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德经的第三十六章(领读道德经第16章)

道德经的第三十六章(领读道德经第16章)至虚极也,守静笃【du3,忠实专一】也,万物旁作【在周围生长发育】,吾以观其复【往复,归本】也。【说明:法哲加注内容均采用中文方括号中的红色字体表示,便于读者区分】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o4】身不殆【dai4】。

《道德经》第16章 王者胸怀

【此级以上标题为法哲所加。余同】

原文朗读:

至虚极也,守静笃【du3】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

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道乃久,没【mo4】身不殆【dai4】。

法哲加注:

【说明:法哲加注内容均采用中文方括号中的红色字体表示,便于读者区分】

至虚极也,守静笃【du3,忠实专一】也,万物旁作【在周围生长发育】,吾以观其复【往复,归本】也。

夫物芸芸【纷繁茂盛】,各复归于其根【根本,出发点】。

归根曰静【平静,平衡态】,静是谓复命【新生、新起点】。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强作妄为】凶。

知常容【包容】,容乃公【公正】,公乃王【王道】,王乃天【通天】,天乃道【客观规律】,道乃久【长久】,没【mo4,终】身不殆【dai4,败】。

思想要点:

1、回归——“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清心寡欲,达到至虚境界,专心致志,使心灵保持宁静状态。万物就在我们周围生长发育,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归宿。

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即使一草一木,春生夏长,枝叶纷繁茂盛,秋收冬藏,叶落归根,各自又回归到自己的根本和出发点。

2、知常——“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归根叫做平静或平衡态,这个平衡态就是新生的起点。老子说“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生命的循环往复,是自然界的常态,是客观规律。知道这一点,是明白人。不知道这一点,违背客观规律,胆大妄为,甚至胡作非为,那将大祸临头。俗话说“不作不死”,就是这个道理。

3、包容——“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里的“容”,意思是包容。道包容万物,人要修道悟道,就要胸怀宽广。法哲亲自听到一位民主人士老前辈,告诫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说:“你的胸怀有多大,你的事业才可能有多大。”深以为然。只有胸怀宽广,见多识广,才不会少见多怪,才会处理问题时冷静、理性、客观公正、公道正派。

对于有权利的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就是“王道”。老子说“王乃天,天乃道”,如果你实施“王道”,则德与天通,与道一致。你做事与天道一致,乃能长久。所以老子最后说:“道乃久,没身不殆。”终身不败。

老子在教导我们,怎样做领导?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好了!请您再次朗读上面的《道德经》一章原文。是不是感觉顺溜多啦?

【作者:北山愚翁法哲】

道德经的第三十六章(领读道德经第16章)(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