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最后,在大家的愤怒声讨下,这位家长出来道歉,说以后一定对孩子多加管教。 而他刻的时候家长之所以没有阻止,是因为觉得这是件“小事”。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个“小”字。我先给大家讲一故事。 有个游客,在埃及旅游时,在一座几千年前的法老雕像上,发现了中国游客的刻字:某某到此一游。 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愤怒。结果查来查去,居然是南京的一个小孩子,家长带他去旅游的时候,他随手在上面刻的。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这些内容呢?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1)

这两句话,其实有几层含义,让我们一点点地来解开其中的奥秘。

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个“小”字。

我先给大家讲一故事。 有个游客,在埃及旅游时,在一座几千年前的法老雕像上,发现了中国游客的刻字:某某到此一游。

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愤怒。结果查来查去,居然是南京的一个小孩子,家长带他去旅游的时候,他随手在上面刻的。

而他刻的时候家长之所以没有阻止,是因为觉得这是件“小事”。

最后,在大家的愤怒声讨下,这位家长出来道歉,说以后一定对孩子多加管教。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2)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人生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关注“大”,嫌弃“小”,忘记“大”是由“小”构成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就是做的时候,眼高手低。

我们见过多少人谈论起某某富豪的财富时津津乐道,却忘记了人家的财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们羡慕某位老人的高寿与健康,却忘记人家的健康是每天节制饮食、坚持锻炼而来;

轮到自己,则立刻放松要求,嘴上开始说:“如果什么美味都不吃,活那么长有什么用?”

还有一个比较害人的说法,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其实,大事无不是由小节构成的。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3)

“事虽小,勿擅为”的第一层意思,就是不要因为一些行为太小了,就随意地去做。

家长要关注小事,教育孩子处处从小事做起,养成好的习惯。

这样将来长大了,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那么,这个“勿擅为”, 这个“擅”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擅”,《说文解字》解释得很简单,就是“专”的意思,有自作主张、自己掌握把控的含义。

这里来看,“事虽小,勿擅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家长要养育孩子,这个“养”字今天还算容易,吃饱穿暖,基本上算是可以养了。

但是这个“育”字,学问可就大了,包括教育孩子、培养他的性情等各方面内容。

而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很多将来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在这个时候习得的。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会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

所有孩子将来生活需要的技能,都要教给孩子。千万别嫌烦,不教还真不行。

此时,孩子做事,要尽量向家长学习,不要自行去处理,要随时有大人指导监督才好。

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安全。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4)

现在很多教育理论说要由着孩子自己成长,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说外国人育儿,孩子爬树,家长根本不管,看都不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我觉得这是最害人的胡说八道。

家长可以让孩子探索,但必须是在家长知晓的情况下,在家长的救援能力可以达到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家长昏头到完全不管。

实际上,孩子本来就喜欢探索,但如果没有家长的监护,就会出各种危险。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过多少危险的考验?

各位可以到医院的急诊室看看,各种惊心动魄:孩子吞硬币的,果冻阻塞呼吸道的,孩子吃了有毒盆景植物的,孩子被塑料袋裹住头窒息的,等等,无不令人心痛不已。

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强调这种理念:

“勿擅为”。做什么事情,心中要想到家长,问一下可不可以。

这不是培养奴性,而是培养人性,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

所以,“勿擅为”的一个含义,就是孩子做事要对家长负责,要随时向家长学习,

不要自己到毫不了解的世界去探索,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探索,这样才会安全,否则会付出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5)

“事虽小,勿擅为”除了这些解释,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吗?

有的,那就是:教育孩子在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周围的关系,考虑周围人的利益与感受。

所以,这是教育孩子如何获取在生活空间中协调做事的能力。

因为“擅”字的主要含义,就是自作主张。

“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与这个世界之间的联系程度无比紧密,超出我们的想象。

也就是说,我们人生在世,都是生活在社会圈子里的,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是鲁宾孙。

所以我们做事,都是在与人合作,与人协作中去做事。

此时,我们如果任意妄为,只想着自己,就会令自己失去帮助,成为孤家寡人。

“擅为”的心理基础,是自私。因为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别人的位置,而只有自己的利益。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如,乘飞机的时候,大家都应该安静地坐好,但是,常会有这样的人,把自己的鞋脱掉,然后把脚高高翘起,伸到前面座位的旁边,搞得人气息憋闷。

这样做,就是“擅为”,完全没有考虑到旁边人的感受,自己舒服就可以了。其根源,仍然是自私。

有的人遛狗,那种体型很大的狗,他自己喜欢得如同儿子,但是别人家的小朋友却是怕得要命,

因为这狗比小朋友自己还高,可是这狗的主人却不拴着狗,任其到处跑,吓得孩子乱叫。这种情况,也叫“擅为”。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6)

为什么“擅为”的情况如此盛行呢?

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很少有这种教育,告诉你做事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做事,这样日后别人也会帮助你。

家庭是未来社会的演练场,孩子未来与社会人群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与家长的互动。

所以,我们从教育孩子的时候开始,就要告诉他“事虽小,勿擅为”。

可是,我们现在这种教育是缺乏的。

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超过一切同学,考最高分,将来做最大官,赚最多钱” 。

这种疯狂赶超式的教育,很少考虑他人,所以孩子成年后,问题往往会很多。

现在大多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成员都围绕着孩子来转,

这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就是我是这个家的主人,凡事都要按照我的意愿来进行。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少能考虑到他人,会丧失了与周围交流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擅为”,这是家长纵容下的“擅为”。

在很多家长心中,从来只有自己的宝贝好,所以所有人都应该对他好。这样的孩子,长大能不吃亏吗?

很多家长说,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

其实,小时候形成的思维惯性,还真就可能改不过来,不信我们打赌。问题是:你敢拿孩子的未来打赌吗?

如果他在单位不受欢迎,他自己情绪也会出问题,肝气不舒,从而引起身体的诸多疾病,最终会导致健康的问题。

很多健康问题,看似是身体的简单失调,很可能根植于童年时期的教育。

弟子规物虽小勿私藏感悟(重读弟子规10事虽小)(7)

下面,我们再聊聊什么是“苟擅为,子道亏”。

这话的意思就是你如果“擅为”了,不管家长,不考虑别人,自作主张地做事,你作为孩子的孝道,就没有做好。

我们现在常讲“家风”教育。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家里的风气、文化。

一个家庭里面的教育好,文化品性好,你会从一家几代人的身上看出来,这就是家庭的风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是有传承的,一个家庭里的老人是树根,孩子是新苗。

千万不要以为老人就不需要进步了,老人也要的。

我们现在有的老人做得其实并不好,溺爱孩子很多是从老人开始的,然后才是孩子的父母。

我认为,“苟擅为,子道亏”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家长的教育,

让家长自己做到教育孩子关注细节,注意他人,排除自私的想法。

如果我们对孩子没有教育,孩子处处不拘小节,随意侵犯他人利益,这种孩子,别人会说“家教不好”,这就是“子道亏”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考虑,自己做得是不是够好;

当孩子长大了,孩子要自我评判,自己做得怎么样。

要知道,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别人是会背地里说“这孩子怎么教育的,没有教养,一定是从小家长没教育好”。

这些话,是对自己父母的批评,令父母蒙羞,这就是“子道亏”。

聊到这里,大家看看,《弟子规》看似很简单,很多朋友觉得不需要讲给孩子听。

现在学校让孩子背诵,很多家长抵触,我曾经就听到一个家长说:“我同意让孩子背诵,是因为孩子背了就会忘记,这样也不会伤害到孩子。”

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是家长自己根本就没有理解《弟子规》的道理。

其实《弟子规》里面,都是现代心理学的道理,古今中外,大道都是相通的。

如果我们不发掘,就会觉得一无是处,这样会与好的道理失之交臂,那你要用什么来教育孩子呢?

很多的疾病,几乎全是从性情失调而来的,而这些问题,我觉得很多根源于少儿时期的教育纰漏,各种心态、性格培养的不成熟。

你的孩子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你 独自生活,你怎么忍心让他身体疾病多多?

所以,家长需要现在就加油,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多学习,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鲁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