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律不齐跑步能够帮助恢复吗(瑞金惠小平跑马拉松晕倒)

心律不齐跑步能够帮助恢复吗(瑞金惠小平跑马拉松晕倒)心脏复苏会不会把人的肋骨压断?惠小平强调,如果操作正确,一般是不会损伤肋骨的;就算压断一到两根,不久也会长好,总比畏手畏脚放任患者丧失生命要强得多。另外,全国各地法律都在不断完善,对于紧急现场救护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如果对患者造成意外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因此遇到他人晕倒,要积极去进行救助。惠小平介绍,心脏复苏要求把上半身的重量通过双臂完全压到患者胸部,并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高频率;按压位置是用手掌根部压在两乳头连线正中的胸骨部位,不要压倒两侧的肋骨;在胸部按压需要5-6厘米的深度,如果动作太轻太慢就没有效果;现场持续实施心肺复苏按照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轮,不间断的进行;同时现场配备的AED在第一时间进行除颤治疗。心源性晕厥是所有晕厥中最严重的,这种晕倒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的,跑者出现意识丧失,无呼吸,无脉搏,如不及时抢救就有致命的危险。究其原因,是由于剧烈运动导致肌肉耗氧激

心律不齐跑步能够帮助恢复吗(瑞金惠小平跑马拉松晕倒)(1)

搜狐健康 文/周亦川

马拉松是一项对人体耐力体能要求非常严苛的体育项目,如今在我国非常盛行,每年全国各地总共举办上百场。由于消耗极大,所以选手发生晕厥的事情十分常见。马拉松运动为什么容易发生晕厥,有致命的危险吗?

上海瑞金医院惠小平教授告诉搜狐健康记者,马拉松选手晕厥的原因多种多样,譬如有些跑者平时缺乏经常性的跑步锻炼,加上赛前精神紧张,睡眠不足,一旦上赛道,体能及心肺功能跟不上而发生晕厥;另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由于大量出汗,未能及时补充运动饮料,造成水分、盐分的丢失而发生中暑,可出现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腿部抽筋甚至晕倒在地,尤其在夏季马拉松更容易发生这类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晕厥的高发路段是在终点附近,正是由于选手即将进行最后的冲刺,精神亢奋,肌肉耗氧量进一步增加,如果心脏功能没有跟上,就会晕倒在地。

当然,如果是因为上述的轻度中暑晕倒,并没有致命的危险,志愿者将选手抬到阴凉地方,冰袋降温同时进行补水、补充盐分等急救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转,是一种短暂的症状。

心源性晕厥是所有晕厥中最严重的,这种晕倒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的,跑者出现意识丧失,无呼吸,无脉搏,如不及时抢救就有致命的危险。究其原因,是由于剧烈运动导致肌肉耗氧激增,由于心脏严重缺氧,发生室颤。此时心脏快速颤动,每分钟达到数百次,但就是无法把血液泵出到达全身器官,特别是脑部;当然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心脏完全停跳,心电图是一条直线;或者是室性自主律,每分钟仅20次左右,都无法完成正常泵血。我们知道,脑部是耗氧量非常大,也是对缺氧非常敏感的器官,如缺氧达4~6分钟就有不可逆的损伤,10分钟以上就可能丧失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所以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每一秒钟都非常宝贵。因此,又称为“黄金4分钟”。

在赛事中选手突发心源性晕厥而倒地,如果拍打双肩和耳边呼唤没有反应(即无动作、无语言、不眨眼)表明患者意识丧失,加上判断无呼吸、无脉搏,即表明心脏呼吸骤停,这就有极大的危险,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本次上海马拉松共有3.8万人参赛,有一名选手由于心脏骤停在终点处晕倒,经现场急救志愿者及时三轮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以及AED除颤终于转危为安。惠小平介绍,上海马拉松吸取东京马拉松的经验,对赛场的急救配备非常完备,固定岗志愿者配备由原先的500米一组,距离不断缩减至400米、250米,直至最后的150米,两组志愿者彼此能看见对方,比东京配备密度还要更高;还有流动的急救志愿者,包括急救“兔子”跑步跟随,虽然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志愿者并不是医务人员,但都经过了专业的急救培训,一旦发生选手心脏骤停意外,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发选手的身边,在“黄金4分钟”内就能快速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

惠小平介绍,心脏复苏要求把上半身的重量通过双臂完全压到患者胸部,并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高频率;按压位置是用手掌根部压在两乳头连线正中的胸骨部位,不要压倒两侧的肋骨;在胸部按压需要5-6厘米的深度,如果动作太轻太慢就没有效果;现场持续实施心肺复苏按照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轮,不间断的进行;同时现场配备的AED在第一时间进行除颤治疗。

心脏复苏会不会把人的肋骨压断?惠小平强调,如果操作正确,一般是不会损伤肋骨的;就算压断一到两根,不久也会长好,总比畏手畏脚放任患者丧失生命要强得多。另外,全国各地法律都在不断完善,对于紧急现场救护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如果对患者造成意外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因此遇到他人晕倒,要积极去进行救助。

惠小平说,在欧美发达国家,比如法国,如果看到他人晕倒但视而不见,是一种违反《急救法》的行为;但在我国,媒体报道有些人帮助倒地的老人反而被判违法,公德却是反过来的。希望通过法律的不断完善,再也不会有人问“该不该扶”,而是问“究竟怎么扶”?

惠小平说,乐见当下各地的“好人法”已经或正在陆续出台,希望民众积极参加急救培训,随时帮助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