,由于码头遭到了空袭,港内船只的停靠也出现了混乱。这就要求皇家海军必须派出一支分队,以协调各个部队的撤退顺序。
这项任务最终被交给了坦南特海军上校,这位军官之前曾担任过第一海务大臣的参谋长——他在26日接到命令,奉命担任敦刻尔克的滩头指挥官,并在8名军官和160名士兵的协助下,负责指挥船只的靠岸和搭载任务。
坦南特上校
在敦刻尔克战役结束后,坦南特上校被任命为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的舰长,该舰后来被派往远东,以迎击日军舰队,但遭遇空袭,虽然坦南特亲自指挥该舰躲开了多达19枚鱼雷,但该舰仍然不幸沉没,坦南特后来被友军救起。1944年,坦南特在诺曼底负责建设人工港,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坦南特以海军上将的军衔退役,1963年去世
与此同时,大批巴士载着他的部下前往港口,尽管其中许多人对状况依旧一无所知。有人甚至宣称,他们的下一个任务将是多佛尔操作岸防火炮。但一抵达多佛尔,他们立刻就被编成了20人的小分队,而敦刻尔克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13点45分,坦南特的部下搭乘"狼犬"号驱逐舰启程,直到此时,许多人依旧抱有幻想,因为在战前的旅游指南中,都宣称敦刻尔克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港口,以香槟和舞女而闻名于世。"
但很快,这些幻想便灰飞烟灭了,在航行途中,"狼犬"号每30分钟便会遭到一次空袭。第一次袭击是由4架"斯图卡"轰炸机进行的,其中两架炸弹击中了"狼犬"号的右侧水面。"狼犬"号的舰长麦考伊少校记录道:"弹片纷纷落在舰体上,我们立刻用高射炮开火,据信有两架飞机被击中:其中一架拖着厚重的烟雾离开了,另一架飞机则将仓皇炸弹扔在了离我们2英里远的水域。"大约在18时,"狼犬"号进入了敦刻尔克港,港内的情况震惊了所有人:"一大团恶心的烟雾在夏季的热浪中翻卷过来……燃烧着的汽油和柴油从仓库流向码头,随着驱逐舰靠近港口,空气中黑烟凝结成的油滴,像雨点一样落在甲板上,就像是披上了一条厚重的黑毯。"
在遭遇炮击时,一片混乱的滩头,坦南特一行的到来,让群龙无首的英军逐渐恢复了秩序
由于"狼犬"号是个引人注目的目标,坦南特的立刻敦促他的岸勤大队登陆,并且尽速分散开来。同时,这艘军舰也被要求离港——最终,该舰和"沃尔西"号一起搭载了上千名士兵离开了港区。
带领几名军官,坦南特上校径直奔向预定的指挥部,这段路平常只需要十分钟,但是这一次,他们必须穿过布满瓦砾和残骸的街道,又黑又重的浓烟在他们身旁流窜。期间,他们还看到许多阵亡和受伤的英国大兵瘫倒在断垣残壁中;毫发无伤的人则漫无目的地游荡着,或者想办法在废墟中搜索着财物。
这些景象让坦南特抛弃了幻想,在两小时后,他向多佛尔的总部发回报告:"请尽快将小型船只派往敦刻尔克东部的海滩,否则第二天的疏散将会出现严重问题。"事实上,这些小型船只将在撤退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德军空袭摧毁了港口,大型船只很难进入,但小船可以在涨潮时靠岸,接走滞留在周围的士兵。另外,由于"小型船只注册令",英军也掌握着周边所有小型船只的信息,并可以据此进行征用和调遣。
在敦刻尔克,一艘拖轮正拖曳着大量小艇,前往码头进行改装,并搭载必要的救援设备
这些船只包括了拖船、渡轮、驳船、摩托艇、渔船甚至是私人游艇,它们的吨位只有几十吨,尺寸不到普通商船的百分之一。从27日开始,海军部便在联系所有的船主——但这些船只的召集和准备需要时间。一位参与行动的码头工人所说:"把这些船直接从港口开到敦刻尔克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进行许多准备工作,比如拆掉软垫、瓷器和不必要的装饰品,以避免碎片划伤乘客或是引起火灾,同时,我们还要检修引擎,并且把油箱加满,同时还要装在必要的物资,如高射机枪子弹和救生衣。"而在此期间,敦刻尔克的英军依旧是孤立无援。
同时,在前线,德军的空袭和炮击也变得更为密集,大量船只因此成了牺牲品。两艘小型近海商船"顺从"号和"叶夫代尔"号在凌晨4点动身前往敦刻尔克。但在接近法国海岸时,"顺从"号不慎进入了岸炮的射程内。
在5月27日,被德军岸炮击沉的小型商船"顺从"号,由于环境使然,英军在当地投入的都是这样的小型近海商
它的船长麦克唐纳写道:"在抵达加莱之前,最初风平浪静,接着我注意到有炮弹落在我们前方的海面,最初我还以为是自己人的炮兵在朝着沿岸的水雷射击。但不久之后,炮弹开始向我的船飞来,其中一发打中了右舷,从吃水线附近贯穿了船身,然后从左舷飞出。接着,另一颗炮弹击中了引擎室,并打爆了排水水泵。"
随后情况急转直下,在船员抢救期间,"顺从号"又中了两枚炮弹,其船身开始下沉,最终,船上的幸存者不得不弃船,并被"叶夫代尔"号带回了国内。
"顺从"号的遭遇并不是个孤例,在27日当天,还有另外四艘船只也被迫返航,这给远征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正如下图中所示,船只往返敦刻尔克的航线有三条,但当"莫纳岛"号在Z航线上遭遇炮击、"顺从"号被击沉时,英军显然意识到,这条捷径已经变得非常危险。
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军采用的三条主要航线,随着"莫纳岛"号遭遇炮击,"顺从"号被击沉,英军只能采用最远、也是相对最安全的Y航线
另一方面,虽然往东北方向前进的X航线可以避开德军攻击,但其沿途大多是浅滩和礁石,它因此也暂时被移出了考虑范围;最后是Y航线,该航线需要朝东北方走更长的距离,然后突然转变方向,往西折回英国。这条航线的优势在于,它沿途的阻碍较少,而且几乎不会遭遇德军的炮击,不过,其航程也相当之长,大致相当于Z航线的两倍——为保证运输的效率,英军只能投入更多的船只,并开放更多的港口用于转运。
正是基于这一点,拉姆齐在这一天调整了部署,并将国内投入"发电机行动"的港口从多佛尔一个变成了多个:只有驱逐舰将以多佛尔港为基地;扫雷艇、渔船、游艇和各种小船则使用马盖特或拉姆斯盖特这两座渔港;至于运兵船则将在载运完毕后前往福克斯通;至于更大型的舰艇将会让人员在谢尔内斯登陆。同时,海军也将派出更多的船只以加快转运。
27日下午13点30分,又一批船只离开了英国本土,它们是渡轮"海峡女王"号、"圣塞利奥"号、"奥尔良少女"号、"坦奈特岛"号,以及两艘医院船。它们都在当天晚些时候抵达了敦刻尔克,并开始依靠栈桥和小艇装载兵员。与此同时,敦刻尔克周围,一些英国小型商船、和许多法国和荷兰船只也加入了协助撤退的船队中。
在德军空袭下,满目疮痍的敦刻尔克港区,当地已经无法转运人员,英军只能借助海滩上的防波堤
但与此同时,德军的封锁也在加剧。仅在27日这天,他们就出动了300架轰炸机,将整整350吨炸弹投向了城内,并把港区炸成了一片焦土,不过英国人也注意到了一件怪事:德国空军虽然猛烈轰炸了港口和码头,却完全忽略了敦刻尔克港外围的两道防波堤,另外,只要在防波堤上铺上支架和木板,进而再向海上延长一些,就将将其改装成临时码头——从而提高疏散的速度。不过,这一决策也存在风险:因为如果船只被汹涌的浪潮推动,脆弱的木板有可能无法承受撞击;另外,整个防波堤只有不到3米宽,即使铺上木板加宽后,也只能容纳四个人并排行走。
5月28日:大撤退第三天
在28日凌晨,坦南特上校调来了"海峡女王"号,以便测试临时码头的效率。这是一艘装备精良的海峡渡轮,之前一直在海滩附近,用搭载的小艇来装运士兵,但这个办法速度太慢,因此,它被立刻派往防波堤附近,在装运过程中,一切进展顺利:当4点左右、天色渐渐破晓时,已经有950名士兵挤上了甲板。
"海峡女王"号,这艘运输船在装运完士兵起航后不久便被德军炸沉
但就在启程后不久,悲剧发生了:一架德国轰炸机俯冲下来,其投下的炸弹命中了"女王"号的船尾,在抢救了几个小时后,这艘船最终沉入了大海中。不过,虽然"海峡女王"号沉没了,但局面却出现了转机:它证明用防波堤改装的临时码头完全有效——木板并未崩塌,潮汐并未碍事,士兵没有慌张,而且有许多空间供络绎不绝的船只停泊。另外,由于港口上空浓烟密布、能见度极低,因此,这座临时码头暂时并没有被德国空军发现。
以上的一切,给撤退的英军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在敦刻尔克,危机也总是接踵而至。28日清晨4点,也就是英军开始从防波堤登船时,比利时政府宣布投降,就在几个小时后,其军队也陆续了放下武器。
对英法联军来说,这一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虽然在战前,他们就明白比利时人难以和德军抗衡,但是并没料到他们如此不堪一击。比利时军队投降后,在敦刻尔克东北部,突然出现了一道宽度超过35公里的缺口,如果不能立即填补,德军将一拥而入,切断法军和英军通往海边的退路。届时,撤退行动也必将以惨败完结。
1940年5月底,一群德军在收缴的比利时军队的武器前,这个国家的放弃抵抗,也为英法联军制造了更大的危
在这种情况下,戈特抽调了三个步兵师——即第3、4、50步兵师,但在赶到之后,他们发现,不仅比利时军队已经无影无踪,而且驻防在此的英军第2、44步兵师也损失惨重,在他们对面,德军正从缺口趁虚而入,对英法军形成了切割的态势。
事实上,在28日这天,德军先头部队——第1装甲师,离敦刻尔克只剩下了不到20公里的路程。情况已经异常紧急,甚至炮兵、通信兵和勤务兵也被组织起来,编成临时小分队,沿着运河和水渠部署防线。也正是这些部队,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保持了战线的完整。另外,数以千计的法军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面对突然增强的抵抗,德军措手不及。作为第19摩托化军的军长,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写道:"现在,任何后续行动,都会让我们最好的部队白白牺牲。"——他们愈发倾向于把歼灭敌人的任务交给空军。
在敦刻尔克城外暂时停止脚步的德军部队,由于担心遭遇激烈抵抗,他们也倾向于将消灭英军的任务交给空军
这也意味着,英军获得了更多的喘息机会。在28日天亮后,防波堤上水泄不通,源源不断的船只争相进港、接运部队,然后返回国内。而在这些船只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皇家海军的8艘驱逐舰。
它们是"麦凯"号号、"蒙特罗斯"号、"真理"号、"弯刀"号、"伍斯特"号和"安东尼"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战末期,由于舰体老旧,它们在战争爆发后只能执行护航和巡逻任务——但战况紧急,这一次,它们也将作为运兵船参战。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记录当时的景象:"在组织人员登舰时,坦南特的部下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如今有成千上万名毫无秩序的士兵聚集于此,排队等候上船的机会。在一些人眼中,这就像有声电影刚刚问世时,电影院前无止无尽的长队。但另一方面,坦南特的部下却保持着可贵的冷静,他们稳稳地站在防波堤底部,不苟言笑地面对人群,手拿传声筒高喊口令,将一连串的士兵分配给一连串的船只。"
虽然兵败如山倒,但在敦刻尔克滩头,英军仍保持着良好的秩序
一旦装满,驱逐舰将立刻调头驶往多佛尔港:"麦凯"号在9时55分到达敦刻尔克,短短一个小时内,它从防波堤的远端装运了600人,离开后,"蒙特罗斯"号驶入了泊位,一小时后,"伍斯特"和"安东尼"号接替了它的位置。此时,防波堤上面挤满了部队,几架德军战机试图前来轰炸,但对它们来说很不走运,停在下面的不是脆弱的运输船,而是全副武装的海军舰艇。在高射火力的干扰下,它们的炸弹都落进了远离目标的大海里。期间,这些舰艇还得到了巡洋舰"加尔各答"号的协助,后者安装了8门大口径高射炮,给前来的德军轰炸机群制造了巨大威胁。
防空巡洋舰"加尔各答"号,这艘建造于一战时期的老式巡洋舰后来被改装为防空巡洋舰,并参与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由于当地的环境不适合投入大型舰艇,该舰也成了英国海军投入大撤退的、最大的一艘舰艇
得益于海军舰艇的保护,28日这天,敦刻尔克滩头始终在以极高的速度运转——在高峰时刻,其每小时能撤退2000人,而最终撤退的总人数将达到了17804人——即27日的两倍。这意味着,如果保持同样的态势,被撤回的可能将不是一小队远征军,而是其中的大部分——当然,这些并不是德国人愿意看到的:此时,他们也获悉了局势的变化,并投入了一切可以投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