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什么不绕过宁远城(最终让努尔哈赤不可逾越)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绕过宁远城(最终让努尔哈赤不可逾越)第二、坚决杜绝内奸的存在。努尔哈赤绝对是一个间谍战高手,纵观后金战史,努尔哈赤开始起兵攻明开始,不是守将头像就是有内奸接应,抚顺守将李永芳是第一个投降努尔哈赤的明将,攻打铁岭,沈阳和辽阳的时候,都有内奸接应,袁崇焕深知努尔哈赤这一手,于是提前就做足了准备,提前内城内住户进行了搜捕,没有内奸,就没有叛军,没有叛军则军心稳固,只要军心稳固何愁打不下胜仗!第三、后金的攻城能力太鸡肋。其实在没有内奸的情况下,后金军队的攻城能力属实有点鸡肋,像宁远这样的城池再加上城墙上的红衣大炮,确实让后金十分棘手,后金说起城市攻坚战,大多就一招,那就是长期围困,然后围点打援,努尔哈赤一点不怕明朝的援军,后金擅长的就是野战,毕竟大凌河之战与松锦之战中就可以看出,但是面对袁崇焕这种死战到底,不要命的,努尔哈赤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要守城方打死不投降,自己又无法插入内应,确实会让后金由主动转为被动,毕竟当年洪承畴可是带
说起宁远城,绝对称得上是努尔哈赤内心最深的痛,宁远之战败给袁崇焕,努尔哈赤绝对是怎么想也想不到的结果,努尔哈赤一生极少打败仗,宁远之战不仅仅是努尔哈赤内心的痛,更是努尔哈赤一生中的最后一场战役。公元1626年正月,金国的英明汗努尔哈赤带领着众多贝勒大臣从沈阳出发,直逼明朝,一路是过五关斩六将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宁远城郊外,在距离宁远城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其实对于宁远,努尔哈赤想用最低的成本拿下,毕竟努尔哈赤觉得这一趟自己要走的路还长,于是努尔哈赤一开始派出汉人俘虏进城劝降,努尔哈赤命人对守城将领说到:我现在已经带领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宁远城下,一旦我发起攻城战,那你们一定会被我打败,倒不如现在投降于我,我必定许诺你们高官厚禄!加官进爵!光是后面这八个字就足以诱人,看来努尔哈赤是下足了本钱,虽然没几个字,但是分量却很重。
当时宁远的守城将领是袁崇焕,袁崇焕听完这些话以后,依旧决定死战到底,虽然我袁崇焕大概只有一万多的兵力,但我不可能投降。说完袁崇焕就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开始积极部署作战,准备在城墙之上摆设了多架红衣大炮,开始轰击城北的努尔哈赤大营,面对如此挑衅,努尔哈赤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努尔哈赤就集中了自己的精锐之师,开始攻城,让骑兵跟步兵在前方冲锋,虽然当时城墙上边袁崇焕的弓箭手箭如雨下,但是努尔哈赤带领的金兵没有后退半步,明朝军队则一直坚守城墙,满墙的红衣大炮,霎时间炮火连天,城下的金兵死伤惨重,但是斗志依旧十分高昂,这样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天。
如果努尔哈赤能够继续坚持猛攻,也许宁远城就打下了,但是努尔哈赤看到城下金兵的尸体堆积如山,都快有城墙高了,实在是心疼,于是就下令撤退,这一退,却连努尔哈赤的命都退没了。第二天明军在发射红衣大炮时,有那么历史性的一炮打中了敌方大营帐篷。史料记载并及黄龙幕,奴嚎哭而去,此人极有可能是努尔哈赤,且受了重伤。努尔哈赤何等人物,一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一次的宁远之战不仅死伤惨重,不仅吃了败仗,且自己也受伤不轻。对于他本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伤病加上精神上的受挫,宁远之战七个月后努尔哈赤离开了人间。努尔哈赤打从二十五岁起,就已经上了战场,东征西战四十多年,驰骋疆场,金戈铁马,手下铁骑到处,无坚不摧,但这一次却输给了人数仅仅只有自己一般的明军,怪不得努尔哈赤不服啊,那这一次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走向了失败呢?只要是因为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上下一心,意志坚强。对于这种守城战,将领是否坚决将成为这一战胜败的重要原因,一旦守将内心动摇了,这个城池其实就等于丢了一半了,我们来说几个实际案例,在宁远之战以后爆发的大凌河之战,守将祖大寿内心动摇,最后决定投降,但要知道,当时城中可不止祖大寿一人,难道说人人都想投降吗?当然不,当时祖大寿的副将何可纲就不愿意投降,当时大凌河被围,祖大寿等人已经苦苦坚守了三个月了,而最后祖大寿决定投降的时候,副将何可纲一直反对,无奈之下,祖大寿杀死了何可纲然后打开了城门,这就是主将意志,反过来想,如果祖大寿坚持不投降,副将想要投降,也许最后祖大寿还是会杀了副将然后死守到底,所以说一个守城主将的意志有多么重要,袁崇焕作为主将来说,已经做好了死守宁远城的准备,城在我在,城亡我亡,不仅做好了长期战斗准备,更是直接决定与宁远共存亡,有这样的意志,也会一级一级的影响下去,一直到最基层的士兵,也会选择和主将站在一起!
第二、坚决杜绝内奸的存在。努尔哈赤绝对是一个间谍战高手,纵观后金战史,努尔哈赤开始起兵攻明开始,不是守将头像就是有内奸接应,抚顺守将李永芳是第一个投降努尔哈赤的明将,攻打铁岭,沈阳和辽阳的时候,都有内奸接应,袁崇焕深知努尔哈赤这一手,于是提前就做足了准备,提前内城内住户进行了搜捕,没有内奸,就没有叛军,没有叛军则军心稳固,只要军心稳固何愁打不下胜仗!
第三、后金的攻城能力太鸡肋。其实在没有内奸的情况下,后金军队的攻城能力属实有点鸡肋,像宁远这样的城池再加上城墙上的红衣大炮,确实让后金十分棘手,后金说起城市攻坚战,大多就一招,那就是长期围困,然后围点打援,努尔哈赤一点不怕明朝的援军,后金擅长的就是野战,毕竟大凌河之战与松锦之战中就可以看出,但是面对袁崇焕这种死战到底,不要命的,努尔哈赤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要守城方打死不投降,自己又无法插入内应,确实会让后金由主动转为被动,毕竟当年洪承畴可是带着写老弱残兵生生死守了松山好几个月,后金之所以一直无法持续深入关内,主要就是在城市攻坚战上缺乏实力,再加上宁远可怕的城防系统。
根据史书记载,袁崇焕修建的宁远城其实并不大,但是在修建的时候下了不少功夫,就比如在城墙四角设立了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与城池相连,看起来有点像欧洲的棱堡,导致后金在攻城的时候,守军可以使用三个方向的交叉火力,让火力更加猛烈,所以本来就不善攻城的后金大军,面对这种经过了巧妙设计的城池,确实无计可施,只能一味的使用人海战术。所以说努尔哈赤的失败其实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但是这一仗明朝能够获胜,最重要的还是守城将领袁崇焕那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在努尔哈赤攻城之初,袁崇焕早就做好了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准备,俗话说得好,“光脚不怕穿鞋的”,打仗就怕遇着这种不要命的,有这种主将带领,其手底下的士兵自然也一个个充满了信心,坚守到了最后,最终取得了宁远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