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李敖手中有笔如刀,加上无与伦比的收集材料的天赋,包括他手里攥着萧孟能亲笔的那些字据,所以当他站在法庭上,真是顾盼自雄,侃侃而谈,时不时抽出一份证据来,即使他的妻子胡茵梦舍婚取义、毅然出庭作证,证明李敖将萧孟能的房子、古董字画等据为己有,仅她记得的就有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的画,还有扇骨、青花瓷器,以及她印象最深的“红匣子泛黄卷上”的乾隆御批;即使舆论一边倒,从台湾到香港,“众口铄金”,无不认为李敖欺世盗名、见利忘义,但是由于缺乏“积极证据”,法庭一审还是判处李敖无罪。但在二审时,李敖遇到了萧孟能的杀手锏,那就是他为萧氏处理财物时亲手写下账单长卷(“李氏账卷”),收支记录事无具细都记在上面,曾交给萧过目,留下了副本。当二审法庭出示这一证据复印件时,李敖惊慌失色。最后二审判决李敖侵占罪名成立,入狱6个月。李敖不服,写出了洋洋万言的上诉书,但却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为自己洗脱罪名。顺便说一句,这场官司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1)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2)

来源 :网络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整理:黄埔书院

读人絮语

李敖,这个曾经引来无数诋毁、赞誉的名字,在昨天确定了最后期限。他给人最大的印象便是“狂”,骂人无数,不可一世,自诩“中国白话文第一人”,目空一切。但他写的书广为流传,晚年开办电视节目也有高收视率。观察台湾乃至中国,似乎很难绕开这个人的视角,很难不听听他的声音。

△青年时代的李敖

真实的李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性格中的缺陷、他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围绕着他的那些是是非非……这一切我们所知甚少,乃至一无所知。南京作家范泓的最新出版的《与李敖打官司》(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撕开了第一个口子,使我们通过文星书店和《文星》杂志创始人萧孟能与李敖的恩怨纠葛、官司成败看到李敖的另一面,或者说另一个李敖,一个“斗士”之外的李敖。

大陆读者往往是从李敖的笔下知道萧孟能其人的,其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出版史、期刊史乃至思想文化史上萧孟能都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他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的儿子,却有着满脑子自由的思想,1957年他创办《文星》杂志,1961年大胆起用青年李敖,挑起“中西文化论战”,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发表大量有锋芒的思想批判和社会批判文章,终于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在出了98期之后于1965年12月被查禁,1968年4月,苦心经营了18年的文星书店也被迫关闭,“文星”的时代从此进入了历史。萧比李年长14岁,从1961年起他们有过长达十八年的莫逆交情,萧欣赏李、信任李,正因为如此,当萧因债务缠身、暂时离开台湾时,才会把所有的财产包括房产、股票、收藏以及一切文件、契据、图章等毫无顾忌地交给李敖,放心地交给李敖全权处理。不料半年后,当萧回到台湾却发现李敖并无归还委托其保管、处理的财产之意,总计被侵占财物的价值在2000万新台币以上。经多方劝说、交涉无效,萧孟能被迫以“侵占和背信罪”将李敖告上法庭,时在1980年8月。对于这场官司,当时台湾大大小小的媒体及香港《明报》等报刊都曾有过连篇累牍的报道,纷纷扰扰,风云满天,那个年代的人几乎都有所闻。但对大陆读者来说却还是完全陌生的。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3)

李敖手中有笔如刀,加上无与伦比的收集材料的天赋,包括他手里攥着萧孟能亲笔的那些字据,所以当他站在法庭上,真是顾盼自雄,侃侃而谈,时不时抽出一份证据来,即使他的妻子胡茵梦舍婚取义、毅然出庭作证,证明李敖将萧孟能的房子、古董字画等据为己有,仅她记得的就有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的画,还有扇骨、青花瓷器,以及她印象最深的“红匣子泛黄卷上”的乾隆御批;即使舆论一边倒,从台湾到香港,“众口铄金”,无不认为李敖欺世盗名、见利忘义,但是由于缺乏“积极证据”,法庭一审还是判处李敖无罪。但在二审时,李敖遇到了萧孟能的杀手锏,那就是他为萧氏处理财物时亲手写下账单长卷(“李氏账卷”),收支记录事无具细都记在上面,曾交给萧过目,留下了副本。当二审法庭出示这一证据复印件时,李敖惊慌失色。最后二审判决李敖侵占罪名成立,入狱6个月。李敖不服,写出了洋洋万言的上诉书,但却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为自己洗脱罪名。顺便说一句,这场官司打的是刑事官司,并未附带民事赔偿,所以李敖虽然输了官司,锒铛入狱,但他侵占的巨额财物依然归他所有。直到生命的终点,萧孟能仍为那件绢绸的“乾隆御批”而心疼不已。

对于这次坐牢,李敖向来讳莫如深,偶尔提及他也只强调国民党黑手介入,这是对他的政治迫害,完全回避侵占罪本身,而是当作“光荣的”“第二次政治犯入狱”。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此后李敖对萧孟能长达多年的“疯狂”报复,“除了在文章中一再丑化、消遣‘孝子萧孟能’外,行动上更是赶尽杀绝;诸多计谋,层出不穷,一再断绝萧孟能的社会关系,并以自己及其弟李放、密友刘会云,以及朱婉坚等人的名义检举、控告萧孟能民刑事案件达卅五件之多。使萧孟能缠讼多年,三天两头就要找律师,跑法院……花甲之年的萧孟能为了怕搞乱讼期,还得特制个一览大表。”这是吴祥辉1986年出版的《李敖死了》一书中的概括,范泓说“卅五件”还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数字,而且萧孟能有两次被李敖告发,以“侵占土地罪”、“违反国家总动员令”入狱。在这些之外,李敖还曾几次向警察举报、并亲自带人在凌晨敲开萧孟能女友(后来的妻子)王剑芬的家,前去“捉奸”。甚至派人在王家邻近租下房子、设计圈套,报复手段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当68岁的萧孟能被李敖以“诬告”罪控告,面临第三次入狱前夕移居美国,黯然离开台湾。而李敖继续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姿态傲然挺立在岛上,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时光怎样流逝。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4)

众所周知,李敖有过人的才气,有生花的妙笔,有悬河之口舌,更是洞穿了人性的弱点,懂得如何把握公众的心理,他有才,这一点,与他恩怨纠缠了一辈子的萧孟能也不否认,“有才无德啊”,这是萧孟能最后的一声长叹。其实这不仅是萧孟能一个人的看法,与李敖共同生活过的胡茵梦在其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中更有对李敖入木三分的剖析。胡茵梦眼中的李敖“无法诚实面对自己的人格失调”,“他对人总是猜忌怀疑,从来没有诚心和人相处。”“他的心中只有钱,为了钱他可利用任何不法手段赚钱”。比如四海唱片公司将李敖的一首诗谱曲灌成唱片发行,李敖事先曾当面同意,事后却索赔180万元新台币。比如他每天站在窗前用望远镜观察对面一个大厦的工程,想找出施工差错,预备将来以此威胁建设公司送他一栋房子。媒体更是大肆渲染李敖向辜振甫的“中国合成橡胶有限公司”“诈财数百万”,其中牵涉萧孟能的退股金。

胡茵梦零距离看到的李敖:一、自囚、封闭,不抽烟、不喝酒、不听音乐、不看电影、不打麻将,没有娱乐,只有写作;二不敢亲密,对最亲近的人也防着一手;三、洁癖、苛求、神经过敏;四、寒冷恐惧;五、绿帽恐惧;六、歇斯底里,等等。李敖在她的心目中不再是一个“具有真知灼见又超越名利的侠士”,而是一个“多欲多谋、济一己之私欲”者,他们的婚姻因此很快就走到了尽头。从结婚到离婚前后不过三个月零二十二天。

宗城:李敖一生无非“说真话,明是非”

八十多岁的李敖,又出了一本自传。他笑称写多了大书,厌倦繁剧,这一本《八十自传》,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对人生洋洋洒洒的综述,而是用一个又一个“微言大义”的小故事串起自己的一生。李敖的这种自传方式,体例近似明清文人的笔记体或魏晋时期的士人小说。书不在多,贵在言精,从《八十自传》中,我们再次看见那个嬉笑怒骂、恣意旷达的“狂人”李敖。

李敖是个实在人。别人一出书,往往依着出版商的策略,一遍遍念叨自己著书的不易、出版的艰辛,他却说这本书是“自庆”之作,只花了四十天就写完,自吹自擂、目无读者。仅凭这段话就足够让一批自居端正的知识人恼怒——才写了四十天?不认真!自吹自擂?不要脸!但这就是李敖,心大。他的一生横贯抗战到世纪之交,苦难经历得多了,但他很少兜售苦难,即便出入监狱,他也是笑着进、笑着出。

有人说他自恋到极致。的确,证明李敖自恋的例子不胜枚举。他在自传里把自己和鲁迅等而论之,又说别人不吹捧自己,他才自卖自夸。李敖最有名的一次豪言,我至今犹记:

“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他还四处放言,称自己“将成为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结果有人向汉学家马悦然求证此事,马悦然说:“他(李敖)寄给我那么多书,但我一本都没看过。因为要看的太多,顾不过来。另外,我看书习惯自己挑。”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5)

于是有人来批评了。小说家陈村曾公开发文批他:“一个人被单独囚禁在牢里,必须鼓舞自己自上而下的勇气。需要点大话和空话是应该的。李敖的‘大话癖’想必是那时落下的病根。”无独有偶,另一位作家余杰批评李敖从一个学者变成了娱乐人物,他认为:李敖“由于性格中过于自恋的弱点,使他一直渴望处于镁光灯的中心,于是便开始了作秀”。

李敖也敢于自揭其短。在自传中,他自曝曾经身患前列腺癌,为此做手术,阴茎长度受了影响。男人的命根子,对男人的意义不言而喻,男人若阴茎短小,他是羞于说出的,因为这有损尊严,但李敖却笑称:“我生怕死后解剖时,被台大医学院师生议论,误以为李大师天生那么小。”

李敖活跃于台湾,在讲究政治正确的年代,他的大嘴巴却很不“政治正确”。他敢于揭穿冠冕堂皇的说辞,道出人物与事情的本来面貌。比如:国民党对于解放战争时期随军赴台的人士,美其名曰“爱国义士”,打着“反共抗俄”的旗号,宣传赴台爱国者的故事,但李敖借父亲的例子戳破了“皇帝的新衣”,原来,他父亲随国民党去台湾,不是为了爱国大义,只是怕自己不去,国民党又说他是“汉奸”。

在台湾,李敖是出了名的政治异见者。国民党一党独大时,他没少说国民党的贪污腐败。蒋经国改革后,专制的天下渐渐变色,民进党等其他党派开始挑战国民党的地位。但李敖不但骂国民党,对宣传所谓台湾自决的民进党也没好脸色。他内心认同的是“一个中国”,所以,他不只一次发文抨击的荒谬自大。

这位文坛老顽童不但在文学和政治上指指点点,还毫不掩饰自己的好色之心。李敖一生交过不少女友,有胡茵梦这样的当红艺人,也有细腻的日本女人,有虔诚的基督徒,也有英国血统的“咪咪”。他坦白自己择偶的标准,当《人物周刊》问起时,他说:“瘦、高、白、秀、幼。”

在恋爱里,李敖的确是标准的风流,用如今的网络流行语,也可谓“渣男”。1980 年 5 月 6 日,他与胡茵梦结婚,二人却只做了“百日夫妻”。李敖也没少做一牛吃二草的事,不安分的他曾透露,自己交往过一位姓黄的漂亮女子,跟他在一起时却是已婚。李敖的好色也成了论敌讥讽他的谈资,按说在世俗伦理上,这些可谓污点了,但李敖看得开,八十岁了仍开诚布公。

李敖誉谤一生,但活得潇洒。古来圣贤皆死尽,唯他李敖喋喋不休。做人猖狂,难免付出代价。李敖蹲过两次牢房,原因扑朔迷离,有人说是他得罪了当权者,也有人说第一次是他资助,第二次是他侵占他人财产,但李敖反的立场其实十分鲜明,读过他作品的都知道,李敖这辈子贯彻三件事——反、骂国民党、谈恋爱

他的一生值得书写,跌宕起伏的经历与学贯古今的思想积淀出厚实的生命厚度。李敖写过很多书,字数加起来比梁启超还多,但他的人生比这些书还要精彩。

著述甚丰也给评议者留下难题,他的作品太多了,穷尽多少时间才能看完?如何从中选出重点,如何对这位大作家总而论之,这是个难题。其实,这也可以视作李敖对传统人物评议体例的反诘。你要提炼关键词?那我偏来个泥沙俱下,让你摸不着头脑。你要给我盖棺定论?我就把人生所有复杂性抛给你看,你能否接住其中的分量?李敖是反诠释和概括的。所以,不要试图用一两个词概括李敖,也不必神话他。

在李敖的自传里,那个被浪漫文人描述地自由热烈的三十年代,其实是“中国人最倒霉的年代”,饿殍遍地、民不聊生;臭名昭著的军阀,却比国民党更加礼待知识分子,张作霖在孔子诞辰时还特地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跑到各个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而出卖了外蒙古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原来并不是单纯的美国授意,还出自蒋介石的决策错误。

其实,李敖这惶惶几百页的文字,最终不过是要提倡六个字——说真话,明是非。很多人都说要认真、求真,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别说追求真理,说真话都成了我们时代的稀缺本质,大部分人只是在说“体面的真话”、“不得罪人的真话”。但一个真正认真的人,他容不得半分矫揉造作,他首先对真理负责,对自己心中的是非公义负责,而不是朋友的脸面、自己的名誉。李敖这辈子说了很多真话,得罪了很多人,他说的对不对另说,但他的确在践行自己提倡的准则,从这一点而言,他是一位知行合一的知识分子。

说李敖是知识分子,绝非随大流的品评。我对知识分子有严格的标准,知识分子不是知道分子,也不是简单的学者、作家、批评家、媒体人。我们身处于一个阿猫阿狗都能被称作知识分子的时代,却也是有识之士羞于自称知识分子的时代。有时候,你说一个人是知识分子,人家还觉得你在骂他,被污名化最严重的,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了,所以有“臭公知”的说法。知识分子其实是很难当的,最基本的两点,要有思想的洞见和行动的力量,这两点,李敖都具备,他当得起知识分子的身份。

无论是眉眼还是言谈,知识分子李敖都透着股狂傲劲,像一位魏晋名士穿越到现当代中国。当社会体制固化,环境愈发温吞,李敖的狂傲就显得刺眼。别人说他特立独行,不是他选择特立独行,只是太多人自觉选择平庸。

李敖把自己对“真”的追求覆盖于交友与做事中。交友,他认为真正的朋友是“我疏远了他们、他们仍挺身为真理而公然站在我身边的人”。所以他一生朋友不多,但个个交情深厚。这方面,他倒是有儒家的风范,《论语》里有一句话,叫“无友不如己者”,朱熹解释道“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君子求在于“我”,而不在于“他”,所以儒家交友很讲究,不仅仅是求一时的欢愉,还要看彼此是否有一个向善的追求,在李敖这里,是是否讲是非公道,有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没有,就算不得真正的朋友。

李敖:一百岁前的八十感言

李敖在八十岁时写了一本自传,在书中他这样描述自己:

因为我立志要活到一百岁,所以在八十岁时写这本书,好像太早了一点。但是八十总是一个关卡,要定性、定位,总不失为一定局。八十以后,所作所为无非就此定局,锦上添花而已;所以,一百岁以前的二十年,只是花团照眼,其为锦簇,八十以前早定之矣。

于是,几经犹豫后,我还是决定写这本书,给我一生做一前瞻和总结。

前瞻一百,总结八十,除非我一百以前讨逆、讨姨太太,活得不厌烦了;我一生的定性定位,趁八十生日就此打住。我要用我的八十定性、定位,显灵给人,使人感到,后世的子孙,很难想象“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这是我一百岁前的八十感言。

在我文章和讲话中间,我有个习惯,你可以说是恶习,就是要随时插播吹嘘自己。插播以后,又回入正题,讲话与常人无异。全世界最习惯我这种习惯的人是赖岳忠,开玩笑说,赖岳忠是我的“御用摄影家”。

他随我的便,发现我一插播,他就喝口咖啡,见怪不怪,面露笑容,静待歪风扫过。陈文茜说能够以欣赏态度看李敖自我吹嘘的人,是“有道之士”。她有时候是有道之士,有时候不是。

我承认有些人了不起,但他们活在我活的时空里,不会凌我而上。王阳明说他做圣人,他做不到;但圣人做他,也不会超过他。真相在此。我一生的“苦心焦思”、一生的“困学纪闻”、一生的“没个商量处”、一生的“虽千万人,吾往矣”都是我“综合爆发力”的张本。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6)

因此在八十前夜,我写下这本书“自大其身”。清朝学者李塨说:“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我一生朋友不多,也不花时间招朋引类,所以“自大其身”,全靠自己吹捧自己。

吃不消我自吹自擂的人应该惭愧,你们本该替我吹的,但你们闪躲,我就只好自己来了。我吹牛,因为你沉默。

改写《论语》一句:“吹乎哉?不吹也!”

我生也野狐,死也野狼。“自大其身”的不朽,全靠自己野牛的牛X。

不过牛X只是我闹剧式的宣传,实际上,我是货真价实的。我有真功夫、有硬里子,我的程度,迥非世俗所能测其浅深。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7)

我留下这本书,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不全是写给世俗看的,我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秘密”,不无自藏自珍之意。宋人的诗说“半是浓妆半淡妆”,是浓是淡,随我高兴,不化妆素面朝天照镜子,也是自得其乐。虽然事实上,我很少照镜子,因为我怕看到镜中人,他是文化恐怖分子。

我以自得其乐的心境写这本书。我笑对李戡说:“妈妈认识我三十年,她的最大本领就是知道我伟大,但不知道我多伟大。”如今,我要综合一下我的伟大。

八十年了,我要用这本书,综合一下我的伟大,无惧于读者又喊饶命了。有个陈文茜,她看来是最能欣赏李敖自吹自擂而不以为苦的人。

文茜说能欣赏李敖的自我吹嘘而不以为他在吹牛的,是具有智慧的读者。陈文茜自结识连战、郭台铭,说了很多错话,但这次说对了。

这本书,用语活泼,上天下地,随意为之,主轴是我八十年来的一些杂感。这些杂感有些该是高朋满座时聊天的,但我息交绝游已久,每天都是一个人在大书房里盘踞,虽没神经到喃喃自语,但万念俱灰的局面倒匆匆来去。

有些念头被我钩住,就跟自己聊起来了。实际都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有时也会“自讼”、跟自己抬杠,当然赢的还是自己。

老子说“自胜者强”,他“自胜”的意思跟我不太一样。我看他的“自胜”,是跟自己过不去;我的“自胜”,是说一个我好、另一个我不好。最后好的我赢了,自圆其说后,我理直气壮,全身统一。

古人讲“三不朽”,有三方面:立德、立功、立言。

先说立功,台湾太小了,无功可立。

再说立言,在立言上,我一直被奉为大写手,不分敌友,对我的健笔如飞,皆无间言。在写的字数上,从梁启超到胡适、鲁迅,都不能跟我相比。我的《李敖大全集》,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出到四十巨册,早都压倒群雄。一九九九年后十六年来写的还没计入。

李敖简历大全(多面李敖他是好色)(8)

虽然在立言数量上我如此拉风,但奇怪的,我每自吹自擂、排起顺序来,却总把“立德”排在“立言”前面。换句话说,我一生自憙我人格的伟大,乃在文章的伟大之前。

一些浅人(包括所谓正人君子)听了,有的会奇怪,会发笑,为什么你李敖不以文章盖世,却以人格号召?答案是,眼观天下,我在人格上,的确雄踞第一,因为我有“大人格”。

早在一九八一年,我就提出“人格的两层面”的说法。

什么是“人格的两层面”?

第一层面是“管仲的层面”;第二层面是“匹夫匹妇的层面”。

“匹夫匹妇的层面”是小市民的层面,是随波逐流的层面,是依附权威的层面,是“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的层面。

“管仲的层面”是大人物的层面、是特立独行的层面、是大无畏的层面、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层面。这种层面所表现的人格,叫“大人格”;

“匹夫匹妇”所表现的,叫“小人格”。胸怀“大人格”标准的英雄豪杰,都会长期遭到舆论、谣言、群众、世俗的打击。

所以,“父子责善”的贤人匡章,全国说他不孝;“弟死不葬”的志士张良,社会说他不仁;周公旦被诬不利孺子;直不疑被诬与嫂通奸;马援被诬贪污;袁崇焕被诬反叛;张自忠被骂汉奸,蒙羞六七载;岳飞不得昭雪,沉冤二十年……

多少大丈夫,在“小人格”标准下,都变成了“人格有问题”的下三滥。

虽然这样,以“大人格”期许的志士仁人,也不会怀忧丧志,因为他们把握了大轨迹。

李敖绝笔信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你们好,我是李敖,今年83岁。年初,我被查出来罹患脑瘤,现在刚做完放射性治疗。现在每天要吃六粒类固醇,所以身体里面变得像一个战场,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狱离我并不远了。

我这一生当中,骂过很多人,伤过很多人;仇敌无数,朋友不多。医生告诉我:你最多还能活三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

我就想,在这最后的时间里,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编41-85本的目标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对于来宾,我会对你说实话;我也想你能对我讲真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或许我们之前有很多残酷的斗争,但或许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能让我们都不留遗憾。不留遗憾,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也是我对你的期盼。

对于来宾,不管你们身在哪里,我都会给你们手写一封邀请信。邀请你来台北,来我书房,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会带你去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纪念,另一方面也满足我的一点私心: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有一个人——

他是著名的作家,台湾有名的政治犯,人人皆怕的诉讼大王;

他是胡适的追随者,钱穆的学生,还是胡茵梦的前夫,陈文茜的好友。

他平生最喜欢十七岁的女生,找女友的标准是“瘦高白秀幼”;

他喜欢吹牛,喜欢骂人,吹牛的时候狡黠可爱,骂人的时候酣畅淋漓。

他一个人身上,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不在,那个江湖就不在了。

让我们记住这个人就是嬉笑怒骂皆文章 ,一生狂放的李敖。

— THE END —


©黄埔书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