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怎样讲解(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讲解(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可是介子推已经失望至极,且又对名利不感兴趣,于是早已带着老母亲去绵山(山西介休)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后来重耳成为了晋文公,给其他人都升职加薪了,后来才想到介子推。小编今天下午查阅了一些资料,分享如下:--- 主流框架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流亡在路上的未来晋国文公“重耳”饿的病入膏肓,于是,一位叫介子推的部下从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块肉,给重耳弄了碗肉汤。
#历史开讲#
可能大家都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
但是,
很多朋友应该不知道清明的真正由来吧?
小编今天下午查阅了一些资料,分享如下:
--- 主流框架 ---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流亡在路上的未来晋国文公“重耳”饿的病入膏肓,于是,一位叫介子推的部下从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块肉,给重耳弄了碗肉汤。
后来重耳成为了晋文公,给其他人都升职加薪了,后来才想到介子推。
可是介子推已经失望至极,且又对名利不感兴趣,于是早已带着老母亲去绵山(山西介休)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重耳请了几次,介子推就是不出来。
有个很stupid的部下向重耳给了一个很stupid的建议:
放火烧山,这样他们就会被熏出来。
没想到水火无情,介子推和他母亲被火生生的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重耳痛惜不已,后来为了纪念他,定义了寒食节,又叫禁火节,规定老百姓不能生火,只吃冷的食物。
但这个寒食节,据传是冬至后的105里都不允许生火。
大家想想,这个完全违背生存逻辑啊!
让人那么长时间吃冷的食物,又况且在冬天,谁受得了,这是要人命的。
于是,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曹孟德)提出了变革,命令规定把它变成了7天。
然后延续到唐宋时期,寒食节又变成了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也就是冬至后105天的最后一天来算的。
所以,寒食节和清明其实没啥真正的关系。
而且,
重耳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而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在西汉(公元前104年)
从下面的历史元年表,就能看出,
作为祭祖节日的寒食节比24节气更早出现。
春秋战国(寒食节)-- 秦朝 -- 西汉(24节气)--(0年)-- 东汉 -- 三国
而清明是一个节气。
它是代表生气旺盛,气清景明的现象,正是郊外踏青和祭祀的好时节。
只是,凑巧古代流传下来的寒食节在清明这个节气的前一天或两天。
明清时期的前人们又把它们连在了一起。
于是有了我们现在认知的清明节。
(上述描述如有错误,请大家及时纠正)
最后,题外话,
地球每年运行360度,每15度(也就是15天)为一个节气,
每年共24个节气,每月2个。
不得不说,古人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