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区的排水系统(青岛供排水120周年)
青岛市市区的排水系统(青岛供排水120周年)2013年,青岛水务集团成立后,集团党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实施规划先导、统筹整合、市场转型、管理创新、水质提升、文化建设等“六大工程”,构建了“三纵三横”大供水体系,水务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坚持全域同质、全面提升、局部直饮的总体目标,对标深圳打造“优质水工程”,推行水厂深度处理,发挥国家级水质监测站科研水平,实现从水源到用户的全流程保障。深化“一次办好”服务机制,以96111服务热线为纽带,打造了“润万家”“情融排水畅万家”等服务品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积极发起“海洋攻势”,建设运营百发、董家口海水淡化厂,日海水淡化总能力20万立方米,成为国家海水淡化应用典型示范城市,实现了向浩瀚的海洋要水,积极破解淡水资源不足的瓶颈。目前水务集团已成为保障能力强、水质标准高、服务水平好、产业链齐全的综合性水务环境运营企业。像青岛这样
半岛记者 王洪智 通讯员 张锐
12月20日,青岛水务集团举办系列活动,纪念青岛供排水120周年。青岛市老领导,为青岛供排水事业做出贡献的老同志、劳动模范、相关行业以及外方代表、与水务集团1000余名员工在青岛大剧院观看了由集团员工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青岛是中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8立方米,严重制约着青岛的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岛供排水起始于1899年末,是全国最早具有现代供排水能力的城市之一。同时,在党的领导下,水源地又是青岛最早成立工人俱乐部和党支部的单位之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
青岛最初的日供水仅有400立方米,排水仅有简单的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历经120年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青岛的供排水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城市供水已形成以白沙河、大沽河、黄河、长江、海水水系为原水,3个主淡水净水厂和2个海水淡化厂为主,3000多公里贮配水管道的供水体系,日供水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排水已建成雨污水泵站28座,检查井约13万个,管网总长度3500公里,年排水能力3.33亿吨,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被誉为全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污水处理更是快速发展,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日处理能力102万立方米,实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部达标排放,连年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考核中名列前茅,为青岛市节能减排和胶州湾水质持续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青岛水务集团成立后,集团党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实施规划先导、统筹整合、市场转型、管理创新、水质提升、文化建设等“六大工程”,构建了“三纵三横”大供水体系,水务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坚持全域同质、全面提升、局部直饮的总体目标,对标深圳打造“优质水工程”,推行水厂深度处理,发挥国家级水质监测站科研水平,实现从水源到用户的全流程保障。深化“一次办好”服务机制,以96111服务热线为纽带,打造了“润万家”“情融排水畅万家”等服务品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积极发起“海洋攻势”,建设运营百发、董家口海水淡化厂,日海水淡化总能力20万立方米,成为国家海水淡化应用典型示范城市,实现了向浩瀚的海洋要水,积极破解淡水资源不足的瓶颈。目前水务集团已成为保障能力强、水质标准高、服务水平好、产业链齐全的综合性水务环境运营企业。
像青岛这样淡水资源严重匮乏,供排水历史如此厚重,引水工程如此艰辛,寻找水源的触角又是如此遥远的城市在中国实属罕见。青岛城市供排水发展史上,凝聚着革命斗争的血雨腥风;凝聚着几代人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殷切关怀和支持。如今,为让市民喝上更优质的水;为让青岛的水更清、天更蓝;为让市民生活的更舒心、更放心,水务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水厂建设和升级改造,打造循环经济;正在加快排水建管养一体化进程,探索业务新模式;正在加快大水务格局的形成,延伸产业链,实施高质量的战略规划,为城市幸福宜居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