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李夫人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士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群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龙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墨子这可以当做是中国皮影戏的先导,尽管在战国时期已经有对光影理论的探讨,但当时毕竟不能在民间广泛传播。当时的古人也相信“灵魂是人的影子和映像”,所以光影成像的原理很快被纳入宗教活动之中,使之成为了一种神秘的弄影回魂术。秦汉时期弄影回魂术的典型事例就被记载在《史记·孝武本纪》中,就是齐人李少翁为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招魂的一段传说。

引言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在当代中国近乎失传的一门表演艺术——中国皮影戏。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戏属于中国傀儡戏的一种,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皮影戏的影偶并不是皮制的,而是使用“素纸雕簇”,所以有时候皮影戏也被称为影戏。全国各地对皮影戏的称谓也大不相同,如湖北影子戏、四川灯影戏、广东抽皮猴和陕西牛皮娃娃影等。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简单来说就是艺人操控影偶 通过灯光将影像透映于幕布之上并配以音乐和唱念来表演的戏剧。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1)

中国皮影戏

中国皮影戏的诞生

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可以说是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且皮影戏的种类极为繁多,造型、唱腔表演风格也迥然不同。然而中国皮影戏诞生于何时,仍是一个谜团。

谈到皮影戏的诞生,肯定绕不开光与影子的关系,而且人们也常常提起形影不离的说法。我国祖先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就已经开始对光学理论进行讨论,如《墨子·经下》和《墨子·经说下》对光、物、影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论证,也可以说战国时期对光学理论的讨论为后来者利用影子进行表演奠定了基础。另外《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记载了一个利用孔成像观看绘图的事例。

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群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龙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2)

墨子

这可以当做是中国皮影戏的先导,尽管在战国时期已经有对光影理论的探讨,但当时毕竟不能在民间广泛传播。当时的古人也相信“灵魂是人的影子和映像”,所以光影成像的原理很快被纳入宗教活动之中,使之成为了一种神秘的弄影回魂术。秦汉时期弄影回魂术的典型事例就被记载在《史记·孝武本纪》中,就是齐人李少翁为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招魂的一段传说。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士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3)

李夫人

弄影回魂术长期被中国古代的方士和道士掌握,后来也渐渐传入民间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有时候小孩土人惊吓昏厥,民间则俗称“掉魂”,需要招魂者利用光影成像的原理去叫魂。这种弄影回魂术尽管在形式和原理上与中国皮影戏表演极为相似,但是两者并没有直接联系。

中国皮影戏的起源

许多历史学家和戏剧学家对中国皮影戏产生的年代各抒己见,至今也没有产生定论,大体上有五种说法。其一是皮影戏始于战国时期。山西孝义县文庙中乾隆时期碑记中记载如下:

孝邑,古属魏地,子夏设教于西河。魏文侯听于侧,三贤设其影乐……。

有关学者便根据“三贤设其影乐”,来认定古人子夏曾利用影乐的形式设教。子夏发明影戏是公元前440年左右,为此中国皮影戏则诞生与战国时期。这块石碑已经不见,所以现在无法考证其真实性。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4)

子夏

其二是皮影戏始于西汉时期。湖北民间流传皮影戏起源于楚汉争霸期间,张良曾在城楼设影退楚兵。而陕西民间则流传着汉文帝时,宫妃怀抱幼小的皇子在窗前玩耍,皇子哭闹时宫妃巧剪桐树叶,映在窗纱表演,以博得皇子的欢心,自此皮影戏便开始出现。该传说以民间歌谣的形式广为流传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礼乐传入百姓。

其三皮影戏始于唐朝时期。齐如山在其《故都百戏图考》中便提出了皮影戏起源于唐代长安的观点。

按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玄宗又极爱提倡美术,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在意中。且西安现时仍有此戏,汉中一带尤为风行,其所用皮人较北京之大者尚长三寸金,油绘皆精,舞动之技术亦较北京巧妙。流传之影戏亦颇高雅……是可证影戏之初实发源于此也。

另外在陕西地区历代也流传着皮影戏产生于唐代的说法,唐玄宗思念杨贵妃,采用隔灯传影的方法再现杨贵妃的影响以解思念之情,诸如此类的说法。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5)

唐玄宗与杨贵妃

其三皮影戏始于外国。持外国传入论的学者许地山认为皮影戏就是以回教为中心,经由印度、缅甸、爪哇等地传到北宋,到南宋时期开始繁荣起来。

其四是汉唐无皮影戏。最早提出皮影戏始于汉朝的学者是宋人岳珂和高承。汉武帝追思李夫人设帷帐之影作为皮影戏之始,具有强烈地牵强附会之意。况且对于影戏,汉书中并未记载,乃至张衡所著《两京赋》中曾对京中百戏有过具体地描绘,但并没有提到皮影戏。唐代时期戏曲种类繁多,但《旧唐书·音乐志》以及其他民间百戏记载中也从未提到过皮影戏。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看不到只言片语的记载,其他地方也未发现任何关于皮影戏的痕迹。唐代是否真的存在皮影戏尚待佐证。由于皮影戏的史料最早可见于宋代,可见目前看来皮影戏起源于宋代较为可信的。

宋代中国皮影戏的繁荣

中国最早的皮影戏记载就在宋代,从北宋的“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到南宋的“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从开封汴京的“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到临安出现专门皮影戏帮会绘革社,无不表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皮影戏最早兴起的时期。

宋代皮影戏自宋仁宗时开始兴盛,根据皮影戏的表演形态可以五种。第一种是纸影戏。主要使用纸片雕镂的影偶进行表演,即自宋仁宗时,采三国之说、做影人、“初以素纸雕镂”的早期影戏,也就是后来的皮影戏的始祖。第二种是羊皮影戏,出现于南宋时期。南宋影戏艺人在北宋影戏的基础上以羊皮雕形,用彩色进行装饰的影戏。第三种是手影戏。这种表演形式主要依靠十根手指头,借助光影进行表演,表演者以手指和手势的伸缩变化,形成惟妙惟肖的人、狗和兔等影子。第四种是大影戏。从宋代无名氏《百宝总珍》关于影戏的记载可以知道宋代的影戏分为大样、中样和小样三种。大影戏应该是指的大样影戏,与街巷中所设小影戏棚子有所不同。第五种是乔影戏,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丁仪、瘦吉弄乔影戏”。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6)

中国皮影

此外宋代皮影戏在体制上也十分完善,宋代无名氏《百宝总珍·影戏》就记录了当时影戏工具箱中的内容。

大小影戏分数等,水晶羊皮五彩装。自古史记十七代,注语之中子细看。影戏头样并皮脚,并长五小尺。中样、小样,大小身一百六十个。小将三十二替,驾前二替。杂使公二,茶酒、着马马军,共计一百二十个单马、窠石、水、城、船、门、大虫、国卓、椅儿共二百四件。枪、刀四十件。亡国十八国,《唐书》,《三国志》,《五代史》,《前后汉》,并杂使头,一千二百头。

宋代皮影戏无论从影戏的组织、演出场地、种类、演出内容和造型体制都对后世皮影戏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金元中国皮影戏在全国推广

尽管宋代是中国皮影戏最早的一个兴盛时期,但基本上局限于宋朝所管辖中原地区。北宋灭亡之际在国家层面是一场大动乱,却成为了中国皮影戏传播的重要时期。宋金之间战争频发使得大量影戏艺人逃亡各地,除了被掳到北方等地之外,不少中原影戏艺人纷纷逃往南方,沿途经过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皮影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普及推广。

元朝时期,由于元杂剧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带动了当时皮影戏的发展。来自北方草原的们古人尤其喜爱这种艺术,当时皮影戏不仅在贵族和普通民众中流传,而且元代统治者还把皮影戏作为军队的娱乐手段。波斯学者瑞士德·丹丁曾说:

成吉思汗的儿子继承大统后,曾有中国的戏剧演员到波斯表演一种藏在幕后的戏曲。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7)

元杂剧

皮影戏跟随着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们西征,使得中国皮影戏也传播到波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元代皮影戏成为元代宫廷、王室、军队和普通民众中流行的娱乐形式,表示着元人对皮影戏的喜爱。相比于宋代的皮影戏,元代皮影戏也有了新的发展。尽管元代皮影戏在内容和造型上延续着宋代皮影戏的基础,但在形制上由素纸雕簇变化为彩纸斑斓,同时皮影戏敬神祈福的社会功能也愈演愈烈。

明代中国皮影戏的流传

明代关于皮影戏的记载,只有少量的诗文和通俗小说中有所描述,将这些只言片语汇集起来,也能大致勾勒出明代皮影戏的轮廓。明代诗人瞿佑《影戏》中有如下记载:

灯火光中夜漏迟,风轮凯旋竞奔驰。过来有迹人争睹,散去无声鬼不知。月底花阶频出没,云窗雾阁暂追随。一场变幻如春梦,线索重看傀儡嬉。

明代有称影戏为傀儡的习惯,与近代人称“皮影”为“平面傀儡”相同。可以说明代皮影戏相较于前代并无太大变化。最大变化是在明代以前,全国皮影戏的造型基本一致,影戏尚未冠有地区之名。虽早在汴京和杭州等地普及,却没有“汴京影戏”和“杭州影戏”等称谓。在明代以后逐渐形成明显的地域性风格,而且各地影戏的风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差异。自北宋灭亡后,皮影戏艺人四处流散,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区域流派。以滦州皮影为中心的北方皮影、以陕西皮影为中心的西部皮影和以江浙湖广为代表的中南部皮影。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8)

皮影戏艺人

清代中国皮影戏的鼎盛

中国皮影戏在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在清代达到鼎盛时期。皮影戏在清朝初期就极为兴盛,这与历史上皮影戏曾在东北地区所流传有关。清代中期,京城皮影戏空前发展,许多王府不惜重金购置戏箱,“养班”之风大盛。每逢年节和喜庆日子,便把皮影班传进内宅,供王妃和阿哥们观赏。甚至有的王府中贵族也参加演唱,并以此为乐。

除了王府内盛行观赏皮影戏之外,市井街头也多有影戏演出。在北京沙河、昌平以及西城一带主要是冀中传来的“涿州调”牛皮影戏,此后又有从冀东传入北京东郊和东城的“滦州调”的驴皮影戏,乃至在道光年间形成了东城和西城两大皮影流派。

皮影戏都有什么重要价值(唱念做打小舞台大智慧)(9)

冀东皮影戏

清代也曾出现禁止皮影戏演出的情况。嘉庆年间爆发的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朝政府为了防止人民结社,竟不惜编造“影戏系利用纸人纸马成兵造反”的谎言,一改以往对影戏的热衷,禁止官宦人家私养影戏班子和影戏班子在民间演出。早在乾隆时期陈弘谋在其《兴除事宜檄中》提出禁止影戏演出的说法。

陕西省向有夜戏恶习……影戏一件必在夜演,亦聚集多人,皆足滋事,嗣同须一并实力禁止,违者乡地会首及戏班之首,一并重处。

虽然清朝政府颁布演戏禁令,但民间皮影戏仍是照演不误。毕竟皮影戏在农村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清朝灭亡后,我国各地的皮影戏仍是延续着清代末年的鼎盛状态,虽然国家处于动荡之中,但广大农村的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皮影戏的演出依旧。1931年以后伴随战争频发中国皮影戏演出活动日益萧条,中国皮影戏走向了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恢复。

结语

中国皮影戏可以说是与我国古代戏剧同步发展起来的,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盛有衰,但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过,而且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确现在的中国皮影戏已濒临失传,但对中国皮影艺术的历史和现状深入挖掘、整理和全面认识仍有着重要意义。有时候我们想要抢救和保护并不是中国皮影戏的本身,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份情结。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戏剧史》;《中国影戏略史及现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