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啥鱼生长快速(连片池塘成鱼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鱼塘养殖啥鱼生长快速(连片池塘成鱼高产高效配套技术)1 .40亩以青鱼为主的成鱼池 采用亩产1000公斤的混放密养生产模式:提高主养组比重 青鱼占28% 扩大草、躺鱼 占25%;稳定鲤鱼 占8% 增加卿鱼 占12% 相对压缩雠、鱼 占27%。该场从池塘条件、鱼类生长特性、市场变化原因等实际出发 机动灵活地采取了两种养殖模式:2、装备配套:在进行池、河、路、硬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平均每7亩鱼池装置6寸水泵一台 平均每亩鱼池同时配置机电动力1.7马力和0.7千瓦 且每只鱼池备有小船一条 符合池塘独立排灌和投饲、用药、拉网操作方便的高产要求。培育优良鱼种是夺取大面积成鱼高产稳产的基础工作。1986年以来 该场在青、草、能、端、塑、卿、编均能进行人工繁殖的基础上 采取专池定向育种奠基础 成鱼池套养鱼种供自给的育种工艺后 鱼种自给率逐年保持在100—130%,满足了混放密养和轮捕轮放的需要,每口成鱼塘可放养7—8种鱼类 2—3个年龄 18—20种大小不
常熟市水产局在全市158个乡、村办场中组织开展了“百亩连片池塘高产”竞赛活动,张桥第一水产养殖场在此竞赛中连续两年夺得优胜。1990年该场12离成鱼池 平均亩产达887.3公斤 亩均产值4435元 亩均纯收入2225元。
张桥第一水产养殖场即以全场162.2亩连片精养鱼池为生产实验基}地(其中成鱼池102亩)开展了“百亩连片池塘成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将传统经验与新技术有机结合 历经5年探索 实施挖潜改造 终于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先进养殖技术 从而解决了鱼池改造更新、优化品种结构、饲料综合利用、病害有效防治、轮捕均衡上市等主要问题 进而提高了池塘总体生产能力。
一、改善养殖条件该场根据池塘养鱼特性 把鱼池改造更新和鱼池装备配套作为首要环节 依靠渔业积累 5年共投入22万元,分批进行改造治理,逐步改善养殖条件 使102亩成鱼池普遍达到吨鱼池标准。
1、池深硬高:鱼池蓄水深度2.5一2.8米 每亩立体水域为1600—1800立方米 符合成鱼池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养殖要求。
2、装备配套:在进行池、河、路、硬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平均每7亩鱼池装置6寸水泵一台 平均每亩鱼池同时配置机电动力1.7马力和0.7千瓦 且每只鱼池备有小船一条 符合池塘独立排灌和投饲、用药、拉网操作方便的高产要求。
二、改良育种工艺培育优良鱼种是夺取大面积成鱼高产稳产的基础工作。1986年以来 该场在青、草、能、端、塑、卿、编均能进行人工繁殖的基础上 采取专池定向育种奠基础 成鱼池套养鱼种供自给的育种工艺后 鱼种自给率逐年保持在100—130%,满足了混放密养和轮捕轮放的需要,每口成鱼塘可放养7—8种鱼类 2—3个年龄 18—20种大小不同的规格 组成一个有机的鱼类群体 从而提高了成鱼池既产出商品成鱼 又育出优质鱼种的双重功能。
该场还选用方正银卿(母本)与鲤鱼(父本)配组繁殖培育出子代银卿 几年来增产效果显著 在成鱼池中亩放子代银卿500尾 单品种亩产达136.5公斤 平均体重315克 与方正银细和普通卿鱼相比 每亩可增产鱼50公斤以上 增加效益200多元。
三、改进养殖模式该场从池塘条件、鱼类生长特性、市场变化原因等实际出发 机动灵活地采取了两种养殖模式:
1 .40亩以青鱼为主的成鱼池 采用亩产1000公斤的混放密养生产模式:提高主养组比重 青鱼占28% 扩大草、躺鱼 占25%;稳定鲤鱼 占8% 增加卿鱼 占12% 相对压缩雠、鱼 占27%。
2.62亩以草鱼为主的成鱼池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冬放鱼种每亩掌握在250公斤左右 各类鱼种比重为:草鱼33% 编鱼16% 鲤鱼5% 鱼16% 鲢、鱼30%。通过5 、79月三次轮捕后分别补放大规格雠、端鱼种和其它品种的夏片鱼种。并依据供求变化,叉开轮捕时间 调节上市品种 商品鱼上市做到淡季市场抓个“早”,旺季市场抓个“快” 后期市场抓个“好”。
年前出售草、青、鲤囤养部分 编、细鱼到开春后3月起水上市 链、端鱼四季有供应。通过轮捕轮放,促使生产模式进入市场竞争机制 不但加快了资金周转 而且使产量
四、改革饲料结构:在坚持“四看、四定”传统投饲技术的同时 做到以产定饲 逐月计划投喂,并不断改进饲料结构 尽量提高饲料利用率。
1、广辟饲源 以粗代精:每年7-一11月派出船只人员去太湖采集螺蜘30万公斤;每年利用25亩池堙十边地种植收割黑麦草﹖万公斤;1990年又放养水葫芦70亩 从6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4个多月时间内 每天可采捞水葫芦15000公斤 结果表明,一亩水葫芦能节约精饲料956.5公斤 每公斤按0.56元计算可减少成本535.5元 扣去放养水葫芦每亩成本64.28元 每亩可获净利471.22万元。
2、合理搭配 科学投喂:在通常情况下 使用1公斤精料,配用2公厅旱草或4公斤水草、4公斤螺洁,使精粗饲料在营养上起到互补作用 同时克服商品饲料单一化,做到麦类、豆类、饼类、玉米等品种多、营养广 把各类鱼吃鲜、吃匀、吃好、吃足贯穿于饲养周期的全过程。
3、推广草肥养鱼技术 每年冬、春、秋三季成鱼池各施放1─2次猪粪或牛类 每次每亩5一10担 确保水质肥、活、爽、嫩。
在以防为主的前提下,搞好“四消”、“四防” 采取生态防病和药物防病相结合的方法,使青、草鱼出血病得到了控制。针对近几年出现的链鱼、团头纺和白细的发病情况 采取了以下防病措施: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中旬,每15--20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每亩每33厘米水深用生石灰8--9公斤 预防效果良好。
对发病池的治疗方法是。每亩每33厘米水深用生石灰8—9公斤全池泼洒 每隔7天用药一次 连续3次以上 基本可不再复发。
几年来 该场在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饲的情况下, 池鱼始终安然无严重发病死亡和泛池等损失,剜同合理放养,精投细喂,预防为主等多顺技术的配套实施分不开的。在鱼池面积不增加的条件下,配套技术实施前后产量效益大不一样。池塘成鱼平均亩产667公斤,1990年达887.3公斤 增加30%,年平均增长率为6%。
市池塘养鱼面积达数万亩 仅百亩以上连片鱼池养殖单位也有150多个 如能普遍推广上述多项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对于发展我市池塘养鱼,增产增效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