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从哪个地方跨过鸭绿江(鸭绿江沿边行3丹东)
抗美援朝从哪个地方跨过鸭绿江(鸭绿江沿边行3丹东) 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市振兴区滨江中路鸭绿江畔,1909年8月修建,1911年10月通车,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通往朝鲜的单线铁路桥。该桥长944.2米,共12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通行。2010年拍摄。 鸭绿江起雾了...断桥景区。断桥前。
二、丹东(下)
丹东市主城区隔鸭绿江相望的是朝鲜新义州市,朝鲜第四大城市,是平安北道的首府。
沿鸭绿江大街继续前行,就到了丹东最著名的景点——鸭绿江断桥。
景区鸭绿江上有两座桥,一座称鸭绿江断桥,一座称中朝友谊桥。
鸭绿江起雾了...
断桥景区。
断桥前。
2010年拍摄。
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市振兴区滨江中路鸭绿江畔,1909年8月修建,1911年10月通车,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通往朝鲜的单线铁路桥。该桥长944.2米,共12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通行。
2017年拍摄。
2010年拍摄。
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日中朝友谊桥,遂将鸭绿江第一桥改为公路桥,两桥俗称为鸭绿江上的“姊妹桥”。
2010年拍摄。
2017年拍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两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为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至14日,铁路大桥在这场战争中被敌人拦腰炸断,此后被称为“鸭绿江断桥”。战争结束后,鸭绿江断桥朝方2孔的铁路残骸被拆除,而我国一侧的4孔残桥却带着累累伤痕,完整地保存下来,屹立在鸭绿江上,供人们凭吊。
断桥上的雕塑——为了和平。2017年拍摄。
2010年拍摄。
2010年拍摄。
彭德怀入朝
1950年10月19日下午,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乘专机在4架战斗机护航下到安东(丹东,下同),为抢在部队之前入朝与金日成面商。
彭德怀在安东志愿军镇江山招待所主持召开志愿军第13兵团党委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向朝鲜战场出动的意图、决心和在北京研究的作战方案,并对志愿军的渡江开进计划作最后部署。
19日傍晚,安东地区冷风夹着细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鸭绿江大桥(现在的断桥,后来被美军炸断)与前来送行的高岗和志愿军领导人匆匆握手告别。彭德怀坐上吉普车,随车带着参谋杨凤安和警卫员郭洪光、黄有焕出发了,后面一辆装电台的卡车紧紧相随,这就是志愿军的指挥中枢,人员和装备如此精干,而且出国了竟忘带了翻译。
19日,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按照预定计划,秘密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集安)三个口岸,跨过鸭绿江,出兵朝鲜。从此,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2017年拍摄。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激越雄壮、经久不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把鸭绿江的名字传遍五湖四海。这首歌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的军歌,该曲创作于1950年11月26日。不过,最早唱着同样歌词不同曲调通过鸭绿江大桥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1师26团5连,时间是1950年10月24日。
麻扶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
麻扶摇(1927-2019),1927年3月出生,黑龙江绥化市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1947年2月入伍。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1954年,奉调到炮兵司令部办公室工作。1955年授予大尉军衔,后晋升为少校军衔。1966年又奉调到第二炮兵部队某基地机关工作,历任组织处长、后勤部副政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军职)、基地纪委书记等职。1987年2月离休。
抗美援朝部队出征前的一天晚上,麻扶摇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一首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第二天,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表达了全连指战员的共同心声。在团誓师大会上,麻扶摇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5连有一位文化教员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1950年10月23日,炮兵第1师从丹东鸭绿江大桥(当时大桥尚未被美军炸断)进入朝鲜。这一天,他们连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的。不过,这首歌并不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时也发现了这首诗,并把这首诗引用到了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并作了个别修改: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把“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陈伯坚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只是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这篇通讯,这首诗引起国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读后赞不绝口,很快就谱出了曲。他接受了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同志的建议,把“打败美国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帝野心狼”。不久,这首歌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歌名,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11月30日在《人民日报》,12月初在《时事手册》半月刊上发表。歌曲发表后,周巍峙一直觉得歌名不够理想。恰在这时,他看到《民主青年》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刊载了这首歌,连连称赞“战歌”一词用得好,就将这首歌曲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此后,该曲在全军、全国广为传唱。
周巍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曲作者。
周巍峙(1916年6月-2014年9月12日),男,原名良骥,江苏东台人,音乐家。曾担任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首次指挥演出了《黄河大合唱》。1950年创作《打败美帝野心狼》,后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64年,组织了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的创作排练工作。1982年,领导和组织创作、演出大型音乐舞蹈《中国革命之歌》。曾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特别奖、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奖。
38军从朝鲜返回祖国。
1953年7月4日(朝鲜停战前夕),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主力由朝鲜的慈母山至安州、肃川至新安州沿线各火车站分别装载,沿京(平壤)义(新义州)铁路,通过中朝友谊大桥,继续沿安(安东,即丹东)沈(沈阳)铁路回到祖国东北地区之山城镇(军部)、通化、辑安(112师)、抚顺、清原(113师)、海龙、盘石(114师)一带集结。
丹东中朝友谊桥。
向38军的前辈们致敬!
抗美援朝纪念馆。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中国建成开放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很值得一看。因为2010年在丹东开会时,专门去纪念馆参观和拍摄,这次没有去现场。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2010年拍摄)。
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园区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其中,纪念馆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基本陈列主题,设置了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等,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碑(2010年拍摄)。
2010年参观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认真听取讲解。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卅八军万岁!”展示牌前照相。
38军前辈吴岱、刘海清、张友喜捐送的纪念章、奖章和指北针。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实景展示...
抗美援朝纪念塔。
抗美援朝纪念塔高53米,其数字寓意着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纪念塔正面镶嵌着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望着这庄严而神圣的纪念塔,又怎能不令人想起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朝鲜饮食和歌舞
在丹东,一些酒店不仅有朝鲜饮食,还有免费歌舞。
吃点什么好呢?
点了不少菜...
歌舞开始了...
最后,观众上台与演员互动...
鸭绿江对岸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丹东是志愿军作战后方一线保障基地,当时有个口号叫“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的1950年至1953年期间,丹东市参战民工达220947人次,其中随军赴朝参战民工2万余人;3万名妇女参加拆洗、缝纫、护理等拥军队伍;青年和学生自愿组织输血队,仅元宝区青年便为志愿军献血达58万毫升……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得志,亲笔为这座城市写下题词:“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待续)
【精彩评论】
超燃:身临其境!感受很深![赞][赞][赞]
李哈哈:文章描述得太详细了!我好奇这座断桥是否还留下了当年战争的痕迹呢?
作者:[玫瑰][玫瑰][玫瑰]仔细看有弹孔。[微笑]
杨年春:真希望有机会去丹东看看这座著名的断桥,听说风景很美!
李喜文:感谢作者分享关于丹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人对这个地方更加向往。
同路人(江霖):分享了![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