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游玩攻略鼓楼(分享到闲逛宁波鼓楼步行街)
宁波游玩攻略鼓楼(分享到闲逛宁波鼓楼步行街)宁波鼓楼与王安石结缘是在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新上任鄞县县令的王安石,特为奉国军楼的刻漏做了一篇《新刻漏铭》。其文曰:“自古在昔,挈壶有职。匪器则弊,人亡政息!其政谓何?勿棘勿迟,君子小人,兴息维时。东方未明,自公如之,彼宁不勤,得罪于时。厥荒懈废,乃政之疵。呜呼有州,谨哉惟兹。兹惟其中,俾我后思。”这位十一世纪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在铭中表示要以楼中的刻漏那样“勿棘勿迟”的速度来改革处理政事;要以刻漏那样勤于报时的精神来管理政治。从表面上看,王安石是为刻漏作铭,实际是一篇决心革弊维新的誓言书。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置明州望海军,鼓楼称为望海军门(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又改为明州奉国军,鼓楼也随之改称为奉国军门(楼),由太守潘良贵书“奉国军楼”额。我进去时是在一楼遛达,出了“四大明观”到了“中山公园”门前俺又折返过来,并顺势在”鼓楼里巷“旁登上了二楼的长廊,从中向下俯瞰,
结识宁波鼓楼是个意外惊喜。那天乘坐大巴前往慈城参观,路过天一广场附近地区时看到周围有月湖公园等景致,就在返回时特意下车想浏览一下,谁知一阵猛雨把俺逼进了临街的一爿门面房,无奈中抬头一看马路对过,一座古色古香高大建筑豁然在立,便穿过车水马龙欣然前往,这才结识了这座位于闹市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建筑、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为它撰写过《新刻漏铭》的宁波鼓楼。
穿过伟岸的城楼,眼前灯火通明,接连成片的明清风格的建筑分列两侧,俨然是条繁荣昌盛的商业街。看资料得知,鼓楼,原是唐宋子城的南门。这里历来就是个商贸和文化融合一体的热闹街市,是一块商贸繁荣、文化气息深厚的热土。鼓楼商业步行街建设是宁波市海曙区“十一五”规划的“五区六街”之一。
1998年底,总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的鼓楼步行街建成并交付使用。它东临宁波军分区,西至呼童街,南抵中山西路,北至公园路,共由八幢楼组成,整体为明清建筑风格。步行街商城以经营文化、旅游、小商品为主,是宁波市除城隍庙、天一广场之外的第三大商贸娱乐特色区域。
步行街道路,宽9-14米左右,乃是步行街的“心脏”。整个步行街商城内共有20座小桥,作为连接主楼内部及主楼与附楼之用,内共设有四部自动扶梯。这条街主要经营书刊、音像制品、字画陶艺、钱币古玩等文化产品,与街内古色古香的马头墙、迂回曲折的空中走廊等一道形成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中山广场———范宅———月湖南北文化购物旅游线,是纵贯市中心的“景观长廊”的重要一环。
我进去时是在一楼遛达,出了“四大明观”到了“中山公园”门前俺又折返过来,并顺势在”鼓楼里巷“旁登上了二楼的长廊,从中向下俯瞰,景色更是不一般。在中间地段正好看到2014幸福之声第二届宁波司仪大赛拉开帷幕。
离开喧闹的人群,俺又回到了鼓楼下驻足观望,恰巧半轮明月升在半空,使幽暗的城楼显得更加肃穆和神秘。返回宾馆打开电脑,度娘告俺,宁波鼓楼果然非同小可。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当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三江口”,以现在的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为城,后来又以大城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置明州望海军,鼓楼称为望海军门(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又改为明州奉国军,鼓楼也随之改称为奉国军门(楼),由太守潘良贵书“奉国军楼”额。
宁波鼓楼与王安石结缘是在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新上任鄞县县令的王安石,特为奉国军楼的刻漏做了一篇《新刻漏铭》。其文曰:“自古在昔,挈壶有职。匪器则弊,人亡政息!其政谓何?勿棘勿迟,君子小人,兴息维时。东方未明,自公如之,彼宁不勤,得罪于时。厥荒懈废,乃政之疵。呜呼有州,谨哉惟兹。兹惟其中,俾我后思。”这位十一世纪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在铭中表示要以楼中的刻漏那样“勿棘勿迟”的速度来改革处理政事;要以刻漏那样勤于报时的精神来管理政治。从表面上看,王安石是为刻漏作铭,实际是一篇决心革弊维新的誓言书。
宋朝时这里又与皇上扯上了关系。 宋高宗时改称鼓楼为“奉国军楼神祠”。宋高宗南渡,曾到过明州。传说宋高宗赵构被重兵追逐,逃到了鼓楼。当逃进鼓楼时,忽见唐“安史之乱”时坚守商丘而殉难的五位将军——张巡、许远、南霁云、姚訚、雷万春、打着旗帜,穿着戎装,列队前来迎接。在高宗躲进鼓楼后不久,金兵追至楼下,只见蛛网密布,一片荒凉,以为必无人进入,遂往他途搜寻。由此脱逃的赵构后下诏追封鼓楼为“奉国军楼神祠”。祠内置这五位将军像以奉供仰。
元初,蒙古贵族统治者害怕汉人起来反抗,下令拆除全国重要城池,宁波鼓楼也遭拆毁。后社会平定,才又允许重建鼓楼,取名“明远楼”,含义为高瞻远瞩的意思。至元末,方国珍起义大军打到宁波,明远楼又遭大火烧毁。
明宣德九年(1434年),太守黄永鼎在唐、宋旧址上重建鼓楼,楼上正南面题名为“四明伟观”;北面悬额“声闻于天”。万历十三年(1585年)倾圮欲堕,太守蔡贵易重修时,采用了唐代诗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中“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之句意,改“四明伟观”为“海曙楼”。意取波宁海定沧海为曙。
清代,鼓楼又经数次修建。鼓楼现存楼阁建筑为清咸丰五年(1855年)由巡道段光清所督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经当地人士提议,在鼓楼三层楼木结构建筑中间,建造了水泥钢骨正方形瞭望台及警钟台,并置标准钟一座,四面如一,既能报时,亦可报火警。
到上世纪80代末,鼓楼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楼”。1989年4月,宁波市拨资约35万元,对鼓楼进行落架大修,至次年6月完工。大修后的鼓楼面貌焕然一新。整座城楼占地700多平方米,总高约28米,共分七层,城高8米多,门道深16米,门宽6米,为石砌拱形门;其东北依城墙设有踏道,可拾级登上城楼;楼为五开间,三层木结构檐歇山顶,气势雄伟。城楼两旁还新建了一些附属建筑物,可谓交相辉映。
如今,鼓楼及附近的公园路一带已成为宁波主要文化活动的聚散地,整个地区的建筑充分体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特色。鼓楼步行街熔文化商贸于一炉,集购物休闲于一体,已成为宁波市内的游乐胜地之一。
鼓楼俺走访各地时也见过一些,如西安、南昌等地的都是修得美轮美奂。“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的诗句,体现了鼓楼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古时鼓楼设有报时的刻漏和更鼓,日常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还负有保城池,抵外侮的使命。
眼下的鼓楼,多是成了人们怀古幽思或游客观光揽胜的景致,如海南文笔峰上的钟鼓楼。实际上在琼岛千年府城,也有一座曾经辉煌的鼓楼,而今已成危楼好不令人心痛,府城鼓楼何时能重整旗鼓再现光荣,许多有识之士在默默祈祷。下次专文谈论,此处按下不表,看看宁波鼓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