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实施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六盘水)
六盘水市实施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六盘水)继续做好机动车环保检测及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工作。全市已建成并投入正式运行的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为10家,另有4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经省环保厅批复同意建站。“黄绿标管理覆盖率”已经达到100%,顺利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1月-11月共淘汰黄标车7193台,监测发放黄绿标67653个;推进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根据《六盘水市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督促水城县、钟山区完成辖区内110座加油站、1个储油库油气污染治理工作。今年共完成26座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同时,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全面检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针对六枝特区、盘县存在的问题下发《关于对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督办的函》进行督办,有效促进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水源安全。巩固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成果。积极申报2014年度三岔河环境保护河长制项目,落实2014年河长制工作目标任务,在去年4月的省考核验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呈现稳步向好态势。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跨界断面、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100%,地表水河流断面水质共监测了17个断面,达标率70.6%。完成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151天,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28天,良的天数为123天,优良率达100%。PM2.5试监测100天,其中1级天数为10天,2级天数为36天,2级以下天数为54天,达标率为46%。
积极推进环评审批信息公开,做到环评受理、审批、验收过程全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全公开,涉及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环评审批信息全公开。2014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68个,其中审批编制报告书项目19个,编制报告表项目47个,编制登记表项目2个,因为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选址不合理等原因不予审批项目5个;共出具初审意见17个,执行标准31个;对8个项目进行了环保验收,对19个项目下达了试生产批准通知书。
即将开工建设的出水洞水库效果图片 文维供图
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物减排,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重金属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水源安全。巩固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成果。积极申报2014年度三岔河环境保护河长制项目,落实2014年河长制工作目标任务,在去年4月的省考核验收中,三岔河流域河长制考核第1名;继续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印发《六盘水市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检查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六盘水市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组织完成玉舍水库、六枝中坝水库、盘县松官水库和啸天龙水库的评估工作,积极协调县区开展玉舍水库一级保护区治理工作,完成双桥水库一级保护区治理调查方案,落实我市6个示范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积极参与区域水资源治理工作。
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保护国土资源。制定2014年全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通过环保部、省厅对我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考核,并申请到省300万元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对水城县陡箐乡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有效推进大湾片区铅锌冶炼废渣的治理项目。推进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工作。制定2014年第一批市级环境污染限期治理任务,督促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完成矸石山治理任务,完成3个限期治理项目验收,对双元铝业有限公司下达环境污染限期治理任务。
加强辐射管理工作。全年共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36家,换发4家,对野马寨发电厂、首钢水钢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符合条件的2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了验收,1枚疑似放射源进行初步鉴定,切实保障全市辐射安全。
同时,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全面检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针对六枝特区、盘县存在的问题下发《关于对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督办的函》进行督办,有效促进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机动车环保检测及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工作。全市已建成并投入正式运行的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为10家,另有4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经省环保厅批复同意建站。“黄绿标管理覆盖率”已经达到100%,顺利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1月-11月共淘汰黄标车7193台,监测发放黄绿标67653个;推进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根据《六盘水市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督促水城县、钟山区完成辖区内110座加油站、1个储油库油气污染治理工作。今年共完成26座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一是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专项资金。获得省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56万元,市级资金500万元,共扶持建设生态村寨的13个项目。二是努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完成纳入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畜禽养殖减排项目37个(含关闭)。三是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向省申报了5个生态村、1个生态乡镇,并获得2个生态村、1个生态乡镇的认定。
环境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应急及举报联动制度
2013年4月,经市编办批准,在六盘水市环境监察支队加挂“六盘水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牌子,原环境应急科不再挂“六盘水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牌子,并增加5名编制专门用于应急工作。完善了环境应急值班制度。2013年与市消防支队签订了六盘水市环保局、六盘水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联动协议。四是拟建了由火电、水泥、钢铁、煤炭洗选、矸石发电、农药等为主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五是我局建立了环境应急监测、事故处置队伍。应急监测队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投入了290万元购置了应急监测车、应急监测仪器及其它装备,打大提升了我市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六是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三级在线监控平台对重点监控企业进行监测预警,目前接入我市自动监控平台能够实现国家、省、市3级平台数据传输的企业有43家,并对涉及焦化、煤矿、洗煤等18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七是2014年在市消防支队建立了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生态环境执法监督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开展了“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和高速公路沿线企业、标准化渣场及尾矿库项目等专项执法检查,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完成市直管国控重点污染源每月一次和一般污染源每季度一次的现场监察工作,加大日常监察力度。截至11月30日,市环境监察支队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1969人次,检查企业531家次、新建项目83个,下达环境监察执法通知书28份。对8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共处罚款87万元。
认真开展排污费征收、稽查和环保专项资金工作。截止11月30日,全市共征收解缴排污费8567.80万元。其中市局1540.99万元,六枝特区345.72万元,盘县3627.65万元,水城县2285.65万元,钟山区767.79万元。缴入市级国库2561.37万元。经稽查,补征收排污费2 612 065.00元。从2014年排污费专项治理资金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给以26家单位申报的32个项目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做好环境信访、应急和环境安全工作。安排专人值班,确保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畅通。并派专人进驻群众服务中心,及时接访处置信访问题。截至11月30日,共接到环境信访投诉案件85件,处理回复率100%。切实保障了群众环境权益。拟建六盘水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库,修订《六盘水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六盘水府办发〔2014〕12号)。4月顺利开展了氨气泄露应急演练,完成了钟山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截至11月30日,参与处理环境应急事件4起。制定《六盘水市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对尾矿库、饮用水源地、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了环境安全大检查。对19家危险化学品企业、25个尾矿库、4个渣场、10家涉重金属企业、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汛前汛期环境安全大检查。
圆满完成专项稽查工作。制定《六盘水市2014年环境监察专项稽查工作计划》(六盘水环通〔2014〕74号),对六枝特区和钟山区环保局进行环境监察专项稽查,并下达监察稽查意见书,规范了县区现场环境检查和行政处罚等工作。在2013年度全省环境监察考评中市环境监察支队名列全省第三,再次评为优秀等次。
五彩斑阑的针阔混交林
据统计显示,全市巡山护林6000余次,共摸排涉林案件516起(含重特大案件13起),其中盗伐、滥伐林木案67起,毁坏苗木林木案8起,违法征收占用林地283起,违法运输木材17起,非法收购加工经营木材92起,森林火灾7起,破坏野生动植物及其他42起。
节能降耗
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时期,省下达我市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为16%。2014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2.3539吨标煤/万元,降低率9.20%,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为126.41%,
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次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2 : 62.7 : 32.1调整为2014年的7.2 :54.4 :38.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2011年上升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11年下降8.3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节能方面以重点用能单位为依托,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大力推进电力、冶金、水泥、建材等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了首钢水钢余热余压发电、大唐发耳电厂能量系统优化改造、瑞安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节能改造项目等一大批节能改造项目,并得到了国家、省的政策资金支持。减排方面全部建成8台火电机组,7条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线脱硝设施建设,8台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增容改造、11台火电机组旁路封堵工程按计划完成任务,全市钢铁、燃煤电厂、水泥企业均配套除尘设施。
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业方面认真落实“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工作,对全市21家“万家企业”用能情况实行月调度、月报送、月通报制度,及时向省有关部门报送情况;建筑方面市中心城区在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已全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四是强化技术支撑。通过国家层面组织的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和即将召开的国际节能低碳创新技术与装备博览会等平台,吸收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并向全市推广。同时我市出台《六盘水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重点支持“利用粉煤灰填料生产建筑木塑料墙板”、“污水处理剂新产品研发”等领域,加快我市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工作。五是加强政策扶持。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节能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减排工作;积极促进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入驻我市,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向节能环保领域倾斜。六是做好全市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宣传等各方面工作。组织全市“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执法检查,对13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察,对22家重点能耗企业执行月监测监察制度,按月调度企业能耗限额和经济运行情况,并定期通报企业能耗指标和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宣传方面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参加节能宣传周和世界环境日活动,通过街头宣传、媒体广播、深入社区学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广泛开展。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黔国土资利用函〔2014〕7号),我市已纳入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参评城市。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山复绿”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36号)及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关于印发贵州省“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3〕46号)的文件精神 我市总计纳入矿山复绿的矿山数为842个,复绿面积1180.5公顷。纳入省级复绿规划的2013年1个,2014年12个,其余804个纳入市、县复绿规划。市、县国土资源局《“矿山复绿”实施方案》通过审查。2014年,全市启动13个“矿山复绿”项目,目前均已通过省厅验收。
发展循环经济
落别樱桃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围绕打造“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全面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猕猴桃10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商品蔬菜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油菜(含花卉、苗圃)50万亩、草食畜牧业50万亩】,加快推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力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2014年,完成猕猴桃、茶叶、刺梨等特色产业种植88.98万亩,调减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30万亩,粮经比从51:49调整到39:61,经济作物占比大幅提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增11个市级园区为省级园区,全市省级园区达26个;省级及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33家、126家,新增农民合作社266个,实现总产值42.81亿元,总销售收入32.87亿元。依托现有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了六盘水郎岱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六枝特区北部库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六枝特区大用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钟山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示范园、盘县红果镇舍勒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等25个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初步构建了“绿色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全混饲料—生态化规模养殖—规模化沼气—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传统产业基础,2014年完成原煤7121.7万吨,洗精煤3434.09万吨,焦炭541.05万吨,钢材430.1万吨,水泥920.05万吨,发电量364.8亿千瓦时,铝材22.83万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快,黔桂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全面建成正式运行;华润六枝电厂、六枝路喜循环经济、盘北低热值煤电厂等一批低热值煤电厂及风电项目加快推进;水矿鑫晟煤化工复产;盘县黔桂天能焦化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及苯加氢项目建成投产、LNG项目即将建成;煤层气开发利用扎实推进,开发利用率达33.3%,煤电钢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从上年的97%下降到82.75%。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依据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研究和建立入园企业的链接关系,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生态工业产业链(网)。其中“六盘水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六盘水市第一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钟山水月园区已经形成了“煤—焦—钢—建材”为核心的循环经济链条;以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盘县鸡坪(柏果)工业园区已形成了“煤—电—化—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鑫晟煤化工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已形成了“煤—电—铝—铝加工”和“煤—电—化—建材”为主的循环经济链条。
循环型服务业及社会层面。围绕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目标,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成功打造玉舍森林公园滑雪场、夜郎牂牁江等一批旅游景区,成功举办全市第一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和第十一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贵州屋脊·中国凉都”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特色旅游品牌得到广泛认可,2014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达1032万人次,增长47.4%,旅游总收入57.27亿元,增长29.1%,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加快“引金入市”步伐,成功引进招商银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商贸物流、文化体育、康体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有力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探索城镇生活垃圾收集与利用体系建设,筹划建设六盘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废旧资源开发建设,探索构建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有机结合的循环发展格局,以六盘水华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六盘水市金属回收公司、六盘水天一工贸有限公司、盘县物质贸易总公司为主体,基本形成以废旧金属回收和汽车拆解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区,推进城市集中供热进程。
森林、林地、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造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14.2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1.34万亩、封山育林33.69万亩、森林抚育29.2万亩,与“十一五”相比多114.23万亩、增加114.23%。森林面积达67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300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全市实施公益林补偿面积454.05万亩,中央、省、市各级投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4亿元。森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成功报批了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黄果树瀑布源国家森林公园、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六盘水牂牁江国家湿地公园、“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即“五园三乡”名片。积极开展了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等专项行动,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侦破)各类森林案件1754起,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12万元。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林业投入加大。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共投入资金30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17亿元、市级投入资金3亿元、社会民间投入10亿元。
城区绿化
截止到2014年底,六盘水市中心由于德坞,凤凰,双水新区的开发,建成区面积已达140.3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为5552.84公顷。相比2007年底城市绿地率为27.63%,到2014年底的时候,由于新建小区的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的增加,绿地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达到了36%,绿化覆盖率为39.58%。建成区内现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五类公园,共43个。其中5个综合公园:凤池园、麒麟公园、瑶池公园、六盘花山公园以及明湖国家湿地公园;12个社区公园:京都翠苑、凉都花园、时代家园、阳光花园等;9个专类公园:笔架山公园、德坞水库公园、红桥红豆杉主题公园、六盘水体育中心、清碧公园(六盘水动物园)、上钟山公园、水钢地下公园、天波楼公园和仙水坡烈士陵园;2个带状公园:水城河带状公园、双龙河带状公园;15个街旁绿地(广场):人民广场、德坞少数民族图腾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水城县政府广场。
建成区内绿地覆盖度增长较快,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度>36%的要求,绿地覆盖度也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31%的要求。六盘水市的人均建设用地大100m2 国家园林城市规定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需>9m2。而六盘水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则达到8.71m2,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规定,且六盘水市政府正着力于建设城市综合公园。未来的几年,六盘水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会有较大发展。
石漠化综合治理
六盘水市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石山区,为我省石漠化危害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石漠化面积(省林业厅第一次监测数,下同)468.5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1.51% 其中,极强度石漠化面积为30.5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06%;强度石漠化面积为70.22万亩 占国土面积的4.72%;中度石漠化面积235.9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5.94%;轻度石漠化面积为130.7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79%,还有潜在石漠化面积197.1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3.26%。目前,全市治理石漠化面积60余万亩,成效明显。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2012年11月至2014年底,全市面上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6.18km2。
全市点上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如下:2012年11月至2014年底,全市共实施8个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90km2,完成投资6472.5万元。2013年实施的项目一是六枝特区2012年坡耕地综合整治试点工程项目(中寨及洒志乡);二是盘县2012年坡耕地综合整治试点工程项目(民主镇)。以上两个项目措施内容均为建设坡改梯4.16平方公里(0.625万亩)及水系、基础设施配套,总投资共2500万元;2014年实施的项目一是2013年滇黔桂岩溶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四个县),二是2013年贵州省水城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三是2013年盘县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以上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58km2,总投资3972.5万元,目前,全部完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与市财政局联合做好2012年230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管工作。完成2012年度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受益、进度情况统计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情况月报表,推荐6个村参加2013年省级生态村的申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市住建局不断加强收集、转运等设施建设。现有农村的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情况。果皮箱3663个,垃圾收集箱1450只,垃圾收集池833座,垃圾收集手推车148辆,垃圾收集车163辆。现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建设情况:建设总规模2632.5吨/日,建设投资1356.5万元。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垃圾设施处理点22个,设计处理能力1305.2吨/日 总投资18342.23万元。
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2万户(六枝特区2万户、盘县5万户、水城县3.8万户、钟山区1.2万户),池容96万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建设9处,小型沼气工程建设92处,受益农户12万户;实施“三沼”综合利用30万亩。累计建成农村清洁示范村20处,受益农户870户,农村清洁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太阳能路灯、排污管道、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池、农田废弃物收集池等设施。
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绿色矿山创建
2014年11月我市承办了贵州省“矿山复绿”工作现场会(水城县鸡场镇攀枝花煤矿),全省各地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及部分县区到我市参加现场会。我市总计纳入矿山复绿的矿山数为842个,复绿面积1180.5公顷。纳入省级复绿规划的2013年1个,2014年12个。2014年,全市启动13个“矿山复绿”项目,目前均已通过省厅验收。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训
将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纳入2014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于2014年11月举办一期题为“生态文明与城市安全”的凉都周末大讲堂专题讲座,培训各级党员干部500余人。组织牵头39家单位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宣传环保知识,讲解绿色消费,解答法律问题,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借此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环境保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通了微信号为“lpsshbj”的凉都环保微信公众平台,在一定范围宣传了我市在环境保护工作,抓住了环保宣传工作的主阵地,运用手机微信这一信息化传播平台开展环保宣传,加强公众参与。积极组织参加行政执法培训。今年共组织45人参加培训,29人持有行政执法证,切实做到持证执法,依法行政。厘清行政审批流程。配合省环保厅法规处、市法制办等部门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目录编制等工作,压缩审批时间,方便广大群众。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抽查环评类案卷27卷、行政处罚类案卷15卷,全部达到优秀等次。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共10家试点企业,3家投保,投保率30%,投保保费总额48.45万元,保险责任限额2000余万元。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市绿色建筑相关工作,市住建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六盘水市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六盘水住建通〔2014〕57号)、《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贵州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申报的通知》(六盘水住建通〔2014〕58号)、《关于组织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储备项目的通知》(六盘水住建通〔2014〕253号)等文件,支持鼓励各县区做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储备及申报工作。由市住建局起草的《六盘水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已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六盘水府办函〔2015〕42号)。 2014年,我市通过竞争性谈判委托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单位对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凉都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开展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相关工作。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已通过国家住建部审核,现已在住建部官网进行公示,向省住建厅报审。
航运:我市辖区内的码头和营运船舶上均设置有垃圾桶,并定期清扫保洁。同时,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引导旅客在乘船时不向外抛洒垃圾,船舶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油等均要求船员在船舶停泊后上岸处理。
公路:到2014年底,累计完成县乡道改造61.9公里、通村油路3603公里(2013年底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3178.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2.8亿元。在2010年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的基础上,我市建制村的通畅率逐年提升,为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十二五”末,我市通沥青(水泥)路的建制村比例将达到95%,较“十一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
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2012年10月六盘水市启动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县卷)影视档案资料拍摄工作。为了使影视资料拍摄工作及时完成,在工作启动之时,盘县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拍摄领导小组,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详细分工,各小组做到责任明确。历经一年半的时间,《盘县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视档案》拍摄工作全面完成,2014年3月公开出版发行。
2014年4月28日至5月8日,市非遗中心开展了非遗保护工作培训,把培训人员扩展到乡镇、直接面对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第一线工作人员。 2014年5月25日,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六盘水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1项:彝族盘歌“阿肯索”;传统音乐:唢呐演奏技艺;传统美术:水城农民画、四印苗服饰艺术;传统戏剧:折溪地戏、比德傩戏;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四印苗花棍武“迦尕”;传统手工技艺:六枝剪纸、彝族服饰彩布帖花、歪梳苗蜡染、淤泥彝族水拌酒、盘县火腿制作工艺;传统医药:花苗支系苗医药等共七大类13项。
培育生态文化载体方面
2014年12月3日,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贵州省非遗保护中心牵头,水城县、册亨、关岭等等7个县捆绑申报《布依族服饰》列入其中。至此,我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增至5个,分别是六枝特区《梭戛箐苗服饰艺术》、盘县《布依盘歌》、《彝族民歌》;水城县《苗族芦笙舞》、《布依族服饰》。这套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视档案《布依盘歌》、《彝族民歌》等2项国家级名录,有《羊皮鼓舞》、《砂陶制作工艺》、《老厂土法造纸》、《彝族婚嫁习俗》、《毕摩祭祀文化》、《大筒箫的制作与演奏》、《苗族直箫乐》、《彝族古歌》、《苗族采花节》等9项省级名录共分11部。
六盘水市于2014年3月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经过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状况的梳理,拟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于2014年11月底前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盘歌》、《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舞》三个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工作。2014年4月5日开始至4月10日,在全市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活动,经过筛选,我市向省文化厅推荐五名传承人。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我市2014年10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生态旅游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生态旅游委,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盘县、六枝特区、水城县相应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局,钟山区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局。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市、县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我市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内容,设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3个专题(包含9个改革事项任务)。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方面
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六盘水分论坛。我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把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在水生态文明和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经省委、省政府批准,2014年7月12日,以“水生态文明与水生态基础设施”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六盘水分论坛在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举办,内容包括论坛学术交流、招商引资座谈会、城市经验交流以及新闻发布会。期间,我市还与贵阳市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地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学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