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vocs走航监测是什么意思(走航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二硫化碳为例)

vocs走航监测是什么意思(走航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二硫化碳为例)目前对二硫化碳的排放规定较少,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中规定二硫化碳一级厂界标准为2 mg/m3,即最高浓度不超过64 ppbV。图4. 走航片区二硫化碳污染分布图图2 走航监测中检测到的二硫化碳(CS2 )谱图图3 二硫化碳质谱图位置及信号强度在2022年秋季中国进口博览会空气保障—大气VOCs走航监测任务中。搭载 Vocus Elf PTR-TOF(Vocus小精灵)的大气走航观测车对华东地区某工业园区的大气VOCs组分进行了走航监测。走航车在园区内某点位的检测中,在m/Q 75.9391的位置检测到较强响应(见图2),经确认,该精确质量所对应的分子离子是CS2 ,即二硫化碳(CS2)对应的质谱峰信号。同时,CS2 信号的变化趋势与测量的丙酮、苯、二甲苯等物质的信号趋势明显不同(见图3) 半定量其峰值浓度为820 ppbV(时间分辨率1秒)。基于当时西北风

常温下的二硫化碳(CS2)[1]是一种无色有毒液体,它的沸点很低(46.2℃),具有极强的挥发性。纯的二硫化碳有类似氯仿的芳香甜味,但是通常不纯的工业品因为混有其他硫化物(如羰基硫等)而变为微黄色,并且有令人不愉快的烂萝卜味。工业上二硫化碳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常被用于人造丝、杀虫剂等的制造以及橡胶、农药等的硫化过程。二硫化碳具有细胞毒作用,可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干扰脂蛋白代谢而造成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全身主要脏器的损害[2]。美国、日本规定大气最高容许浓度为10 ppm (30 mg/m3),我国规定的二硫化碳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不超过10 mg/m3 [3],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内的重点物种之一。

vocs走航监测是什么意思(走航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二硫化碳为例)(1)

图1 二硫化碳结构式

PTR-TOF

通常情况下,对二硫化碳的检测分析可以通过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4],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系统 (GC-FPD)(采样频率为10分钟)[5] 或利用苏玛罐收集样品在利用预浓缩气相色谱(GC-MS)来进行离线检测[6],以及我国标准中提到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法[7]。这些方法一般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实际测量中时间分辨率有所欠缺;其次,这几种方法的测量过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预浓缩或使用相关的化学试剂,对检测人员的经验和资质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利用快速分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车载走航VOCs检测成为了对污染排放源的环境空气影响进行跟踪溯源的重要技术手段(什么是VOCs走航监测技术(VOCs走航车)? 国内40种典型恶臭异味物质Vocus PTR-TOF检测能力一览 XX药业厂界走航未知因子判定 ——对氯三氟甲苯为例 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氟苯为例

vocs走航监测是什么意思(走航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二硫化碳为例)(2)

图2 走航监测中检测到的二硫化碳(CS2 )谱图

vocs走航监测是什么意思(走航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二硫化碳为例)(3)

图3 二硫化碳质谱图位置及信号强度

在2022年秋季中国进口博览会空气保障—大气VOCs走航监测任务中。搭载 Vocus Elf PTR-TOF(Vocus小精灵)的大气走航观测车对华东地区某工业园区的大气VOCs组分进行了走航监测。走航车在园区内某点位的检测中,在m/Q 75.9391的位置检测到较强响应(见图2),经确认,该精确质量所对应的分子离子是CS2 ,即二硫化碳(CS2)对应的质谱峰信号。同时,CS2 信号的变化趋势与测量的丙酮、苯、二甲苯等物质的信号趋势明显不同(见图3) 半定量其峰值浓度为820 ppbV(时间分辨率1秒)。基于当时西北风向,以及高值点位周边企业环评报告,判断污染很大可能来自于高值点附近某生物制品公司生物酶制剂生产过程(见图4)。

vocs走航监测是什么意思(走航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二硫化碳为例)(4)

图4. 走航片区二硫化碳污染分布图

目前对二硫化碳的排放规定较少,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中规定二硫化碳一级厂界标准为2 mg/m3,即最高浓度不超过64 ppbV。

vocs走航监测是什么意思(走航靠谱系列之VOCs走航案例未知因子判定---以二硫化碳为例)(5)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二硫化碳.

2. 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 R. O. Beauchamp James S. Bus James A. Popp Craig J. Boreiko Leon Goldberg & Michael J. McKenna (1983)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Carbon Disulfide Toxicity CRC 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 11:3 169-278 DOI: 10.3109/10408448309128255.

4. Yu Y. Geyer A. Xie P. Galle B. Chen L. and Platt U. (2004) Observations of carbon disulfide by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 Shanghai Geophys. Res. Lett. 31 L11107 doi:10.1029/2004GL019543.

5. Cooper D. J. and Saltzman E. S. (1993)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dimethylsulfide hydrogen sulfide and carbon disulfide during GTE/CITE 3 J. Geophys. Res. 98( D12) 23397– 23409 doi:10.1029/92JD00218.

6. 朱海俭 黄学敏 曹利 邱钢 韩超 宋文斌.预浓缩与GC-MS联用分析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J].中国环境监测 2012 28(4):91-94.

7. GB/T 14680-1993,空气质量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