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都破译了吗(神秘的古老文字八斯巴文是否真的无人能解)
楔形文字都破译了吗(神秘的古老文字八斯巴文是否真的无人能解)这类文字,由于只能被极少数人掌握,极端不接地气……最终也就成了“死文字”。而上面这些当时创造出来的“文字”,要么只能用于做军事密码,如后突厥的“儒尼文”和契丹的“契丹文”,本国人都不一定懂。要么强行发布政令,多此一举往往还要配其他文字……女真时期,女真人依然还是习惯用汉文,连完颜亮写诗都是汉文……蒙元时期,蒙古人还是习惯有历史积淀的“回鹘文”。……
人类创造过不少“强扭的瓜”一般的短命文字。
这类文字在中国历史上的代表,像后突厥的“儒尼突厥文”、契丹的“契丹文”、金朝的“女真文”、西夏的“西夏文”以及元朝的“八思巴文”。
后突厥时期,粟特文才是突厥人最常用的文字。所以突厥语部落最终的选择还是选了粟特文字母,在回鹘时代创制了以粟特字母拼写的回鹘文。
契丹时期,契丹人还是习惯用汉文。
女真时期,女真人依然还是习惯用汉文,连完颜亮写诗都是汉文……
蒙元时期,蒙古人还是习惯有历史积淀的“回鹘文”。
……
而上面这些当时创造出来的“文字”,要么只能用于做军事密码,如后突厥的“儒尼文”和契丹的“契丹文”,本国人都不一定懂。要么强行发布政令,多此一举往往还要配其他文字……
这类文字,由于只能被极少数人掌握,极端不接地气……最终也就成了“死文字”。
而八思巴文,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八思巴文的原意,是要一套能拼写所有语言的文字,也算是忽必烈的“书同文”政策,可惜……各民族都有其传统文字,各民族语言也不相同,用一套文字拼写反倒为了照顾各种不同的语音而变得更复杂,一般人都学不会。
这类文字一般都是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创建的,往往忽视了文字最简单的功能——文学消遣功能。因此,八斯巴文在经历了短暂的寿命后,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被废弃,最终没能流传下来。
现存的资料中,八斯巴文也只是有读音而无意义的“空文字”,无法解释其文字意义,关于八斯巴文的研究还在继续,至于是否能解开其中的文字意思,恐怕要看未来各位的本领了。
( 李丹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