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um动力版好还是顶配版好(小牛UM骑行初体验)
小牛um动力版好还是顶配版好(小牛UM骑行初体验)3,坐垫明显比U1的更软,更舒适,骑起来没有不适感。2,避震超软,UM可能是我骑过的避震最软的小牛。为了测试避震,我还故意过了数次减速带,既没有明显的颠簸感,也没有因为避震弹簧打到底而造成的巨大颠簸,骑行起来非常舒适。电机方面,UM除了顶配版采用的是博世电机,其他无论是超清版、动力版还是都市版和青春版,小牛均采用的是和其他国产一线电机厂商合作定制的电机。在仪表盘上UM和U1一模一样,而在车梯上UM只设置了主支架,并未设置侧支架,但即便是UM的主支架在使用起来也是非常轻巧,毫无郭老尸的N1那般沉重的感觉,这也和UM轻巧的车身分不开。在骑行体验上,郭老尸最大的感受是下面几点:1,最大的感受还是外观,UM具有浓浓的工业风格,框架和线材全部外露,感觉从N1到M1到U1再到UM,小牛已经将设计做到极简,车身也从一个大胖子到精壮身材,再到骨感风,现在到了骨架感了。
“用户突破50万,累计骑行总里程13亿公里,共产生了近30万吨的碳减排。”2018年8月23日6点随着小牛电动CEO李彦的登台,正式拉开了小牛秋季发布会的序幕,而仅仅两个月前,他们刚刚在巴黎卢浮宫发布了N-GT与M 两款新车,而就在那场发布会上,小牛刚刚宣布用户突破40万。
虽说小牛这次和两个月前在卢浮宫相同的发布了两款新品,但和只限量299台的和迈凯伦车队合作的限量款相比,UM这款U1的迭代品才是小牛未来一年的重头戏,也在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前夕承载着小牛电动主要的业务压力。小牛为UM定义的slogan是轻装上阵,而在他们看来这既是UM的设计初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小牛的目的就是为打造一个和生活相关的品牌。
这次UM的设计核心就主要围绕着轻量化与高性能的匹配来实现,整车重量仅39kg,这个重量甚至郭老尸都可以双手将其举离地面数公分。而如此轻量的身形,在结构和材质上确是有板有眼,全新的直径60mm“C”型一体化承载式大梁框架设计上比上一代U1在稳固性与耐冲击性能上的进步是明显的,而选用的6061航空铝合金的材质则可以在更稳固的前提下更大限度的减轻车身重量。
或许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重量,UM此次精简掉不少过去的功能。例如在启动方式上,UM砍掉了此前在U1上第一次出现的无钥启动按键,而是只提供遥控器的启动与锁闭;再比如UM去掉了此前的档位切换按键,当你在行驶到一定速度后UM会自动从一档升至二挡,它将UM从手动挡升级成为自动挡;而大灯开关按键在UM上也被省略掉,它将根据周围环境自动选择大灯亮度,这也是在小牛N1S上添加的功能。此外UM还去掉了转向灯、定速巡航,而去掉功能按键换来的左手把位上的空间,小牛新增了扩展接口,未来可扩展外接配件,例如手机支架或是一台GoPro。
电机方面,UM除了顶配版采用的是博世电机,其他无论是超清版、动力版还是都市版和青春版,小牛均采用的是和其他国产一线电机厂商合作定制的电机。在仪表盘上UM和U1一模一样,而在车梯上UM只设置了主支架,并未设置侧支架,但即便是UM的主支架在使用起来也是非常轻巧,毫无郭老尸的N1那般沉重的感觉,这也和UM轻巧的车身分不开。
在骑行体验上,郭老尸最大的感受是下面几点:
1,最大的感受还是外观,UM具有浓浓的工业风格,框架和线材全部外露,感觉从N1到M1到U1再到UM,小牛已经将设计做到极简,车身也从一个大胖子到精壮身材,再到骨感风,现在到了骨架感了。
2,避震超软,UM可能是我骑过的避震最软的小牛。为了测试避震,我还故意过了数次减速带,既没有明显的颠簸感,也没有因为避震弹簧打到底而造成的巨大颠簸,骑行起来非常舒适。
3,坐垫明显比U1的更软,更舒适,骑起来没有不适感。
4,操作起来更简便,由于不用换挡,不用开关大灯,不用打转向灯,你在骑行时只需要拧油门、捏刹车、摁喇叭三个操作所以你的注意力可以更多的关注在路况上。确实少了一分玩车的快感,但多了一分从容,不过相信玩车的用户肯定也不会选U系列。
5,由于现场试驾的UM均未解锁,所以很难深入体会到它的动力分配,以及提速情况,但通过20km/h的低速测试,也能大致觉得UM的骑行感很顺畅。和U1一样UM同样采用的前碟刹后鼓刹的刹车方式。
6,现场由于只是简单试驾,并且由于电池仓锁死所以郭老尸未能看到那块5.5kg重的电池,未来当我收到评测车后会进行深度体验,届时可以期待。
现场体验完小牛UM,我对UM的用户画像进行了深深的思考,曾经在体验U1时我说过U1和此前小牛电动车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小牛向下挖掘的尝试,但我觉得UM的出现,小牛更多考虑到的是女性角色在出行时的影响因素,无论是简洁的操控还是39kg的超清重量,它考虑更多是以女性为代表的低体力人群对出行工具的操控力。而这样向更全面的人群拓展的方式,正是体现了小牛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我们不把用户当上帝,我们把用户当人看,把用户当朋友。”或许正是小牛的这种用户导向逻辑才能把它从2015年指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