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之七(连载周慧珺李静解析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之七(连载周慧珺李静解析米芾蜀素帖)书法就如演绎人生:古朴、灵动、傲然、至诚,流畅而独立,书法表达着执笔者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书法其实是追寻一种人生风格、道德境界、人文情趣。老师在困境中被书法唤醒了生活的情趣,从书写中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愉悦。老师的经历让我想到: 世上没有绝对的困境,有时候,绝境本身就包含着生机,就是人们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选择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她一边品读一边感受着米书的神韵:书风跌宕取势,一泻千里,于雄峻中蕴涵清新,于遒劲中绽放瑰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蜀素”难以受墨,通篇枯笔较多,虽枯湿浓淡却浑然天成,顿挫提按势如流水。这种恣意挥洒的笔锋何尝不是她多年来苦苦觅求的风范,不想今日偶遇。之后,老师日日临池不辍,陶醉其中。米芾的那种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对老师日后书风的形成获益颇多。周老师临摹《蜀素帖》,对点划的使转运行,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犹如分析和解剖人体结构那样

第五章 周慧珺与《蜀素帖》

刘小晴先生评周慧珺字:“她作行草时,解衣盘礴,如郢匠运斤,有一种磅礴万物、挥斥八极的气势和力量,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汩乎其来,沛然而不可止遏,既沉着又痛快,笔笔从腕力中析出,毫不凝滞,观其作品,使人于不可言传的意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在章法布局上,她追求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奇正错落、浓淡枯润、疏密虚实的完美统一,她的行草若流电激空,挟风雨雷霆之势,似惊飙唳天,具神工鬼斧之奇,很难使人相信出于一个弱女子之手,可想其功力之深,蓄积之厚,决非常人所及。”与《蜀素帖》众多品评相较,是否有相像之处?大概即便不知实情,许多人也都会肯定地说:“周慧珺书法出自《蜀素帖》。”

1959年的春天,万籁俱静,周老师因病被上海科技大学退了学,这对年轻的她不啻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她成了失学的社会青年,又气又急,病了整整一个月。她终日窝在家中,羞于见人,仿佛是被整个社会抛弃一般。可以说是“前途茫然无所知,疾病缠身备煎熬。”痛苦迷茫之中,她苦读小说、诗词以谋得心灵上的慰藉。她还拿起久已弃之不用的笔墨纸砚,锻炼臂力的同时,消磨时间,化解心中的抑郁与忧伤。却也天意造化,退学后的闲暇却使得她每天有了余裕习练书法,浸醉于对书法艺术的研习求索中。

某日,周老师在家中书柜内搜觅字帖,无意间瞥见了一本表皮残破但内容齐整的字帖,顿时令她一目倾心。这本尺牍小行书结字左伸右缩、姿态奇谲、笔力遒劲,以侧势取妍,左右摇曳生姿,雄强俊逸、风樯阵马的风格令她惊叹。一种因新奇所带来的快感勃然而生,仿佛电流触击一般,第一次使她真正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于是,她迫不及待地翻看此帖介绍,方知是宋代大书家米芾的《蜀素帖》,青年米芾意气风发的神姿,深深撼动了她的心灵,她似乎找到了米字与自己气质的感应点。

她一边品读一边感受着米书的神韵:书风跌宕取势,一泻千里,于雄峻中蕴涵清新,于遒劲中绽放瑰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蜀素”难以受墨,通篇枯笔较多,虽枯湿浓淡却浑然天成,顿挫提按势如流水。这种恣意挥洒的笔锋何尝不是她多年来苦苦觅求的风范,不想今日偶遇。之后,老师日日临池不辍,陶醉其中。米芾的那种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对老师日后书风的形成获益颇多。

周老师临摹《蜀素帖》,对点划的使转运行,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犹如分析和解剖人体结构那样,要求完全吻合。直到现在她依然认为临帖,特别是第一本帖必须要临得像,力求形神兼备。第一本帖基础打扎实了,再临其它就会便易得多了。托迹于“米字”给她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在临帖的过程中也使她的身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渐而忘去了因病痛的催折和失学所带来的愁苦。

老师在和我闲谈中曾谈到自己何以“情定”米芾,她说:“小时候年纪小贪玩,也就不得以顺着父亲的意思练习赵字,练啊练的,只是依样画瓢而已。后来,偶然发现了一本米南宫的《蜀素帖》,霎那间就被吸引了。于是,练了好些年的米字,米芾的书风跌宕取势,一泻千里,有“刷字”的美誉,我觉得这还是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刚健有力的一路。”

老师的经历让我想到: 世上没有绝对的困境,有时候,绝境本身就包含着生机,就是人们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选择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书法就如演绎人生:古朴、灵动、傲然、至诚,流畅而独立,书法表达着执笔者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书法其实是追寻一种人生风格、道德境界、人文情趣。老师在困境中被书法唤醒了生活的情趣,从书写中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愉悦。

书为心画,书法是感觉的艺术,是灵魂的声响!每个人的书体都与其本身性格联系紧密。所以许多书家提倡:选帖习帖最好找和自身性格接近的书家的帖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的沈培方老师曾与周老师开玩笑:“怪不得周老师喜欢米字,因为你们属相一样,都是兔子。”属相相同的人性格是否真的接近,我们姑且不论。米芾一生落拓不羁、官运乖蹇的境遇、癫狂个性多受压抑;中晚年看破官场世俗,崇尚自然适意、随缘任性的做派;写字追求自由抒发胸臆、力求创新的创作理念。而周老师大半生被病痛折磨、遭遇坎坷、当功成名就的时候,对世事也洞达了。

她心境澄明、宠辱不惊、不激不厉、中庸处事。米芾对热衷的事情如醉如痴,如拜石、书画;老师则是与书法缠眷一生,用一生的时间写就了一首翰墨诗篇!米芾用他外在的“怪癖”表现出他的与众不同,和“我身即我心”的心灵释放。而老师待人温和、善良、谦虚,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到黑白世界里去倾吐心声,用一根线条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衔接。《蜀素帖》,让老师寻求到了一本完全契合她性格特点的字帖。因而,她是幸运的。老师敬畏传统,书风中带有米芾影子的同时,也包含着自己强烈的个性色彩,她从米字中寻找到了与自己学养、气质相吻合的东西,取其“一枝半体”,融会在心。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之七(连载周慧珺李静解析米芾蜀素帖)(1)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之七(连载周慧珺李静解析米芾蜀素帖)(2)

米芾蜀素帖单字高清之七(连载周慧珺李静解析米芾蜀素帖)(3)

周慧珺临米芾《蜀素帖》完整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