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后如何打败项羽的(为何貌似弱小的刘邦赢了)
刘邦最后如何打败项羽的(为何貌似弱小的刘邦赢了)所以,项羽与刘邦的争斗,必然会输得精光,最后乌江自刎,亦是咎由自取。而且,第二天,刘邦还在他最需要养伤的时候竟然挣扎着起来,乘着车在各营之间巡视了一周。将士们知道他负了伤,士气一度低落,如今看到他巡视军营,大家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刘邦就是凭借这种超常的毅力,平息了将士们的猜测,重振了士气。这种大局意识,项羽却没有。我们从刘邦总结的项羽十宗罪中,也可以看出项羽的性格缺陷:一宗罪为违背约定,封刘邦汉王,失信;二宗罪为假托怀王之命,诛杀宋义,取而代之,无义;三宗罪为临时违命,回军入关,无信;四宗罪为火烧秦宫,挖掘坟墓,无德;五宗罪为秦王子婴已降,却将其杀死,无德;六罪为坑杀秦朝降卒20万,滥杀;七宗罪为分封将领好地方,却迁走原来的诸侯王,无秩;八宗罪为将义帝逐出彭城,无忠;九宗罪为杀害义帝,无义;十宗罪为弑君杀降,为政不公,大逆不道。这十宗罪虽有部分夸大成分,但大部分属实,这证明项羽在秦末纷起的
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这两个人,一个像狐狸,一个像猛虎,在猛虎与狐狸的争斗里,先前看似弱小的狐狸,最后却把看似高大英勇的猛虎打得惨败,输到精光,最后拔剑自刎。历史的演绎,怎么会这样呢?
我们可以从二人的性格上,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源头。比如刘邦,表面上看,刘邦大大咧咧,直来直去,其实,刘邦是秦末后时代战场上最老奸巨猾的一个人。当初,刘邦项羽对峙于鸿沟的时候,项羽因为粮道受阻,供给不畅,希望与刘邦速战速决,便一番二番三番的叫阵,气焰十分嚣张。然而,刘邦却死不应战,他以超常的忍耐力和超人的狡猾劲,一直与项羽耗着,打不赢,拖死你。
刘邦打仗不行,但磨嘴皮子却十分在行。项羽叫阵,他不接招,项羽叫骂,他便到达鸿沟边,一口气数了项羽十大罪状,气得项羽暴跳如雷。项羽不停地喝令弓箭手到涧边,一排排利箭密密麻麻地射向了对面刘邦的阵地,后来,果然有一支不长眼睛的箭,正好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刘邦的胸部,虽然扎得不深,但也疼痛难忍。
不过,刘邦的长处却正是这种遇事不乱、巨痛不惊的狡猾,凡有利于争天下的任何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凡是不利于争天下的时候,再亲的人他也能舍弃,再大的痛他也能忍受。这一刻,他几乎痛得要晕死过去,但他竟然没去捂他受伤的胸,却用手去摸没有受伤的脚,还故意说敌人射中了我的脚趾,然后,伏鞍而归。伤胸而摸脚,当然不是脚气痒,而是为了安抚军心,不损斗志啊。这与其说是他的狡猾,毋宁说是他的大局意识强。
而且,第二天,刘邦还在他最需要养伤的时候竟然挣扎着起来,乘着车在各营之间巡视了一周。将士们知道他负了伤,士气一度低落,如今看到他巡视军营,大家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刘邦就是凭借这种超常的毅力,平息了将士们的猜测,重振了士气。这种大局意识,项羽却没有。
我们从刘邦总结的项羽十宗罪中,也可以看出项羽的性格缺陷:一宗罪为违背约定,封刘邦汉王,失信;二宗罪为假托怀王之命,诛杀宋义,取而代之,无义;三宗罪为临时违命,回军入关,无信;四宗罪为火烧秦宫,挖掘坟墓,无德;五宗罪为秦王子婴已降,却将其杀死,无德;六罪为坑杀秦朝降卒20万,滥杀;七宗罪为分封将领好地方,却迁走原来的诸侯王,无秩;八宗罪为将义帝逐出彭城,无忠;九宗罪为杀害义帝,无义;十宗罪为弑君杀降,为政不公,大逆不道。
这十宗罪虽有部分夸大成分,但大部分属实,这证明项羽在秦末纷起的战场上,其表现出来是一个无德无信、不忠不义的小人行径,这样的人既无成大事都的胸怀,也无容天下的格局。
所以,项羽与刘邦的争斗,必然会输得精光,最后乌江自刎,亦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