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女儿说,家乡下起了大雪,家门口换上了新春联,烟花也已买好,就等着除夕夜里,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了。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了,我赶忙拿起手机与妻子视频通话。电话那头,女儿激动地手舞足蹈,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又是一个在礁上坚守的新春佳节。结束了一天的作战值班任务,刚从值班室里出来,打开手机,就收到女儿发来的微信留言和照片,内心一阵温暖。他们的脚步跋涉在风雪高原,他们的身影巡守着万顷碧波,因为有他们负重前行,便有了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每逢佳节至,思乡情更切!新时代边防军人既有侠骨丹心,也有铁血柔情,他们何尝不想与父母共享天伦,何尝不想与妻儿甜蜜温馨?然而,在他们内心,祖国的安宁是最大的幸福,人民的需要是最大的荣光;“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人辛苦万人甜”,这是边防军人的价值追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是边防军人的使命担当……今天,让我们再次聚焦那些逆向而行、走向战位、走上哨位的身影,品味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

编 者

春节的脚步尚未远去,它留给我们的温暖仍缠绕心间。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万家团圆日,将士尽开颜。春节,对于戍边人来说,意味着坚守,意味着奉献,更意味着心头紧绷一根弦,肩头扛起沉甸甸的使命。

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从北疆雪域到西陲山野,从祖国东极到南海礁盘,总有一个个绿色身影,把自己挺立成一棵青松、一杆钢枪。

他们的脚步跋涉在风雪高原,他们的身影巡守着万顷碧波,因为有他们负重前行,便有了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

每逢佳节至,思乡情更切!新时代边防军人既有侠骨丹心,也有铁血柔情,他们何尝不想与父母共享天伦,何尝不想与妻儿甜蜜温馨?然而,在他们内心,祖国的安宁是最大的幸福,人民的需要是最大的荣光;“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人辛苦万人甜”,这是边防军人的价值追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是边防军人的使命担当……

今天,让我们再次聚焦那些逆向而行、走向战位、走上哨位的身影,品味他们关于坚守、奉献的故事,聆听他们那一句“边关有我,请祖国放心”的豪迈心声。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2)

海浪轻吟,一颗滚烫心暖得钢枪热

又是一个在礁上坚守的新春佳节。结束了一天的作战值班任务,刚从值班室里出来,打开手机,就收到女儿发来的微信留言和照片,内心一阵温暖。

女儿说,家乡下起了大雪,家门口换上了新春联,烟花也已买好,就等着除夕夜里,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了。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了,我赶忙拿起手机与妻子视频通话。电话那头,女儿激动地手舞足蹈,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亲爱的女儿,爸爸祝你新年进步!”这一声祝福,既有对女儿的殷切期望,更有对家人的一份亏欠。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3)

屈指算来,这已是我在礁上度过的第6个春节了。以前礁上没有手机信号,全礁官兵只能共用一部电话,每次与家人通电话,都要排队等候……

有时遇上寒潮天气,电话经常会断线。记忆中,有好几个除夕夜,我和家人只能通过断断续续的电波,传递浓浓的思念之情。

6年说快也快,岛礁上的春节由简朴走向热闹,现如今守岛官兵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不仅接通了电话,4G网络也走进了官兵生活,一年四季鲜菜鲜肉供应不断,后勤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深海孤岛不再遥远。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4)

每逢春节,海上往来渔船的点点灯火,比平时稀疏了不少,我的内心总会鼓荡起一缕乡愁。但作为南沙海防兵,能在新春佳节坚守战位,守望万家团圆的璀璨灯火,我的内心充满自豪!

记得2013年大年初一,我正在机房值班,突然接到上级首长的电话,我随即应答:“请首长稍等,我立即报告领导!”

谁知,这次并非例行性检查,首长语气和缓:“不用了,我专门打电话向你致以问候。哨兵同志,新年好啊!”那天,首长耐心地询问了守礁官兵的衣食住行,以及学习、家庭情况,还特意叮嘱:“结婚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

挂上电话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暖暖的。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5)

更令人高兴的是,去年春节前夕,央视节目组特意为全体守岛官兵录制了一段拜年视频,这是属于南沙官兵的荣耀!

离家千万里,谁能不想家?2015年大年初一,我深夜起来查铺时,发现寝室里一名新兵不见了。我赶忙叫醒战友四处寻找,后来发现,他独自一人坐在岛礁主权碑旁,静静地望着月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这一幕,战友们都流下了眼泪。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6)

孤悬海岛,战友们相聚就是缘分。每逢除夕夜,战友们都会各显神通做一道家乡菜,一起备一桌来自五湖四海的年夜饭,营造出热闹喜庆的过年氛围。为了让战士们守好岁、与家人多打一会儿电话、多诉说一分牵挂,全礁干部骨干带头走上哨位,替战士们放哨执勤,从中大家感受到的是岛礁大家庭的温暖。

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礁盘虽小情谊长,一颗滚烫心暖得钢枪热……

坚守在祖国最南端,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这种使命在肩的自豪感,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像钢钉般铆在南沙海防一线,这是南沙人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永远为守护家园而幸福,为保卫和平而自豪!

(李俊宏)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7)

阵地官兵进入一等战备值班状态。郭超英 摄

海拔5134米,万家团圆时我走上战位

春节长假,雪域迎来了最缺氧的季节。海拔5134米的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某雷达阵地,巍然矗立在雪峰之巅,警惕地注视着祖国的天空。

调整模式、搜索锁定……一大早,雷达方舱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95后”操纵员、下士程香友紧盯雷达显示屏,手指飞速敲击键盘,一批批空情不断上传。指挥室、油机房、阵地哨位……各战位的战勤人员严密坚守。

“对于雷达兵来说,开机即战斗!”在这个距边境线仅数十公里的阵地,战备观念、战斗意识,流淌在每名雷达兵血脉中。

“西藏高海拔雷达站,实行‘三个月一班’阵地轮换值班制度。但因大项任务艰巨,目前阵地上四分之三的官兵,值守时间均超过150天。”阵地总值班员、雷达站参谋杨凌俊说。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8)

认真检查设备。郭超英 摄

春节长假的一天,深夜12时许,两部雷达交接时,即将值班的装备无法正常运转。雷达技师孔译庆迅速排查,雷达并无故障;油机员、四级军士长刘吉祥迅即调整启动二号油机,装备恢复正常。

翌日,还有重要空情保障任务,一号油机需连夜抢修。含氧量不足内地一半的阵地上,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大学生士兵、油机员白润松在油机房检查设备,刘吉祥和油机员陈正松则冒着严寒,摸黑到室外扫雪除冰,检查线路。

确定故障点时,已是凌晨2时许,3个多小时后,他们又提前开机调试。当雷达天线在风雪中旋转时,极度疲劳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们头痛欲裂。

已坚守阵地13年的刘吉祥却语气坦然:“以前更艰苦的时候都挺过来了,这点苦不算啥!”

刘吉祥的妻子3月上旬即将分娩,完成春节值班任务,他就要下山探家了。但他丝毫没有懈怠,而是抓紧一切时间,和阵地上的官兵一起维护检修装备:“战备无小事,春节期间更要百倍警惕!”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9)

阵地上值勤的哨兵。郭超英 摄

天寒地冻,轮到刘吉祥值夜班。休息间隙,他拿出手机,看着妻子发来的视频里儿子乖萌的小脸,心里暖暖的。仰望夜空,他希望即将诞生的二胎是个女儿,并已早早想好了名字——灵睿。

“宝宝的生长发育,我完全是在视频连线时,通过观察媳妇的肚围掌握的。”与刘吉祥一样,即将走下阵地、迎接新生命呱呱坠地的杨凌俊,此时也是一脸兴奋。

去年11月,杨凌俊才调到这个雷达站。刚在海拔4900米某雷达阵地值守3个月,又登上海拔5134米阵地一守就是2个多月。阵地高寒缺氧,战备任务繁重,他的体重眼瞅着从150斤降到130斤。

春节前夕,杨凌俊的微信“朋友圈”特别热闹——亲朋好友、大学同学,“狂晒”携家带口外出度假的“燃图”。

伫立雪山之巅,杨凌俊的内心偶尔有些发酸,但一转念,胸膛又升腾起自豪:“没有雷达兵坚守,哪有千家万户的团圆!”

雪域之外,家家团聚,欢声笑语;高峰峡谷,云端阵地,战味浓郁。

“在你抵达之前,西藏的天就这么的蓝,在你离开之后,它还是那么蓝,彻底的蓝……”一名西藏军旅作家曾这样吟诵。

而在高原雷达兵眼里,这蓝天,则是由一圈圈雷达辐射波,交错而成。天天天蓝,离不开“空军蓝”。

一起去买宝宝用品、陪她到医院检查……战备训练间隙,杨凌俊早就盘算好了下山后的计划,还用手机下载了许多菜谱,准备回去给媳妇“露一手”。

“我的岗位很平凡,每天紧盯显示屏;我的岗位很重要,那是祖国的‘眼睛’。”操纵员程香友感慨,阵地冬天最低气温低至-40℃,后半夜值班有时候太困了,他和战友会轮流到室外主动经受严寒,“只要走上战位,眼睛就不能闭!敌情,也许就在打盹那一刻出现!”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0)

向早起的太阳问个好。郭超英 摄

这名2014年入伍的重庆小伙儿,今年已在阵地度过第三个春节。

程香友清楚地记得,去年大年三十,炊事员魏文正忙着准备年夜饭时,油机出现故障停电,柴油灶无法使用,大伙儿只能在雪地里架起炉灶,烧柴做饭。

“年夜饭很丰盛,在阳光棚摆了一桌子。因为高原气压低,米饭夹生,炖鸡块嚼不烂,红烧鱼也没入味……但大家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就像一家人!”程香友腼腆地笑了。

“今年阵地通上了市电,柴油灶再也不会‘罢工’了!”官兵们诙谐地说。春节期间,雷达站站长陈卫带着山下休整点的战友,给阵地送来了各类年货,还备好了红灯笼、对联和中国结。严阵以待的阵地上,有了些许节日氛围。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大年初一晚上,各专业人员都到战位上陪战勤人员值班过年,这是雷达站的一项传统。

山巅狂风怒吼,利剑般的雷达悄然旋转,耸入云端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胡晓宇)

老班长的“年味”

“老班长又给连队寄螺蛳粉了!”大年初五清早,一股熟悉的味道,在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一中队食堂弥漫开来。

饭堂前,一支歌还没唱完,队伍里官兵们神色各异——有人一脸兴奋:“过年了,熟悉的味道回来了!”有人面带微笑:“一闻到这股特别的味道,就想起老班长。”有人跃跃欲试,眼睛使劲往餐桌上瞅:“好久没吃螺蛳粉了。”

大伙儿说的这位“老班长”名叫熊钊,家在广西田阳的他,在连队服役了12年。两年前,他光荣退伍了。

老班长与螺蛳粉的故事,还得从9年前说起。那年,已经3年没有回家过年的熊钊思乡心切,专门让家人给连队寄来一大包螺蛳粉原料。

“这是一道很特别的美食。在广西,每当家中有亲友来访,主人便会煮一碗螺蛳粉招待客人……过年吃螺蛳粉,意味着亲友团聚。”那一次,熊钊和炊事员一起下厨,将一碗碗“年味”端上雷达站的春节餐桌。

打那以后,每年春节,熊钊的家人都会给他寄来足够的螺蛳粉原料。年复一年,在春节吃上一碗螺蛳粉,也成了连队官兵记忆中最特别的“年味”。

“第一次吃螺蛳粉,连队不少人并不适应。”聊起往事,四级军士长、炊事班长李伟彬一脸乐呵,“螺蛳粉常被称为‘与臭豆腐一样的美食’……因为味道独特,初次品尝时,能吃下一整碗的人并不多。”

“那是酸笋的味道。”有一年,熊钊专门邀请几名要好的战友品尝,他说,经过发酵的笋子味道独特,这让螺蛳粉享有“香而不腐、闻之开胃,想之流涎”的美誉。

听了熊钊耐心细致的介绍,战友们动起了筷子,品尝过后便忍不住向其他人推荐……结果,螺蛳粉很快在全连广受欢迎。

再后来,官兵们都喜欢上了这味道,或托熊钊捎带、或在网上购买。“酸得爽、辣得过瘾,回味无穷。”上士王清波说:“吃上一碗螺蛳粉,就像过年一样,心里特别暖……”

2016年底,熊钊即将退伍,几名战友含泪道别:“舍不得你……以后再也吃不到班长的螺蛳粉了。”

熊钊的心里一阵酸楚。临别前,他专门对连队干部说:以后春节,我都会给连队寄上一包螺蛳粉原料……有战士想吃了,也可以随时联系我。

“熊班长,特想你。”今年春节吃完螺蛳粉,家同样在广西的下士吴克鹏,拨通了熊钊的电话。这些年,在熊钊的培养帮带下,吴克鹏从开始的不安心,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他打心眼里感激老班长。

“什么时候想家了,就给我打电话!”电话那头,熊钊沉默了几秒钟,语气郑重地说:“好好干!今年我不能在连队过年……你一定要替我站一班岗!”

(翁骏 杨思聪)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1)

“哪怕一个灯笼也是一件宝贝”

“当心!”中士杨再军脚下一滑,跌倒在冰面上,碗大的冰块滚落山崖……他惊出一身冷汗。

小心翼翼爬起身,杨再军顾不上拍打身上的冰碴,赶忙打开背囊,见里面的速冻饺子、汤圆完好无损,他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不久前,笔者跟随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物资运送小分队,赴海拔4520米的无名湖哨所送年货。无名湖每年10月进入大雪封山期,通往哨所的简易公路被积雪覆盖,为哨所运送物资补给,只能走山间羊肠小道。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2)

山间本没有路,边防官兵走得多了便成了路。

一路上,官兵们要徒涉2条冰河,途中还有近10处险隘,必须借助攀登绳,手脚并用攀援而上。

在一处崖壁前,带队的副团长王祖桥回忆:1986年,时任该团第8任团长的高明诚途经此地勘察,因遭遇暴风雪,体力不支,以身殉职……

“再往上爬300米,到平台就可以休整了。”王祖桥不时给第一次上哨的上等兵邓中明鼓劲打气。阳光照耀峡谷,晒化了崖壁上的冰锥,落到地上被摔得粉碎……

官兵们艰难攀爬,互相帮扶。

中士王成龙的背囊里,除了十多公斤年货,还装有2块笨重的铧铁片。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3)

这有何用?王成龙嘿嘿一笑:“用来吓熊。”原来,每到严冬,山里常有黑熊出没,“一头成年黑熊可达300多斤,比牦牛还壮实……敲响这铁片,熊就不敢靠近了。”

绝望坡、鬼见愁、绝情谷,一处处关隘被官兵越过。“前面就是冰瀑,大家打起精神!”这处瀑布位于海拔4100米的山涧,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瀑布下游已结冰,但冰面下的水流却异常湍急。

“我在前面探路,你们拉紧绳子。”王祖桥紧了紧系在腰间的攀登绳,放低身体重心,小心翼翼向前探路。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4)

有老兵记得,这已是王祖桥第14次运送年货上山了。2008年春节送物资上山时,途中他一脚踩进冰窟窿,多亏身边战友眼疾手快,拽住背囊,他才躲过一劫。

“我的眼睛,看不见了!”突然,上等兵张荣波惊呼一声,王祖桥猛然回头,只见张荣波手中的灯笼掉落,身体失去重心……王祖桥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把扶住张荣波。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5)

“好险!”原来,冰面的反射光直射张荣波双眼,导致他出现“一过性雪盲”。

“灯笼掉了,我得捡回来。”张荣波用一根树枝钩住灯笼,小心翼翼钩了回来。“大雪封山期,无名湖的一筐菜、一袋米都要靠官兵肩挑背扛,对哨所官兵来说,哪怕一个灯笼也是一件宝贝!”他憨笑着。

小分队抵达无名湖哨所时已是傍晚时分,官兵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看着小分队送来的灯笼、鲜菜,看着久未见面熟悉的战友,大伙儿高兴得紧紧相拥。

(次仁巴珠 李国涛 陈帝运)

守护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边关万家团圆时)(16)

本文刊于今日《解放军报》11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