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宋氏:丑旦朱春科:小生朱春登:老生赵锦堂:正旦朱母:老旦

曲剧目《牧羊卷》还是《牧羊圈》?

在古老的中国戏曲,有些错词别字一直是困扰着观众,一个戏曲究竟有几种写法,好多地方也是将错就错了,比如《梅绛亵》也写作梅降雪或梅降亵,《鲛绡帕》,绞绡帕,蛟绡帕。还有最典型 就是《牧羊卷》,人们可能想到牧羊圈,都是这种写法,孰不知《牧羊宝卷》是有来历的。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1)

从《牧羊卷》说起寒 声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2)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3)

“山陕梆子”谱例《牧羊卷》 事见《牧羊宝卷》 “宝卷”为说唱形式。故事写黄龙造反 朱春登代叔从军。其婶母之内侄宋成伴送春登赴军 宋成因慕朱妻赵锦棠 中途暗害春登未遂 回来谎报春登战死。春登之婶母又欲谋占其长房家产 逼赵锦棠改嫁宋成。锦棠不从 婶母将锦棠婆媳赶到山中牧羊。春登立军功归省 听信婶母谎言 以为妻、母均已亡故。遂去坟台搭灵棚哭祭 并舍饭七日 超度亡灵。适锦棠婆媳乞讨至此 朱母讨饭 失手打碎饭碗 朱春登唤锦棠进棚问话 因锦棠手上有朱痕 夫妻母子骨肉团圆。改编为梆子戏后又名《牧羊山》、《席棚会》、《壮丁荣归》、《黄龙造反》、《朱痕记》、《朱春登放饭》。我少年时 见梆子戏常演此剧。“舍饭”即其中一出 且至今久演不衰。《牧羊卷》系由《牧羊宝卷》改编 宝卷的问世 郑振铎、胡土莹均有解释。传说产生于宋代 但他们收购到的刻本止于明代万历年间。这里且引胡士莹编《弹词宝卷书目》前言中的一段话如下宝卷是一种模仿佛经式的经卷作品 它虽然流行在民间 宣讲范围却只限于僧宇尼庵。一般都当做劝善书看待 很少有人将它们看做文学作品 所以比弹词更少引人注意。郑振铎先生在发表弹词目录的同时 也发表了一篇《佛曲叙录》 内载宝卷三十多种。后来他又陆续在上海、北京等地收得约在百种以上。在上海所得的是清末民初的刊本和石印本 已尽毁于“一·二八”之役。在北京所得的多是明代万历年间和清代初年所刊的梵箧本 都是非常名贵的东西 不知现在还保存否?我搜求宝卷比郑先生迟了六七年 所得的都是普通的刊本和石印本 也有一百六七十种 现在这些宝卷也已易主了。这个宝卷书目是根据我自己所藏的底稿和郑先生以及其他藏家已发表的一部分编成的 总计也有二百种以上。我这里是在追寻宝卷和板腔体梆子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因为《牧羊宝卷》改编为梆子戏《牧羊卷》 尚不离母体“卷”字。梆子戏《清风亭》原名《天雷报宝卷》;《目连戏》原名《目莲宝卷》 起码说明梆子戏剧目有源于宝卷一说。细査胡士莹所编宝卷书目 如《梁山伯宝卷》、《白蛇传宝卷》、《二度梅宝卷》、《三世修宝卷》、《六月雪宝卷》、《李三娘宝卷》、《何仙姑宝卷》、《李宸妃宝卷》……属于梆子戏同名上演剧目相当不少。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4)

从宝卷书目与梆子戏剧目的渊源关系这个事实提出一个问题:宝卷究竟如胡士莹先生说“只限于僧宇尼庵”宣讲呢 还是要向世俗社会说唱?如果只向僧尼宣讲 他们宣讲那部分宗教类作品足矣 又何必再宣讲这些世俗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呢?这是其一。其二 宝卷产生于宋代 明代已盛行。他们宣讲宝卷号称“宣卷” 他们宣唱或吟唱的声调是怎样的?与梆子戏声腔的产生有无关系?关于“宝卷”、“鼓书”说唱对梆子戏的产生 本来在1982年“梆子声腔剧种学术讨论会”上 我的论文已经提到了它们的曲目对梆子戏剧目的传承关系。但声腔渊源如何?是否有关系?如有关系 又如何衔接?尚未捕捉到具体材料。十年后的1993年春 运城文化局杨明锁同志陪同我在山西运城地区作田野调查 大约从沿黄河一线芮城、永济、万荣、稷山等县的有关农村转了半个圈。这次主要是调查“锣鼓杂戏”的 同时也见到不少民间说唱班。如农历二月初二 在芮城县新石器时代靥河文化所在地阳贤镇庙会 就意外遇到了永济县首阳裴旺村道情说唱班 同时发现他们除说唱永济道情外 并携带有数部厚厚的大部头宝卷书 全属清光绪至宣统年间(1875-1911)手抄本。他们说:“这里道情班历来宣唱宝卷 宝卷是另一种唱法。”并且说:“一贯以胡琴伴奏为主。”因为他们正忙于为赶庙会的香客说唱道情 只能作简短的访问。我由此又联想到1982年第一次梆子声腔剧种学术讨论会期间 陕西的王依群同志提到“陕西关中地区道教‘善人’宣唱七字调、十字调‘劝善调’可能产生板腔体‘秦腔'”。《牧羊卷》出自《牧羊宝卷》;《白蛇传》、《梁祝姻缘》、《二度梅》、《窦娥冤》等戏都与宝卷有关。永济道情班的宝卷也是七字格、十字格 而且一贯以胡琴伴奏。由此联想到梆子戏的产生 应从“宝卷”、“胡琴”的进一步关系来探寻了。因为“宝卷”与“变文”有传承关系 胡琴与奚琴一脉相承。它们与梆子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呢?李政道说过:“科学研究要靠逻辑思维 真正的科学创造并不都是从逻辑思维开始 往往都是从灵感思维突然想到的。然后再用逻辑思维考查衔接。”钱学森也说:“逻辑只是解决科学问题 形象思维是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前科学知识都利用起来。”我就从对于胡琴伴奏唱宝卷、奚琴伴奏唱同州梆子和“变文”、“宝卷”、“鼓词”与“梆子戏”这一通俗文艺脉络的顿悟中 继续深入求索。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5)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6)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7)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8)

《牧羊卷》(一名:《席棚会妻》;一名:《双槐树》)

主要角色

朱春登:老生

赵锦堂:正旦

朱母:老旦

朱春科:小生

宋氏:丑旦

中军:净

衙役甲:丑

衙役乙:丑

卷席筒中最好听的戏曲(谈戏曲剧目牧羊卷如何成了牧羊圈)(9)

《牧羊卷》李崇善饰朱春登

情节

山东朱春登与弟朱春科,奉旨平西施国黄龙之乱。朱春科之母宋氏,欲谋朱春登家产,遣侄宋成候于要路截杀之。宋成正欲下手,忽遇一猎者放枪猛击,宋成大惊,只夺朱春登衣服而去。朱春登至军中,有神人赐以三箭,遂得荡平西施,封为平西侯,朱春科亦得忠义大夫之职。二人衣锦还乡,立斩宋成。朱春登回家,见门庭沉寂,大惊。询问婶母,则谓朱春登“出门后,老母、娇妻,因思成疾而死”,实则被其逐出,流落他方,沿门求乞耳。朱春登闻此噩耗,五内崩裂,以为昔之捧檄而喜者,为母也。今乃皋鱼增痛,奉倩伤神,虽得高官厚禄,有何生趣?遂高搭席棚,施衣拾食,以济孤寒。其母及妻赵锦堂正在行乞,有神人引至双槐树前。婆媳二人,见有施食处,即向门役丐得残羹冷汁,食毕细认双槐,确系朱氏祖墓,号啕大哭。朱春登闻之,唤入席棚,细询穷诘,又细玩赵锦堂之手掌,有硃砂红印,确为结发之妻,急请老母入棚,叩首谢罪,一家团聚,悲喜交集。朱春登诘问婶母何以下此毒手,宋氏抵赖,对天发誓,誓语未终,即被苍龙抓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