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华德云社二十周年后台(从常宝华到常远)
常宝华德云社二十周年后台(从常宝华到常远) 时间就像一面镜子,人生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在里面,但照镜子时,常常又觉得恍惚,让人不相信,那就是自己。 这对爷孙,老的叫常宝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小的叫常远,常宝华的长孙,炙手可热的开心麻花当红演员,常式相声第四代传人。 2012年除夕,同样是农历龙年,同样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一位刚满30岁的小伙儿跟蔡明搭档小品《天网恢恢》,小品中,小伙子演一个骗子,表现中规中矩,但相当卖力。 这一年,老头儿82岁,当晚,他在位于北京的家中看了这场演出。
1988年,农历龙年除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一个小屁孩儿站在椅子上,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冲着一个老头儿说:“爷爷,给这几个孙子拿烟……我这个爷爷不懂事儿,都是独生,惯的。”
台下爆笑。
时光荏苒,转眼两个轮回,一晃,24年。
2012年除夕,同样是农历龙年,同样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一位刚满30岁的小伙儿跟蔡明搭档小品《天网恢恢》,小品中,小伙子演一个骗子,表现中规中矩,但相当卖力。
这一年,老头儿82岁,当晚,他在位于北京的家中看了这场演出。
这对爷孙,老的叫常宝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小的叫常远,常宝华的长孙,炙手可热的开心麻花当红演员,常式相声第四代传人。
时间就像一面镜子,人生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在里面,但照镜子时,常常又觉得恍惚,让人不相信,那就是自己。
“那年我6岁,现在已经36了……”常远说。
常远和常宝华在1988年春晚表演相声《相声联说—对话趣谈》
“也许我一辈子也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因为从小就扎在名人堆里,常远对“走红”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常氏相声家族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常连安到常宝堃、常宝华再到常贵田,常氏相声三代代表人物,都赫赫有名。
对于传承相声这门“手艺”,常远自然得天独厚,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很多包袱、段子,年幼时的他张口就来。
1988年首登春晚,当天上场前,常远就坐在观众席上,牛群、李立山带上相声《巧立名目》,牛群刚道出后来十分流行的经典台词“领导”,只听从观众席上传来一声清脆的“冒号”,这正是常远在“接下茬”。
常远说:“不小心刨活了,然后马上就有旁边的工作人员把我捂出去,说这孩子净捣乱。”
这是春晚留给常远的最初印记,就像出门儿逛了一圈堂会,一个6岁的孩子一点儿都不紧张。1988年央视春晚,常宝华常远爷孙俩的一段《相声联说—对话趣谈》,让不少人记住了这个灵气的小孩儿。
顺理成章地,初中毕业之后常远考入天津北方曲艺学校,开始专业从事相声研究,后来师从师胜杰。
上世纪四十年代,常连安带领弟子在北京西单创立了启明茶社,汇聚并且影响了后来一批最优秀的相声演员,相声大师马季也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我认知相声是从启明茶社开始的。”而这些人后来也与常家渊源颇深,冯巩、牛群、侯耀华更是家里的常客。
1988年春晚,离常远不远的地方坐着赵丽蓉、姜昆、马季,为他们爷孙这个节目报幕的是侯耀文……常远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自幼,常宝华要求常远向他们看齐,但是,社会环境的变化,让渐渐长大的常远倍感压力。“我爷爷是打出来的,不打就吃不上饭,我大爷(常贵田)是逼出来的,不逼就不成了不器,可是到我们这辈儿,不打了也不逼了。我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长辈们的成就都太高了,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常远小时候有点内敛,性格不温不火,像个小闺女,在常家,还有一条看起来似乎不太合理的“家规”,那就是“娇养女,严养儿”。从小到大,常宝华几乎从没有当面表扬或鼓励过他。
就这样到了16岁,常远受不了,终于,他“逃跑”了……
常宝华的一次训话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有一次在大学校园演出,演完之后我觉得发挥得还行,而爷爷则把我叫到了后台。我印象特别深,后台李光羲、吴雁泽等很多老艺术家都坐在那。爷爷当时严厉地批评我说:‘你这说的也叫相声?你就根本不应该干这行!’虽然旁边人立即都拦着并安慰我,但我心里挺难受的,开始认真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说相声,之后就痛下决心学了表演。
“再回到舞台,我已是个演员”
学了两年表演,话剧民营市场巧迎春天。常远加入开心麻花剧团,自幼登台的表演功底以及来自相声世家的喜剧天赋,迅速成为常远的加分项目。
2009年5月,常远出演第一部开心麻花自制剧《书桌里的铜锣湾》,剧中饰演左爪,他把相声的众多“武艺”融进了此次舞台剧的表演中,自创了用粤语唱快板的舞台先河,观众反响热烈。
然而,把好端端的相声改成这样,老头儿怎么看,常远心里没底。
之后,《索马里海盗》、《旋转卡门》,常远一发不可收拾。
2011年常远和王宁、艾伦凭借《落叶归根》参加央视小品大赛崭露头角,获得评委蔡明的青睐。2012年央视春晚筹备时,蔡明向常远王宁抛出橄榄枝,常远平生第二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这一等,竟是24年。
2013年,常远第三次登上央视春晚,“美男子”名声大噪,这个人物形象也成为他日后发展的标签。
从相声门里出来,转战舞台剧,常远一直战战兢兢,之前参演的几部作品,他甚至不敢让老头儿看。
2012年春晚结束后,常远拨通家里电话,常宝华第一时间抢过电话高兴地对他说:“就跟你说三点:第一,作品很成功;第二,现场效果不错;第三,再接再厉。再见!”
一颗悬着的心,才就此放下。
常氏家族在相声界是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大家族,兴旺时,最高达到11个人活跃在一线舞台,第四代里,目前有常亮、杨凯(常宝华外孙)、常远等人从业与相声有关。如今,常宝华年事已高,早就不再强求儿孙们一定要入相声门,但言语中也难掩惋惜,常宝华曾说,他一直希望有个男孩继承常氏相声。不难解释,他为什么自小对常远要求严苛。
如今,常远也入而立之年,他知道,老头儿对他的状况还算满意。“我也希望让他看到,我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些事,现在,我知道他对我挺自豪的。”
2015年,由开心麻花团队主演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62天,收获14.41亿票房,大获成功。与任何在学表演的人一样,常远也希望能走一条从小剧场到大银幕的路子。
电影《爱情银行》、电影《一路向前》、网络剧《人见人爱》,2015年热播电视剧《离婚协议》中都能看到常远的身影。
让他略感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人知道并喜爱他,不再因为他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的长孙”,而是因为他是一名还不错的演员。
2016年1月21日,常远与侯亮导演二度合作的电影《谎言大爆炸》在各大院线与大家见面。作为一部悬疑题材电影,虽然成本不大,宣发不强,但是《谎言大爆炸》显然成为常远新年的第一部试水之作。
为常家人做点事
桌子一张、折扇一把、醒木一块、快板一副、加上利嘴一张。这似乎是每一个“相声人”一生最淳朴的向往。
自幼随父亲常连安、兄长常宝堃说相声,6岁登台,常宝华说相声至今已经80年。2015年8月30日,北京海淀剧院掌声雷动,一场名为《沧海一声笑》的“相声专场”吸引了众多名家,师胜杰、石富宽、常贵田、姜昆、李金斗、李建华、苗阜、王声……常宝华谢幕时,眼泛泪花。
而攒这场局儿的,正是常远。
在此之前,老头儿已至少10年没有正式登台了。
常远说:“有一次我们去三亚度假,到酒店后,爷爷很早就下楼了,我们下来时,看到路边有很多小孩子围着他,走过去一看,老爷子正给这帮小孩变戏法呢,三亚这么大太阳,他就这么站在马路边上,我们催他上车,他给回了一句,等着,我这番儿还没完呢。”
老头儿离不开观众,这件事情让常远记忆颇深。
2015年,85岁的常宝华从艺整整80周年。“老头儿说不愁吃了,也不愁穿了,就是想见一见观众。”由常远操刀,开心麻花剧团运作,《沧海一声笑》大胆地以“欢笑无界”为出发点,定位为一场非传统形式的相声大会。
“我是常家第四代,能为这个家族所做的也许只有这些了,在我有能力的前提下,一定要为爷爷办这次专场演出。”
2015年8月30日,常保华从艺80周年《沧海一声笑》专场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时隔30年,常远和常宝华再次登台合作,为观众献上相声《追溯》。当晚,常贵田和常宝华也说了一段儿,留作“攒底”。至此, 常家三代人,再一次同台坐镇。
这一幕将永远留在常远心里——和常贵田表演结束后,老头儿给了侄儿一个大大的拥抱:“他们是叔侄、战友、同行、朋友、搭档……这是一个让人感动,心酸的拥抱。”两个背影,站成永恒。
台上的常宝华一脸的傲娇,终究藏不住心里的翻江倒海,80年一挥间,沧海一粟:“老头儿眼含热泪给观众道谢,他跟我说谢谢,感谢我帮他圆梦,我有些受宠若惊,第一次老头儿能这么表扬我。”
这次演出给了常远很大震动,他第一次感觉到能为老头儿,为常家人做点事情的那种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使命感。
常远说,除了拍电视剧、演电影、演话剧、演小品,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有个愿望——希望能把常家四代人的故事整理出来,从老祖怎么迷上相声,到我太爷如何在天津撂地,然后到我爷爷怎么进的北京……这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也是相声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更是一幅长达一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风俗画。有朝一日,我希望能把他搬上荧屏,搬上大银幕,不求自己扬名,但愿给后人留个念想,向先人致敬。”
将来,也许很长时间,甚至耗尽一生,能为常家人做成这件事,才是他一辈子要做的事。(原载于2016年2月11日新闻117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