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姓研究结论简写(张大为关于以讹传讹遗误后代一文的声明)

张姓研究结论简写(张大为关于以讹传讹遗误后代一文的声明)二、关于“从赤伯蠢温四大名门谈起”5、《讹》文的观点我是赞同的。2、《以讹传讹…》一文涉及到2004年6月出版的《戳脚汇宗》和2005年12月出版的《北腿拳中王——燕青翻子》两本书。本人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评论相隔一年半出版的两本书和不相关联的两件事。3、《讹》文叙述者人称较乱,而本人文章是用笫一人称。4、推测《讹》文是当年某位作者摘取我早年文章中的资料,围绕“以讹传讹遗误后人”的主题糅合在一起的。因没有署名,被误以为是我写的。其实,“引文”在文章中常用,完全可以署上他自己的名字。

张姓研究结论简写(张大为关于以讹传讹遗误后代一文的声明)(1)

张大为先生

9月18日,北京张大为先生致信本编,就本平台17日所发 张大为遗稿发掘:以讹传讹遗误后代 (以下简称“讹文”)一文,特做几点说明,全文如下:

一、本人没有发表过这篇文章

1、文章涉及的观点和部分资料确是十几年前我在一些文章及《武林丛谈》一书中提到的,但不是集中在这样一篇文章里,不是“遗误后人”的主题,并且没有指名道姓。

2、《以讹传讹…》一文涉及到2004年6月出版的《戳脚汇宗》和2005年12月出版的《北腿拳中王——燕青翻子》两本书。本人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评论相隔一年半出版的两本书和不相关联的两件事。

张姓研究结论简写(张大为关于以讹传讹遗误后代一文的声明)(2)

张姓研究结论简写(张大为关于以讹传讹遗误后代一文的声明)(3)

3、《讹》文叙述者人称较乱,而本人文章是用笫一人称。

4、推测《讹》文是当年某位作者摘取我早年文章中的资料,围绕“以讹传讹遗误后人”的主题糅合在一起的。因没有署名,被误以为是我写的。其实,“引文”在文章中常用,完全可以署上他自己的名字。

5、《讹》文的观点我是赞同的。

二、关于“从赤伯蠢温四大名门谈起”

这篇文章是本人所写,发表于2004年5月的《武魂》杂志上,稿件约在2、3月间寄到杂志社。比6月出版的《戳脚汇宗》早了两三个月。

文章成因是因当时在杂志、网络频频出现“宋时武术有四大名门一一赤伯蠢温”的说法。我认为“赤伯蠢温”是“齿白春温”之误。遂写“从赤伯蠢温四大名门谈起”一文,讲讲“齿白春温”的含义,以期针对这个说法做个学术探讨。因当时不知这一说法的出处,故此没有提及任何人名。

直至这年7月刘学勃将他6月出版的《戳脚汇宗》送我,才知“赤伯蠢温”一说出自刘学勃。在拜读《戳脚汇宗》一书之后,感觉除了“赤伯蠢温”的说法不敢苟同之外,书中有价值的内容还是很多。刘学勃对北京武术的发展有过相当贡献,练武传武也极有成绩,他六七十岁还参加各级武术比赛,并获得过北京市武术比赛笫一名。我不赞同他的这个观点并不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业绩。

三、关于《燕青翻子》

这本书是作者蔡景和2006年1月赠给刘学勃的。刘学勃认为书中问题很多,遂转给我,希望我予以订正。我没有发表过评论文章,直到2013年才在《武林丛谈》“撰写武术文史重在实事求是”一节中未指名提到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有些提法不严谨,使用传说多。对吴斌楼碑文的改动也显荒唐,因碑文内容是经过多人讨论的。但书中涉及编创燕青翻子套路却无可厚非。他编的好不好另说,你看不看得上也另说,但谁也没权力禁止他创编和出书。只是署名要清晰,哪些是老师传的,哪些是自己编的,署名清楚,有利于著作权保护。

至于《讹》文涉及“被除名”一事,本人不是亲历者。事后听说是“家务矛盾”闹到老师那里,惹恼了老师,与习武传武没半点关糸。而蔡先生热心传播戳脚翻子,自己也多次参加各级武术比赛,曾两次获得市职工武术比赛笫一。为戳脚翻子增添了光彩。

四、建议

1、武术是文化,是技术,具有科学性,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写文章更须谨慎,千万别以讹传讹遗误后人。

2、涉及武术文史,观点,技术,功法等方面的不同意见应该讨论甚至爭论,为的是辩明道理。涉及武术人物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几点说明供大家参考!

张大为

2020/9/18

编者:为此次张冠李戴的失误,本平台诚恳地向张大为先生、蔡景和先生以及已故的刘学勃先生致歉。

猜您喜欢: